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天疆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e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风雨征程,20年岁月如歌;
  17次征战天疆,17次铸就辉煌。
  屈指算来,由八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首发于1988年成功发射风云一号A星起,到2008年底第17枚火箭发射遥感卫星五号获得圆满成功,其间历时整整20年。漫长的20年,完美的17次发射,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做到了首发成功、发发成功。
  2009年1月5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召开的型号工作会上,马兴瑞总经理代表党组向八院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授予“金牌火箭”牌匾。
  
  奋斗篇 十年磨一剑 取得入场券
  
  过来的人都很清楚,长征四号甲火箭从开始研制到首次发射,前后经历了10年光景。这个漫长的过程,时常会让曾作为总设计师的孙敬良院士感叹不已:十年磨一剑,甘苦寸心知。
  1984年夏天,在长征四号火箭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火箭进入初样研制的关键时刻——对动力装置系统进行热试车考核。孙敬良以及助手们都知道,这次试车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发动机点火试验前加推进剂时,一位操作员由于情绪过于紧张,一下子碰一落了未拧紧的加注接头。刹那间,剧毒的黄色氧化剂喷着浓烈的雾气,张牙舞爪地向在场的人们扑去。紧要关头,科研人员迅速捡起并拧紧加注接头,及时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
  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甲火箭首战告捷,把第一颗风云气象卫星送上太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能够独立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
  两年后的9月,长征四号甲再次发射成功。1996年,总指挥和总设计师的重任落到了当时的副总设计师李相荣肩上。“两总”一肩挑,一挑便是十多年。
  而更为不易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长征二号丁火箭和长征四号甲火箭是一支研制队伍。那时正值中国航天发射的低谷,几次败绩使航天人的心头蒙上了巨大的阴影。由长征四号甲火箭三级状态改二级状态的“长二丁”火箭,总是在关键时刻让长征火箭的巨龙重新昂起了“头颅”。
  1996年10月20日,“长二丁”承载着航天人的重托,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在当时被誉为“龙抬头”的不同一般的发射,拉开了长征火箭此后连续73次成功的序幕。
  
  长空报国恩,泪洒发射场
  
  这是一个永远难忘的历史时刻。1999年5月初,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发长征四号乙火箭完成了综合测试,已经转场矗立在了高高的发射塔架上。
  箭在弦上。
  5月8日,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突然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的导弹袭击,造成人员伤亡和馆舍严重毁坏。消息传来,举国震惊。
  此刻,正在基地执行长征四号乙发射任务的队员,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对中国主权的挑衅,无不义愤填膺,群情激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大家下定决心,一定要以成功报效祖国,大长中国人民的志气。
  10日上午,这枚火箭不负重望,昂首飞向茫茫太空,成功地把风云一号C星和实践五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一箭双星,惊座世界。时任该火箭副总指挥翁伟探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一个细节。当发射试验队凯旋路过蚌埠兵站时,为他们开专列的一位司机兴奋地递给他一支香烟,并激动地说:“这发火箭打得太及时,太好了,你们航天人替中国人出了口气,真让人感到扬眉吐气!”
  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长征四号乙即将执行资源二号卫星发射任务。又是一次特殊时期的特殊发射,意义重大,必须万无一失,确保成功。时任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的张庆伟在现场坐镇指挥。
  又到了关键的考验点!“两总”深感责任巨大。而就在长征四号乙发射之前,即10月15日,俄罗斯联盟U型火箭发射失利,这是联盟火箭的第400次发射,像这样一个相当成熟的产品竟会失利,无疑给大家敲响了严加提防的警钟。这支团队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力保成功。
  当发射成功、卫星入轨的喜讯传来后,李相荣和时任总装备部部长的曹刚川紧紧拥抱了10分钟,“当时,我的手背上感到了一股湿润的暖流。再一看,是泪水。”李相荣十分感,慨地回忆说。
  
  飞来横祸 凤凰涅槃
  
  2004年9月4日,一个突发故障又给了箭在弦上的长征四号乙一次严峻考验。早上6点刚过,发射塔架六层的消防喷淋设备由于故障原因,突然被意外地打开。暴雨般的水柱直接喷向箭体,淋透了80%左右的箭体部位。现场人员紧急排故,七八分钟后,喷水才被止住。
  这是中国火箭发射史上从未遇到过的事故,其现状比想象的严重得多。在场的人都知道,箭上电路或接括件只要有一个地方短路,火箭的发射就会功败垂成。此刻,卫星已经安放在火箭上,时间刻不容缓,也许放弃是最容易的选择。时任八院院长的袁洁和“两总”商量,决定顾全大局,尽最大的努力恢复火箭原先的状态,确保发射成功。
  决心一下,于是马上从上海调来火箭电路图纸和以总体单位805所为主的设计人员,全力奋战在塔架上,全面展开排故工作。经过4天通宵达旦的工作,有的同志甚至累得趴下了,仍然坚持不下“火线”。排故终于结束,总检查结果表明一切正常,火箭重新进入了加注发射程序,凤凰涅槃式的重生使该火箭又创造了一次发射成功的奇迹。
  在该火箭17次问鼎长天的经历中,其第17次发射同样令人揪心。2008年12月中旬,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气温已经降到了接近零下30度,滴水成冰,寒气逼人。而该火箭作为常规燃料运载火箭,适宜的发射温度最好在零上。这么低的温度,是该火箭发射历史上从未碰到过的。但长征四号火箭队伍从来就是一支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队伍,他们采取了一系列冬季发射的专项保障措施。
  在这之前,一支搞低温试验的队伍在805所副主任设计师杜光华的率领下,大热天悄悄在上海北郊的一座特殊厂房内,开始了火箭耐低温的艰难试验。外面温度在35度以上,而试验厂房内的绝对低温在零下30度~零下40度。就在这恶劣的低温试验环境中,这支团队咬紧牙关,克服困难,坚持一个多月,终于拿出了可以确保低温环境发射的大量有效试验数据,为低温发射提供了技术支撑。
  正因为预案充分,准备充足,他们才胸有成竹,终于使得该火箭创造了首次在低温环境下发射成功的记录,为2008年中国航天的大型宇航发射打了一个漂亮的收官之战。
  
  创新篇
  
  作为大型运载火箭,“长征四号甲”首发就获得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先例。该团队一举获得1991年度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我国新一代的气象观测和资源普查卫星的研制提上了日程。在长征四号火箭担负发射资源一号卫星的使命的时候,经过分析和论证,专家组得出了发射资源一号卫星基本上可以沿用长征四号甲火箭的结论。但是,为了满足卫星的 需要并充分利用火箭的运载能力余量,拓展应用范围,必须对火箭做适应性修改。
  在稳妥可靠的前提下,设计师系统大胆采用了多项技术,如长度为8.483米、筒段直径为3.35米的旋转分离卫星整流罩;局部加强和改进第三子级箭体结构;第二子级发动机采用大喷管方案,并增加推进剂利用系统;控制系统采用电子式程序配电器和小平台,可以明显减轻第三子级质量和提高卫星的入轨精度;研制火箭末级剩余推进剂排放系统,消除了自然解体的隐患,实现空间碎片减缓的国际目标。
  这种改进后的新型火箭取名为长征四号乙,起飞质量248吨,起飞推力2971千牛,900千米高度轨道的运载能力可达1450千克。
  李相荣在谈到长征四号乙火箭改进特色时,显得很自豪:“可以说,与长征四号甲火箭相比已经完全变样了,不仅表现在技术水平和运载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更表现在可靠性高、发射精度高、性价比合理、适应性强,能够在国内3个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各种用途的卫星。”
  进入21世纪后,卫星探测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以往传统的光学探测方式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太多,不具备全天时、全天候的观测能力。一种以微波遥感成像的观测手段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1999年,我国正式开展了遥感卫星的研制任务,长征四号乙研制队伍也随之承担起了发射的历史重任。
  为此,长征四号乙火箭也必须做出大规模的适应性更改,“必须完成161项技术状态更改,才能满足发射任务的要求。”
  在这些技术状态变化中,难度最大的莫过于三级发动机的二次启动技术。二次启动留给世人的并不都是完美的记忆,二次启动的失败曾有过不少先例;国内外的发射记录表明,还没有哪种火箭首次进行二次点火便能成功。但是,长征四号乙的研制队伍却做到了。
  2004年7月10日,随着秦岭山沟中轰鸣的发动机声第二次响起,所有在场的六院和八院参试队员都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历经5年多时间,这支研制队伍终于完成了我国第一台常温推进剂二次启动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同时,在上海的研制生产厂房里,直径3.8米的整流罩连续3次分离试验成功,标志着又一项新技术验证试验成功。
  
  横向联合 火箭测试一体化
  
  2006年4月27日,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薄薄的晨曦中,长征四号丙火箭首次发射遥感卫星一号,开启了追赶太阳的征程。当远望号测量船传来卫星准确入轨的消息时,大家都知道,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在漫漫的研制征程中,“自主创新,持续改进”始终是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研制队伍贯彻的理念。其中,地面一体化测试发射控制,改变了我国运载火箭箭上电气系统各自配备地面测发控设备、实行各自独立测试的模式,首次在国内实现了火箭测试一体化,实现了测试数据实时自动判读处理等。
  用一套测试发射控制系统完成对运载火箭的远距离一体化测试、发射、控制,同时又不能对箭上电气系统的技术状态带来变动,研制难度非常大。让人欣慰的是,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火箭测试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以及各系统测试发射的透明度,得到了集团公司的充分肯定,并要求在其他能够改进的型号上也要大力推进“一体化”新技术。
  
  严慎细实 练就火眼金睛
  
  在长期的实践中,由于平台精度较高、误差范围极小,长征四号系列火箭赢得了极好的用户口碑。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也曾给过该火箭“超圆满成功”的高度评价。
  长征四号系列火箭研制队伍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绩,除了坚持创新改进,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法宝,即严格甚至苛刻的质量管理。“真严、真慎、真细、真实”让研制队伍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细枝末节。
  2006年4月27日,长征四号丙发射遥感卫星一号,火箭取得发射成功。但在实施星箭分离时,飞行记录发现卫星分离比原计划晚了85秒钟。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型号“两总”并没有因为这次发射活动取得了成功而忽视,而是紧追不舍。为了查清这85秒钟背后的原因,他们专门组织了一批人马,日以继夜进行分析试验和验证,进行大型整流罩的故障复现,经过大家的锲而不舍,最终找到了一个没有被认识到的问题关键,并弄清了之所以延时85秒钟的原因和机理,最后采取了应对措施,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此后,通过数次发射的验证,星箭完全正常,充分证明措施有效。同时,这支研制队伍不断优化在发射场的工作时间流程,已经从45天减少到目前的23天。
  成绩永远属于过去,金牌只能代表昨天。面对高密度发射期的来临,这支研制队伍正以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斗志,踏上了不断创造新辉煌的征程。
其他文献
在中国探月工程一期圆满成功的同时,中国探月工程二期也已启动。  据中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国防科工局局长陈求发透露,对一期工程的备份星进行技术改进的嫦娥二号卫星,将作为二期工程的先导星,用于试验验证二期工程轨道、测控和软着陆等相关的五个方面的关键技术,降低二期工程的技术风险。同时,嫦娥二号卫星搭载的CCD相机分辨率由120米提高到10米,深化月球科学探测。  据悉,嫦娥二号卫星将于2011年底前
期刊
我国探月工程引入竞争机制    为进一步形成有利于科技发展的竞争机制,坚持国家科技计划对全社会开放,支持和鼓励国内有条件的各类机构平等参与承担国家重大计划和项目,我国探月工程决定面向全社会开放,引入竞争机制。在探月工程中,对于有条件进行竞争择优的项目,要通过招标的方式来确定承研、承制单位。在前期梳理的基础上,探月工程二期探测器系统提出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相关的90余个有待攻克的关键技术和需要交流合作
期刊
日本决定派遣宙斯盾驱逐舰防范朝鲜试射导弹    介于朝鲜有疑似准备发射远程弹道导弹大浦洞-2导弹一事,日本防卫省已基本决定,为防备朝鲜发射的导弹飞向日本,将派遣装备有SM-3拦截弹的宙斯盾驱逐舰开赴日本海。  日本防卫省官员表示,若朝鲜发射准备迹象更加明显,将部署海上自卫队包括金刚号、鸟海号在内的6艘宙斯盾驱逐舰至日本海等海域。  1998年8月朝鲜发射大浦洞-1导弹飞越日本列岛、2006年7月又
期刊
美欧将联合探测木星和土星    美国航宇局(NASA)和欧空局决定首先寻求联合开展一项任务,对木星及其4颗最大的卫星进行研究,并对探测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和土卫二的另一项任务进行规划。这两个宏大的项目将为未来的行星科学研究搭建舞台。作为旗舰级的外行星探测任务,它们将最终回答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太阳系其它地方是否存在适居条件等问题。  这两项探测任务分别称为“木卫二木星系统任务”和“土卫六土星系统
期刊
印度展示载人飞船设计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在2009年印度航展上首次对外展示了其载人飞船设计方案。飞船由可乘3人的载人舱和用于任务管理的服务舱构成,将由2型“静地卫星运载器”或3型“静地卫星运载器”火箭发射,执行7天的飞行任务。目前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正在研制发射逃逸和生命保障系统。该组织主席奈尔称,如所需经费到位,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将可在2015年进行,并说印度载人航天任务的下一个目标将会是月球。 
期刊
空射型布拉莫斯巡航导弹2012年前装备印空军    印度和俄罗斯合资的布拉莫斯公司日前宣布,布拉莫斯超声速巡航导弹研发计划进展顺利,首批投入实战部署的空射型导弹将于2012年前装备印度空军。  与陆基及舰载型相比,空射型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在诸多方面均作了重大改进,如:减轻了导弹质量,减小了导弹助推器的尺寸,解决了导弹离开载机后的气动稳定性问题。  目前,印度空军已经决定将首批空射型布拉莫斯巡航导弹部
期刊
随着嫦娥一号完美谢幕,月球探测计划“绕、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便成了关注焦点,我国月球探测二期工程将实现探测器在月面上软着陆,最紧要问题是怎么选择落点呢?  我国卫星专家们给出了选点五大原则,请大家一起参谋一下:  第一,要有利于实现科学探测目标。为了实现科学探测目标,着陆区无疑应该选择在地质现象丰富的地区,如月海和高地的接触带、大型山脉、典型撞击坑构造区域等,以满足月球地质研究的需要;着陆区应
期刊
2009年2月12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一份来自北京的特殊礼物——全国第四届太空画展的获奖证书和奖品,令浙江省嘉兴市阳光小学的全体师生群情激荡:“我们得奖啦!我们的太空画获得全国第四届太空画展大奖啦!”  对于一所建校不到2年,拥有9个班级365名学生的新小学来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离不开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更离不开我校师生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求知精神。  未来
期刊
海南发射场3月底开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总装备部副部长张建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说,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将于今年3月底正式开建,并力争在2013年具备发射条件。  “文昌发射场将取代现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主要功能,将来我国的地球同步卫星都将主要在这里发射。”张建启说,“文昌发射场形成能力以后,原有的有污染的火箭将被无污染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取代。我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不
期刊
3月1日,在科技人员的准确控制下,嫦娥一号卫星以其矫健的身躯,缓缓靠近与她相伴494天的月球,然后热烈地拥抱-和亲吻了月亮女神,至此,嫦娥一号卫星以我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圆满成功的伟大壮举,完成了光辉的使命,走过了绚烂而短暂的生命周期,永远被镶嵌在遥远的月球上,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和永远的怀念。    嫦娥一号留下的珍贵“遗产”    嫦娥一号在浴火中永生,在她的身后,留下的是十分珍贵的“遗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