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没有想过声音究竟能产生多大的魔力?
去德国馆看“动力之源”好了。
没错,就是那个著名的金属互动球,德国馆的“镇馆之宝”,直径三米,重量1.2吨。黑漆漆的大厅里,两个虚拟主持人——德国小伙儿颜思和中国女孩燕燕会邀请观众同时大声呐喊。而只要你山呼海啸,它就卖力表演——左右摇摆甚至绕圈飞行,并在摆动中呈现出变幻的美丽画面。更神奇的是,哪边的呼喊声更大,它就以更剧烈的摇摆以及更耀眼的光芒呼应哪一边。
——因为吸纳了众多目前世界上最高端技术,这一庞然大物可以将参观者的鼓掌、欢呼声转化为动力,而球体表面安装的40多万根发光二极管,则让它拥有了呈现绚丽画面的非凡能力。
通过营造互动,将高科技化为可感知、可实现,德国馆成功地将技术与人联系到一起。而借助这种联系,其“新德国”形象呼之欲出,堪称一次绝佳的品牌重塑与推广实验。
走近你,打动你
没有谁能撼动德国在人们心中的工业强国形象,除非德国自己。
一直以来,在一系列需要高精度科技为基础的领域中,如:化工、光学仪器、电气制造,“德国制造”基本等于可靠和放心。而在汽车、机械制造领域,人们对出自德国的大型跨国公司更是如数家珍。时至今日,作为在欧洲科技和产业最发达的经济强国,德国依然具有从重工业到太空领域的绝对话语权。
德国其实从来不缺技术。不过这一次,它要的是“和谐”。
事实上,德国在1970年代曾经历了重工业产业的经济结构转型,其经验和教训可以想像。或许正因如此,他们开始重新审视技术。科技是否一定是冰冷的?除了伟大和磅礴之外,还能有点儿什么?至少德国馆给出的答案是:人。
“整个德国馆都在宣言一种全新的模式,即借助高科技来为人们的生活更好的服务。”德国馆新闻官孔然蒂对《中外管理》说。
是的,科技其实可以离我们很近。此次上海布展设计中,德国馆未如其他国家一般,强调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却将德国的创新产品介绍放在了核心区域。
如果你嫌那个摇摆发光的千斤大球过于诡异了,不如来看看其他更平实的展示。比如:乌尔姆市的租车案例。多年以来,有多少城市在拥挤的车流中窒息,但乌尔姆却把这个难题化解为一场无尽的接力游戏。依靠强大电子信息系统的支持,200辆自助出租车被投放到这个城市,车随人走,不用停放在固定站点,人们可以随意租用并就近更换,只需要一个密码而已。
技术以人为本。事实上,德国馆的设计者正是将技术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人们对自己周围的事物重新思考,发现智能的技术和产品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也使得人与技术有了更好的联系。
服务于人类生活的科技,才是最佳的科技。作为一个从二次工业革命就崛起的工业强国,在即将走向其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没有什么比更新锐、更人文的品牌形象更具说服力。
让互动高密度、高精度
不过,徜徉于德国馆,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德国固有的高精度基因——希望德国馆的主创者能宽心一笑。因为我们是在夸他们的考虑之周到。
在这个信息如潮得让人头疼的时代,让人在你面前驻足停留是一项相当大的本事。而触摸、交流,品牌一旦能和受众达成互动,就是成功的一半。
德国馆对此方面的谋划可谓精心。
且不说其怪异的建筑群是如何吸引人们的眼球了。走近会发现,这个怪异的建筑好似一个流动变幻的雕塑长廊,每一处的设计都令观者获得360度的欣赏维度。设计师更是将展厅内的参观项目一一命名为未来设计、人文花园、发明档案馆、动力之源、创新工厂等,务求让参观者看到一个全新的富有巧思和活力的新德国。
一进入馆内,就是一系列德国地方风情的图片墙,成为游客拍照的绝佳取景角度,更有趣的是,“茜茜公主”与“路德维希二世”每天都会亮相于此,“陪影”。
整个展馆的二层,则是纯粹的互动区。摇动铃铛,电视屏幕上的鸽子就会飞走;拿起一根胡萝卜,屏幕里的兔子就会从洞中钻出来;就连楼梯扶手上也“暗藏玄机”,能发出香味。360度环绕视听体验,像个灯罩一样,游客可以把头伸进去,感受奇妙的声音效果。
最有趣的,是让你的整个旅程都丰富多彩,从一个展馆到另一个展馆,或要爬楼梯,或要走滚梯,还有的地方干脆可以坐滑梯滑过去。
这些互动,大部分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不但将德国的新形象展现得愈发清晰,而且将在观众脑中留下印记。
当然,那个超绚大球是互动的最高点,在这里,主角,正是观众。
还有谁敢再重复之前官方的预测——德国馆将观者寥寥、曲高和寡?不,事实反而是参观人数暴涨,获得了观众极佳的互动反应。
是的,科技可以离我们很近,新德国也可以离我们很近。
责任编辑:焦 晶
去德国馆看“动力之源”好了。
没错,就是那个著名的金属互动球,德国馆的“镇馆之宝”,直径三米,重量1.2吨。黑漆漆的大厅里,两个虚拟主持人——德国小伙儿颜思和中国女孩燕燕会邀请观众同时大声呐喊。而只要你山呼海啸,它就卖力表演——左右摇摆甚至绕圈飞行,并在摆动中呈现出变幻的美丽画面。更神奇的是,哪边的呼喊声更大,它就以更剧烈的摇摆以及更耀眼的光芒呼应哪一边。
——因为吸纳了众多目前世界上最高端技术,这一庞然大物可以将参观者的鼓掌、欢呼声转化为动力,而球体表面安装的40多万根发光二极管,则让它拥有了呈现绚丽画面的非凡能力。
通过营造互动,将高科技化为可感知、可实现,德国馆成功地将技术与人联系到一起。而借助这种联系,其“新德国”形象呼之欲出,堪称一次绝佳的品牌重塑与推广实验。
走近你,打动你
没有谁能撼动德国在人们心中的工业强国形象,除非德国自己。
一直以来,在一系列需要高精度科技为基础的领域中,如:化工、光学仪器、电气制造,“德国制造”基本等于可靠和放心。而在汽车、机械制造领域,人们对出自德国的大型跨国公司更是如数家珍。时至今日,作为在欧洲科技和产业最发达的经济强国,德国依然具有从重工业到太空领域的绝对话语权。
德国其实从来不缺技术。不过这一次,它要的是“和谐”。
事实上,德国在1970年代曾经历了重工业产业的经济结构转型,其经验和教训可以想像。或许正因如此,他们开始重新审视技术。科技是否一定是冰冷的?除了伟大和磅礴之外,还能有点儿什么?至少德国馆给出的答案是:人。
“整个德国馆都在宣言一种全新的模式,即借助高科技来为人们的生活更好的服务。”德国馆新闻官孔然蒂对《中外管理》说。
是的,科技其实可以离我们很近。此次上海布展设计中,德国馆未如其他国家一般,强调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却将德国的创新产品介绍放在了核心区域。
如果你嫌那个摇摆发光的千斤大球过于诡异了,不如来看看其他更平实的展示。比如:乌尔姆市的租车案例。多年以来,有多少城市在拥挤的车流中窒息,但乌尔姆却把这个难题化解为一场无尽的接力游戏。依靠强大电子信息系统的支持,200辆自助出租车被投放到这个城市,车随人走,不用停放在固定站点,人们可以随意租用并就近更换,只需要一个密码而已。
技术以人为本。事实上,德国馆的设计者正是将技术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人们对自己周围的事物重新思考,发现智能的技术和产品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也使得人与技术有了更好的联系。
服务于人类生活的科技,才是最佳的科技。作为一个从二次工业革命就崛起的工业强国,在即将走向其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没有什么比更新锐、更人文的品牌形象更具说服力。
让互动高密度、高精度
不过,徜徉于德国馆,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德国固有的高精度基因——希望德国馆的主创者能宽心一笑。因为我们是在夸他们的考虑之周到。
在这个信息如潮得让人头疼的时代,让人在你面前驻足停留是一项相当大的本事。而触摸、交流,品牌一旦能和受众达成互动,就是成功的一半。
德国馆对此方面的谋划可谓精心。
且不说其怪异的建筑群是如何吸引人们的眼球了。走近会发现,这个怪异的建筑好似一个流动变幻的雕塑长廊,每一处的设计都令观者获得360度的欣赏维度。设计师更是将展厅内的参观项目一一命名为未来设计、人文花园、发明档案馆、动力之源、创新工厂等,务求让参观者看到一个全新的富有巧思和活力的新德国。
一进入馆内,就是一系列德国地方风情的图片墙,成为游客拍照的绝佳取景角度,更有趣的是,“茜茜公主”与“路德维希二世”每天都会亮相于此,“陪影”。
整个展馆的二层,则是纯粹的互动区。摇动铃铛,电视屏幕上的鸽子就会飞走;拿起一根胡萝卜,屏幕里的兔子就会从洞中钻出来;就连楼梯扶手上也“暗藏玄机”,能发出香味。360度环绕视听体验,像个灯罩一样,游客可以把头伸进去,感受奇妙的声音效果。
最有趣的,是让你的整个旅程都丰富多彩,从一个展馆到另一个展馆,或要爬楼梯,或要走滚梯,还有的地方干脆可以坐滑梯滑过去。
这些互动,大部分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不但将德国的新形象展现得愈发清晰,而且将在观众脑中留下印记。
当然,那个超绚大球是互动的最高点,在这里,主角,正是观众。
还有谁敢再重复之前官方的预测——德国馆将观者寥寥、曲高和寡?不,事实反而是参观人数暴涨,获得了观众极佳的互动反应。
是的,科技可以离我们很近,新德国也可以离我们很近。
责任编辑:焦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