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 我不是才子,也别叫我食神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ayy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的美食烟火升腾、爱情活色生香、写作笔耕不辍,生意如火如荼,但蔡澜却总以一种桀骜不羁和放浪形骸的形象,在与时代抗衡。他不喜欢所有标签,坦言,我只想做个有人味的人。
  采访蔡澜那天,我起了个大早,来到九龙城街市,这是蔡澜安排的早餐采访地点。这个地方并不陌生,《鲁豫有约》里的电视采訪也在这里进行,这是蔡澜的大本营。
  这条街刚睁开惺忪的睡眼,多数店铺还未开门。冬季冷空气来袭的香港,仍然有穿短袖的工人,在街头大汗淋漓地推着菜车。
  上到三楼的乐园茶餐厅,还未到采访时间。和老板一表明身份,她就娴熟地领我在靠店门的大桌坐下——这是蔡澜每次接受采访的指定餐桌。
  8点半,窗口准时晃过一个花白色的影子,我去门口相迎。正是穿着紫色毛衣,挎着紫色和尚包,随意披着件黑色外套的蔡澜。比紫色毛衣更抢眼的,是他手中一支带着大红色玫瑰花头的拐棍,让已过七旬的他流露出浪漫未泯的气质。蔡澜说,他家里的拐棍有100多根,专门用来搭配不同的场合。
  采访之前的拍照热身,蔡澜很配合。但摄影师费尽心思想让餐厅的猫爬上桌,与蔡澜同框,却始终未果。蔡澜挥挥手说:算啦,不要为难它,它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了。

从来不会有人背后说他坏话的人


  合作多年的成龙曾说蔡澜是“所有人的朋友。”老友倪匡也评价说,蔡澜是一个从来不会有人背后说他坏话的人。
  我曾对这样的评价感到困惑。明朝文学网家张岱言:“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相处几十年,歃血为盟,患难知己,不会包裹得毫无破绽,人性总有缺失的边角。蔡澜身处是非之圈,身边尽是拔尖人精,如何做到真诚与完美的重合?
  之前在采访他的好友倪匡先生时,我得知倪太身体微恙,于是在跟蔡澜闲聊时提及此事。采访结束三天后,我偶然看到香港智傲集团董事长施仁毅发了一条微博:蔡澜先生请卫斯理(倪匡)和白素(倪太)吃饭,我和施太太有幸作陪。
  那一刻,我突然有了一份不太理性的答案:大约一个人用体贴善解来包裹自己,长年累月下来,会成为一份深入骨髓的习惯。你根本无需去判断这份善意是否真诚,享受即可。

你要对艺术有良心,还是对钱有良心?


  提到蔡澜,许多人想到的都是“香港四大才子”和“食神”之名。但今年76岁的蔡澜,其实做了40年的电影。父亲蔡文玄是一位新加坡诗人,同时担任邵氏公司的电影发行及宣传,兼职影院经理。
  因此,蔡澜是在电影院里看着戏长大的,他少年时代就在新加坡《南洋商报》发表影评。1957年,17岁的蔡澜深受邵逸夫的器重,担任了邵氏电影公司的驻日经理,后就读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共度电影课编导系。
  门楣传承和科班学习后,23岁的蔡澜到了香港,正式任职邵氏电影监制,制作了一系列成龙电影,如《城市猎人》《龙兄虎弟》《重案组》等。
  当被问及为何从影40年,却从来没有做一次导演时,蔡澜说,导演拍电影需要一两年,但监制可以同时做四五部戏,接触四五个剧组,比较全面。
  这份答案显得相当套路。他自己透露过,自己最爱的导演是鬼才斯坦利.库布里克,钟爱《天堂电影院》那种醇厚温情的意大利法国式电影。这和他从影40年,监制最多的邵氏商业电影风格完全是南辕北辙。他自己就曾向邵逸夫建议过,我们可不可以拍9部卖座的电影,拍1部自己喜欢的电影呢?
  在那个电影产业如日中天的年代,随意攒一部都能赚钱,因此邵逸夫立刻反问他:10部都卖座,为何要去拍一部不卖座的呢?
  我想,他真正不去触碰导演位置的真正原因,更像是一份近乡情怯的负担感,骨子里有对顶级电影艺术的执念,又怯于艺术与卖座之间的反比。他对我说,“你要对艺术有良心,还是要对钱有良心?”
  我告诉他,如今很多人在用众筹的方式拍电影,蔡澜低着头,想了几秒钟,说:“如果那样,也许我会拍吧,拍一点有人味的电影。”   在蔡澜眼里,电影是挚爱,却对电影行业深恶痛绝。因为电影明明是群策群力的产物,可所有的导演都喜欢说:这是我的电影。他谈论起现今的电影行业,更是摇首喟叹“一个业外土豪,因为投资就能对电影指手画脚,电影行业是病态产业。所以现今中国所有的导演和电影我都不喜欢。”
  在整个采访中,电影行业是他唯一表達出泾渭分明的厌恶的话题。、“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到了某阶段就一鞠躬下舞台,你不能一直霸占那个位置,霸占到人家把你踢下来为止,到了一个阶段就应该停止,去做别的事情。”
  在描述完对电影的看法后,蔡澜说了上面这段意味深长的话。这让我想起他另一位好友,武侠导演张彻。后者捧红了众多邵氏武打巨星,终身执念电影,老来却穷困潦倒。徒子徒孙恭贺他从影40周年,聚众拍摄了《义胆群英》,并把这部集中了李修贤姜大卫狄龙周星驰的卖座电影,票房收入尽数赠予恩师张彻。张彻却把这笔收入再次投入电影。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晚年张彻就如他电影里的侠士,壮志未酬,悲怆苍凉。也许蔡澜就是看破了电影与时代功利性的残忍淘汰,选择了“悠然下楼梯”(狄龙原话),改行写作。

略带粗暴,是最简单的接地气


  其实蔡澜写作并不算改行, 他14岁就在新加坡《星洲日报》发表过小说《疯人院》。40岁时,他受邀在香港《东方早报》副刊《龙门阵》写文。有了一定的读者基础后,老友倪匡将他推荐给金庸先生。从此蔡澜在金庸的《明报》副刊开了一个名叫“草草不工”的长期专栏。“草草不工”四个字是他的自谦,形容潦草与马虎。但实际上,蔡澜对于写作有着锱铢必较的严谨。他说这是父亲自幼的教诲。
  蔡澜的小文在结构上像欧·亨利,喜欢在结尾处反转。在语言风格上,他坚持用国语写作,平白直叙。文章整体沿袭他钟意的明朝小品文,精悍简练,没有废话。
  他也如他喜欢的作家汪曾祺那样,常在文章中加一些简单粗暴的民间问候语。比如汪曾祺写栀子花的手法便深得他心:“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蔡澜在文中常称爱慕虚荣的女人为“专业八婆”,文里也毫不避讳时常用“你老母”等民间粤语口头感叹词。但他说,这几者无非指向同一个目标:传播更广泛。
  结构的新颖让他的专栏在杂文盛行的明报副刊脱颖而出;国语虽不如粤语词句的生动,却能囊括所有华人的认知;短小精简,是给读者意犹未尽的阅读体验。而略带粗暴,乃是最简单的接地气。
  为了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几百字的文章,蔡澜要花上一两个小时斟字酌句,第二天再反复修改。而题材,是分秒必争地构思。在那个竞争激烈,人才济济的报纸年代,作家只能靠天天自榨,才能不被淘汰。
  他写了30几年,出版书籍超过200本,和李碧华、亦舒并称香港天地图书公司的三大“台柱”。直到2016年,他依然在出版新书。

四大才子的魔咒


  蔡澜曾多次公开声明,他不喜欢“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这个称号。我依然很不识趣地问,为何不喜欢这个看起来高屋建瓴,又能流芳百世的称号。他不耐烦地急急打断:“就是不喜欢啊,我不是什么四大才子,也不是什么食神,我只想做一个有人味的人,这点就足够难了。”
  问到和其他名人老友的关系,他说对金庸先生是“敬重”,而和倪匡先生“最有缘分”。亲疏远近以缘分来定义,你不得不对他的语言技巧佩服万分。
  在采访前做功课的过程中,我曾发现一个微妙的大众认知:在所有搜索引擎里,关于“香港四大才子”的释义和解读,蔡澜都排在末尾。这几乎可以代表这四个人地位的孰重孰轻。并且,四人标签分别是:写武侠的金庸、写科幻的倪匡、写歌词的黄霑、写美食的蔡澜。
  以美食这个有些许下里巴人的大众话题跻身四大才子,倪匡、黄霑、蔡澜一同主持的《今夜不设防》也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人们已然把这三个性情相投又风流倜傥的文人,看成抱团的整体。加上金庸的江湖地位,进而凑齐了香港四大才子。
  实际上以美食来界定蔡澜的才华,我想傲骨嶙峋的蔡澜是尴尬的,在我看来,也有些遗憾。
  蔡澜曾师从书法篆刻泰斗冯康侯学习书法和篆刻,早期全世界旅居,通晓多国语言。他曾和周润发探讨摄影,和黄永玉论画,和亦舒谈焚香。更别提贯穿一生的电影和写作了。
  金庸形容蔡澜“琴棋书画,财色酒气,吃喝嫖赌,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他不弹古琴,不下围棋,不作画,不嫖、不赌、但人生中各种玩意儿都懂其门道。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
  蔡澜也曾带着金庸等一众好友,漫游全球,他是每次旅行的导游、餐厅指引和全程安排。做过多年电影制片的他,显然有着面面俱到、统筹全局的习惯。
  这样四通八达的蔡澜,似乎没有在任何一项阳春白雪的才华中突围。在香港文化爆棚式速进的六七十年代,多的是既生瑜何生亮的阴差阳错、怀才不遇。而踌躇满志的少年蔡澜,可曾想过,他将在中年往后,以美食家的身份被大众铭记和定位。

除了妈妈的味道,其他都可以客观公平


  蔡澜是偶然进入美食领域的。新加坡的老父亲来香港,蔡澜带他去饮茶,等不到座位,又遭到侍者的奚落。回去后,他把用餐见闻写上了专栏,后来一发不可收拾,逐渐过渡到单纯的美食鉴赏,从此正式涉足美食圈,并形成了他被人熟知的最大标签。
  对此,他淡淡评价:“我只是全球各地跑得多,吃得各国美食,自然有了审美鉴赏力。”
  作为《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总顾问,他对中国八大菜系有何评价呢?面对这个问题,蔡澜保持了一贯的冷静圆滑,告诉我“各有千秋”,不予置评。“因为人很狭隘,你不能批评,人家会要你的命。我回新加坡,说新加坡的东西不好吃,他们就群起而攻之。”
  但当得知我祖籍江苏,他却不吝赞美淮扬菜:“我喜欢淮扬菜,我认为江南这一带的菜是最优秀的,虽然我是潮州人,整个内地的所有菜系,精华都应该是集中在江南。”   也许人对食物的狭隘,来源于味蕾上的乡愁,所以带有主观的偏颇,蔡澜对潮州菜的情感,来自“妈妈的味道”。除此之外,评定标准就是好吃与否。他说“喜欢美食要有极度乡愁的偏见,这是人类对于食物的基础。但是美食家要的不只是口味,更是知识层面的解读。要不停地去比较,家乡的东西和其他省份比较,然后其他国家比较,你就能更立体地比较食材。这应该是美食家的基础。”
  蔡澜对中国饮食,抱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惋惜。“为何中国美食那么多,放在全世界的菜谱里,它更多的是唐人街的鳞次栉比的餐饮连锁,成不了高堂之上的珍馐美馔?”对比日本菜的高贵精致,中国菜的“好吃”似乎成了一种讽刺。
  在他看来,其中最大的区别是我们对食材的态度不同。日本大厨对食材有仪式感的敬畏,会坐在你对面给你亲手制作,然后告诉你,这条鱼有多么难得,这个酱料我们花了8个小时调制。
  而中国大厨,总是在厨房孤独操刀,我们围坐一桌,觥筹交错,这顿饭和厨师无关,也没有人关心桌上的菜肴需要花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对食材的态度,决定了我们是否会把这样的精粹,竭力进行文化输出。中国人爱吃,但只是感官的享受,并不是爱食物本身。
  在这样的饮食文化氛围下,蔡澜决定来做“包装”这件事,他开创了自己的品牌。

从暴暴到抱抱


  “暴暴茶“是蔡澜从商的第一款产品。起因是开茶馆的朋友不愿意听取他的意见,觉得“做自己的茶”这个主意“很贱”。蔡澜就愤起自己做了暴暴茶。
  暴暴茶的意思是,暴饮暴食都不怕,主打消脂清肠。后来蔡澜又做了“暴暴饭焦“等系列暴暴产品,老友倪匡在美国的时候,蔡澜给他寄得最多的,就是暴暴饭焦。每次打完电话倪匡的最后一句,就是叮嘱蔡澜给他寄去美国。
  发展到后来,蔡澜已经不囿于产品线的经营,他开始利用声名鹊起的美食家身份,做实体餐饮。位于香港九龙红磡的黄埔新天地,邀请蔡澜共建“蔡澜美食坊”,蔡澜精挑细选钦点的香港餐厅,才有资格进驻这里。辣蟹坊、王家沙、镛记等香港老字号,都能在这里一网打尽。2006年,蔡澜把“蔡澜美食坊”分店开在了与香港毗邻的深圳,人流汹涌的中信地铁商场,给这个美食坊带来了不菲的收益。
  从文人过渡到生意人,蔡澜体察到生意之奥义:“商者,商量也。生意者,生之意识者。”他似乎享受的是做生意斗智斗勇的过程,而非赚钱的结果。但这种无心插柳带来的名望地位,又相辅相成,为他的“食神”称号赢得了更高的知名度和话语权。
  在中国这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食神”二字,给蔡澜带来无限商机。采访前一天,他刚在广州为一家新开的牛肉火锅店剪彩。而第二天,他受邀于一家速食面品牌,要在微博直播。在我们采访所在地九龙街市,走两步就能看到贴着蔡澜合影的商铺。
  蔡澜对这些老街坊的合影要求都有求必应,对于商铺来说,挂上一张和蔡澜的合影,无疑是盖上了“好吃”的印戳。这又给蔡澜带来了困扰:如何让大家分辨哪些是真正的美食?
  于是他昭告天下:在合影里,但凡我嘴角露出微笑,就是权威认证。而如果我冷漠无情,就代表我是迫于无奈。
  蔡澜如今在内地电商上开了自己的店“蔡澜的花花世界”,换了一个品牌名叫“抱抱”。从暴暴到抱抱,同音二字,看起来有一种不可言传的微妙感。
  蔡澜微笑着解释:“年纪大了就觉得暴暴太过暴躁,所以就用拥抱的抱了,这也是我人生的另外一个阶段。”

少年夫妻老来伴


  蔡澜所说的另一个阶段,不知是否包含少年夫妻老来伴。他如今经常被拍到和太太方琼文一起手牵手买菜。而这位太太,是当初蔡澜的母亲在他同时交往的几个女友里选择的“贤妻”。
  蔡澜也在公开场合赞赏,母亲选得对。因为方琼文从不干涉他的自由,他的花边,他的饭局。也依照他的观念行事,坚持做丁克。
  作为女人,我认为婚后诸多付出都是爱之深,退之甘愿,可那句“结婚是母亲的选择”似乎有些伤人,总觉得这份堂而皇之的得意来源于在这段关系里的绝对强势。
  蔡澜也毫不避讳地谈论:性和爱一定可以分开。男人如此,女人也一樣,当知识结构上升到一定层次,也同样会觉得男欢女爱是独立于爱情和婚姻的快事。而善男信女之所以为情所困,在于化简为繁,执念关系和名分。他认为婚姻制度就是违背本我快乐的桎梏。
  蔡澜的两性观,更像是披着新潮外衣的传统大男子主义,他对女人的审美标准,是柔美贤良,比如陈秀雯这种。谈到现代女性的独立强势,他直言“女人年纪大之后很恐怖的”。“哪里恐怖?”我追问,他笑而不语,随后补充说,没有人喜欢在床上打架的女人,那还不如养一只猫。
  蔡澜笔下的“红颜知己”很多,包括钟楚红、郑佩佩、杨惠珊、亦舒等。在《蔡澜这个人》中,他曾自问自答:“你活了六十年,有多少个女朋友?”“我带旅行团,有位团友也问过我同样的问题。我回答说有四十七个。”
  我问他红颜知己和情人有界定标准吗?他坦然地说:没有界定,只看双方有没有想法和缘分继续。
  蔡澜曾在《红颜知己》这本书里写过他的少年梦:“小时候读古书,看名画,见诗人携青楼名妓数名游山玩水,羡慕之极,向上苍许愿,愿在人间一日,能有同样艳遇,死也瞑目。”
  他平生至此,婚与不婚,都不妨碍他竭力圆这份风流少年梦。
  我问蔡澜,做了一辈子随心所欲的浪子,是否因为太太爱他更多而甘愿妥协。蔡澜说自然是被爱比较幸福,爱人比较痛苦。我追问你有爱她比较多的那个人吗?他说当然有,但是不告诉你。
  另外一件同样不愿意告诉我的是,“世间唯有美食与爱情不可辜负”,他做到了前者,但后者还是略有遗憾。问及那个被辜负过的人是谁,他爽朗一笑说:我还是更愿意把快乐的事告诉你们。比如2001年他在自传里写自己有47个女友,“如今还在以每年一个的速度增加“。罢了他又笑说,数字不重要,反正都在增加。

一个悲观主义者


  叔本华是著名的悲观主义者,他信奉宿命论和绝对论,认为一切事情都是按照其严格的必然性发生,我们所感觉到的自由意志仍然是处于表象世界的活动。
  我个人感知到的蔡澜,底色就是悲观主义。但他又以自己的倔强对这份悲观进行了顽抗。他没有宗教信仰,认为“我们不能决定我们的出生,但可以决定我们的死亡”,当他未来老到生理肉体上不够体面时,他会选择安乐死。在问及他为何坚持丁克时,他说:这个世界太糟糕,没有必要让后代来走一遭。
  我却认为此话未必由衷,就如他自己,一生可称美好充实,选择丁克是不是一种武断的剥夺呢?他却把话题转移到了美食上:“不会美好的,你看海洋污染了,食物绝种了,我们的后代不再会吃到新鲜纯粹的食物。”
  蔡瀾在《江湖老友》中,曾回忆这么一件事:他当年在日本东京工作,养了一笼金丝雀,生活闲适宁静。某日接到武打巨星王羽的电话,到韩国去救急。王羽正在韩国导演一部电影,他的制片是个外行,拍摄停滞,困难重重。蔡澜去了以后,快刀斩乱麻处理妥当所有问题,在农历新年前让这部戏杀青。
  然而当他回到东京,花已枯,雀已亡。他见自己如此顾此失彼,衍生到照料后代的高风险上,断绝此念。
  蔡澜的丁克,似乎来源于对世界的不信任,和对自己的不信任。他对后代处理与世界的关系、自己如何处理和后代的关系,都持否定态度。
  另一面,蔡澜又是温情脉脉的。他为画家好友苏美璐小姐的画展积极筹划,分别在香港、澳门、广州开展。苏美璐画的内容是香港旧时的市井生活。蔡澜说,那时候的人比较有人味,没有利益争端,环境也足够单纯。这就是他全力以赴这场画展的原因。
  “人味”这个词在蔡澜的访问中屡次出现。他对这个时代的人和氛围抱以强烈的不满,所以用桀骜不羁和放浪形骸来具象处理这份愤懑。
  恍惚中,我仿佛又在他身上看到了魏晋南北朝七贤论道的些许味道,思想自由和环境的桎梏,让蔡澜处于一种撕裂的状态。
  我们看到的那个奋进、笃定、克己的蔡澜,也是他与时代抗衡的一种躯壳保护。他的美食烟火升腾、爱情活色生香、写作笔耕不辍,生意如火如荼,他好像要用这种全方位的勤勉去改变点什么,又遗忘点什么。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很忙,我来不及疲累。我要忙到再也忙不动才会停下来。
其他文献
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主要通过性行为或被污染的衣物、洗澡用具等传染,好发于外阴部,它除有其他性传播性疾病的感染途径外,还有自身接种的特性[1],所以,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为革命三次入狱1893年7月19日,马雅可夫斯基生于格鲁吉亚的巴格达吉村,他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记忆力,常在家人面前大段大段背诵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诗句。他瞧不上一般的儿童读
我和克非老师初识于“四人帮”被粉碎的1976年。中国文学之河遭“文革”冰封多年后解冻,迎来了万众欢腾、春潮奔涌的新时期。那时候的我,创作激情有余,信心严重不足。克非老
目的总结分析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后患者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于我院妇科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128例患者的临床
十月的古城南京,秋意正浓,五彩斑斓。在一个细雨绵绵的夜晚,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开始了一段不寻常的缅怀之旅。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寻找景县籍抗战航空英烈吕基淳的墓地
品德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观念的主渠道。但是,小学品德课的教学很多都流于形式,学生很难有效习得并运用到生活中。品德课堂教学肩负着重大的育人责任,那么,我们如何提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Shape character of fusion-solidification zone of electron beam welding (EBW) joints was studied for TC4 alloy.Four typical shapes of the fusion-solidification z
新课程倡导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在“做中学”.因此,我们的教学没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科学地设计学生的活动,让课堂教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88例张秀英(安徽省灵璧县人民医院234200)刘桂营(安徽省灵璧县中医院234200)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病多发于儿童及青年,治疗比较困难。笔者用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