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法指导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其次要改革教案,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备课 教案 创新
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备课的改革也一样,假如没有教师观念上的创新,教师教育的重大转变,就不会有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变革。备课包括写教案,但写教案并不是备课的全部。教师在课改当中教案创新,还未能跳出“导入—讲授—作业—小结”的思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旧模式。这与其说是方法技巧的落后,不如说是教育思想陈腐,教学观念落后。可以说观念更新比方法更重要。
1.以新的理念去挑战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任务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得益于老师课前大量的准备、组织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在传统教学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上课传授知识,都是采用“去问题教育”,即通过事先设计好的若干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果学生把这些问题都回答了,那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掌握了,没有问题了。但事实恰恰相反,没有问题的学生,问题更多,只是不善于思考,不敢于质疑,可以说缺少创新精神,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肯定培养不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扩展,以一种课程计划者、实践者、评价者的身份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付诸实施,并评价效果。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执行课程,而是全程、主动、合作地介入到课程开发、决策、实施、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之中。因此,教师必须冲破观念障碍,更新自身教育理念,以适合新课改的要求。
2.要备好一堂课,必须做到五备:备教材、备目标、备教法和学法、备学情、备练习
备教材:阅读教材3—5遍;把握内容、结构、特点、优劣;有独到见解和感悟。备目标:以知识、能力、思想情感为主,兼顾过程和方法;三维目标既突出重点又兼顾整合。备学情:学生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习惯基础;学困生的难点。备教法与学法:明确每个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点的教法与学法。备练习: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单元复习练习。
下面就备教材和备学情两方面展开论述:备教材——做到五个“弄清”:(1)弄清大纲精神。教学大纲是国家教委正式公布的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只有熟悉教学大纲,才能胸怀全局,居高临下地钻研教材。(2)弄清教材体系。教师要通过研读教材,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真正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编写意图,透彻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内在联系、纵向关系及广度深度,最终明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3)弄清教学重点、难点。在任何一本教材里,都有一些同类知识中分量大,重要的或是主要的内容,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有一些学生难懂、费解和不易掌握的内容,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难点,教师备课时就要找出这些重点和难点。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重点是知识的关节点,在知识结构中起着纽带作用,具有基础性、规律性、全局性,因而占教材知识总量的比例较大。教学难点多数处在教学重点中,少数处于教学重点之外,它们占教材知识总量的比例较少。教学重点容易被确定,而教学难点不易被发现。教师不应混淆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难点具有有限性、差异性、局部性的特点。(4)弄清教材特点。教师在研读教材时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注意分析教材的特点。教材的特点不同,选择的教法就应不同。教材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法的选择。教师在研读教材中找到教材的特点则有助于有的放矢地选择恰当的方法。(5)弄清教材疑点。所谓疑点,就是课堂上学生混淆不清,容易误解且产生疑惑的地方。教师在备课中,要去分析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上质疑,以便给以释疑解惑。
备学情——做到五个“了解”:(1)了解班级基本情况。教学班级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应该对班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班级的学生构成、特点、风气、智能结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以及多数学生对自己教学所持的态度,班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等。(2)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一个班级是由每一个学生个体组成的,教师要对全班学生都了解,包括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自然情况:姓名、年龄、爱好、兴趣、家庭教育环境等。(3)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班级的整体的学习基础、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优中差生的比例等。教学的科学与艺术,既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又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方式方法的意见,了解学生对哪些方法适应,哪些方法不适应,喜欢什么样的方法,不喜欢什么样的方法等。(4)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差异。个性品质包括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还包括学生的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自信等非智力因素。(5)了解学生的变化与进步。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教师不仅要从静态上来了解学生,而且要从动态上了解学生,即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和进步。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学情,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或者叫抄教案,应付主管检查。除了管理的误导外,还有其他原因,如教师视野狭窄、信息闭塞等。多数教师备课,手头只有一本教科书,一本课程标准,一本教学参考书,可见教学资料奇缺,学科专业杂志很少见,且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少,知识结构陈旧,缺少创新能力。因此,教案改革势在必行。
3.编写教案的原则
教师要编写好教案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符合科学性。依纲扣本,避免出现知识上的错误。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应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所以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2)加强创新性。应构思巧妙,避免千篇一律。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過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学百家,树一宗”。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教案。(3)注意差异性。各尽所能,避免千人一面。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都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即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4)强调操作性。以简驾繁,避免臃肿繁琐。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简繁得当。
4.特色教案
提倡教师写个性教案、实用教案、创新教案。提倡写实用的“笔记式”教案,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可写“课件”教案。教学设计要新颖、独特,有创意、风采。
关键词: 备课 教案 创新
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备课的改革也一样,假如没有教师观念上的创新,教师教育的重大转变,就不会有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变革。备课包括写教案,但写教案并不是备课的全部。教师在课改当中教案创新,还未能跳出“导入—讲授—作业—小结”的思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旧模式。这与其说是方法技巧的落后,不如说是教育思想陈腐,教学观念落后。可以说观念更新比方法更重要。
1.以新的理念去挑战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任务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得益于老师课前大量的准备、组织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在传统教学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上课传授知识,都是采用“去问题教育”,即通过事先设计好的若干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果学生把这些问题都回答了,那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掌握了,没有问题了。但事实恰恰相反,没有问题的学生,问题更多,只是不善于思考,不敢于质疑,可以说缺少创新精神,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肯定培养不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扩展,以一种课程计划者、实践者、评价者的身份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付诸实施,并评价效果。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执行课程,而是全程、主动、合作地介入到课程开发、决策、实施、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之中。因此,教师必须冲破观念障碍,更新自身教育理念,以适合新课改的要求。
2.要备好一堂课,必须做到五备:备教材、备目标、备教法和学法、备学情、备练习
备教材:阅读教材3—5遍;把握内容、结构、特点、优劣;有独到见解和感悟。备目标:以知识、能力、思想情感为主,兼顾过程和方法;三维目标既突出重点又兼顾整合。备学情:学生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习惯基础;学困生的难点。备教法与学法:明确每个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点的教法与学法。备练习: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单元复习练习。
下面就备教材和备学情两方面展开论述:备教材——做到五个“弄清”:(1)弄清大纲精神。教学大纲是国家教委正式公布的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只有熟悉教学大纲,才能胸怀全局,居高临下地钻研教材。(2)弄清教材体系。教师要通过研读教材,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真正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编写意图,透彻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内在联系、纵向关系及广度深度,最终明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3)弄清教学重点、难点。在任何一本教材里,都有一些同类知识中分量大,重要的或是主要的内容,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有一些学生难懂、费解和不易掌握的内容,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难点,教师备课时就要找出这些重点和难点。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重点是知识的关节点,在知识结构中起着纽带作用,具有基础性、规律性、全局性,因而占教材知识总量的比例较大。教学难点多数处在教学重点中,少数处于教学重点之外,它们占教材知识总量的比例较少。教学重点容易被确定,而教学难点不易被发现。教师不应混淆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难点具有有限性、差异性、局部性的特点。(4)弄清教材特点。教师在研读教材时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注意分析教材的特点。教材的特点不同,选择的教法就应不同。教材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法的选择。教师在研读教材中找到教材的特点则有助于有的放矢地选择恰当的方法。(5)弄清教材疑点。所谓疑点,就是课堂上学生混淆不清,容易误解且产生疑惑的地方。教师在备课中,要去分析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上质疑,以便给以释疑解惑。
备学情——做到五个“了解”:(1)了解班级基本情况。教学班级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应该对班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班级的学生构成、特点、风气、智能结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以及多数学生对自己教学所持的态度,班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等。(2)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一个班级是由每一个学生个体组成的,教师要对全班学生都了解,包括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自然情况:姓名、年龄、爱好、兴趣、家庭教育环境等。(3)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班级的整体的学习基础、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优中差生的比例等。教学的科学与艺术,既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又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方式方法的意见,了解学生对哪些方法适应,哪些方法不适应,喜欢什么样的方法,不喜欢什么样的方法等。(4)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差异。个性品质包括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还包括学生的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自信等非智力因素。(5)了解学生的变化与进步。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教师不仅要从静态上来了解学生,而且要从动态上了解学生,即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和进步。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学情,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或者叫抄教案,应付主管检查。除了管理的误导外,还有其他原因,如教师视野狭窄、信息闭塞等。多数教师备课,手头只有一本教科书,一本课程标准,一本教学参考书,可见教学资料奇缺,学科专业杂志很少见,且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少,知识结构陈旧,缺少创新能力。因此,教案改革势在必行。
3.编写教案的原则
教师要编写好教案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符合科学性。依纲扣本,避免出现知识上的错误。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应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所以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2)加强创新性。应构思巧妙,避免千篇一律。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過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学百家,树一宗”。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教案。(3)注意差异性。各尽所能,避免千人一面。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都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即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4)强调操作性。以简驾繁,避免臃肿繁琐。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简繁得当。
4.特色教案
提倡教师写个性教案、实用教案、创新教案。提倡写实用的“笔记式”教案,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可写“课件”教案。教学设计要新颖、独特,有创意、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