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提高紧凑型集装箱码头堆场的利用率,通过分析静态堆场利用率下不同堆存规则组合产生的平面箱位利用率,预测未来的静态堆场利用率,提出重箱堆存策略。
关键词集装箱码头;堆存策略;静态堆场利用率
0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步步深入以及国际贸易和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集装箱码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集装箱码头重要组成部分的堆场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对于紧凑型集装箱码头堆场而言,如何提高堆场利用效率非常重要。
紧凑型集装箱码头堆场是指在码头泊位充足和堆场集装箱流转时间一定的条件下容量相对不足的集装箱码头堆场,从量化角度讲,其面积相对有限,静态利用率长期维持在70%以上甚至更高水平。紧凑型集装箱码头堆场产生的原因包括:码头兴建较早,设计时堆场承载能力与现时要求产生矛盾;码头受自然条件制约,堆场面积无法扩大;规划不合理造成堆场狭小等。
1平面箱位利用率分析
1.1定义
平面箱位是指1个20英尺标准箱所占的垂直投影平面位置;平面箱位利用率是指被占用的堆场平面箱位数与堆场可利用的平面箱位总数的比值,该指标能够有效反映堆场的空排及空贝情况;静态堆场利用率是指堆场实际堆箱数量与堆场最大堆箱数量的比值,该指标能够反映某个时间点堆场的充盈程度。
1.2静态堆场利用率下不同堆存规则组合产生的平面箱位利用率
依据配载和堆场计划,码头对出口和中转重箱按照卸货港、集装箱尺寸和集装箱重量进行分类,以平面箱位为单位预留堆存场地。较常见的堆存规则有同尺寸集装箱同贝堆放、同重量等级集装箱同排或同层堆放、同船集装箱同排或同贝堆放、同港口集装箱同排或同贝堆放等。
本文以某集装箱码头的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按照上述堆存规则进行简单分类后,分析静态堆场利用率下不同堆存规则组合产生的平面箱位利用率(假设严格按照堆存规则堆放集装箱,不考虑堆场作业集装箱的分布、数量及作业顺序,即不计堆场机械作业成本)。
采用不同的出口和中转重箱堆存规则组合而形成不同平面箱位利用率的计算方法是简单的分类法,就是对数据源中的集装箱按照不同堆存规则组合进行分类计算。首先从规定格式的Excel数据源文件中读取集装箱信息;然后在程序交互过程中自由输入堆场参数并设定堆存规则组合;最后自动创建动态数据库对象,将集装箱信息加载到数据库中。
本文采用的紧凑型集装箱码头堆场模型是单一龙门吊作业区的混堆堆场,不细分为前方堆场和后方堆场,也不细分为进口、出口和中转堆场;模型中只设定普通重箱区,不包括空箱区、45英尺箱区、48英尺箱区、53英尺箱区、危险箱区、冷藏箱区和超尺寸箱区等。
假定堆场有10 000个平面箱位,满负荷可堆存集装箱。具体计算公式为
Q=A€I6Bk€I6By€I6R€I6T(1)
式中:Q为堆场堆存能力,指集装箱码头堆场满负荷时的堆箱数量;A为区的数量;Bk为每个区中场的数量,;By为每个场中贝的数量;R为每个贝中排的数量;T为每个排中层的数量;A,Bk,By,R和T皆为正整数,可以通过软件模型自行设置。
式中:Uc为第i次导入数据的静态堆场利用率;Ti为第i次导入数据库的在场集装箱数量,TEU,且Ti=2×40英尺集装箱数量 + 20英尺集装箱数量。
从定性角度分析,堆存规则分类越细,得到的集装箱分类j就越多,堆场中需要占用的平面箱位也就越多。这种计算方法的前提条件是严格按照堆存规则堆码集装箱,在码头实际操作中就是不计堆场操作效率和机械作业成本。
通过软件模型计算得出静态堆场利用率下不同堆存规则组合产生的平面箱位利用率,如图1所示。
关键词集装箱码头;堆存策略;静态堆场利用率
0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步步深入以及国际贸易和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集装箱码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集装箱码头重要组成部分的堆场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对于紧凑型集装箱码头堆场而言,如何提高堆场利用效率非常重要。
紧凑型集装箱码头堆场是指在码头泊位充足和堆场集装箱流转时间一定的条件下容量相对不足的集装箱码头堆场,从量化角度讲,其面积相对有限,静态利用率长期维持在70%以上甚至更高水平。紧凑型集装箱码头堆场产生的原因包括:码头兴建较早,设计时堆场承载能力与现时要求产生矛盾;码头受自然条件制约,堆场面积无法扩大;规划不合理造成堆场狭小等。
1平面箱位利用率分析
1.1定义
平面箱位是指1个20英尺标准箱所占的垂直投影平面位置;平面箱位利用率是指被占用的堆场平面箱位数与堆场可利用的平面箱位总数的比值,该指标能够有效反映堆场的空排及空贝情况;静态堆场利用率是指堆场实际堆箱数量与堆场最大堆箱数量的比值,该指标能够反映某个时间点堆场的充盈程度。
1.2静态堆场利用率下不同堆存规则组合产生的平面箱位利用率
依据配载和堆场计划,码头对出口和中转重箱按照卸货港、集装箱尺寸和集装箱重量进行分类,以平面箱位为单位预留堆存场地。较常见的堆存规则有同尺寸集装箱同贝堆放、同重量等级集装箱同排或同层堆放、同船集装箱同排或同贝堆放、同港口集装箱同排或同贝堆放等。
本文以某集装箱码头的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按照上述堆存规则进行简单分类后,分析静态堆场利用率下不同堆存规则组合产生的平面箱位利用率(假设严格按照堆存规则堆放集装箱,不考虑堆场作业集装箱的分布、数量及作业顺序,即不计堆场机械作业成本)。
采用不同的出口和中转重箱堆存规则组合而形成不同平面箱位利用率的计算方法是简单的分类法,就是对数据源中的集装箱按照不同堆存规则组合进行分类计算。首先从规定格式的Excel数据源文件中读取集装箱信息;然后在程序交互过程中自由输入堆场参数并设定堆存规则组合;最后自动创建动态数据库对象,将集装箱信息加载到数据库中。
本文采用的紧凑型集装箱码头堆场模型是单一龙门吊作业区的混堆堆场,不细分为前方堆场和后方堆场,也不细分为进口、出口和中转堆场;模型中只设定普通重箱区,不包括空箱区、45英尺箱区、48英尺箱区、53英尺箱区、危险箱区、冷藏箱区和超尺寸箱区等。
假定堆场有10 000个平面箱位,满负荷可堆存集装箱。具体计算公式为
Q=A€I6Bk€I6By€I6R€I6T(1)
式中:Q为堆场堆存能力,指集装箱码头堆场满负荷时的堆箱数量;A为区的数量;Bk为每个区中场的数量,;By为每个场中贝的数量;R为每个贝中排的数量;T为每个排中层的数量;A,Bk,By,R和T皆为正整数,可以通过软件模型自行设置。
式中:Uc为第i次导入数据的静态堆场利用率;Ti为第i次导入数据库的在场集装箱数量,TEU,且Ti=2×40英尺集装箱数量 + 20英尺集装箱数量。
从定性角度分析,堆存规则分类越细,得到的集装箱分类j就越多,堆场中需要占用的平面箱位也就越多。这种计算方法的前提条件是严格按照堆存规则堆码集装箱,在码头实际操作中就是不计堆场操作效率和机械作业成本。
通过软件模型计算得出静态堆场利用率下不同堆存规则组合产生的平面箱位利用率,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