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的创设幼儿园活动环境,投放幼儿园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探索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幼儿园活动”。幼儿的发展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的,没有了材料,就没有了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直接影响到幼儿能否主动参与的兴致。
以小班幼儿生活区游戏活动——舀的工作为例,探索材料的层次性投放的实践研究。教师在区域中提供给幼儿练习舀的材料,其中发生的故事值得我们解读、反思和调整。
玩具简介:
“舀豆子”是一个投放在小班生活区的低结构玩具。
材料投放:两个大容器、大小不同的勺子、弹珠。
玩具的玩法:让孩子学会使用勺子,从装有弹珠的容器中将弹珠一个个舀到另一个空容器中,鼓励幼儿尽量把弹珠全部转移干净,并且保证弹珠不滚落出容器和勺子外。
一、基于观察的第一次材料投放
(一)观察案例
案例一:畅畅彩棒圈珠子
最近两次活动中,畅畅都游荡在各个区域间,看看这个,瞧瞧那个,就是不愿意进去玩,尽管老师引导了,她还是一个劲摇头,最终在好朋友的邀请下,选择生活区“舀珠子”的工作。她拿起勺子在小碗里将珠子从这个碗舀到旁边的空的小碗里,没过多一会儿,她就开始东张西望,已经对舀珠子的游戏没有了兴趣。看见旁边的琪琪正在进行小彩棒搭建的活动,畅畅忽然兴奋起来,她拿起小勺子,舀起碗里的弹珠,放到琪琪用小彩棒搭的格子里,咕噜咕噜弹珠滚到了地上。怎样才能让珠子固定不滚动?在反复尝试了多次,最终,她们用小彩棒搭了完整四边形珠子被圈住了。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好办法,但这也为接下来的游戏埋下了有趣的伏笔,为弹珠找家成为了“热门话题”。
案例二:欣欣送珠子回家
这天,我好奇看着欣欣在低着头,弓着腰,小心翼翼在不停摆弄着,并随着小珠子的滚动,还发出“哎呀哎呀”的叹息声,只见她拿起勺子看看,好像在琢磨着什么,又在放勺子的盘里,看看这个勺子,看看那个勺子,终于选好自己想用的勺,即:欣欣一个勺把短并且凹面深的勺子。再次拿起心仪的勺子,欣欣一次就将弹珠放进瓶盖了,她激动地从小椅子上跳了起来,喊道:“我送珠珠回到了家了”!原来欣欣一直在做珠子和瓶盖颜色对应的游戏。
(二)案例解读
关键词:东张西望、彩棒、短且凹面深
1.东张西望:舀珠子虽然是一个低结构的材料,但是,由于教师提供的材料品种的单一,如:仅提供弹珠作为舀的材料,孩子对机械、重复、单一的活动已经不感兴趣,东张西望。真正吸引孩子的是有趣、多变开放性操作的材料,要给孩子提供更多尝试、创作、想象的空间。
2.彩棒:畅畅选择小棒表明在孩子与玩具互动中,能够自己自发选择材料,对游戏有浓厚的兴趣,有创新游戏的能力,同时也迫切需要教师多种材料的支持其深入的探究。
3.欣欣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认知,对教师提供的多种材料,加以调适和选择。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投放材料,也可以适度增加超出或降低其能力的材料投放,这样符合《指南》中60%孩子能达到设定目标,而另外超出能力的20%或低于能力20%的孩子,我们应提供更多材料供孩子选择。
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对幼儿的能力有一定的促进,这让我更关注孩子们游戏中的变化。
(三)材料支持策略:关注幼儿兴趣、支持他们自主游戏。
关键词:两个维度 舀的工具、舀的内容
第一维度:舀的工具 进一步丰富舀的工具,首先可以从勺的变化中给予支持,如勺把长短变化、勺面深浅变化、勺材质的变化。让孩子通过实践操作感受舀的工具多种变化,激发幼儿探索新的玩法吸引幼儿的兴趣。
第二维度:舀的内容 提供多种材料进一步鍛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及手部的控制力,提供大小、形状各异的颗粒物,如珠子、豆子、铃铛。也可以提供粉末状如面粉、包谷糁舀出容易两个面,还可以提供多种材料:泡沫块、小铁块等。进一步练习幼儿的精细动作,增加游戏的难度。
二、基于观察的第二次材料投放
(一) 观察案例:
案例一:孙嘉逸在玩舀水工作
在舀水的工作,孙嘉逸拿了一个瓶子、拿起大勺子满满舀了一勺水,低着头身体慢慢移动着,小心翼翼地往漏斗里到,但总是把水洒在桌上、地上,试过几次后,水还是灑在桌上,他环视着周围,试图在寻找着什么,耷拉着脑袋撅着小嘴 ,他想放弃游戏。
案例二: 晨晨在玩舀水工作:
晨晨先拿了一个瓶子,大口深的勺子,舀起满满一勺水,也出现了的问题,水洒的到处都是,咦!怎么回事,只见他拿起小勺子,三指捏住,又看看自己一把抓拿着大勺子,噢明白了,晨晨脸上露出微微的笑容。大勺子也用三指捏办法,这样试试好多了,反复练习几次后他成功了。不过这次在舀的材料和形式都有了新的变化,水桶里多了一些大小形状不同的积木、雪花片、乒乓球,这些玩具漂浮在水面上,不仅增添游戏的难度,也使操作活动更有趣味性。晨晨选用小勺子,很自如把漂浮物都舀了出来,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二)案例解读
关键词:三指捏、平移提升、少量多添、丰富材料
1三指捏:晨晨从开始一把抓的拿勺方式,到通过自我调整,自己借鉴已有的经验和技能,调适为三指捏勺的方式,最终获得游戏的成功。
2.平移提升:舀液体对孩子有了更高的要求。勺子舀水后先慢慢平移到瓶底处,再自然向上提升到瓶口处,最后倾斜勺子倒水。这一系列的动作对孩子手部协调性及控制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
3.少量多添:案例中幼儿舀满满的一勺水,出现了水洒在桌上、地上,通过控制舀水的量进行自我调适,采用少量多添的办法操作,达成了通过主动操作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学习目的。 4.丰富材料:孙嘉逸放弃游戏,反映出可供幼儿选择的材料不足。先提供宽口瓶、大口深的勺子,降低了游戏的难度。待舀的技能有了一定基础后,再选择窄口瓶进行尝试。晨晨通过自我调适动作完成游戏,选择舀水里的漂浮物,用新的材料进一步练习手眼的协调能力及手部的控制力。在同一年龄段投放不同难度的材料,这样既满足幼儿的一般发展需要,又满足了个别幼儿特殊发展需要,让缺乏自信的幼儿看到成功,让已成功的幼儿不断看到新的方向。
(三 )材料支持策略:关注幼儿能力,适时调整材料投放
关键词:两个维度舀出容器、舀入容器
第一维度:舀出容器的变化 借鉴乌鸦喝水的故事,我思考从舀出容器本身的变化,增添游戏的难度 。如:原来盛物的容器小桶幼儿容易操作,为不断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改变舀出容器,提供窄口且深瓶子,幼儿在操作中不断尝试探索舀的方式。这样不仅增添游戏的难度,也使操作活动更有趣味性。
第二维度:舀入容器的变化 增加材料难度。如:将舀出的水倒在矿泉水的瓶盖上,增加游戏难度,进一步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腕部的小肌肉的控制力。如:舀的是面粉,对幼儿有了更高的要求,倒入啤酒瓶时,不仅要控制好倒的速度,还要控制好勺子倾斜的角度。
三、基于觀察的第三次材料投放
(一)观察案例
案例:运水游戏
我们将舀水的游戏活动,从室内转移到室外,从个人独立游戏演变成小组合作的运水游戏,游戏要求小组合作把大盆里的水运到对面的盆里,比一比哪组运的又快又好。
比赛开始,孩子们都用小碗、小杯、瓶子运水。石沐欣用小桶舀水后发现大盆里的水一下少了很多,她像发现新大陆似地说:“凯凯,快!你也去拿小碗舀水,晨晨我们一起抬起来。”欣欣他们拿来了小盆、用口杯、小碗往小桶里舀水……在大家齐心协力下,水很快就剩一点了,再怎么办呢?容容拿来了漏斗,把漏斗套在矿泉水瓶里,用勺子往瓶子里舀水。石沐欣着急地说:“这样太慢了,我们把大盆抬起来把水倒在瓶子里。几个孩子抬起大盆,“不好水洒在外面这样不行,还是用勺子舀吧”凯凯着急的大声喊道。……比赛结束了,石沐欣这组获得了第一名,孩子们高兴得跳起来。
(二)案例解读:
1.目标能够引导合作
小班幼儿以独立操作游戏为主,幼儿的交流合作较少。教师在设计“运水”游戏时,提供了各种能舀水材料,游戏的目标用不同的材料锻炼幼儿舀液体能力。以比一比哪组运的又快又好为游戏规则,激发幼儿合作的愿望,让幼儿尝试合作带来的乐趣。
2.材料能够促进合作
在玩“运水”的游戏中,提供了大小不一的舀水用具、一大盆水怎样又快又好的运完,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增加了活动的难度,幼儿不能独立完成任务,迫使他们合作共同完成,在其中幼儿间多了一些分工、协商、配合的机会,使合作成了一种需要、一种必然,从而激发幼儿合作的欲望。
(三)材料支持策略:关注同伴间的材料,培养合作意识
关键词:两个维度 水量的变化、多元化的材料支持
第一维度:根据水量的变化 选用不同操作材料。游戏刚开始,大盆里的水量比较多,孩子们都用小碗、 瓶子运水。水量变少了怎么办?针对孩子在游戏中出现状况,给幼儿提供一些新的材料支持,较小的舀的工具,如瓶盖、小杯子、小勺子。支持幼儿互相合作快速、干净的将盆里的水舀干净,从而完成游戏目标。
第二维度:多元化的材料支持 游戏中提供给幼儿舀水的材料都是同质地的,塑料小桶,小碗、小口杯,为了让幼儿舀的动作水平得到更好的发展,给幼儿提供各种大小不一、形状不一、材质不一材料支持,如塑料袋、纸杯、盘子,水瓢,让幼儿在游戏中反复多次的操作实践,调整材料获得经验、提高能力、建构新知识。
针对小班幼儿“舀”工作中探索材料层次性投放的研究,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及时了解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以及他們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把握幼儿在认知水平、情感态度方面的个体差异,分析其最近发展区并据此设计区域游戏活动内容。材料投放后,教师要观察幼儿的使用情况,反思材料中蕴含的能力要求是否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据此对材料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区域游戏材料的重要作用。
以小班幼儿生活区游戏活动——舀的工作为例,探索材料的层次性投放的实践研究。教师在区域中提供给幼儿练习舀的材料,其中发生的故事值得我们解读、反思和调整。
玩具简介:
“舀豆子”是一个投放在小班生活区的低结构玩具。
材料投放:两个大容器、大小不同的勺子、弹珠。
玩具的玩法:让孩子学会使用勺子,从装有弹珠的容器中将弹珠一个个舀到另一个空容器中,鼓励幼儿尽量把弹珠全部转移干净,并且保证弹珠不滚落出容器和勺子外。
一、基于观察的第一次材料投放
(一)观察案例
案例一:畅畅彩棒圈珠子
最近两次活动中,畅畅都游荡在各个区域间,看看这个,瞧瞧那个,就是不愿意进去玩,尽管老师引导了,她还是一个劲摇头,最终在好朋友的邀请下,选择生活区“舀珠子”的工作。她拿起勺子在小碗里将珠子从这个碗舀到旁边的空的小碗里,没过多一会儿,她就开始东张西望,已经对舀珠子的游戏没有了兴趣。看见旁边的琪琪正在进行小彩棒搭建的活动,畅畅忽然兴奋起来,她拿起小勺子,舀起碗里的弹珠,放到琪琪用小彩棒搭的格子里,咕噜咕噜弹珠滚到了地上。怎样才能让珠子固定不滚动?在反复尝试了多次,最终,她们用小彩棒搭了完整四边形珠子被圈住了。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好办法,但这也为接下来的游戏埋下了有趣的伏笔,为弹珠找家成为了“热门话题”。
案例二:欣欣送珠子回家
这天,我好奇看着欣欣在低着头,弓着腰,小心翼翼在不停摆弄着,并随着小珠子的滚动,还发出“哎呀哎呀”的叹息声,只见她拿起勺子看看,好像在琢磨着什么,又在放勺子的盘里,看看这个勺子,看看那个勺子,终于选好自己想用的勺,即:欣欣一个勺把短并且凹面深的勺子。再次拿起心仪的勺子,欣欣一次就将弹珠放进瓶盖了,她激动地从小椅子上跳了起来,喊道:“我送珠珠回到了家了”!原来欣欣一直在做珠子和瓶盖颜色对应的游戏。
(二)案例解读
关键词:东张西望、彩棒、短且凹面深
1.东张西望:舀珠子虽然是一个低结构的材料,但是,由于教师提供的材料品种的单一,如:仅提供弹珠作为舀的材料,孩子对机械、重复、单一的活动已经不感兴趣,东张西望。真正吸引孩子的是有趣、多变开放性操作的材料,要给孩子提供更多尝试、创作、想象的空间。
2.彩棒:畅畅选择小棒表明在孩子与玩具互动中,能够自己自发选择材料,对游戏有浓厚的兴趣,有创新游戏的能力,同时也迫切需要教师多种材料的支持其深入的探究。
3.欣欣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认知,对教师提供的多种材料,加以调适和选择。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投放材料,也可以适度增加超出或降低其能力的材料投放,这样符合《指南》中60%孩子能达到设定目标,而另外超出能力的20%或低于能力20%的孩子,我们应提供更多材料供孩子选择。
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对幼儿的能力有一定的促进,这让我更关注孩子们游戏中的变化。
(三)材料支持策略:关注幼儿兴趣、支持他们自主游戏。
关键词:两个维度 舀的工具、舀的内容
第一维度:舀的工具 进一步丰富舀的工具,首先可以从勺的变化中给予支持,如勺把长短变化、勺面深浅变化、勺材质的变化。让孩子通过实践操作感受舀的工具多种变化,激发幼儿探索新的玩法吸引幼儿的兴趣。
第二维度:舀的内容 提供多种材料进一步鍛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及手部的控制力,提供大小、形状各异的颗粒物,如珠子、豆子、铃铛。也可以提供粉末状如面粉、包谷糁舀出容易两个面,还可以提供多种材料:泡沫块、小铁块等。进一步练习幼儿的精细动作,增加游戏的难度。
二、基于观察的第二次材料投放
(一) 观察案例:
案例一:孙嘉逸在玩舀水工作
在舀水的工作,孙嘉逸拿了一个瓶子、拿起大勺子满满舀了一勺水,低着头身体慢慢移动着,小心翼翼地往漏斗里到,但总是把水洒在桌上、地上,试过几次后,水还是灑在桌上,他环视着周围,试图在寻找着什么,耷拉着脑袋撅着小嘴 ,他想放弃游戏。
案例二: 晨晨在玩舀水工作:
晨晨先拿了一个瓶子,大口深的勺子,舀起满满一勺水,也出现了的问题,水洒的到处都是,咦!怎么回事,只见他拿起小勺子,三指捏住,又看看自己一把抓拿着大勺子,噢明白了,晨晨脸上露出微微的笑容。大勺子也用三指捏办法,这样试试好多了,反复练习几次后他成功了。不过这次在舀的材料和形式都有了新的变化,水桶里多了一些大小形状不同的积木、雪花片、乒乓球,这些玩具漂浮在水面上,不仅增添游戏的难度,也使操作活动更有趣味性。晨晨选用小勺子,很自如把漂浮物都舀了出来,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二)案例解读
关键词:三指捏、平移提升、少量多添、丰富材料
1三指捏:晨晨从开始一把抓的拿勺方式,到通过自我调整,自己借鉴已有的经验和技能,调适为三指捏勺的方式,最终获得游戏的成功。
2.平移提升:舀液体对孩子有了更高的要求。勺子舀水后先慢慢平移到瓶底处,再自然向上提升到瓶口处,最后倾斜勺子倒水。这一系列的动作对孩子手部协调性及控制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
3.少量多添:案例中幼儿舀满满的一勺水,出现了水洒在桌上、地上,通过控制舀水的量进行自我调适,采用少量多添的办法操作,达成了通过主动操作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学习目的。 4.丰富材料:孙嘉逸放弃游戏,反映出可供幼儿选择的材料不足。先提供宽口瓶、大口深的勺子,降低了游戏的难度。待舀的技能有了一定基础后,再选择窄口瓶进行尝试。晨晨通过自我调适动作完成游戏,选择舀水里的漂浮物,用新的材料进一步练习手眼的协调能力及手部的控制力。在同一年龄段投放不同难度的材料,这样既满足幼儿的一般发展需要,又满足了个别幼儿特殊发展需要,让缺乏自信的幼儿看到成功,让已成功的幼儿不断看到新的方向。
(三 )材料支持策略:关注幼儿能力,适时调整材料投放
关键词:两个维度舀出容器、舀入容器
第一维度:舀出容器的变化 借鉴乌鸦喝水的故事,我思考从舀出容器本身的变化,增添游戏的难度 。如:原来盛物的容器小桶幼儿容易操作,为不断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改变舀出容器,提供窄口且深瓶子,幼儿在操作中不断尝试探索舀的方式。这样不仅增添游戏的难度,也使操作活动更有趣味性。
第二维度:舀入容器的变化 增加材料难度。如:将舀出的水倒在矿泉水的瓶盖上,增加游戏难度,进一步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腕部的小肌肉的控制力。如:舀的是面粉,对幼儿有了更高的要求,倒入啤酒瓶时,不仅要控制好倒的速度,还要控制好勺子倾斜的角度。
三、基于觀察的第三次材料投放
(一)观察案例
案例:运水游戏
我们将舀水的游戏活动,从室内转移到室外,从个人独立游戏演变成小组合作的运水游戏,游戏要求小组合作把大盆里的水运到对面的盆里,比一比哪组运的又快又好。
比赛开始,孩子们都用小碗、小杯、瓶子运水。石沐欣用小桶舀水后发现大盆里的水一下少了很多,她像发现新大陆似地说:“凯凯,快!你也去拿小碗舀水,晨晨我们一起抬起来。”欣欣他们拿来了小盆、用口杯、小碗往小桶里舀水……在大家齐心协力下,水很快就剩一点了,再怎么办呢?容容拿来了漏斗,把漏斗套在矿泉水瓶里,用勺子往瓶子里舀水。石沐欣着急地说:“这样太慢了,我们把大盆抬起来把水倒在瓶子里。几个孩子抬起大盆,“不好水洒在外面这样不行,还是用勺子舀吧”凯凯着急的大声喊道。……比赛结束了,石沐欣这组获得了第一名,孩子们高兴得跳起来。
(二)案例解读:
1.目标能够引导合作
小班幼儿以独立操作游戏为主,幼儿的交流合作较少。教师在设计“运水”游戏时,提供了各种能舀水材料,游戏的目标用不同的材料锻炼幼儿舀液体能力。以比一比哪组运的又快又好为游戏规则,激发幼儿合作的愿望,让幼儿尝试合作带来的乐趣。
2.材料能够促进合作
在玩“运水”的游戏中,提供了大小不一的舀水用具、一大盆水怎样又快又好的运完,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增加了活动的难度,幼儿不能独立完成任务,迫使他们合作共同完成,在其中幼儿间多了一些分工、协商、配合的机会,使合作成了一种需要、一种必然,从而激发幼儿合作的欲望。
(三)材料支持策略:关注同伴间的材料,培养合作意识
关键词:两个维度 水量的变化、多元化的材料支持
第一维度:根据水量的变化 选用不同操作材料。游戏刚开始,大盆里的水量比较多,孩子们都用小碗、 瓶子运水。水量变少了怎么办?针对孩子在游戏中出现状况,给幼儿提供一些新的材料支持,较小的舀的工具,如瓶盖、小杯子、小勺子。支持幼儿互相合作快速、干净的将盆里的水舀干净,从而完成游戏目标。
第二维度:多元化的材料支持 游戏中提供给幼儿舀水的材料都是同质地的,塑料小桶,小碗、小口杯,为了让幼儿舀的动作水平得到更好的发展,给幼儿提供各种大小不一、形状不一、材质不一材料支持,如塑料袋、纸杯、盘子,水瓢,让幼儿在游戏中反复多次的操作实践,调整材料获得经验、提高能力、建构新知识。
针对小班幼儿“舀”工作中探索材料层次性投放的研究,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及时了解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以及他們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把握幼儿在认知水平、情感态度方面的个体差异,分析其最近发展区并据此设计区域游戏活动内容。材料投放后,教师要观察幼儿的使用情况,反思材料中蕴含的能力要求是否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据此对材料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区域游戏材料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