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颁发《美术课程标准》把欣赏教学提到了重要位置,要求不仅“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还强调“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能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美术教师改变过去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本文主要从欣赏教育和欣赏习惯、自主体验等方面阐述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 美术 欣赏教育
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从绘画、手工、欣赏各方面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睁开发现美的眼睛。这一点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教师,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欣赏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他们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同时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
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往往在课始出示范作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而通过教师的讲,学生充其量只是对作品作解剖麻雀式的理解而已。为此,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做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三、教师要提高对欣赏课的认识
1、欣赏时要有重点,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风景画、静物画,而有的在艺术特色欣赏的同时更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学习领会,《血衣》、《南昌起义》等,此外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
2、欣赏的内容不可过深,超出了学生欣赏能力的东西,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要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如某一点某一处的用色、线条、构图、明暗等。
3、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避免教师空洞枯燥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干巴巴听的现象。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4、欣赏的时间不可过长,内容过多过滥,学生会厌倦,教师可以把欣赏教学穿插于平时教学之中,使欣赏与传授技能相结合。
四、教师应当自觉地引导儿童学会何感知和欣赏艺术作品
1、艺术欣赏应重在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生硬地执着于艺术所表达的意义是不妥的,每一件艺术品都是对某一件事情的陈述。每一种感觉式样都可以被视为一种陈述,它们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为人类存在的本质作出成功的说明。这种说明不一定要有意识地进行的。阿恩海姆甚至认为,没有哪位真正的艺术家能够用文字说明他们要说的事情。在这方面,凡高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些艺术家干脆就拒绝这样做。
相应地说,艺术教育如果坚持把艺术品传达的意义阐释清楚,那么这种阐释往往是虚假不真实的,很难与作品的本义相符,所以这种阐释是危险的,对艺术欣赏恐怕只能是一种多元的感受和有所想象,有所附会的理解。
2、帮儿童了解艺术中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艺术是通过形式上的特征(对于视觉艺术来说,即线条,色彩。形体和结构)来表现其丰富内涵的。而且艺术作品所表达的内涵往往不同于作品表面上所具有的特征,如一幅画从画面上来看是蓝色调,只有从隐喻的意义上去理解它才表现了忧郁或悲哀,因此,对视觉艺术的敏锐的感知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要善于正确地、敏锐地把握作品中线条的表现性。形成敏锐的线条韵律感、色彩感、形体感、质感和构图感。
总之,我认为美术欣赏教学极为重要。所以,教师只有全面认识到欣赏教学的重要性,才会摆脱陈旧落后观点的束缚,上好欣赏教学课,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在欣赏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创造美,真正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使美术欣赏教学成为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教师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美的规律,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小学 美术 欣赏教育
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从绘画、手工、欣赏各方面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睁开发现美的眼睛。这一点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教师,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欣赏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他们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同时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
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往往在课始出示范作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而通过教师的讲,学生充其量只是对作品作解剖麻雀式的理解而已。为此,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做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三、教师要提高对欣赏课的认识
1、欣赏时要有重点,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风景画、静物画,而有的在艺术特色欣赏的同时更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学习领会,《血衣》、《南昌起义》等,此外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
2、欣赏的内容不可过深,超出了学生欣赏能力的东西,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要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如某一点某一处的用色、线条、构图、明暗等。
3、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避免教师空洞枯燥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干巴巴听的现象。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4、欣赏的时间不可过长,内容过多过滥,学生会厌倦,教师可以把欣赏教学穿插于平时教学之中,使欣赏与传授技能相结合。
四、教师应当自觉地引导儿童学会何感知和欣赏艺术作品
1、艺术欣赏应重在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生硬地执着于艺术所表达的意义是不妥的,每一件艺术品都是对某一件事情的陈述。每一种感觉式样都可以被视为一种陈述,它们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为人类存在的本质作出成功的说明。这种说明不一定要有意识地进行的。阿恩海姆甚至认为,没有哪位真正的艺术家能够用文字说明他们要说的事情。在这方面,凡高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些艺术家干脆就拒绝这样做。
相应地说,艺术教育如果坚持把艺术品传达的意义阐释清楚,那么这种阐释往往是虚假不真实的,很难与作品的本义相符,所以这种阐释是危险的,对艺术欣赏恐怕只能是一种多元的感受和有所想象,有所附会的理解。
2、帮儿童了解艺术中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艺术是通过形式上的特征(对于视觉艺术来说,即线条,色彩。形体和结构)来表现其丰富内涵的。而且艺术作品所表达的内涵往往不同于作品表面上所具有的特征,如一幅画从画面上来看是蓝色调,只有从隐喻的意义上去理解它才表现了忧郁或悲哀,因此,对视觉艺术的敏锐的感知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要善于正确地、敏锐地把握作品中线条的表现性。形成敏锐的线条韵律感、色彩感、形体感、质感和构图感。
总之,我认为美术欣赏教学极为重要。所以,教师只有全面认识到欣赏教学的重要性,才会摆脱陈旧落后观点的束缚,上好欣赏教学课,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在欣赏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创造美,真正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使美术欣赏教学成为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教师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美的规律,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