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发展战略在某个地区叠加,会给给该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武昌区作为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积极构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为支撑的“1+4”产业格局。但随着同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快速发展,武昌高新科技产业的结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所凸显。分析武昌高新科技产业的政策环境条件和空间支撑区域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益于武昌以独特的区位优势、优惠的扶持政策和良好的空间支撑环境,促进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武昌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业的“1+4”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各产业发展势头很猛,但总体看产业结构不均衡。高新科技作为四大重点产业之一,其税收贡献率和相关产业带动性并不高。
(一)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技术优势不明显。
(1)武昌区计算机软件业发展不快,计算机优势发挥不够,未做强做大,未形成全国知名品牌。
(2)电信产业一枝独大,其他信息服务业发展不均衡。
(3)市场化程度不高。部分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民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垄断现象较为严重,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有待创新。
(4)计算机服务业集群不够,产业链延伸不充分,产学研合作不紧密,技术创新滞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武昌产业园区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现状不理想
(1)园区内企业整体发展规模不大,产业优势不明显。
(2)园区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园区对有关国家、省、市各类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服务指导不够。
(3)产业园中企业产业集群不够,产业链延伸不充分,产业关联度不强,专业化程度不高,品牌效应不大。
二、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空间支撑的建设现状
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空间支撑从广义而言,可分为三类:园区、专业楼宇、企事业单位自有办公生产区。
(一)园区的建设现状
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主要分布在小洪山、石牌岭、凤凰、白沙洲。
截止目前,武昌区建成武昌现代制造业孵化基地、湖北机电科技园、武汉珞珈科技信息产业园、白沙洲都市工业园4个园区,总面积约133万平方米,其中白沙洲都市工业园物业面积125余万平方米,其他五个园区的物业总面积仅8万平方米。
(二)专业楼宇的建设现状
专业楼宇一般具有四大特征:一是产业集聚度高,楼宇内某行业企业占到60%以上;二是规模大,即企业数达到20家以上,楼宇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产生税收5000万元以上;三是层次高,该行业必须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四是带动力强,能带动楼宇附近地区经济的发展。根据该标准,目前武昌区高楼林立的中心商务区还没有高新技术专业楼宇。
(三)大型高新科技企事业单位自有办公生产区的建设现状
近来年,武昌区采取“政府扶持、院校共建、企业参与”的方式,充分整合大型高新科技企事业单位的存量空间资源,大胆探索园区共建模式。目前,利用高新科技企事业单位闲置空间建成的产业园区仅有湖北机电科技园。
三、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政策环境比较分析
(一)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的政策体系分析
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的政策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国家、湖北省和武汉市出台的产业支持政策,二是武昌区出台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武昌区主要在财税和房租补贴这两个方面出台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
(二)武汉东湖开发区的科技产业政策体系分析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于高新科技产业的政策体系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吸引高端人才集聚的激励政策,开展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加快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二是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鼓励科技投入的税收政策等。三是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加大中小科技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促进金融服务创新,进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四是开展政府采购和示范推广试点,在落实国家财政补贴政策的同时,东湖高新区再给予适当支持。
(三)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政策环境评价
武昌区出台的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中,仅有3个《办法》和2项较为具体明晰的政策措施,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相比,在国家、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力度上,武昌区远不如东湖开发区。
(1)武昌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力度不够。目前的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资金政策、产业园区发展激励政策,均因门槛设置过高或资金支持力度有限等原因,未能在激励企业创新、产业发展上产生实质性的影响。(2)武昌区关于促进高新技术重点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不够细化,只有一个笼统的《武汉市武昌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激励政策》,没有涉及各级各类科技担保、风险投资、贷款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政策。(3)武昌区在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予以政策支持不够准。资金充足是企业、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的关键保证,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科技融资政策上做足了文章,也取得了优异的成效。
四、促进武昌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产业园区是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武昌——这个科教资源丰富的省会之区,整合地区资源,建设科技产业园区,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是中心城区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一)武昌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空间支撑的对策分析
(1)制定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全区园区建设与发展。同时,指导各个园区制定本园区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专业特色产业园区,形成有区域影响力的品牌园区。(2)围绕产业链打造,建设产业聚集的专业楼宇。通过规划引导和专业化产业定位,吸引产业链关联企业自然集聚,利用好武昌区已建和在建的高端楼宇引导科技含量高、专业特色鲜明的科技企业入驻聚集。(3)加强对城中村产业用地的规划和政策引导,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合资、参股等多种方式,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高”的专业楼宇,改变城中村的产业发展停留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低”的传统服务业的现状。(4)整合武昌区有限的土地资源,由政府牵头完成十二五期间高新科技产业与空间支撑建设利用的整体规划,预留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武昌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政策环境的对策分析
(1)制定《武昌区高新技术产业目录》。组织对地区主要产业及分布、企业集聚情况及产能、优势核心技术及产业支撑龙头企业等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按照重点支持产业编制《武昌区高新技术产业目录》,创建和扶持高新科技产业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推动规模化发展。(2)选择性支持重点企业发展。每年遴选一部分符合武昌区重点支持产业范围的中小高新科技企业,采取融资支持、产业化项目资助两种方式分类予以支持。(3)积极引入社会金融机构参与武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引导社会金融机构对武昌区初创型科技企业、拟上市企业予以风险投资。(4)制定实施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专项政策。一是鼓励高级人才的个人所得税奖励政策。二是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对入选区人事、组织部门科技、管理人才计划的创新创业人才给予资金支持。(5)加大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力度。一是要加大技术创新研究与开发费用所得税收抵扣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二是对社会力量资助技术创新的研发经费同样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一、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武昌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业的“1+4”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各产业发展势头很猛,但总体看产业结构不均衡。高新科技作为四大重点产业之一,其税收贡献率和相关产业带动性并不高。
(一)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技术优势不明显。
(1)武昌区计算机软件业发展不快,计算机优势发挥不够,未做强做大,未形成全国知名品牌。
(2)电信产业一枝独大,其他信息服务业发展不均衡。
(3)市场化程度不高。部分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民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垄断现象较为严重,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有待创新。
(4)计算机服务业集群不够,产业链延伸不充分,产学研合作不紧密,技术创新滞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武昌产业园区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现状不理想
(1)园区内企业整体发展规模不大,产业优势不明显。
(2)园区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园区对有关国家、省、市各类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服务指导不够。
(3)产业园中企业产业集群不够,产业链延伸不充分,产业关联度不强,专业化程度不高,品牌效应不大。
二、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空间支撑的建设现状
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空间支撑从广义而言,可分为三类:园区、专业楼宇、企事业单位自有办公生产区。
(一)园区的建设现状
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主要分布在小洪山、石牌岭、凤凰、白沙洲。
截止目前,武昌区建成武昌现代制造业孵化基地、湖北机电科技园、武汉珞珈科技信息产业园、白沙洲都市工业园4个园区,总面积约133万平方米,其中白沙洲都市工业园物业面积125余万平方米,其他五个园区的物业总面积仅8万平方米。
(二)专业楼宇的建设现状
专业楼宇一般具有四大特征:一是产业集聚度高,楼宇内某行业企业占到60%以上;二是规模大,即企业数达到20家以上,楼宇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产生税收5000万元以上;三是层次高,该行业必须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四是带动力强,能带动楼宇附近地区经济的发展。根据该标准,目前武昌区高楼林立的中心商务区还没有高新技术专业楼宇。
(三)大型高新科技企事业单位自有办公生产区的建设现状
近来年,武昌区采取“政府扶持、院校共建、企业参与”的方式,充分整合大型高新科技企事业单位的存量空间资源,大胆探索园区共建模式。目前,利用高新科技企事业单位闲置空间建成的产业园区仅有湖北机电科技园。
三、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政策环境比较分析
(一)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的政策体系分析
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的政策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国家、湖北省和武汉市出台的产业支持政策,二是武昌区出台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武昌区主要在财税和房租补贴这两个方面出台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
(二)武汉东湖开发区的科技产业政策体系分析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于高新科技产业的政策体系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吸引高端人才集聚的激励政策,开展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加快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二是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鼓励科技投入的税收政策等。三是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加大中小科技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促进金融服务创新,进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四是开展政府采购和示范推广试点,在落实国家财政补贴政策的同时,东湖高新区再给予适当支持。
(三)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政策环境评价
武昌区出台的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中,仅有3个《办法》和2项较为具体明晰的政策措施,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相比,在国家、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力度上,武昌区远不如东湖开发区。
(1)武昌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力度不够。目前的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资金政策、产业园区发展激励政策,均因门槛设置过高或资金支持力度有限等原因,未能在激励企业创新、产业发展上产生实质性的影响。(2)武昌区关于促进高新技术重点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不够细化,只有一个笼统的《武汉市武昌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激励政策》,没有涉及各级各类科技担保、风险投资、贷款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政策。(3)武昌区在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予以政策支持不够准。资金充足是企业、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的关键保证,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科技融资政策上做足了文章,也取得了优异的成效。
四、促进武昌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产业园区是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武昌——这个科教资源丰富的省会之区,整合地区资源,建设科技产业园区,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是中心城区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一)武昌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空间支撑的对策分析
(1)制定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全区园区建设与发展。同时,指导各个园区制定本园区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专业特色产业园区,形成有区域影响力的品牌园区。(2)围绕产业链打造,建设产业聚集的专业楼宇。通过规划引导和专业化产业定位,吸引产业链关联企业自然集聚,利用好武昌区已建和在建的高端楼宇引导科技含量高、专业特色鲜明的科技企业入驻聚集。(3)加强对城中村产业用地的规划和政策引导,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合资、参股等多种方式,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高”的专业楼宇,改变城中村的产业发展停留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低”的传统服务业的现状。(4)整合武昌区有限的土地资源,由政府牵头完成十二五期间高新科技产业与空间支撑建设利用的整体规划,预留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武昌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政策环境的对策分析
(1)制定《武昌区高新技术产业目录》。组织对地区主要产业及分布、企业集聚情况及产能、优势核心技术及产业支撑龙头企业等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按照重点支持产业编制《武昌区高新技术产业目录》,创建和扶持高新科技产业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推动规模化发展。(2)选择性支持重点企业发展。每年遴选一部分符合武昌区重点支持产业范围的中小高新科技企业,采取融资支持、产业化项目资助两种方式分类予以支持。(3)积极引入社会金融机构参与武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引导社会金融机构对武昌区初创型科技企业、拟上市企业予以风险投资。(4)制定实施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专项政策。一是鼓励高级人才的个人所得税奖励政策。二是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对入选区人事、组织部门科技、管理人才计划的创新创业人才给予资金支持。(5)加大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力度。一是要加大技术创新研究与开发费用所得税收抵扣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二是对社会力量资助技术创新的研发经费同样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