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法,现如今在各级学校被广泛使用。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每个学科有其固有的学科特点及学科规律,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应以信息化教学为主导,安排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各个环节,运用信息技术模拟出真实的接近物理课堂的情境,实现教学的优化,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以“波的图像”一节课的教学为例,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结合实物振动设置相关情景,培养利用网络搜索组织信息的能力。
2 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学期笔者所教的学生为高二(7)班和(8)班,通过对学生物理知识的考查,得到学生的基本情况:两班学生优秀率占总人数的18%,良好率占35%,学习一般的学生占28%,学习较差的占19%。学生对网络、Excel、Word等应用软件也较为了解,大多数学生很喜欢上网浏览网页,他们已能较熟练地查找、收集资料,因而为本课程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开展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教学过程设计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后的教学过程没有一定的教学流程,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信息化教学的设计遵循的教学模式为:提出问题情境——引导自主学习——小组协商讨论——评价总结。
3.1 设置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对于“波的图像”一节课,笔者首先用波动演示仪给出波动过程振动质点的位置特点,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展示由波动演示仪给出波动过程振动质点在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模拟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引导自主学习的深入,然后定格在某一时刻。通过演示文稿,提示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来描述波的运动过程,让学生思考讨论确定横轴和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把学生要思考讨论的问题在计算机上展示出来,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讨论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双方角色可以互换。此阶段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内容和思考探究的空间。
3.2 利用网络资源,引导自主学习
通过多媒体技术充分展示了具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这是传统教学媒体难以展示的现象。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作为课外学习的补充,并提供了大量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和网站,极大地方便了学生查阅和自学,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分组给出答案时,教师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讨,最后教师归纳各小组推导过程中的要点,总结出只有重力做功情况下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并强调其适用条件。
通过对两个班的问卷调查,笔者发现,高中生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学生没有认真钻研教材的习惯,对课本、教师的依赖性强,质疑和创新能力差,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过于薄弱。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正视现实,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观察,引导学生思索改进实验操作,对学生有创造性的操作给予鼓励。
3.3 小组协商讨论
“光的折射规律探索”网络主题探究光线通过两面平行的玻璃砖的传播方向。设计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建议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过了几分钟,学生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有关探究项目。根据多媒体演示的结果,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总结出规律。
各小组成员探究情况举例如下:
学生1:我发现当光线以一定的角度从玻璃砖的平面侧入射时,光线便会改变入射角,发生折射现象,但折射光线不会消失。
学生2:当光线通过两块玻璃砖时,如果入射光线和透射光线平行,那么可以证明这两块玻璃砖是平行的。
学生3:我对光的折射现象得到一些启发,并且总结出了折射光线的几何作图法,请同学们指正。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形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他们充分地展示了自我才能,积极协商讨论。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肢体语言丰富,有的思维敏捷,等等这些都说明学生的创造力是不可低估的。
3.4 反馈评价总结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为改进教学做好准备,就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使教师通过评价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尽管效率不是很尽如人意,但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主动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依据一定标准,要及时进行评价,对于优秀学生,只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组织和指导,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并且对各种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表达准确、清晰,小组合作效果显著。教师对学生学习作出分析、判断,并进行调节。对于良好学生,在师生的互动教学过程中相得益彰,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形式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它对于深入理解基本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一般学生而言,则基本完成了学习任务,使学生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快乐。
1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以“波的图像”一节课的教学为例,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结合实物振动设置相关情景,培养利用网络搜索组织信息的能力。
2 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学期笔者所教的学生为高二(7)班和(8)班,通过对学生物理知识的考查,得到学生的基本情况:两班学生优秀率占总人数的18%,良好率占35%,学习一般的学生占28%,学习较差的占19%。学生对网络、Excel、Word等应用软件也较为了解,大多数学生很喜欢上网浏览网页,他们已能较熟练地查找、收集资料,因而为本课程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开展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教学过程设计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后的教学过程没有一定的教学流程,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信息化教学的设计遵循的教学模式为:提出问题情境——引导自主学习——小组协商讨论——评价总结。
3.1 设置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对于“波的图像”一节课,笔者首先用波动演示仪给出波动过程振动质点的位置特点,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展示由波动演示仪给出波动过程振动质点在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模拟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引导自主学习的深入,然后定格在某一时刻。通过演示文稿,提示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来描述波的运动过程,让学生思考讨论确定横轴和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把学生要思考讨论的问题在计算机上展示出来,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讨论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双方角色可以互换。此阶段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内容和思考探究的空间。
3.2 利用网络资源,引导自主学习
通过多媒体技术充分展示了具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这是传统教学媒体难以展示的现象。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作为课外学习的补充,并提供了大量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和网站,极大地方便了学生查阅和自学,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分组给出答案时,教师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讨,最后教师归纳各小组推导过程中的要点,总结出只有重力做功情况下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并强调其适用条件。
通过对两个班的问卷调查,笔者发现,高中生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学生没有认真钻研教材的习惯,对课本、教师的依赖性强,质疑和创新能力差,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过于薄弱。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正视现实,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观察,引导学生思索改进实验操作,对学生有创造性的操作给予鼓励。
3.3 小组协商讨论
“光的折射规律探索”网络主题探究光线通过两面平行的玻璃砖的传播方向。设计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建议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过了几分钟,学生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有关探究项目。根据多媒体演示的结果,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总结出规律。
各小组成员探究情况举例如下:
学生1:我发现当光线以一定的角度从玻璃砖的平面侧入射时,光线便会改变入射角,发生折射现象,但折射光线不会消失。
学生2:当光线通过两块玻璃砖时,如果入射光线和透射光线平行,那么可以证明这两块玻璃砖是平行的。
学生3:我对光的折射现象得到一些启发,并且总结出了折射光线的几何作图法,请同学们指正。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形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他们充分地展示了自我才能,积极协商讨论。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肢体语言丰富,有的思维敏捷,等等这些都说明学生的创造力是不可低估的。
3.4 反馈评价总结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为改进教学做好准备,就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使教师通过评价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尽管效率不是很尽如人意,但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主动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依据一定标准,要及时进行评价,对于优秀学生,只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组织和指导,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并且对各种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表达准确、清晰,小组合作效果显著。教师对学生学习作出分析、判断,并进行调节。对于良好学生,在师生的互动教学过程中相得益彰,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形式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它对于深入理解基本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一般学生而言,则基本完成了学习任务,使学生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