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治理:科层制抑或反科层化?r——基于桂南Q市“联镇包村”制度运作的调研分析

来源 :理论与改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nli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政府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以“包发展、包党建、包稳定”为主导的联镇包村制度是地方政府回应国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的一项制度安排,在制度运行中显现出如下特点:组织高层依赖权威治理,化解政策执行阻力;委派单位依赖代理治理,缓和基层社会矛盾;驻村干部依赖指标治理,提高主体责任意识的科层制路径依赖特性.在压力型体制下,不同行动者的行动逻辑显现出差异化:组织高层由“权威动员”向“参与互动”转变;委派单位由“分利失序”向“合作共治”转变;驻村干部由“被动回应”向“主动服务”转变.这种反科层化的运作方式推动联镇包村制度运行,以此提升基层自治组织的治理能力,进而推动农村基层走向“善治”.
其他文献
“人民政协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人民军队也为人民政协的召开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军是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者,也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重要组织
属地管理作为一种行政管理体制,强调以地域来划分政府间责任,并赋予属地政府以一定的自主空间,以期实现守土有责的制度目标.对粤东Z镇的调查显示:基层治理中的属地管理更多地
新时代面向未来的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必须有合适的基层组织形态与之相匹配.既有基层治理现代化理论难以涵盖基层治理实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基于黔北、鲁西两地农村的考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