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使用移动支付的用户过亿,庞大的用户量体现了人们越来越需求便捷性的移动APP和服务。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移动第三方支付市场占有率快速增长,用户的消费和支付习惯也开始发生改变,用户对服务所期待的实惠性以及快捷便利的需求,是移动支付融入各行业的最主要的推动力。移动支付在最近几年,将产业融合作为资深的发展方向,并开始在各个领域应用,如广告、视频、金融理财、医疗等。针对国内该领域的两大领头羊-支付宝和微信,本文展开了调查研究,以期发现一些指导消费者支付的结论。
移动互联网 支付宝支付
微信支付 用户偏好
研究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经过20年的发展,截至2016年底,中国互联网人数已达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0%以上。网络经济规模5年间增长约6.1倍。伴随着个体用户对支付习惯的养成,仅在2014年两个季度里,国内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已达2.9万亿元。作为互联网巨头的BAT在移动支付开始发力。支付宝坐拥国内最大的电商用户资源,腾讯微信钱包也开始掀起狂潮。
根据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7.01),我国互联网支付用户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群体数量不断增加。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22亿,而10年前网络购物规模仅2700万人,互联网支付已经从复杂高端支付技术逐步转变成了生活中网络交易最快捷的方式。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尤其是支付宝和微信为代表的非银行金融服务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支付或成为互联网金融最大的流量源,移动支付APP的价值逐渐凸显,支付是所有商业行为中最基础的一环。所以一般来讲,网民的生活都会涉及到支付,所以这一块渗透率较高。通过强大的流量引入,可由支付推出升级的各种新业务。随着用户对手机APP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可以通过服务企业进而接触到用户个体的支付公司。移动支付可能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是这侧重企业服务的支付公司,却是企业互联网改造阶段的深度合作伙伴。
支付渠道
对于用户而言,可以借助第三方支付的渠道有很多,包括电商、视频付费、线下便利店、打车、网络理财、医疗等生活各方面。交易结构方面,互联网金融、个人业务和线上消费三项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占比分别为32.3%、31.7%和22.5%。用户可根据喜好绑定支付宝支付或微信支付。以下做详细描述。
(1)在线视频付费
在线视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业模式面临转型。用户付费比例迅速提高,逐渐向追平台广告收入方向发展。2016年,各视频企业发力会员业务,通过引进优质内容,会员独家观看、提前观看等方式,不断扩大付费会员规模,用户付费习惯逐渐养成,带来视频行业营收结构调整。预计2019年,用户付费率将占比38%,成为视频行业第二大收入来源。
(2)本地生活付费
本地生活-在线票务平台改变休闲娱乐消费方式,2016年超70%的电影票购自售票平台。近期,阿里巴巴和微信针對线下商业、城市服务等展开了激烈争夺战。国内很多城市,纷纷推出了使用支付宝和微信购物、打车的合作商家。
(3)网络理财渠道
网络逐渐变成网民的理财常规渠道。未来数年里,网络理财将继续稳速增长,业内等待另一个爆发点。2013年6月,余额宝横空出世,经过半年的积累,2014年爆发。这一现象引爆了我国网络理财市场,2015-2016年相关余额理财类APP层出不穷,从基金逐渐扩展到其他各方面。未来的网络理财市场逐渐趋于稳定,行业规模的稳步提升意味着用户对网络理财的熟悉程度达到高峰,也意味着网络将成为用户理财的常规渠道。同事,也意味着网络理财在模式的探索上遇到了瓶颈。未来行业内需要另外一个或多个现象级产品,才能推动行业规模的增速再次提升。
目前市场支付主流方式
(1)支付宝和微信
截至目前支付宝拥有超过3亿的实名用户,钱包板块活跃用户超过2.7亿,2016年天猫双11总交易额超1207亿,覆盖235个国家和地区,支付宝实现支付总笔数10.5亿,同比增长48%。支付峰值达12万笔/秒,刷新了峰值纪录。除了线上支付的场景外,便利店、餐饮店、出租车和意愿等线下场景也已经支付支付宝钱包。目前支付宝在城市公共服务等方面均有布局。目前微信已覆盖国内90%的移动端,月活用户达5.49亿。微信支付用户达到4亿左右。
(2)支付宝的产品市场
主要产品除了余额宝,还有花呗。即由蚂蚁微贷提供给消费者“这月买、下月还”(确认收货后下月再还款)的网购服务。目前天猫和淘宝的大部分商户或商品都支持花呗服务,具体商品是否可以使用花呗购买还是要以收银台页面显示为准。花呗产品已经正式上线,面向的用户群体正在逐步扩大。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支付宝钱包依然拥有持续增长的用户数量和日益增加的用户黏性,市场占有率从第一季度的76.2%上升到了79.9%,稳居行业第一。今年3月,支付宝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其每天的手机支付笔数已经达到2500万笔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
(2)微信的产品市场
微信的红包、微信钱包、微信转账功能已经收到了一致好评。另外,微信试水支付还处于初始阶段,未来微信支付仍拥有很高的市场预期。在市场占有率低只有百分之12.9的情况下,微信又再一次改版。腾讯官方2月下旬发布公告称,自今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对转账功能停止收取手续费。同日起,对提现功能开始收取手续费。微信方面表示,对提现交易收费并不是微信支付追求营收之举,而是用于支付银行手续费。具体收费方案为,每位用户(以身份证维度)终身享受1000元免费提现额度,超出部分按银行费率收取手续费,目前费率均为0.1%,每笔最少收0.1元。微信红包、面对面收付款、AA收款等功能不受影响,免收手续费。去年以来,支付宝钱包一直在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此前,支付宝钱包的声波支付、扫码支付已经进入了便利店、百货商场和自助售货机等应用场景。 支付业务成为传统企业转型的重要一环,第三方支付的发迹,惊喜地开启了中国互联网的金融的大门,其平台性质的商业模式与互联网商业模式十分相像,所以支付APP利用品牌和流量优势,推出了多条衍生的金融服务线,而且跨平台和跨行业的特性,也成为了风控的数据获取的基础。据调查,2016年综合支付接近150万亿,2016年移动支付单笔平均300元。
另外,数据价值使得第三方支付不可或缺。利用超强的用户体验吸引用户使用支付,而收集到的用户交易数据,又随着大数据的应用价值成倍增加。
主流支付方式利弊分析
(1)非正面竞争
支付是微信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个服务,微信可以搭载更多的支付工具,包括了支付宝,也可以在微信上实现有效应用,所以说,微信支付跟支付宝确切的说不是一个层面上的竞争。
从结果来看,微信通过这种方式,让支付宝感受到了压力是必然的,因为很多支付工具,都可以依赖微信所形成的应用场景,来实现支付,从而就不需要在充值到支付宝里去,通过支付宝来实现支付了,从而对支付宝形成了挤压,这里的核心,其实并不是微信支付跟支付宝打,他只是支持了很多支付机构来跟支付宝打。包括了银行支付,都可以搭载微信基础。
支付这个行业,最终比拼的其实不是技术,而是应用场景,更多应用场景,才能有更多的支付可能,脱离了支付使用场景,支付很难生存,支付宝走到了第一,是因为有了淘宝,财付通走到第二是因为腾讯,如果单纯比拼支付,支付宝肯定远胜财付通,那是因为商品特性更产生支付基础,而社交的支付场景过少,两者不可比。
但是微信横空出世之后,已经把腾讯也从原先的社交属性里给延展出来,现在的微信其实已经远不止社交的概念,一个适用人群覆盖六亿的客户端,理论上可以把人类的各类行为都涵盖在内,从而诞生出更多的想象空间了,就支付而言,就已经远远大于淘宝的支付场景,这个时候,微信支付的可怕之处就显现出来了,可以实现真正的无处不支付。
(2)发展前景预测
微信支付不犯错误的情况下,感觉失败的可能性不大,理由两个,第一个是支付宝跟其他支付是正面竞争和对抗,不但包括跟第三方支付公司竞争对抗,还跟银行进行对抗,他的核心逻辑是,支付宝自建账户体系,要从银行里拿钱充值到自己的钱包里去,虽然最终托管在银行,但是一方面必然是降低了银行利差收益,挖走了银行很大的存量低息资金,另外一方面,其实是绕开了银行的清算,形成体系内的虚拟清算,无论哪个,都是树敌过多的行为,从人家口袋里抢钱的事情,不好干。加上阿里一直很强势的作风,我感觉规模越大,阻力越大。
而微信支付前面说了,不跟任何一家支付机构形成对抗,确切的说,他是提供支付和服务的机构,更开放的模式,比相对封闭的模式,更容易起规模,也更容易铺开,所以微信支付5月份上线,我估计到年底做到五六千万的用户群,应该不是难事,这个是必然的,甚至他都会考虑放开第三方支付公司,阻力会更小,微信支付确切的说,更符合互联网的开放特性和去中介化特性。
(3)安全性
从逻辑上推论,两个都必然是金融级安全技术,否则无法支撑支付这个行业,但是由于各自流程不同,在流程上的漏洞是非技术层面出现的,支付宝的快捷支付目前出现的安全漏洞报道较多,一方面是因为捆绑手机的非卡非密方式,主要是大量快捷支付的应用,可以通过拦截手机来实现破解,这个破解其實已经跟技术本身可能已经是关系不大,而是因为流程上存在漏洞,要填补这样的漏洞就要考虑更改流程,而更改流程,会带来支付体验的不佳。安全性和便捷性永远是个博弈难题,只能寻求平衡点。
另外,支付宝采取的是自建账户体系的方式,相当于你额外弄了个零钱包,而且还支持零钱包之间的相互转账功能,也在不断的扩大支付场景,零钱包可以直接使用,可以绕开银行卡进行交易,这样就使得你就要花更多的心思去保管这个零钱包,而且现在零钱包里的零钱越来越多之后,攻击力度都会极大的增加,也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安全成本。
而微信支付不是这个概念,微信支付只是帮助你从你的银行卡到别的银行卡,直接跟银行卡捆绑,他本身不是资金沉淀和账户体系的概念,资金还是沉淀在银行卡里,所以,更多安全性还其实是回归到银行卡身上去,在流程上,也比较简单,直接还是通过银行卡进行划款,流程相对更简单,应该也更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国内支付占比及文献资料来看,支付宝优点突出,为买家提供简单、安全、便捷的购买和支付流程,极大限度地减少买家的流失,提高可观的成交支付转化率。同时支付宝以稳健的作风、先进的技术和敏锐的市场预见能力,赢得了银行、国际机构和合作伙伴的认同。国内各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上海浦发银行等)及中国邮政、VISA国际组织等各大机构均与支付宝在电子支付领域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使支付宝成为电子支付领域最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稍微弊端不能很好的打击网上支付宝骗子。特别是网站、域名、程序等站长类的网络交易。支付卡太多,不能使用户无需再次选择所在银行就能充值付款犹如支付宝卡通支付一样便捷。遇到黑客,资金的安全问题就很困难。相比较,微信支付确切的说,跟支付宝不是一致竞争。支付宝是支付工具,而微信支付,只是以微信为基础,为支付提供应用场景的生态体系,微信是个底层架构,是个生态系统。
总而言之,移动支付可能会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场景拓展,因此各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应该“尽早做线下和线上的场景开拓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张华(1988/07),女,汉族,河南,硕士,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 滕佳东,陈晓颖.基于感知价值的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使用满意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0).
[2] 付亮,余立娟,秦雯.2012-2013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综述[J].互联网天地,2013(02).
[3] 2014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发布[J].中国金融电脑2015(01).
[4] 车力军,手机支付的发展思考.电信技术,2013(11).
[5] 润物有声数字化全面浸润商业生活2016互联网全行业洞察及趋势报告-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7年第1期).
[6] Antomio Ghezzi, Filippp Renga, Raffaello Balocco, Paolo Pescetto.Mobile payment applicationgs: offer state of the art in the Italian market.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2010.
移动互联网 支付宝支付
微信支付 用户偏好
研究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经过20年的发展,截至2016年底,中国互联网人数已达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0%以上。网络经济规模5年间增长约6.1倍。伴随着个体用户对支付习惯的养成,仅在2014年两个季度里,国内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已达2.9万亿元。作为互联网巨头的BAT在移动支付开始发力。支付宝坐拥国内最大的电商用户资源,腾讯微信钱包也开始掀起狂潮。
根据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7.01),我国互联网支付用户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群体数量不断增加。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22亿,而10年前网络购物规模仅2700万人,互联网支付已经从复杂高端支付技术逐步转变成了生活中网络交易最快捷的方式。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尤其是支付宝和微信为代表的非银行金融服务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支付或成为互联网金融最大的流量源,移动支付APP的价值逐渐凸显,支付是所有商业行为中最基础的一环。所以一般来讲,网民的生活都会涉及到支付,所以这一块渗透率较高。通过强大的流量引入,可由支付推出升级的各种新业务。随着用户对手机APP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可以通过服务企业进而接触到用户个体的支付公司。移动支付可能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是这侧重企业服务的支付公司,却是企业互联网改造阶段的深度合作伙伴。
支付渠道
对于用户而言,可以借助第三方支付的渠道有很多,包括电商、视频付费、线下便利店、打车、网络理财、医疗等生活各方面。交易结构方面,互联网金融、个人业务和线上消费三项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占比分别为32.3%、31.7%和22.5%。用户可根据喜好绑定支付宝支付或微信支付。以下做详细描述。
(1)在线视频付费
在线视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业模式面临转型。用户付费比例迅速提高,逐渐向追平台广告收入方向发展。2016年,各视频企业发力会员业务,通过引进优质内容,会员独家观看、提前观看等方式,不断扩大付费会员规模,用户付费习惯逐渐养成,带来视频行业营收结构调整。预计2019年,用户付费率将占比38%,成为视频行业第二大收入来源。
(2)本地生活付费
本地生活-在线票务平台改变休闲娱乐消费方式,2016年超70%的电影票购自售票平台。近期,阿里巴巴和微信针對线下商业、城市服务等展开了激烈争夺战。国内很多城市,纷纷推出了使用支付宝和微信购物、打车的合作商家。
(3)网络理财渠道
网络逐渐变成网民的理财常规渠道。未来数年里,网络理财将继续稳速增长,业内等待另一个爆发点。2013年6月,余额宝横空出世,经过半年的积累,2014年爆发。这一现象引爆了我国网络理财市场,2015-2016年相关余额理财类APP层出不穷,从基金逐渐扩展到其他各方面。未来的网络理财市场逐渐趋于稳定,行业规模的稳步提升意味着用户对网络理财的熟悉程度达到高峰,也意味着网络将成为用户理财的常规渠道。同事,也意味着网络理财在模式的探索上遇到了瓶颈。未来行业内需要另外一个或多个现象级产品,才能推动行业规模的增速再次提升。
目前市场支付主流方式
(1)支付宝和微信
截至目前支付宝拥有超过3亿的实名用户,钱包板块活跃用户超过2.7亿,2016年天猫双11总交易额超1207亿,覆盖235个国家和地区,支付宝实现支付总笔数10.5亿,同比增长48%。支付峰值达12万笔/秒,刷新了峰值纪录。除了线上支付的场景外,便利店、餐饮店、出租车和意愿等线下场景也已经支付支付宝钱包。目前支付宝在城市公共服务等方面均有布局。目前微信已覆盖国内90%的移动端,月活用户达5.49亿。微信支付用户达到4亿左右。
(2)支付宝的产品市场
主要产品除了余额宝,还有花呗。即由蚂蚁微贷提供给消费者“这月买、下月还”(确认收货后下月再还款)的网购服务。目前天猫和淘宝的大部分商户或商品都支持花呗服务,具体商品是否可以使用花呗购买还是要以收银台页面显示为准。花呗产品已经正式上线,面向的用户群体正在逐步扩大。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支付宝钱包依然拥有持续增长的用户数量和日益增加的用户黏性,市场占有率从第一季度的76.2%上升到了79.9%,稳居行业第一。今年3月,支付宝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其每天的手机支付笔数已经达到2500万笔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
(2)微信的产品市场
微信的红包、微信钱包、微信转账功能已经收到了一致好评。另外,微信试水支付还处于初始阶段,未来微信支付仍拥有很高的市场预期。在市场占有率低只有百分之12.9的情况下,微信又再一次改版。腾讯官方2月下旬发布公告称,自今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对转账功能停止收取手续费。同日起,对提现功能开始收取手续费。微信方面表示,对提现交易收费并不是微信支付追求营收之举,而是用于支付银行手续费。具体收费方案为,每位用户(以身份证维度)终身享受1000元免费提现额度,超出部分按银行费率收取手续费,目前费率均为0.1%,每笔最少收0.1元。微信红包、面对面收付款、AA收款等功能不受影响,免收手续费。去年以来,支付宝钱包一直在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此前,支付宝钱包的声波支付、扫码支付已经进入了便利店、百货商场和自助售货机等应用场景。 支付业务成为传统企业转型的重要一环,第三方支付的发迹,惊喜地开启了中国互联网的金融的大门,其平台性质的商业模式与互联网商业模式十分相像,所以支付APP利用品牌和流量优势,推出了多条衍生的金融服务线,而且跨平台和跨行业的特性,也成为了风控的数据获取的基础。据调查,2016年综合支付接近150万亿,2016年移动支付单笔平均300元。
另外,数据价值使得第三方支付不可或缺。利用超强的用户体验吸引用户使用支付,而收集到的用户交易数据,又随着大数据的应用价值成倍增加。
主流支付方式利弊分析
(1)非正面竞争
支付是微信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个服务,微信可以搭载更多的支付工具,包括了支付宝,也可以在微信上实现有效应用,所以说,微信支付跟支付宝确切的说不是一个层面上的竞争。
从结果来看,微信通过这种方式,让支付宝感受到了压力是必然的,因为很多支付工具,都可以依赖微信所形成的应用场景,来实现支付,从而就不需要在充值到支付宝里去,通过支付宝来实现支付了,从而对支付宝形成了挤压,这里的核心,其实并不是微信支付跟支付宝打,他只是支持了很多支付机构来跟支付宝打。包括了银行支付,都可以搭载微信基础。
支付这个行业,最终比拼的其实不是技术,而是应用场景,更多应用场景,才能有更多的支付可能,脱离了支付使用场景,支付很难生存,支付宝走到了第一,是因为有了淘宝,财付通走到第二是因为腾讯,如果单纯比拼支付,支付宝肯定远胜财付通,那是因为商品特性更产生支付基础,而社交的支付场景过少,两者不可比。
但是微信横空出世之后,已经把腾讯也从原先的社交属性里给延展出来,现在的微信其实已经远不止社交的概念,一个适用人群覆盖六亿的客户端,理论上可以把人类的各类行为都涵盖在内,从而诞生出更多的想象空间了,就支付而言,就已经远远大于淘宝的支付场景,这个时候,微信支付的可怕之处就显现出来了,可以实现真正的无处不支付。
(2)发展前景预测
微信支付不犯错误的情况下,感觉失败的可能性不大,理由两个,第一个是支付宝跟其他支付是正面竞争和对抗,不但包括跟第三方支付公司竞争对抗,还跟银行进行对抗,他的核心逻辑是,支付宝自建账户体系,要从银行里拿钱充值到自己的钱包里去,虽然最终托管在银行,但是一方面必然是降低了银行利差收益,挖走了银行很大的存量低息资金,另外一方面,其实是绕开了银行的清算,形成体系内的虚拟清算,无论哪个,都是树敌过多的行为,从人家口袋里抢钱的事情,不好干。加上阿里一直很强势的作风,我感觉规模越大,阻力越大。
而微信支付前面说了,不跟任何一家支付机构形成对抗,确切的说,他是提供支付和服务的机构,更开放的模式,比相对封闭的模式,更容易起规模,也更容易铺开,所以微信支付5月份上线,我估计到年底做到五六千万的用户群,应该不是难事,这个是必然的,甚至他都会考虑放开第三方支付公司,阻力会更小,微信支付确切的说,更符合互联网的开放特性和去中介化特性。
(3)安全性
从逻辑上推论,两个都必然是金融级安全技术,否则无法支撑支付这个行业,但是由于各自流程不同,在流程上的漏洞是非技术层面出现的,支付宝的快捷支付目前出现的安全漏洞报道较多,一方面是因为捆绑手机的非卡非密方式,主要是大量快捷支付的应用,可以通过拦截手机来实现破解,这个破解其實已经跟技术本身可能已经是关系不大,而是因为流程上存在漏洞,要填补这样的漏洞就要考虑更改流程,而更改流程,会带来支付体验的不佳。安全性和便捷性永远是个博弈难题,只能寻求平衡点。
另外,支付宝采取的是自建账户体系的方式,相当于你额外弄了个零钱包,而且还支持零钱包之间的相互转账功能,也在不断的扩大支付场景,零钱包可以直接使用,可以绕开银行卡进行交易,这样就使得你就要花更多的心思去保管这个零钱包,而且现在零钱包里的零钱越来越多之后,攻击力度都会极大的增加,也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安全成本。
而微信支付不是这个概念,微信支付只是帮助你从你的银行卡到别的银行卡,直接跟银行卡捆绑,他本身不是资金沉淀和账户体系的概念,资金还是沉淀在银行卡里,所以,更多安全性还其实是回归到银行卡身上去,在流程上,也比较简单,直接还是通过银行卡进行划款,流程相对更简单,应该也更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国内支付占比及文献资料来看,支付宝优点突出,为买家提供简单、安全、便捷的购买和支付流程,极大限度地减少买家的流失,提高可观的成交支付转化率。同时支付宝以稳健的作风、先进的技术和敏锐的市场预见能力,赢得了银行、国际机构和合作伙伴的认同。国内各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上海浦发银行等)及中国邮政、VISA国际组织等各大机构均与支付宝在电子支付领域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使支付宝成为电子支付领域最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稍微弊端不能很好的打击网上支付宝骗子。特别是网站、域名、程序等站长类的网络交易。支付卡太多,不能使用户无需再次选择所在银行就能充值付款犹如支付宝卡通支付一样便捷。遇到黑客,资金的安全问题就很困难。相比较,微信支付确切的说,跟支付宝不是一致竞争。支付宝是支付工具,而微信支付,只是以微信为基础,为支付提供应用场景的生态体系,微信是个底层架构,是个生态系统。
总而言之,移动支付可能会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场景拓展,因此各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应该“尽早做线下和线上的场景开拓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张华(1988/07),女,汉族,河南,硕士,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 滕佳东,陈晓颖.基于感知价值的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使用满意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0).
[2] 付亮,余立娟,秦雯.2012-2013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综述[J].互联网天地,2013(02).
[3] 2014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发布[J].中国金融电脑2015(01).
[4] 车力军,手机支付的发展思考.电信技术,2013(11).
[5] 润物有声数字化全面浸润商业生活2016互联网全行业洞察及趋势报告-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7年第1期).
[6] Antomio Ghezzi, Filippp Renga, Raffaello Balocco, Paolo Pescetto.Mobile payment applicationgs: offer state of the art in the Italian market.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