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意政策调整的方式、时机和力度。虽然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接近尾声,但认为世界经济回升的基础仍比较脆弱,因此对于调控政策的退出或调整持谨慎态度。
调查显示,虽然较多(61%)经济学家认为目前货币政策“偏松”,但认为未来6个月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应该“持平”的分别占64%和53%,比认为应该“上升”的分别高32和9个百分点。
对于货币政策调整的时间,有六成经济学家预计我国央行会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提高利率,其中预计在“2010年3季度”的占47%,预计在“2010年4季度”的占14%。这与经济学家对美联储加息时间的判断相一致,50%的经济学家估计美联储“2010年下半年”加息;认为是“2010年1季度”、“2010年2季度”和“2011年及以后”的分别占3%、23%和24%。
对于货币信贷规模,经济学家普遍认为2010年我国信贷仍将保持较大规模,以保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调查显示,近六成(57%)的经济学家认为2010年人民币新增贷款会在“7万亿~8万亿元”之间,而认为会在“7万亿元以下”和“8万亿~9万亿元”、“9万亿元以上”的分别占14%和15%、14%。而对于2010年第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占全年的比重,82%认为是“30%~40%”(2003~2008年这一比重平均为34%,2009年估计约为50%),其中认为是“30%~35%”的占47%,认为是“35%~40%”的占35%;而认为是“30%以下”和“40%以上”的分别占10%和8%。
尽管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的货币政策不应过早退出,但认为应采取综合配套措施,防止由于流动性充裕所带来的通胀预期增强和资产泡沫特别是房地产泡沫滋生等问题,并及时规避由此给银行系统带来的风险。
此外,对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学家的建议主要集中在改变财政支出的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转向教育、医疗、环保、社保、就业等民生和社会公共事业领域,转向扩大消费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和扶持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等方面。同时要注意加强预算管理,规避债务风险。
综合采取征收物业税、扩大土地供给等政策调控房地产。调查显示,对于调控房价最可行的手段,57%认为是“税费政策调控,开征物业税等”,55%认为是“扩大土地供给,打击囤地等”,53%认为是“调整供给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50%认为是“取消二套房贷,首付比例优惠等信贷政策”,而认为是“改革现行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占30%。调查表明,要较好地调控房价,需要综合考虑和采取多项配套政策措施,协同发挥作用。同时,对于目前房价过高和增长过快的问题,经济学家还建议要把它放在国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大局中来妥善解决,首先是明确政府对于住房问题定位,明确政府在保障公民居住权方面需要承担的责任;其次是妥善解决土地财政的问题,即地方财政对土地收入的高度依赖。经济学家认为只有这样,目前备受关注的房价问题才能得到稳妥的解决。
因势利导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既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现实的演化过程,也是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目前我国出现的农民工将在城市打工所得收入在家乡所在地县城购买住宅安家的城市化现象,78%的经济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工的理性选择,应顺势加快县城发展”,67%认为这“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47%认为“有利于刺激消费”;此外,34%认为“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26%认为是“农民工的无奈之举,应加大农民工打工所在城市对他们的吸纳程度”,24%认为“有利于资源(如土地)节约和环境保护”。
同时,经济学家强调我国的城市化是一个包括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城镇等综合协调发展的过程,而且在此过程中需要认真面对由于大中城市和小城市、城镇之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的城市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战略安排,而不是应付一时的权宜之计,因此要切实解决由目前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所导致的“逆城市化”、“伪城市化”等问题;我国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统筹考虑城乡、区域、产业、人口等多种因素,不能片面理解为城市面积的扩大。
通过减税等措施促进民间投资的启动和增长。民间投资不足以及启动迟缓是目前困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结构性问题。对于促进民间投资启动和增长的措施,70%认为是“减税,降低中小企业负担”,58%认为是“规范和鼓励民间金融机构发展”,51%认为是“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流向实体经济”;此外,46%认为是“向民间资本开放石油、电力等垄断行业”、21%认为是“完善4万亿投资计划,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还分别有8%和5%建议“鼓励民间资本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和“扩大创业板规模”。
完善医保、加快城市化、提高低保收入标准、提高个税起征点等是扩大消费需求的主要措施。调查显示,对于扩大消费需求主要应采取的措施,64%的经济学家认为是“完善医保,增加覆盖面”,比重居第1位;其后依次是“加快城市化进程”(61%)、“提高低保收入标准”(61%)和“提高个税起征点”(50%)。此外还有“加大转移支付力度”(39%)、“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减税”(33%)、“继续实施刺激汽车、家电等消费政策”(28%)、“加大消费信贷推广力度”(26%)、“加快老年产业(如养老院等)发展”(20%)、“公务员及相关事业单位职员加薪”(18%)、“派发购物券”(8%)等。
此外,经济学家关于调控和改革的建议还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努力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积极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既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原材料等的需求,又避免由于欧、美等市场消费需求下降和贸易摩擦增多所造成的市场萎缩。二是国家应加强对外资控制的涉及我国国计民生的行业的控制和管理,保证调控的有效性。三是严防资产泡沫蔓延,特别是注意吸取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经验教训。四是推进资源税费改革,避免资源开发领域的诸多乱象,减少浪费,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安全性,促进环境保护。五是加快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和改革,重点是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协调收入、城乡和区域的不均衡现象。六是启动和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合理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规范土地收入,建立健全公共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机制,提高透明度。七是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恢复和健全人民币汇率浮动机制。八是坚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简机构,优化职能,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
调查显示,虽然较多(61%)经济学家认为目前货币政策“偏松”,但认为未来6个月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应该“持平”的分别占64%和53%,比认为应该“上升”的分别高32和9个百分点。
对于货币政策调整的时间,有六成经济学家预计我国央行会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提高利率,其中预计在“2010年3季度”的占47%,预计在“2010年4季度”的占14%。这与经济学家对美联储加息时间的判断相一致,50%的经济学家估计美联储“2010年下半年”加息;认为是“2010年1季度”、“2010年2季度”和“2011年及以后”的分别占3%、23%和24%。
对于货币信贷规模,经济学家普遍认为2010年我国信贷仍将保持较大规模,以保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调查显示,近六成(57%)的经济学家认为2010年人民币新增贷款会在“7万亿~8万亿元”之间,而认为会在“7万亿元以下”和“8万亿~9万亿元”、“9万亿元以上”的分别占14%和15%、14%。而对于2010年第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占全年的比重,82%认为是“30%~40%”(2003~2008年这一比重平均为34%,2009年估计约为50%),其中认为是“30%~35%”的占47%,认为是“35%~40%”的占35%;而认为是“30%以下”和“40%以上”的分别占10%和8%。
尽管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的货币政策不应过早退出,但认为应采取综合配套措施,防止由于流动性充裕所带来的通胀预期增强和资产泡沫特别是房地产泡沫滋生等问题,并及时规避由此给银行系统带来的风险。
此外,对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学家的建议主要集中在改变财政支出的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转向教育、医疗、环保、社保、就业等民生和社会公共事业领域,转向扩大消费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和扶持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等方面。同时要注意加强预算管理,规避债务风险。
综合采取征收物业税、扩大土地供给等政策调控房地产。调查显示,对于调控房价最可行的手段,57%认为是“税费政策调控,开征物业税等”,55%认为是“扩大土地供给,打击囤地等”,53%认为是“调整供给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50%认为是“取消二套房贷,首付比例优惠等信贷政策”,而认为是“改革现行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占30%。调查表明,要较好地调控房价,需要综合考虑和采取多项配套政策措施,协同发挥作用。同时,对于目前房价过高和增长过快的问题,经济学家还建议要把它放在国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大局中来妥善解决,首先是明确政府对于住房问题定位,明确政府在保障公民居住权方面需要承担的责任;其次是妥善解决土地财政的问题,即地方财政对土地收入的高度依赖。经济学家认为只有这样,目前备受关注的房价问题才能得到稳妥的解决。
因势利导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既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现实的演化过程,也是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目前我国出现的农民工将在城市打工所得收入在家乡所在地县城购买住宅安家的城市化现象,78%的经济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工的理性选择,应顺势加快县城发展”,67%认为这“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47%认为“有利于刺激消费”;此外,34%认为“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26%认为是“农民工的无奈之举,应加大农民工打工所在城市对他们的吸纳程度”,24%认为“有利于资源(如土地)节约和环境保护”。
同时,经济学家强调我国的城市化是一个包括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城镇等综合协调发展的过程,而且在此过程中需要认真面对由于大中城市和小城市、城镇之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的城市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战略安排,而不是应付一时的权宜之计,因此要切实解决由目前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所导致的“逆城市化”、“伪城市化”等问题;我国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统筹考虑城乡、区域、产业、人口等多种因素,不能片面理解为城市面积的扩大。
通过减税等措施促进民间投资的启动和增长。民间投资不足以及启动迟缓是目前困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结构性问题。对于促进民间投资启动和增长的措施,70%认为是“减税,降低中小企业负担”,58%认为是“规范和鼓励民间金融机构发展”,51%认为是“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流向实体经济”;此外,46%认为是“向民间资本开放石油、电力等垄断行业”、21%认为是“完善4万亿投资计划,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还分别有8%和5%建议“鼓励民间资本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和“扩大创业板规模”。
完善医保、加快城市化、提高低保收入标准、提高个税起征点等是扩大消费需求的主要措施。调查显示,对于扩大消费需求主要应采取的措施,64%的经济学家认为是“完善医保,增加覆盖面”,比重居第1位;其后依次是“加快城市化进程”(61%)、“提高低保收入标准”(61%)和“提高个税起征点”(50%)。此外还有“加大转移支付力度”(39%)、“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减税”(33%)、“继续实施刺激汽车、家电等消费政策”(28%)、“加大消费信贷推广力度”(26%)、“加快老年产业(如养老院等)发展”(20%)、“公务员及相关事业单位职员加薪”(18%)、“派发购物券”(8%)等。
此外,经济学家关于调控和改革的建议还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努力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积极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既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原材料等的需求,又避免由于欧、美等市场消费需求下降和贸易摩擦增多所造成的市场萎缩。二是国家应加强对外资控制的涉及我国国计民生的行业的控制和管理,保证调控的有效性。三是严防资产泡沫蔓延,特别是注意吸取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经验教训。四是推进资源税费改革,避免资源开发领域的诸多乱象,减少浪费,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安全性,促进环境保护。五是加快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和改革,重点是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协调收入、城乡和区域的不均衡现象。六是启动和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合理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规范土地收入,建立健全公共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机制,提高透明度。七是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恢复和健全人民币汇率浮动机制。八是坚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简机构,优化职能,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