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国标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的教学设计,设计中,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解题方法,初步了解“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
关键词:平均数;合作交流;统计
教材内容:国标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51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 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解题方法,初步了解“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
3. 体验平均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小组合作学习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1. 同学们,前几天学校四年级举行了一场精彩的投篮比赛,一队是男生,另一队是女生。比赛规则是每人投15个球,比一比哪一队投得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比赛现场。(播放视频)
有趣吗?想知道他们的投篮成绩吗?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他们投中的个数。
2. 课件出示投篮成绩统计图:
男生分别投了多少个球?女生呢?从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是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投得准一些?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3. 学生小组交流。
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全班交流)
4. 总结:用平均数来比较每人投中的个数最公平。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课题,通过观察统计图,思考男生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在学生小组里交流时,有意识地捕捉接下来的教学时需要的资源。
二、 合作学习
1. 我们先来探索男生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先在小组里讨论,再全班交流。
谁来汇报一下你的想法?
课件边演示教师边讲解:男生二号投中的个数最多,一号和四号投中的个数比较少,先从二号移1个给四号,再移1个给一号。结果男生平均每人投中7个球,这7个球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也体现了男生投篮的总体水平。你们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
对了,这就是“移多补少”的方法。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求男生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球,大部分同学可能是先求4人投中的总个数,再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说平均数的意思、在条形图上移多补少直观感知平均数的意义和用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多角度、全方位地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我们再来观察男生的统计图。平均每人投中7个,这“7个”在哪里呢?
课件在“7个”的地方用蓝线画出来,并不断闪烁。
图中的平均数与实际每人投中的个数相比,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从图上可以看出,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课件闪烁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实际每人投中的个数有的比7个多,有的比7個少,平均下来是7个,这7个代表了男生的总体水平。
根据你的发现,你能猜一猜女生队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一定在什么范围之间?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设计意图】力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材空间,增加估一估环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一种统计量,平均数应该介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并且能根据此特点检验平均数的计算。
求女生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我们可以在图里“移多补少”(课件动态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还可以怎样做呢?
板书:女生:4 7 5 4 10=30(个)
30÷5=6(个)
为什么这里要除以5而不是除以4呢?
“女生平均每人投中6个”表示什么意思?是不是表示女生每人都正好投中6个?
女生平均每人投中6个代表了女生的总体水平,实际每人投中的个数有的比6个多,有的比6个少,平均下来是6个,并不是每人都正好投中6个。现在你能比较男生投得准还是女生投得准了吗?
三、 生活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会用到平均数呢?
学生举例,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平均数。
四、 巩固练习
1. 课件出示:这里有3个笔筒,第一个笔筒里有6支铅笔,第二个笔筒里有7支铅笔,第三个笔筒里有5支铅笔。请你移动笔筒里的铅笔,看看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
移动后每个笔筒里的铅笔支数表示什么?还有其他办法,求出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吗?
2. 在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为3千克。小红家1~4月份用水量分别是:6吨,9吨,8吨,5吨,请你帮她计算一下平均每月用水约多少千克?
看到这两组数据,你最想说什么?(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3. 深化平均数的认识
(1) 选一选:求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
我们都会算平均数了。下面你能不计算,看出哪个选项是他们的平均体重吗?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2) 猜一猜:求小学同学的平均身高
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身高。猜一猜,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4. 教学“你知道吗”:
模拟青歌赛现场,计算评委打分
[设计意图]: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方方面面的。这个环节,重点让学生了解通过求平均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让学生求出平均分后,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
五、 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数,关于平均数你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
作者简介:
方静,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市西宋集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平均数;合作交流;统计
教材内容:国标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51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 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解题方法,初步了解“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
3. 体验平均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小组合作学习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1. 同学们,前几天学校四年级举行了一场精彩的投篮比赛,一队是男生,另一队是女生。比赛规则是每人投15个球,比一比哪一队投得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比赛现场。(播放视频)
有趣吗?想知道他们的投篮成绩吗?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他们投中的个数。
2. 课件出示投篮成绩统计图:
男生分别投了多少个球?女生呢?从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是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投得准一些?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3. 学生小组交流。
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全班交流)
4. 总结:用平均数来比较每人投中的个数最公平。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课题,通过观察统计图,思考男生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在学生小组里交流时,有意识地捕捉接下来的教学时需要的资源。
二、 合作学习
1. 我们先来探索男生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先在小组里讨论,再全班交流。
谁来汇报一下你的想法?
课件边演示教师边讲解:男生二号投中的个数最多,一号和四号投中的个数比较少,先从二号移1个给四号,再移1个给一号。结果男生平均每人投中7个球,这7个球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也体现了男生投篮的总体水平。你们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
对了,这就是“移多补少”的方法。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求男生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球,大部分同学可能是先求4人投中的总个数,再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说平均数的意思、在条形图上移多补少直观感知平均数的意义和用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多角度、全方位地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我们再来观察男生的统计图。平均每人投中7个,这“7个”在哪里呢?
课件在“7个”的地方用蓝线画出来,并不断闪烁。
图中的平均数与实际每人投中的个数相比,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从图上可以看出,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课件闪烁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实际每人投中的个数有的比7个多,有的比7個少,平均下来是7个,这7个代表了男生的总体水平。
根据你的发现,你能猜一猜女生队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一定在什么范围之间?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设计意图】力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材空间,增加估一估环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一种统计量,平均数应该介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并且能根据此特点检验平均数的计算。
求女生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我们可以在图里“移多补少”(课件动态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还可以怎样做呢?
板书:女生:4 7 5 4 10=30(个)
30÷5=6(个)
为什么这里要除以5而不是除以4呢?
“女生平均每人投中6个”表示什么意思?是不是表示女生每人都正好投中6个?
女生平均每人投中6个代表了女生的总体水平,实际每人投中的个数有的比6个多,有的比6个少,平均下来是6个,并不是每人都正好投中6个。现在你能比较男生投得准还是女生投得准了吗?
三、 生活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会用到平均数呢?
学生举例,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平均数。
四、 巩固练习
1. 课件出示:这里有3个笔筒,第一个笔筒里有6支铅笔,第二个笔筒里有7支铅笔,第三个笔筒里有5支铅笔。请你移动笔筒里的铅笔,看看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
移动后每个笔筒里的铅笔支数表示什么?还有其他办法,求出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吗?
2. 在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为3千克。小红家1~4月份用水量分别是:6吨,9吨,8吨,5吨,请你帮她计算一下平均每月用水约多少千克?
看到这两组数据,你最想说什么?(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3. 深化平均数的认识
(1) 选一选:求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
我们都会算平均数了。下面你能不计算,看出哪个选项是他们的平均体重吗?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2) 猜一猜:求小学同学的平均身高
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身高。猜一猜,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4. 教学“你知道吗”:
模拟青歌赛现场,计算评委打分
[设计意图]: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方方面面的。这个环节,重点让学生了解通过求平均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让学生求出平均分后,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
五、 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数,关于平均数你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
作者简介:
方静,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市西宋集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