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笔者精心设计了“拼一拼”“找一找”“比一比”“议一议”“评一评”“看一看”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活动,直观形象,学生喜闻乐见,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梯形面积;计算;体会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作基础,又是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笔者以《梯形面积的计算》为课例参加了镇“教学大比武”,并获得高年级组二等奖。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活动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增强数学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激发兴趣的主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力”, 促使其积极主动探求知识,取得最佳效果。这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进程的基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意识,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比如,在引入新课时,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笔者事先用纸片制作好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四种不同颜色的图形。
首先,拿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给学生辩认:“这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计算它的面积?”最后,拿出梯形图形问:“你会计算它的面积吗?”学生回答:“不会。”接着,笔者说:“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我们都会算了,只有梯形面积不会算,你们想不想学会呢?”当学生积极探究这一问题的兴趣被激发后,笔者会直接说:“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接着,笔者再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水渠横截面实物与堆成象梯形形状的钢管幻灯片,并对学生说:“学习完这节课后,我们不仅可以计算梯形的面积,还会运用所学知识求水渠横截面面积以及这堆钢管根数。”此时,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内在“自我需要”, 增强了数学意识。学生也因此会主动、积极参与到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这为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精心组织活动,发展学生主体性,教师点拔、导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活动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本节课,笔者精心组织了一场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求,从而使得学生发现知识,掌握新知,发展能力,丰富感性意识。
1.让学生动手拼一拼,为感知提供丰富的素材
在學习过程中,书本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间接知识,要理解掌握这个知识,必须有感性认识的支持。动手活动为学生的正确感知提供了大量的、必要的、清晰的素材。如,在新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试试能否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让学生观察,找一找,比一比,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窗口”, 这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而比较是在思考中把各种对象或现象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方法。在教学中,笔者注意让学生进行观察图形,找一找规律。同时,笔者也放手让学生找一找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底有什么关系,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尔后,笔者又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比一比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的找一找、比一比,有的学生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有的学生发现,高等于梯形的高;有的学生发现,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通过找一找、比一比,使学生初步感知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关系。
3.让学生议一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讨论,不仅能促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深透,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拼一拼,找一找,比一比初步感知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关系后,笔者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议一议刚才通过找一找、比一比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在小组内交换意见,大胆地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互相砌磋。给学生表达和讨论的机会,可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并且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发展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让学生集体评一评,教师点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通过让学生参与拼一拼、找一找、议一议活动,引导学生集体来评一评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有什么关系?在评一评的过程中,笔者加以点拔和引导学生去看图,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总结实验结论。通过集体评一评,使学生加深对实践操作结论的认识,全面掌握知识,明确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5.让学生看一看电脑PPT课件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规范的操作过程,加深对实验结果的认识
这节课的难点是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因此,笔者充分利用电化教具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突破难点。学生喜闻乐观,课堂气氛浓厚,使学习兴趣在不断探索知识中得到升华。笔者预先设计好电脑软件《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全过程。然后,通过让学生观看规范的操作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实验结论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三、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意识
除了注意组织好学生的直观操作活动,笔者还精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展现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一步步由旧知识到新知识过渡,最后得出梯形面积公式,培养创造意识。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及观察电脑规范的拼图过程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的结论。然后,笔者再拿着刚才引入新课时学生不会计算它的面积的梯形问学生:“现在,你会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吗?”学生很快就算出来:(5 3)×4÷2=16(平方米)。笔者再问:“为什么这样列式?5、3 和4分别表示梯形的什么条件?” 学生很快说出5、3、4分别是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这时,笔者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讨论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是怎样的?让学生归纳出公式,梯形面积=(上底 下底)×高÷2。
四、精心设计练习,有梯度、有深度,形式新颖
练习设计,先是基本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第2题是操作性练习,需要先量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再运用公式计算面积。第3、4题分别是判断题和选择题。这两道题,笔者都输入电脑并配上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高昂情绪中巩固和发展新知。第5题让学生求堆成像梯形形状的钢管根数,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思维层次上要求更高。这样的练习安排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既培养学生应用学具操作的能力,又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照顾了中等生和后进生,又培养了尖子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全过程。
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中,笔者尝到了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成功喜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3版)[OL].https://wenku.baidu.com/view/2d3de778d4d8d15abf234e32.html.
[2]叶建云.可以这样教数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
【关键词】小学数学;梯形面积;计算;体会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作基础,又是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笔者以《梯形面积的计算》为课例参加了镇“教学大比武”,并获得高年级组二等奖。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活动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增强数学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激发兴趣的主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力”, 促使其积极主动探求知识,取得最佳效果。这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进程的基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意识,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比如,在引入新课时,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笔者事先用纸片制作好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四种不同颜色的图形。
首先,拿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给学生辩认:“这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计算它的面积?”最后,拿出梯形图形问:“你会计算它的面积吗?”学生回答:“不会。”接着,笔者说:“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我们都会算了,只有梯形面积不会算,你们想不想学会呢?”当学生积极探究这一问题的兴趣被激发后,笔者会直接说:“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接着,笔者再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水渠横截面实物与堆成象梯形形状的钢管幻灯片,并对学生说:“学习完这节课后,我们不仅可以计算梯形的面积,还会运用所学知识求水渠横截面面积以及这堆钢管根数。”此时,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内在“自我需要”, 增强了数学意识。学生也因此会主动、积极参与到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这为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精心组织活动,发展学生主体性,教师点拔、导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活动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本节课,笔者精心组织了一场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求,从而使得学生发现知识,掌握新知,发展能力,丰富感性意识。
1.让学生动手拼一拼,为感知提供丰富的素材
在學习过程中,书本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间接知识,要理解掌握这个知识,必须有感性认识的支持。动手活动为学生的正确感知提供了大量的、必要的、清晰的素材。如,在新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试试能否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让学生观察,找一找,比一比,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窗口”, 这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而比较是在思考中把各种对象或现象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方法。在教学中,笔者注意让学生进行观察图形,找一找规律。同时,笔者也放手让学生找一找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底有什么关系,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尔后,笔者又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比一比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的找一找、比一比,有的学生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有的学生发现,高等于梯形的高;有的学生发现,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通过找一找、比一比,使学生初步感知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关系。
3.让学生议一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讨论,不仅能促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深透,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拼一拼,找一找,比一比初步感知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关系后,笔者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议一议刚才通过找一找、比一比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在小组内交换意见,大胆地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互相砌磋。给学生表达和讨论的机会,可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并且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发展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让学生集体评一评,教师点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通过让学生参与拼一拼、找一找、议一议活动,引导学生集体来评一评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有什么关系?在评一评的过程中,笔者加以点拔和引导学生去看图,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总结实验结论。通过集体评一评,使学生加深对实践操作结论的认识,全面掌握知识,明确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5.让学生看一看电脑PPT课件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规范的操作过程,加深对实验结果的认识
这节课的难点是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因此,笔者充分利用电化教具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突破难点。学生喜闻乐观,课堂气氛浓厚,使学习兴趣在不断探索知识中得到升华。笔者预先设计好电脑软件《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全过程。然后,通过让学生观看规范的操作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实验结论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三、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意识
除了注意组织好学生的直观操作活动,笔者还精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展现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一步步由旧知识到新知识过渡,最后得出梯形面积公式,培养创造意识。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及观察电脑规范的拼图过程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的结论。然后,笔者再拿着刚才引入新课时学生不会计算它的面积的梯形问学生:“现在,你会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吗?”学生很快就算出来:(5 3)×4÷2=16(平方米)。笔者再问:“为什么这样列式?5、3 和4分别表示梯形的什么条件?” 学生很快说出5、3、4分别是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这时,笔者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讨论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是怎样的?让学生归纳出公式,梯形面积=(上底 下底)×高÷2。
四、精心设计练习,有梯度、有深度,形式新颖
练习设计,先是基本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第2题是操作性练习,需要先量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再运用公式计算面积。第3、4题分别是判断题和选择题。这两道题,笔者都输入电脑并配上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高昂情绪中巩固和发展新知。第5题让学生求堆成像梯形形状的钢管根数,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思维层次上要求更高。这样的练习安排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既培养学生应用学具操作的能力,又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照顾了中等生和后进生,又培养了尖子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全过程。
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中,笔者尝到了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成功喜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3版)[OL].https://wenku.baidu.com/view/2d3de778d4d8d15abf234e32.html.
[2]叶建云.可以这样教数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