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二《生活与哲学》主要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即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它们同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内容,贯穿其中的理论主线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内容包括社会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贯穿其中的理论主线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关键词】主线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有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历史的唯物主义包括社会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贯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两条主线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在高二《生活与哲学》教材中,这两条主线体现的侧重点不同。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现的比较明显一些,而“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体现的比较隐含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中“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体现的比较明显一些,而“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现的比较隐含一些。无论如何,这两条理论主线是贯穿教材的始终。下面我就教材中这两条主线的体现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在“辩证的唯物论”的教学内容中,教材主要讲了两个基本原理,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和“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这两个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它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总之,辩证唯物论明显地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其次,在“唯物的辩证法”的内容中,教材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即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我分别就这三种观点谈一谈自己的见解。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用虚构的主观联系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甚至臆造出一些令人莫名其妙的联系。发展的观点,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唯物辩证法不仅一般地肯定事物的永恒运动和变化,而且更强调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强调事物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强调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变化。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它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还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此,我们要想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首先就必须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世界上的事物虽然都有矛盾但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却不同。从哲学上说,这是因为事物的矛盾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即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的正确方法。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再次,高二《生活与哲学》讲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证: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第二,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第三,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讲述了认识的根本任务即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发展认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等基本原理,其中贯穿的轴心就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从“认识的根本任务”来看,我们要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人们占有感材料的根本途径就是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进行观察,进行调查研究,忠实地记录各种数据,各种资料。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发展认识”来看,认识总是要向前发展的。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来看,实践决定认识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同时,认识又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最后,教材讲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即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历史观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作为基本原理,讲解了支配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总趋势,主要强调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实现人生价值主要强调了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突出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水县第二高中)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主线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有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历史的唯物主义包括社会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贯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两条主线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在高二《生活与哲学》教材中,这两条主线体现的侧重点不同。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现的比较明显一些,而“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体现的比较隐含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中“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体现的比较明显一些,而“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现的比较隐含一些。无论如何,这两条理论主线是贯穿教材的始终。下面我就教材中这两条主线的体现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在“辩证的唯物论”的教学内容中,教材主要讲了两个基本原理,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和“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这两个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它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总之,辩证唯物论明显地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其次,在“唯物的辩证法”的内容中,教材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即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我分别就这三种观点谈一谈自己的见解。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用虚构的主观联系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甚至臆造出一些令人莫名其妙的联系。发展的观点,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唯物辩证法不仅一般地肯定事物的永恒运动和变化,而且更强调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强调事物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强调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变化。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它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还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此,我们要想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首先就必须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世界上的事物虽然都有矛盾但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却不同。从哲学上说,这是因为事物的矛盾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即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的正确方法。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再次,高二《生活与哲学》讲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证: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第二,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第三,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讲述了认识的根本任务即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发展认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等基本原理,其中贯穿的轴心就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从“认识的根本任务”来看,我们要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人们占有感材料的根本途径就是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进行观察,进行调查研究,忠实地记录各种数据,各种资料。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发展认识”来看,认识总是要向前发展的。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来看,实践决定认识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同时,认识又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最后,教材讲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即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历史观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作为基本原理,讲解了支配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总趋势,主要强调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实现人生价值主要强调了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突出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水县第二高中)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