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自身发展过程中,全体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上团结一致、共同创造,积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氛围。高校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其校园文化发展建设的内在特色及优秀品质,体现着学校的发展方向、目标和水平,显现着学校特有的办学理念,传承着学校的精神和人文价值取向,引领着学校高品位、高品质的文化建设,凝聚着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工作作风的整体素质。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创新、弘扬、引领、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品德修養、人格完善、智力开发,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以及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效。
北方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综合大学。60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承以培养综合素质强,具有较高能力、全面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始终遵循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抓紧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加大精神文化的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及其他工作的全过程。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培养;坚持“文化育人素质为先”的理念,注重学生文化知识面的拓宽与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坚持“环境育人建设为先”的理念,注重校园文化环境对师生潜在教育影响。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校园文化建设夯实思想基础,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1.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师生员工
学校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开展理论学习活动,以此强化师生员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信任的坚定性。学校党委宣传部把全校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通过集中学习、分组讨论、外请报告、座谈会等方式,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宣讲、解读时事政策以及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使全体师生员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这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传承创新,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用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意识形态领域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学校注重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管控,时刻把握宣传舆论阵地和网络阵地的方向,充分利用宣传橱窗、校园广播台、校报、校园网络平台等,加大宣传覆盖面和宣传力度,进行校园主体文化的宣传与引领。充分挖掘师生员工的潜能和智慧,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爱国、爱校、爱岗的自觉性,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生活动等工作营造崇尚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师生员工与学校共发展的理想观念,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光荣感,形成团结奋进、拼搏进取的群体效应,激发师生员工努力工作和奋发进取的持久动力。
坚持“文化育人素质为先”,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重视思想道德的教育培养
学校始终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首位。2000年,学校开设了针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形势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课”及“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主渠道作用,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10年,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成果获教育部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学校结合社会主旋律的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在各项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亲身实践,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高度的民族责任感,促使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有理想、有抱负、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民主和法治观念,有社会公德意识,讲文明、懂礼貌,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艰苦奋斗、勇于拼搏、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无畏精神,有健康心理,自信、自强、自立,善于合作、敢于竞争、勇于创新,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行为、高智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注重人文精神的弘扬培育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柱。学校注重大学生精神的塑造和培育,注重第二课堂的教育活动,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互补、互相融合,筑牢学生的人文知识基础,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学校通过开展党的十七大知识竞赛、解放思想大家谈、科学发展观论坛等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革命历史和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促使广大学生不断理解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涵,传承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通过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深入工厂、农村、部队进行调查、走访、座谈、支教等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国情、社情等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自律心和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通过举办校庆活动,展示学校的历史变迁、发展成果和育人特色,坚持在大学生中开展爱校荣校的教育活动,激发、激励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牢固树立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公无私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生动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培育,激发大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发挥,挖掘大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体性优势,培养其与时俱进、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丰富的内容和巨大的精神动力。
3.注重品位修养的培育提升
从20世纪80年代起,学校就开设了“大学美育”这一公共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美育的基本理论和文学艺术的基础知识。2008年,该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同期还开设有“大学语文”课程,意在讲授文学经典,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1985年,学校倡导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并开创了每年以大学生艺术节、文化节、科学节和体育节为标志的“四大节”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校园活动中历练、成长,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广泛赞誉。1986年,学校建立了全国理工科院校第一座艺术馆。现今,艺术馆陈列有名人、名艺术家的绘画、书法作品,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精致工艺品等,每年举办的各种展览、展示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品位及艺术修养。1992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第一所文明校园;1995年,学校被国家教委确定为首批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试点高校之一;1998年和2004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得到专家对文化素质教育这一办学特色的充分肯定;2006年4月,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10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已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所认可,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在师生中取得良好的反响和效果。 20多年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校认识到,大学生不仅需要知识文化的提高,而且更需要道德品位的提升。20多年来,学校积极邀请领导、政治名家来校参与活动、作报告,提升了学校品质;邀请学术名家、著名艺术家(何祚庥、周汝昌、曹禺、苏民、于是之、廖静文、陈强、赵子岳、李德伦、郑小瑛、马季、梅葆玖、欧阳中石等)来校讲学、舉办报告会、座谈会;聘请人艺(人民艺术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担任学校话剧团指导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拓宽了学校视野,为学生的素质品位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强提高学生的学术与艺术品位,从2007年起,学校开设了“人文素质名家讲堂”,陆续邀请了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中国文联副主席廖奔,著名法学家、教授江平,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著名海外学者成中英教授,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德国),著名艺术家叶毓中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为学生开办讲座。目前,学校共举办了50余期“人文素质名家讲堂”,高水准、高品位的讲座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人文素质教育的熏染与陶冶,塑造了学生的人文品格,使学生的学术品位及艺术修养得到较大提升,“人文素质名家讲堂”已经成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品牌亮点,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
坚持“环境育人建设为先”,营造文化氛围,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保证
学校在重视校园软文化建设的同时,积极加大校园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1988年,学校建立了极具现代感的新图书馆,建筑外墙为银灰色瓷砖;馆内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天顶金属灰的球架尽显科技理念及创新精神;馆中陈设的伟人像、中外名人、科学家像和“知识就是力量”的巨幅标牌,折射出极强的文化气息,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1996年,学校建起了第二教学楼,在50年校庆当日剪彩投入使用。楼体外墙贴瓷砖,主调为银白色,楼内教室宽敞明亮,楼外宽阔的阶梯镶嵌着枣红色大理石柱,色彩亮丽、美观,更具时代特色。学校抓住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机遇,加紧自身建设。1996年,2010年,学校加快了校园文化硬件的建设,相继建成第三、第四和第五教学楼,第二实验楼和实验实习楼,改善了办学条件;建成的学生第八、第九公寓,改善了学生学习、生活住宿条件;体育馆、游泳池、国际教育中心、图书信息大楼的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加宽松、优越的学习、科研、生活环境。为更好地促进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2012年2月,学校开工建设学生综合服务楼,建成后将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学校还将陆续开工建设学生第十、第十一公寓和第三实验楼。日趋完善的校园建设,为更好地促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大学生在优良的校园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素质、完善人格,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
北方工业大学历经60多年的发展变迁,靠着一代又一代北方工大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奋斗,形成了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校园文化,并不断创新发展。在20多年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学校努力使师生员工得到健康全面发展,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健康有序稳定的构建;而有序、健康的校园文化也对师生员工,特别是对培养高素质、高品位、高能力人才起到了引导教育和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发挥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中心的优势,建立学校统筹的校园文化发展机制是一项重要而根本的任务,积极促进校园文化间的相互交融,逐渐打造出多样性的校园文化品牌,更能增强学校文化的多元化竞争力,凸显学校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张雯 实习编辑:祖迪】
北方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综合大学。60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承以培养综合素质强,具有较高能力、全面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始终遵循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抓紧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加大精神文化的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及其他工作的全过程。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培养;坚持“文化育人素质为先”的理念,注重学生文化知识面的拓宽与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坚持“环境育人建设为先”的理念,注重校园文化环境对师生潜在教育影响。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校园文化建设夯实思想基础,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1.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师生员工
学校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开展理论学习活动,以此强化师生员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信任的坚定性。学校党委宣传部把全校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通过集中学习、分组讨论、外请报告、座谈会等方式,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宣讲、解读时事政策以及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使全体师生员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这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传承创新,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用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意识形态领域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学校注重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管控,时刻把握宣传舆论阵地和网络阵地的方向,充分利用宣传橱窗、校园广播台、校报、校园网络平台等,加大宣传覆盖面和宣传力度,进行校园主体文化的宣传与引领。充分挖掘师生员工的潜能和智慧,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爱国、爱校、爱岗的自觉性,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生活动等工作营造崇尚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师生员工与学校共发展的理想观念,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光荣感,形成团结奋进、拼搏进取的群体效应,激发师生员工努力工作和奋发进取的持久动力。
坚持“文化育人素质为先”,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重视思想道德的教育培养
学校始终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首位。2000年,学校开设了针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形势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课”及“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主渠道作用,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10年,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成果获教育部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学校结合社会主旋律的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在各项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亲身实践,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高度的民族责任感,促使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有理想、有抱负、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民主和法治观念,有社会公德意识,讲文明、懂礼貌,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艰苦奋斗、勇于拼搏、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无畏精神,有健康心理,自信、自强、自立,善于合作、敢于竞争、勇于创新,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行为、高智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注重人文精神的弘扬培育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柱。学校注重大学生精神的塑造和培育,注重第二课堂的教育活动,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互补、互相融合,筑牢学生的人文知识基础,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学校通过开展党的十七大知识竞赛、解放思想大家谈、科学发展观论坛等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革命历史和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促使广大学生不断理解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涵,传承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通过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深入工厂、农村、部队进行调查、走访、座谈、支教等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国情、社情等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自律心和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通过举办校庆活动,展示学校的历史变迁、发展成果和育人特色,坚持在大学生中开展爱校荣校的教育活动,激发、激励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牢固树立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公无私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生动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培育,激发大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发挥,挖掘大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体性优势,培养其与时俱进、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丰富的内容和巨大的精神动力。
3.注重品位修养的培育提升
从20世纪80年代起,学校就开设了“大学美育”这一公共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美育的基本理论和文学艺术的基础知识。2008年,该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同期还开设有“大学语文”课程,意在讲授文学经典,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1985年,学校倡导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并开创了每年以大学生艺术节、文化节、科学节和体育节为标志的“四大节”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校园活动中历练、成长,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广泛赞誉。1986年,学校建立了全国理工科院校第一座艺术馆。现今,艺术馆陈列有名人、名艺术家的绘画、书法作品,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精致工艺品等,每年举办的各种展览、展示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品位及艺术修养。1992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第一所文明校园;1995年,学校被国家教委确定为首批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试点高校之一;1998年和2004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得到专家对文化素质教育这一办学特色的充分肯定;2006年4月,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10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已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所认可,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在师生中取得良好的反响和效果。 20多年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校认识到,大学生不仅需要知识文化的提高,而且更需要道德品位的提升。20多年来,学校积极邀请领导、政治名家来校参与活动、作报告,提升了学校品质;邀请学术名家、著名艺术家(何祚庥、周汝昌、曹禺、苏民、于是之、廖静文、陈强、赵子岳、李德伦、郑小瑛、马季、梅葆玖、欧阳中石等)来校讲学、舉办报告会、座谈会;聘请人艺(人民艺术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担任学校话剧团指导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拓宽了学校视野,为学生的素质品位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强提高学生的学术与艺术品位,从2007年起,学校开设了“人文素质名家讲堂”,陆续邀请了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中国文联副主席廖奔,著名法学家、教授江平,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著名海外学者成中英教授,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德国),著名艺术家叶毓中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为学生开办讲座。目前,学校共举办了50余期“人文素质名家讲堂”,高水准、高品位的讲座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人文素质教育的熏染与陶冶,塑造了学生的人文品格,使学生的学术品位及艺术修养得到较大提升,“人文素质名家讲堂”已经成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品牌亮点,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
坚持“环境育人建设为先”,营造文化氛围,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保证
学校在重视校园软文化建设的同时,积极加大校园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1988年,学校建立了极具现代感的新图书馆,建筑外墙为银灰色瓷砖;馆内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天顶金属灰的球架尽显科技理念及创新精神;馆中陈设的伟人像、中外名人、科学家像和“知识就是力量”的巨幅标牌,折射出极强的文化气息,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1996年,学校建起了第二教学楼,在50年校庆当日剪彩投入使用。楼体外墙贴瓷砖,主调为银白色,楼内教室宽敞明亮,楼外宽阔的阶梯镶嵌着枣红色大理石柱,色彩亮丽、美观,更具时代特色。学校抓住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机遇,加紧自身建设。1996年,2010年,学校加快了校园文化硬件的建设,相继建成第三、第四和第五教学楼,第二实验楼和实验实习楼,改善了办学条件;建成的学生第八、第九公寓,改善了学生学习、生活住宿条件;体育馆、游泳池、国际教育中心、图书信息大楼的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加宽松、优越的学习、科研、生活环境。为更好地促进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2012年2月,学校开工建设学生综合服务楼,建成后将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学校还将陆续开工建设学生第十、第十一公寓和第三实验楼。日趋完善的校园建设,为更好地促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大学生在优良的校园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素质、完善人格,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
北方工业大学历经60多年的发展变迁,靠着一代又一代北方工大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奋斗,形成了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校园文化,并不断创新发展。在20多年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学校努力使师生员工得到健康全面发展,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健康有序稳定的构建;而有序、健康的校园文化也对师生员工,特别是对培养高素质、高品位、高能力人才起到了引导教育和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发挥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中心的优势,建立学校统筹的校园文化发展机制是一项重要而根本的任务,积极促进校园文化间的相互交融,逐渐打造出多样性的校园文化品牌,更能增强学校文化的多元化竞争力,凸显学校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张雯 实习编辑:祖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