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表皮在形态学和免疫学上与胸腺相似,所以,T细胞与表皮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不难理解.事实上,表皮可以作为胸腺后T细胞分化的场所.
【机 构】
: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皮在形态学和免疫学上与胸腺相似,所以,T细胞与表皮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不难理解.事实上,表皮可以作为胸腺后T细胞分化的场所.
其他文献
在麻风免疫谱中,结核样型麻风(TT)对麻风杆菌的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基本正常,瘤型麻风(LL)则有特异性细胞免疫缺陷[1],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现将近年来国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线状IgA表皮基底膜带沉积,在临床上有3种病:成人线状IgA病(LIDA)、儿童慢性大疱病(CBDC)和罕见的儿童瘢痕性类天疱疮(CCP)。三者虽然有很多相同的特征,但通常被认为是各自独立的疾病。
作者回顾了1806例不同炎症病变的皮下组织活检标本,发现其中13个标本有脂膜坏死性改变。13例患者中女12例,男1例,年龄35~70岁,均有腿部炎症性皮肤病史,仅1例累及双臂。胫前呈现结节和结节性斑块。病程4周至15年。大多数病人体重过重。9例有血栓性静脉炎、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或静脉曲张性病史。部分病人伴有结缔组织病、纤维囊性乳腺病、银屑病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全身性疾病。组织病理所见:所有病人的深部
文献报告艾滋病(AIDS)患者的指甲蓝色变系因使用叠氮胸苷(AZT)的缘故。作者见到2例诊断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且未经治疗的患者,其指(趾)甲有轻度的蓝色素沉着。2例黑人男性同性恋患者,因血清HIV抗体检测阳性就诊,均无长期或近期服药史。体检示:2例均有面部皮脂溢出,无触痛的全身淋巴结病和指(趾)甲轻度的蓝色素沉着。
本病表现为局限的红斑性大疱性和脱屑性损害,尼氏征阳性。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颗粒层细胞桥粒溶解。所有病例均有抗细胞间物质抗体(天疱疮抗体)。有报道抗体滴度和疾病严重度之间有相互关系,但某些地区也偶见正常人群有高滴度抗体。有时还见到同时发生病毒性疾病和有时累及几个器官。本病仍以皮质类固醇疗效最好,先用大剂量,3~4月减至维持量。在皮质类固醇应用之前其死亡率超过50%,现在约为3%。
白细胞介素-2(IL-2)是一种细胞因子,过去称T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分子量为15kD的糖蛋白,由133种氨基酸组成,是由激活的TH细胞产生.
本文报道7例因服用雌激素与孕激素组成的避孕剂发生化脓性汗腺炎。7例患者平均年龄24.3(18~39)岁。自服避孕剂至发生汗腺炎的时间为5.7(1~24)月。皮损累及双腋部4例,外生殖器及肛周4例,右腹股沟2例,右乳房部1例。以往虽然曾有报道用避孕剂的妇女发生痤疮,但尚未见并发化脓性汗腺炎的报道。
本文报告一女婴,出生时右颞侧延及右耳后大片褐色斑,右颊部、右耳前及上方皱褶处散在浅褐色至深褐色皮疹,直径0.5~1cm,群集分布。取4处皮损活检,病理示梭形一上皮样细胞Spitz痣,一处伴有混合痣成分。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8只麻风分支杆菌实验接种的黑长尾猴的血清抗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IgG和IgM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8只接种猴中,5只发生瘤型(LL)麻风,其中3只在接种后的4~6个月,1只在10个月和1只在26个月出现临床症状;2只发生少菌型(未定类和结核样型)麻风,其中1只在接种后的12个月和1只在35个月出现临床症状;1只未发病,为健康者。
艾滋病(AIDS)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免疫学技术,即检测血清中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产生的特异性病毒抗体。迄今为止,普遍采用ELISA作为筛检手段,对阳性或可疑标本再用蛋白印迹法(WB)作确证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