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本文从“Culture Shock”现象,探讨在英语教学中认识英汉两种文化交际差异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阐明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引入对学生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有很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文化冲突 英语教学 中西文化差异
“Culture Shock”指的是文化冲突,所谓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在东西方之间,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了与其相对应的文化,不同民族的语言势必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英语和汉语是两门不同的语言体系,体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西方不同的语言决定了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交流上的障碍,即文化冲突。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这门语言的效果。作为学生来说,接触英语的时间还不长,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不多,这妨碍了学生英语语言表达以及对文化的习俗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达不到地道的英语表达水平。因此,在英语的教学中引入文化背景,比较中西两种文化,掌握不同的习俗,对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Culture Shock”的体现
人们使用语言是有一定规律的,由于民族性格、价值观念以及约定俗成的习惯形成的语言运用方式不同,就会使日常交际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通常表现在:
1.称呼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一向以关心别人为美德。“吃饭了吗?”“上哪儿去?”“下班了?”这些话无论是否出于关心,其实际意义已经失去,只是作为一种问候的方式。但在西方人眼里,这是在询问、干涉别人的私事。他们在见面时通常用“good morning/afternoon”“hello/hi”等问候对方。在道别时,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主人要把客人送到房门口或大门口。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慢走”“再来”的客套话。这些说法都不能直接译成英语。但西方人通常是说“good-bye, bye-bye”,相当于中国人的“再见”。
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
3.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二、“Culture Shock”现象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传统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犯错误,教师大多数从语音,语法和词汇入手,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往往这边纠正过的错误,换个地方又出错了,很难达到根治,如果不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文化因素的分析,这类语言方面的错误是很难纠正的,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语言错误非常关注,而对学生的文化错误关注较少,恰恰是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错误影响妨碍了学生学好,用好英语。外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中西文化差异,重视文化干扰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有针对性地介绍西方文化习俗,并将其与外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了解中西文化差异,避免交际中的文化冲突。
1.母语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所谓母语的影响,是指英语学习者无意识地将母语的表达习惯和模式套用英语上去,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偏差,表达上的失误,甚至导致交际的失败。一个从呀呀学语开始,就受到其母语的影响和熏陶,他的言行举止都受到相应的文化的约束,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将中文的表达习惯,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障碍和不准确性,有时甚至造成意向不到的诧异或结果,闹出许多笑话。例如,有这样一个句子:作为一名大学生,他三天两头往图书馆跑,学生按照汉语的文字将其翻译成:
As a college student, he runs to the library three days and two heads.看完上例,不禁令人捧腹大笑,这段翻译过分强调了中英问的对应关系,几乎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然后却没有考虑到中英问之间的差异,故闹出了笑话,其实应该翻译为:
As a college student, h e often goes to the library.学生将汉语中的胸有成竹用英语直译出来,以此表达他回答这些问题有把握,其实是典型的Chinglish。如果在同外国人的交流中采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必定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导致交际的失败。
2.语用差异的文化特征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生存环境、风土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文化差异极大地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使用的习语的含义和场合,形成固定特色的交际文化模式。龙(dragon)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
3.特定文化用语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不同语言承载着不同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密切相连,不可分割。英语中有大量的谚语、歇后语、典故等,有些和汉语会出现偶合的现象,具有相似之义。“just a piece of cake”,相当于汉语中的“小菜一碟”。又比如,形容一个人花钱大手大脚,在汉语中会说“挥金如土”,但在英语里对应的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形容一个人很穷,在汉语中用“一贫如洗”,在英语里有对应的“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一说。
总之,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只有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善于找出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和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上的体现,并以此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教与学,才有利于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Jamws j.Thompson,Beyond Word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the Classroom,New York: Citation Press.
[3]杜耀文,張梦井.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架构[J].山东外语教学,1997.
[关键词] 文化冲突 英语教学 中西文化差异
“Culture Shock”指的是文化冲突,所谓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在东西方之间,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了与其相对应的文化,不同民族的语言势必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英语和汉语是两门不同的语言体系,体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西方不同的语言决定了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交流上的障碍,即文化冲突。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这门语言的效果。作为学生来说,接触英语的时间还不长,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不多,这妨碍了学生英语语言表达以及对文化的习俗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达不到地道的英语表达水平。因此,在英语的教学中引入文化背景,比较中西两种文化,掌握不同的习俗,对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Culture Shock”的体现
人们使用语言是有一定规律的,由于民族性格、价值观念以及约定俗成的习惯形成的语言运用方式不同,就会使日常交际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通常表现在:
1.称呼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一向以关心别人为美德。“吃饭了吗?”“上哪儿去?”“下班了?”这些话无论是否出于关心,其实际意义已经失去,只是作为一种问候的方式。但在西方人眼里,这是在询问、干涉别人的私事。他们在见面时通常用“good morning/afternoon”“hello/hi”等问候对方。在道别时,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主人要把客人送到房门口或大门口。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慢走”“再来”的客套话。这些说法都不能直接译成英语。但西方人通常是说“good-bye, bye-bye”,相当于中国人的“再见”。
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
3.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二、“Culture Shock”现象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传统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犯错误,教师大多数从语音,语法和词汇入手,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往往这边纠正过的错误,换个地方又出错了,很难达到根治,如果不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文化因素的分析,这类语言方面的错误是很难纠正的,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语言错误非常关注,而对学生的文化错误关注较少,恰恰是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错误影响妨碍了学生学好,用好英语。外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中西文化差异,重视文化干扰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有针对性地介绍西方文化习俗,并将其与外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了解中西文化差异,避免交际中的文化冲突。
1.母语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所谓母语的影响,是指英语学习者无意识地将母语的表达习惯和模式套用英语上去,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偏差,表达上的失误,甚至导致交际的失败。一个从呀呀学语开始,就受到其母语的影响和熏陶,他的言行举止都受到相应的文化的约束,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将中文的表达习惯,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障碍和不准确性,有时甚至造成意向不到的诧异或结果,闹出许多笑话。例如,有这样一个句子:作为一名大学生,他三天两头往图书馆跑,学生按照汉语的文字将其翻译成:
As a college student, he runs to the library three days and two heads.看完上例,不禁令人捧腹大笑,这段翻译过分强调了中英问的对应关系,几乎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然后却没有考虑到中英问之间的差异,故闹出了笑话,其实应该翻译为:
As a college student, h e often goes to the library.学生将汉语中的胸有成竹用英语直译出来,以此表达他回答这些问题有把握,其实是典型的Chinglish。如果在同外国人的交流中采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必定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导致交际的失败。
2.语用差异的文化特征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生存环境、风土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文化差异极大地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使用的习语的含义和场合,形成固定特色的交际文化模式。龙(dragon)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
3.特定文化用语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不同语言承载着不同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密切相连,不可分割。英语中有大量的谚语、歇后语、典故等,有些和汉语会出现偶合的现象,具有相似之义。“just a piece of cake”,相当于汉语中的“小菜一碟”。又比如,形容一个人花钱大手大脚,在汉语中会说“挥金如土”,但在英语里对应的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形容一个人很穷,在汉语中用“一贫如洗”,在英语里有对应的“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一说。
总之,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只有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善于找出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和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上的体现,并以此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教与学,才有利于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Jamws j.Thompson,Beyond Word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the Classroom,New York: Citation Press.
[3]杜耀文,張梦井.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架构[J].山东外语教学,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