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歌如风
我的家乡野枸杞遍地,成就了后来父辈们一代代含辛茹苦栽培种植的历史篇章。炎阳如火的夏天,被家乡人叫做茨的枸杞绿枝红染了,我和伙伴们一边拔草一边忍不住摘下几颗填进嘴里。带着一丝药味的甘甜滋润着我们的童年生活,不过,吃多了它会上火,有时因贪吃多了枸杞上火流鼻血。所以我们对那圆润诱人的小红果,总是畏着忍着摘着,不知不觉装满了衣兜。回到家,做中医大夫的爷爷让我们别糟蹋,说是很好的中药材。中药!看见晾晒在窗台上的那些红果子,我忍不住就感觉到点神秘。
杞乡的杞园,谁会不对着那大片大片的小红果子惊叹呢?当然,我是直到后来,成为杞乡的一员,才真正认识了枸杞。杞园的枸杞个大且甜,它潜藏的能量会灼灼燃烧内心,让哪一个人不是心境舒朗大饱口福呢!
杞乡的枸杞物种独特,已有一千多年人工栽培历史。一千多年前,杞乡那个先祖在无数野枸杞中选择个大味美的植株移进耕地,替代水稻、小麦,成为他精心管护的“作物”,成为朝廷的贡果,一定有着传奇色彩。可以说这个先祖是英雄,就像神话故事中说的,把天宫神果降到了人间,奠定了枸杞健康食品的基石。
天下黄河富宁夏!就在黄河穿过的原野两岸,杞乡人种植了近三十万亩浑身是宝的枸杞。站在黄河大桥,凝望两岸被母亲河滋养的肥沃丰腴的土地,一片片绿丛之中闪烁着红光,“物竞天择”这个词脱口而出。种子是万物之母,人类选择物种,物种也在选择环境。正是这片流淌着旺盛生命之力、燃烧着生命原色的土地,使这里竖起了黄河之滨“中华杞乡”这面火红旗帜。杞乡人用劳动和心血在千年风雨中谱写了生命欢歌,打造出“枸杞最好数宁安”的品牌,有了“千钱一斗矜时价”的骄傲。人们津津乐道枸杞是“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的时候,可曾想,那“矜”,其实“矜”的是“一斗枸杞数斗汗”的艰辛。丝绸之路上,贩运枸杞的行列里,人担马驮的都是杞乡人为远方孕育的幸福。
第一次走进杞园是在朋友家。正值盛夏,他家的十余亩杞园红果正绚。杞园里,自然之神用灵动的大笔,在绿翠的湖湾描摹着盛夏如血似火的灿烂。绿翠红映之中,小媳妇、大姑娘还有学童身影绰绰约约,时不时荡起点点欢笑,那是骄阳下跳荡的劳动的欢歌。我留恋那些采摘的灵动的手指,遐想着那张张笑脸是不是比圆润的枸杞更润泽更甜美?而我看到的却是被纱巾遮起来的面颊,那对疲惫却又包含向往和甜蜜的眼睛,还有额头上晶莹的汗珠。杞园的红,红透了夏秋两季;杞乡的红,红出了艰辛与福祉。
再次环顾杞园,眼中已不单单是杞园的园林风光,而是杞园里那颗跳动在茨农心里的火热的太阳。茨农的脚步走过四季的时候,他们的心与枸杞一起,栉风沐雨,饱蘸了甜蜜和苦涩,幸福和伤痛。
寒风掠冬
冬天的杞园,光秃秃的枸杞树挺立在结冻的土地上,偶有几颗干透的红果还在枝头不甘寂寞。那几点残红摇曳着火热和激情,与阳光一同在冬日的寒风里给杞园温暖。
大雪降临,杞园白雪茫茫,千条万枝突然盛开了洁白的花朵。你也许没留意,残红枝头的枸杞上也落了几片白雪,红果染雪大有笑傲朔朔寒风的硬朗。雪停了,自然之神似乎一夜之间跑了几千公里,喘息着呼出弥漫天地的大雾。好冷啊!枸杞园里一丛丛枸杞被冰雪从头到脚包裹得千姿百態,仿佛进入了结满白银的梦幻世界。八九点钟,太阳出来,大雾散去,万丛银花闪烁金光点点,似乎伸手一摇就哗啦啦掉下无数金花银锞和玉屑。
寒风依然刺骨,更冷的却是来自茨农心里的寒风。那一年,枸杞干果的价格从每斤十多元跌落到三元。朋友的父亲告诉我,雇人摘一斤鲜果要五角钱,近五斤鲜果晒一斤干果,三元钱也刚够采摘成本,辛辛苦苦劳作一年不但不挣钱,还要贴上很多。那价格持续了近两年,茨农的心伤透了,很多人将辛勤培植的正在盛产期的杞园挖掉了。
那位被我称作叔父老人叹息着,他们祖辈种枸杞,爷爷种,父亲种,到了他还种。他家的十多亩枸杞,原想一下子都挖了,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让人心痛的境况。挖得时候一家人都不说话,悄悄挖着,每挖一棵他的心就会颤抖一下,往下掉着什么。他们曾经的希望谁知却变成了伤心,最后实在舍不得都挖了,到最后他还是留下了三亩多,把根留下,留下一份坚守。他不相信这好东西会不被人认可。也是那一年,很多从事枸杞运销的人垮了,有人高额举债,有人抛家舍子远走他乡躲避债务。他说那个冬天很冷,那个冬天风真大真寒!他踏着厚厚的积雪去了枸杞园,枸杞园只剩下他不忍挖掉的那一小片,满园枸杞散射着穿透寒冷的银光。他忽然心疼起来,心疼被挖掉的杞园。他认定了,留下没错,这个冬天一定会过去的。
朋友说,那天看到父亲去了枸杞园,他怕父亲在雪地里有什么闪失,踏着父亲在雪地上踩出的深深的脚窝去了枸杞园。杞园里,父亲摩挲着一棵又一棵变成雪景的枸杞,摘下枝头的枸杞子,连冰一起喂进嘴里,嚼着,嚼着,眼里泪光在闪。那个冬天杞园里似乎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父亲沉默的目光掠过枝梢!
金风爽秋
进入秋季,雨渐渐多了,黄河肥硕宽阔了。天气渐渐凉爽下来,万物进入了成熟的冲刺阶段。枸杞园里,色彩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还是绿和红交相映辉,静静渲染着火一样的激情。唯一的变化就是秋果成熟的周期拉长了,杞园里采摘的人群不像夏日那么频繁。
秋天是斑斓多彩的,万物都在经历一个由绿变黄的过程。水稻由绿而嫩黄,由嫩黄而遍身金黄;成片的玉米的色彩变化最为明显,由绿而墨绿,由墨绿而嫩黄,再由嫩黄而黄透了;果园里则是墨绿嫩绿嫩黄粉红大红各色竞展风姿。每一阵风过,都会滚起金浪一片,风也豪爽地变成了金色之风。
枸杞从六月份开始一直采摘直到冰霜来临,树叶落尽了,还有果实挂在枝头。枸杞采摘的黄金时段在夏天,秋天的果实被人们称作秋果子,因为秋果籽多,质量比夏果稍稍逊色。尽管价格比夏果稍低,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整个秋季也能采摘七八个轮次,茨农也会辛劳采摘自己靠心血换来的成果。 秋天把杞园的大部分热闹转移到交易市场,天蒙蒙亮,这里就是车的河流,人的海洋。秋果还挂在枝头,夏果早已开始从市场流向四面八方,市场成了红色山峦的竞美赛场。市场上,收购和出售的人品评着枸杞果,争议着价格。杞乡人说话嗓门高口气硬,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在吵架,走到跟前看到他们脸上都洋溢的微笑,就知道了原委。那红红的枸杞洋溢着温暖,温暖到了人的心里,再硬的口气也打不破那种温和暖。
一个阴雨天,下了两天还没有停的迹象,朋友打电话让我去他家,说雨天没事干,正好喝酒。奈不过,就去了。路过枸杞园,发现他家的杞园还有很多果子没有采摘。站在田埂上,拉过一个枝头,那些熟透了的果子有些已裂开了口子,开始腐烂。捡还没裂口的湿漉漉的果实摘几颗尝尝,一股凉爽的甘甜沁入心扉。品味那份甘甜的时候,一阵潮湿却满含成熟味道的大风吹过来,杞园剧烈摇晃起来,随风“啪啦啦”下了一场枸杞雨,杞园里洒满了茨农的心血。满园落红,更像杞园回馈给自然之神的颗颗细小的心。
问他枸杞怎么没摘?他说果子红了,绵绵的雨也来了,日夜赶着摘,忙不过来,还是留下了一些,几乎每年秋天都会有这么一次。我说损失不小呢!他笑了笑,损失也没办法,再说人不能事事都能圆满,既然雨也喜欢那东西,就给雨神留一点吧!
他淡然的心态和怪异的比喻让我也笑了。
吹过杞园的金色的秋风真爽!
炽风赤夏
进入六月,枸杞第一茬花就开谢了,枝条上悬挂的果实细小坚硬,略带青灰的绿与枸杞树叶的碧绿对比明显。树叶的绿是秀给太阳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接纳阳光的赐予。而幼果的绿则是胆小的小女孩的颜色,躲在叶子的庇护里羞涩内敛,像是在韬光养晦。那时的杞园远远看去,一片碧绿之中,点缀了那么多不同的绿,似乎是一个爱炫耀的画家在卖弄把握色调的高超技艺,而那片绿上也缀满了金和银等不同色调。火热的夏风吹过,那片绿就漾起了碧浪,而那些金色和银色,则像一群顽皮的孩子,在绿色的浪尖上跳着笑着。那是一片静静流淌着欢乐的海洋,让我的心装满了杞园即将来临的那片火红,似乎一下子热了起来。
夏天炽烈的风细微火热,天天吹过杞乡的每一寸土地,杞园像一个魔术师在炽风的吹拂下,每天都在变幻着颜色。我不是画家,无法说出过多的色彩,那时的杞园出现的是青绿——嫩绿——嫩黄——赭黄——淡红,最后变成了大红。尤其是由淡红向大红转变的过程中,会展露无数种红,我极喜欢成熟的杞园燃烧般的红色火焰,那赤烈让茨农的心都要飞起来了,该采摘了!
杞园的夏天是热烈的,是激情的,也是火红的。炽烈的夏风吹过,这片杞园红了,那片也红了,到处是绿波映红珠光点点。那炽烈的夏风就像是神灵仙士吹出的仙灵之气,把杞园的夏天变成了人影绰绰笑语漾漾的忙碌的收获季节。杞园的夏天几乎每个星期都要经历一次色彩变幻的过程,栽植多的人家,几乎是刚刚从这一片红色穿过,马上又走进了又一片火红之中。每天穿行在绿海红波之中的茨农们,非常辛劳。当那片红光从杞园摆上果栈子,摆满庭院,红透了房前院后,他们的心是温暖的,他们眼里流露出的是丰收的喜悦,还有希望。
采摘枸杞的劳动强度不大,但煎熬人,要一颗一颗摘下红果,留下树叶、花朵和绿果,需要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一次,我下村回单位,路过熟悉的一个茨农家时,听见杞园里有人吵嚷,就和同事过去看。是一个刚到杞乡摘枸杞的妇女,看到别人比她摘得快,就把绿果、红果和树叶一同捋了下来,那光秃秃的枝条让主人心疼地流血,对那妇女吵着,茨农说:“那是我的庄稼啊!那些还没成熟的绿果子和花还都是没有成熟的粮食啊!我要是把你家刚出穗的麦子割下来,你能答应吗?那是造孽啊!”
“庄稼”和“粮食”是圣洁的,那位农村妇女脸红了,嗫嗫地嘟囔了一句,低下头不做声了。
人们又忙碌起来。那位茨农对我们说:“人是听话的,明白了道理就不胡来了,可这园子里最让人头疼的是麻雀,那些家伙也知道枸杞是好东西,成群地来到园子里吃,还衔着喂雀儿子,追都追不走,前脚追跑了,人还没走就又来了,淘气得很!”同事笑着说:“看来,好东西世间万物都喜欢啊!”
枸杞摘完了,雇佣采摘的人领了钱走了,茨农收拾了垃圾,一片狼藉的杞园又变得整洁光鲜。茨农开着满载红果果的农用车回去了,宁静的杞园又成了那些素雅花朵和绿果累累的世界。
微风炽烈地掠过杞园,刚刚清净的杞园里又开始了色彩的喧闹,剩下的那些青绿、嫩绿、嫩黄、赭黄、淡红不安分起来,就像一只只多情的小生命,开始多情地变幻起自己的装饰。火热的夕阳凑热闹一般,不甘示弱地映红了杞园的上空,一片彩霞万丈红光。
漠风催春
北方的初春是沉睡在寒风里的春天,漠风一遍又一遍粗暴地敲打春天之门,春天似乎很懒,就是不愿露头。杞乡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几乎天天都有劲烈的漠风携沙裹尘光顾还披着冬装的杞园。杞园里还是光秃秃的,只是那些枝条的颜色稍稍绿了一些,活泛了一些。初春的杞园里,唯一的风景就是施肥剪枝的身影,细心地翻挖整理着枸杞树的脚下和全身。
杞乡的春天几乎无一例外地从一场雪开始。一阵冷冽的漠风带来了阴云,漫天飞雪飘飘洒洒。春雪,起初给人们讲的是“老天下雪不下雨,雪到地上变成雨”的笑料,临近黄昏,地上渐渐留住了雪的影子,一夜之间世界就成了素洁的天地。杞园素净妖娆,漠风依然很冷,阳光却很负责任地温暖着。雪后的杞乡到处哈着团团白雾,杞园里,树哈着白雾,地哈着白雾,好像要把寒风蒸熟了,蒸出蒸蒸日上的气派。
春天真的来了,田埂上小草悄悄擠出地面,展露着嫩绿的腰身;桃李杏梨还有苹果树花蕾鼓胀,似乎轻轻一碰就会绽出诱人的芳香;枸杞树早已不甘寂寞,探出嫩嫩的枝芽。在漠风轻歌曼语的呼唤下,杞乡的春天终于打开了封闭的大门,散发出勃勃生机。
自然的春天给人的是全新的开始,杞乡的春天在茨农心中开出的是丰硕花朵。自六十多年前开始,中华杞乡——中宁屡获殊荣,中宁枸杞成为全国唯一以原产地命名的知名林产品品牌。杞乡枸杞销往全国,走出国门。杞乡的春天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枸杞南移,从黄河两岸移向山塬上的扬黄灌区。黄河两岸枸杞种植早已风生水起,而对新灌区移民却还是新生事物,他们对枸杞心存仰慕和畏惧,怕不会侍弄。当他们迎着凛凛漠风小心翼翼地栽下小苗,扶惯了犁耙的手拿起树剪,侍弄枸杞苗的神态却是那么地专注,就像修理自己心爱的易碎的宝贝,生怕出现什么闪失。
如今,新灌区已是杞园遍布。很多移民成了新茨农,他们说起最初种植枸杞的趣事,笑声舒心豪放。最初政府扶持他们,让移民购买苗木,栽植成活了,秋季验收兑补苗木款。那时候真穷,联系好了苗木,却无钱购买,还要向信用社贷款,买来苗就没钱了,无法再做别的了,只好出去打工,那个难啊!他们中间有我熟悉的老赵,那是我包村时,上门动员他栽植枸杞,也联系好了苗木,却无钱购买。因为暂时没有落上户,无法贷款。我再次走进他的土坯房,得知他多方筹借也只凑了一半钱,我和村干部找到朋友,在他那里半款赊购了三亩苗木。苗木是我们负责送达老赵家的,那天风很大,帮他处理好苗木,他当天就和儿子栽进地里。那片田地里,他们弯曲的身影和风中摇晃的幼小的苗木一起,萌发着对未来的渴望。
从第三年开始,日子慢慢好了。现在他们中间很多人都买了家用小车,尽管不是多么高档,那已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天堂了。这都是享了枸杞的福啊!老赵现在栽种着11亩枸杞,两个儿子都已上了大学,他说:“要不是这11亩枸杞,我根本无法供儿子上学!我家的日子是枸杞支撑起来的,儿子的未来也是枸杞树上结出的!”
新灌区移民的春天是在栽植枸杞的那天来临的。五月下旬,风季过去了。五月,也是杞花开放的季节,白底的杞花上间杂着粉红和淡蓝,娇小素雅,没有玫瑰红艳,没有牡丹张扬,可正是这不起眼的素雅的内敛质朴的花朵,才孕育出红润如珠的果实。
杞花开了,杞园又一个成熟的季节就要红红火火地来了!
我的家乡野枸杞遍地,成就了后来父辈们一代代含辛茹苦栽培种植的历史篇章。炎阳如火的夏天,被家乡人叫做茨的枸杞绿枝红染了,我和伙伴们一边拔草一边忍不住摘下几颗填进嘴里。带着一丝药味的甘甜滋润着我们的童年生活,不过,吃多了它会上火,有时因贪吃多了枸杞上火流鼻血。所以我们对那圆润诱人的小红果,总是畏着忍着摘着,不知不觉装满了衣兜。回到家,做中医大夫的爷爷让我们别糟蹋,说是很好的中药材。中药!看见晾晒在窗台上的那些红果子,我忍不住就感觉到点神秘。
杞乡的杞园,谁会不对着那大片大片的小红果子惊叹呢?当然,我是直到后来,成为杞乡的一员,才真正认识了枸杞。杞园的枸杞个大且甜,它潜藏的能量会灼灼燃烧内心,让哪一个人不是心境舒朗大饱口福呢!
杞乡的枸杞物种独特,已有一千多年人工栽培历史。一千多年前,杞乡那个先祖在无数野枸杞中选择个大味美的植株移进耕地,替代水稻、小麦,成为他精心管护的“作物”,成为朝廷的贡果,一定有着传奇色彩。可以说这个先祖是英雄,就像神话故事中说的,把天宫神果降到了人间,奠定了枸杞健康食品的基石。
天下黄河富宁夏!就在黄河穿过的原野两岸,杞乡人种植了近三十万亩浑身是宝的枸杞。站在黄河大桥,凝望两岸被母亲河滋养的肥沃丰腴的土地,一片片绿丛之中闪烁着红光,“物竞天择”这个词脱口而出。种子是万物之母,人类选择物种,物种也在选择环境。正是这片流淌着旺盛生命之力、燃烧着生命原色的土地,使这里竖起了黄河之滨“中华杞乡”这面火红旗帜。杞乡人用劳动和心血在千年风雨中谱写了生命欢歌,打造出“枸杞最好数宁安”的品牌,有了“千钱一斗矜时价”的骄傲。人们津津乐道枸杞是“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的时候,可曾想,那“矜”,其实“矜”的是“一斗枸杞数斗汗”的艰辛。丝绸之路上,贩运枸杞的行列里,人担马驮的都是杞乡人为远方孕育的幸福。
第一次走进杞园是在朋友家。正值盛夏,他家的十余亩杞园红果正绚。杞园里,自然之神用灵动的大笔,在绿翠的湖湾描摹着盛夏如血似火的灿烂。绿翠红映之中,小媳妇、大姑娘还有学童身影绰绰约约,时不时荡起点点欢笑,那是骄阳下跳荡的劳动的欢歌。我留恋那些采摘的灵动的手指,遐想着那张张笑脸是不是比圆润的枸杞更润泽更甜美?而我看到的却是被纱巾遮起来的面颊,那对疲惫却又包含向往和甜蜜的眼睛,还有额头上晶莹的汗珠。杞园的红,红透了夏秋两季;杞乡的红,红出了艰辛与福祉。
再次环顾杞园,眼中已不单单是杞园的园林风光,而是杞园里那颗跳动在茨农心里的火热的太阳。茨农的脚步走过四季的时候,他们的心与枸杞一起,栉风沐雨,饱蘸了甜蜜和苦涩,幸福和伤痛。
寒风掠冬
冬天的杞园,光秃秃的枸杞树挺立在结冻的土地上,偶有几颗干透的红果还在枝头不甘寂寞。那几点残红摇曳着火热和激情,与阳光一同在冬日的寒风里给杞园温暖。
大雪降临,杞园白雪茫茫,千条万枝突然盛开了洁白的花朵。你也许没留意,残红枝头的枸杞上也落了几片白雪,红果染雪大有笑傲朔朔寒风的硬朗。雪停了,自然之神似乎一夜之间跑了几千公里,喘息着呼出弥漫天地的大雾。好冷啊!枸杞园里一丛丛枸杞被冰雪从头到脚包裹得千姿百態,仿佛进入了结满白银的梦幻世界。八九点钟,太阳出来,大雾散去,万丛银花闪烁金光点点,似乎伸手一摇就哗啦啦掉下无数金花银锞和玉屑。
寒风依然刺骨,更冷的却是来自茨农心里的寒风。那一年,枸杞干果的价格从每斤十多元跌落到三元。朋友的父亲告诉我,雇人摘一斤鲜果要五角钱,近五斤鲜果晒一斤干果,三元钱也刚够采摘成本,辛辛苦苦劳作一年不但不挣钱,还要贴上很多。那价格持续了近两年,茨农的心伤透了,很多人将辛勤培植的正在盛产期的杞园挖掉了。
那位被我称作叔父老人叹息着,他们祖辈种枸杞,爷爷种,父亲种,到了他还种。他家的十多亩枸杞,原想一下子都挖了,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让人心痛的境况。挖得时候一家人都不说话,悄悄挖着,每挖一棵他的心就会颤抖一下,往下掉着什么。他们曾经的希望谁知却变成了伤心,最后实在舍不得都挖了,到最后他还是留下了三亩多,把根留下,留下一份坚守。他不相信这好东西会不被人认可。也是那一年,很多从事枸杞运销的人垮了,有人高额举债,有人抛家舍子远走他乡躲避债务。他说那个冬天很冷,那个冬天风真大真寒!他踏着厚厚的积雪去了枸杞园,枸杞园只剩下他不忍挖掉的那一小片,满园枸杞散射着穿透寒冷的银光。他忽然心疼起来,心疼被挖掉的杞园。他认定了,留下没错,这个冬天一定会过去的。
朋友说,那天看到父亲去了枸杞园,他怕父亲在雪地里有什么闪失,踏着父亲在雪地上踩出的深深的脚窝去了枸杞园。杞园里,父亲摩挲着一棵又一棵变成雪景的枸杞,摘下枝头的枸杞子,连冰一起喂进嘴里,嚼着,嚼着,眼里泪光在闪。那个冬天杞园里似乎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父亲沉默的目光掠过枝梢!
金风爽秋
进入秋季,雨渐渐多了,黄河肥硕宽阔了。天气渐渐凉爽下来,万物进入了成熟的冲刺阶段。枸杞园里,色彩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还是绿和红交相映辉,静静渲染着火一样的激情。唯一的变化就是秋果成熟的周期拉长了,杞园里采摘的人群不像夏日那么频繁。
秋天是斑斓多彩的,万物都在经历一个由绿变黄的过程。水稻由绿而嫩黄,由嫩黄而遍身金黄;成片的玉米的色彩变化最为明显,由绿而墨绿,由墨绿而嫩黄,再由嫩黄而黄透了;果园里则是墨绿嫩绿嫩黄粉红大红各色竞展风姿。每一阵风过,都会滚起金浪一片,风也豪爽地变成了金色之风。
枸杞从六月份开始一直采摘直到冰霜来临,树叶落尽了,还有果实挂在枝头。枸杞采摘的黄金时段在夏天,秋天的果实被人们称作秋果子,因为秋果籽多,质量比夏果稍稍逊色。尽管价格比夏果稍低,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整个秋季也能采摘七八个轮次,茨农也会辛劳采摘自己靠心血换来的成果。 秋天把杞园的大部分热闹转移到交易市场,天蒙蒙亮,这里就是车的河流,人的海洋。秋果还挂在枝头,夏果早已开始从市场流向四面八方,市场成了红色山峦的竞美赛场。市场上,收购和出售的人品评着枸杞果,争议着价格。杞乡人说话嗓门高口气硬,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在吵架,走到跟前看到他们脸上都洋溢的微笑,就知道了原委。那红红的枸杞洋溢着温暖,温暖到了人的心里,再硬的口气也打不破那种温和暖。
一个阴雨天,下了两天还没有停的迹象,朋友打电话让我去他家,说雨天没事干,正好喝酒。奈不过,就去了。路过枸杞园,发现他家的杞园还有很多果子没有采摘。站在田埂上,拉过一个枝头,那些熟透了的果子有些已裂开了口子,开始腐烂。捡还没裂口的湿漉漉的果实摘几颗尝尝,一股凉爽的甘甜沁入心扉。品味那份甘甜的时候,一阵潮湿却满含成熟味道的大风吹过来,杞园剧烈摇晃起来,随风“啪啦啦”下了一场枸杞雨,杞园里洒满了茨农的心血。满园落红,更像杞园回馈给自然之神的颗颗细小的心。
问他枸杞怎么没摘?他说果子红了,绵绵的雨也来了,日夜赶着摘,忙不过来,还是留下了一些,几乎每年秋天都会有这么一次。我说损失不小呢!他笑了笑,损失也没办法,再说人不能事事都能圆满,既然雨也喜欢那东西,就给雨神留一点吧!
他淡然的心态和怪异的比喻让我也笑了。
吹过杞园的金色的秋风真爽!
炽风赤夏
进入六月,枸杞第一茬花就开谢了,枝条上悬挂的果实细小坚硬,略带青灰的绿与枸杞树叶的碧绿对比明显。树叶的绿是秀给太阳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接纳阳光的赐予。而幼果的绿则是胆小的小女孩的颜色,躲在叶子的庇护里羞涩内敛,像是在韬光养晦。那时的杞园远远看去,一片碧绿之中,点缀了那么多不同的绿,似乎是一个爱炫耀的画家在卖弄把握色调的高超技艺,而那片绿上也缀满了金和银等不同色调。火热的夏风吹过,那片绿就漾起了碧浪,而那些金色和银色,则像一群顽皮的孩子,在绿色的浪尖上跳着笑着。那是一片静静流淌着欢乐的海洋,让我的心装满了杞园即将来临的那片火红,似乎一下子热了起来。
夏天炽烈的风细微火热,天天吹过杞乡的每一寸土地,杞园像一个魔术师在炽风的吹拂下,每天都在变幻着颜色。我不是画家,无法说出过多的色彩,那时的杞园出现的是青绿——嫩绿——嫩黄——赭黄——淡红,最后变成了大红。尤其是由淡红向大红转变的过程中,会展露无数种红,我极喜欢成熟的杞园燃烧般的红色火焰,那赤烈让茨农的心都要飞起来了,该采摘了!
杞园的夏天是热烈的,是激情的,也是火红的。炽烈的夏风吹过,这片杞园红了,那片也红了,到处是绿波映红珠光点点。那炽烈的夏风就像是神灵仙士吹出的仙灵之气,把杞园的夏天变成了人影绰绰笑语漾漾的忙碌的收获季节。杞园的夏天几乎每个星期都要经历一次色彩变幻的过程,栽植多的人家,几乎是刚刚从这一片红色穿过,马上又走进了又一片火红之中。每天穿行在绿海红波之中的茨农们,非常辛劳。当那片红光从杞园摆上果栈子,摆满庭院,红透了房前院后,他们的心是温暖的,他们眼里流露出的是丰收的喜悦,还有希望。
采摘枸杞的劳动强度不大,但煎熬人,要一颗一颗摘下红果,留下树叶、花朵和绿果,需要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一次,我下村回单位,路过熟悉的一个茨农家时,听见杞园里有人吵嚷,就和同事过去看。是一个刚到杞乡摘枸杞的妇女,看到别人比她摘得快,就把绿果、红果和树叶一同捋了下来,那光秃秃的枝条让主人心疼地流血,对那妇女吵着,茨农说:“那是我的庄稼啊!那些还没成熟的绿果子和花还都是没有成熟的粮食啊!我要是把你家刚出穗的麦子割下来,你能答应吗?那是造孽啊!”
“庄稼”和“粮食”是圣洁的,那位农村妇女脸红了,嗫嗫地嘟囔了一句,低下头不做声了。
人们又忙碌起来。那位茨农对我们说:“人是听话的,明白了道理就不胡来了,可这园子里最让人头疼的是麻雀,那些家伙也知道枸杞是好东西,成群地来到园子里吃,还衔着喂雀儿子,追都追不走,前脚追跑了,人还没走就又来了,淘气得很!”同事笑着说:“看来,好东西世间万物都喜欢啊!”
枸杞摘完了,雇佣采摘的人领了钱走了,茨农收拾了垃圾,一片狼藉的杞园又变得整洁光鲜。茨农开着满载红果果的农用车回去了,宁静的杞园又成了那些素雅花朵和绿果累累的世界。
微风炽烈地掠过杞园,刚刚清净的杞园里又开始了色彩的喧闹,剩下的那些青绿、嫩绿、嫩黄、赭黄、淡红不安分起来,就像一只只多情的小生命,开始多情地变幻起自己的装饰。火热的夕阳凑热闹一般,不甘示弱地映红了杞园的上空,一片彩霞万丈红光。
漠风催春
北方的初春是沉睡在寒风里的春天,漠风一遍又一遍粗暴地敲打春天之门,春天似乎很懒,就是不愿露头。杞乡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几乎天天都有劲烈的漠风携沙裹尘光顾还披着冬装的杞园。杞园里还是光秃秃的,只是那些枝条的颜色稍稍绿了一些,活泛了一些。初春的杞园里,唯一的风景就是施肥剪枝的身影,细心地翻挖整理着枸杞树的脚下和全身。
杞乡的春天几乎无一例外地从一场雪开始。一阵冷冽的漠风带来了阴云,漫天飞雪飘飘洒洒。春雪,起初给人们讲的是“老天下雪不下雨,雪到地上变成雨”的笑料,临近黄昏,地上渐渐留住了雪的影子,一夜之间世界就成了素洁的天地。杞园素净妖娆,漠风依然很冷,阳光却很负责任地温暖着。雪后的杞乡到处哈着团团白雾,杞园里,树哈着白雾,地哈着白雾,好像要把寒风蒸熟了,蒸出蒸蒸日上的气派。
春天真的来了,田埂上小草悄悄擠出地面,展露着嫩绿的腰身;桃李杏梨还有苹果树花蕾鼓胀,似乎轻轻一碰就会绽出诱人的芳香;枸杞树早已不甘寂寞,探出嫩嫩的枝芽。在漠风轻歌曼语的呼唤下,杞乡的春天终于打开了封闭的大门,散发出勃勃生机。
自然的春天给人的是全新的开始,杞乡的春天在茨农心中开出的是丰硕花朵。自六十多年前开始,中华杞乡——中宁屡获殊荣,中宁枸杞成为全国唯一以原产地命名的知名林产品品牌。杞乡枸杞销往全国,走出国门。杞乡的春天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枸杞南移,从黄河两岸移向山塬上的扬黄灌区。黄河两岸枸杞种植早已风生水起,而对新灌区移民却还是新生事物,他们对枸杞心存仰慕和畏惧,怕不会侍弄。当他们迎着凛凛漠风小心翼翼地栽下小苗,扶惯了犁耙的手拿起树剪,侍弄枸杞苗的神态却是那么地专注,就像修理自己心爱的易碎的宝贝,生怕出现什么闪失。
如今,新灌区已是杞园遍布。很多移民成了新茨农,他们说起最初种植枸杞的趣事,笑声舒心豪放。最初政府扶持他们,让移民购买苗木,栽植成活了,秋季验收兑补苗木款。那时候真穷,联系好了苗木,却无钱购买,还要向信用社贷款,买来苗就没钱了,无法再做别的了,只好出去打工,那个难啊!他们中间有我熟悉的老赵,那是我包村时,上门动员他栽植枸杞,也联系好了苗木,却无钱购买。因为暂时没有落上户,无法贷款。我再次走进他的土坯房,得知他多方筹借也只凑了一半钱,我和村干部找到朋友,在他那里半款赊购了三亩苗木。苗木是我们负责送达老赵家的,那天风很大,帮他处理好苗木,他当天就和儿子栽进地里。那片田地里,他们弯曲的身影和风中摇晃的幼小的苗木一起,萌发着对未来的渴望。
从第三年开始,日子慢慢好了。现在他们中间很多人都买了家用小车,尽管不是多么高档,那已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天堂了。这都是享了枸杞的福啊!老赵现在栽种着11亩枸杞,两个儿子都已上了大学,他说:“要不是这11亩枸杞,我根本无法供儿子上学!我家的日子是枸杞支撑起来的,儿子的未来也是枸杞树上结出的!”
新灌区移民的春天是在栽植枸杞的那天来临的。五月下旬,风季过去了。五月,也是杞花开放的季节,白底的杞花上间杂着粉红和淡蓝,娇小素雅,没有玫瑰红艳,没有牡丹张扬,可正是这不起眼的素雅的内敛质朴的花朵,才孕育出红润如珠的果实。
杞花开了,杞园又一个成熟的季节就要红红火火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