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中国人最注重团圆,谁都希望回家和父母团聚,而不希望自己的父母春节没人陪。由于现在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到谁家过年成了这些独生子女夫妻遇到的一个难题。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已有1亿左右的独生子女人群。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逐渐增多,“421”模式即—对夫妇赡养4个老人,抚养一个孩子将越来越普遍,家庭结构发生的变化,给国人的传统习俗带来了冲击。
中国人最注重团圆,在春节这样的传统节目,谁都希望回家和父母团聚,而不希望自己的父母春节没人陪。到谁家过年成了独生子女夫妻的一个难题。
达成共识,各回各家
“为了让两边的老人都不冷清,今年的春节我们已经达成共识,各回各家。”周海燕说,她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两人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工作。结婚已经5年了,每年春节都是轮流去对方家过年。今年本来应该去婆婆家过年,但是,她实在不忍心看自己的父母过年没人陪。
周海燕说,丈夫家在苏北农村,而她家在吉林长春市。由于南北方气候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每次去婆婆家都很不适应。
“公公婆婆都是善良老实的农民,待我非常好。”周海燕说,因为南方没有暖气,他们特地为她装上了空调。每次过年,公公就早几天去市里准备年货,为他们买日用品和她爱吃的零食。
丈夫家是个大家族,过年七天,家里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婆婆几乎天天在厨房里忙着做饭,周海燕负责收拾桌子和刷碗。当地的春节习俗是大家在一起聊天、喝酒、打牌。这让她很不以为然,而丈夫整天喝得醉醺醺的,却不办乐乎。
平时婆婆家里人都是用方言聊天,周海燕几乎一句也听不懂,只能独自—人或看电视,或看书打发时间。周海燕说,每当此时,都非常地想念自己远方的父母,眼泪不由自主地往下流,心里很不是滋昧。
周海燕的父母也同样非常想念她,每天都要通两三次电话,这更让她格外地想家。
所以,今年周海燕决定无论如何也不去婆婆家过年了。回自己的家才惬意。
不过,婆婆给周海燕打电话,劝她一起回。婆婆说,在农村流言蜚语太恐怖了,要是不一起回,别人会说闲话。周海燕的爸妈也劝她到婆家过年,但是她一想起爸妈两人过年就觉得心酸。
“作为儿媳,你愿意回婆家过年吗?”据调查,有八成人都直言“不愿意”。受访的独生子女儿媳,几乎全部表示愿意回娘家过年,“回婆婆家过年,主要是照顾老公的感受”。她们说,在春节回婆家还是娘家过年的问题上,爆发过多次家庭矛盾。去哪里过年难选择
“快过年了,我却高兴不起来,心情很糟糕,真想离婚。”高芊芊说。
高芊芊是北京人,丈夫是陕西人。本来他们是天各—方,因为网络而走在了一起。高芊芊说,对于丈夫,除了爱,还有感谢。丈夫本来在陕西老家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但因为她,不顾老总的盛情挽留,辞掉了工作,来到了北京。
很多过来人都说,再怎么甜蜜的恋人,肯定会在买房子、装修上闹别扭,但他们很轻松地过了这个坎。高芊芊说:“买房子的时候,我们意见很统一。装修时,也没多少分歧,都要求简单、实惠的。婚礼筹备也没有异议,一切从简,一拍即合。”
没想到,临近过年,他们却吵得热火朝天,就为去谁家过年。
高芊芊是独生女,过年—直都在父母身边。今年过年,她并没有打算去婆婆家。高芊芊说,其实,妈妈很早以前就提醒过了,按习俗过年是要去婆家的,但她—直都没当回事。
上个月,高芊芊的丈夫说起了过年的事情,要她一起回老家,但她没同意。在她看来,还没有举,办过婚礼,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结婚,丈夫在北京工作,一年难得回几次家,结婚以后,丈夫回家过年她肯定也得一起去。她想把今年当作出嫁前的最后一年,以后成了人家的媳妇,可能就没那么自由了,
一向比较顺从她的丈夫态度竟然变得很强硬,非要高芊芊去陕西过年不可。他认为,已经登记了,快办喜酒了,按习俗过年不回去是不行的,趁着过年还要见见家里的亲戚,不然结了婚,大家还不知道媳妇长什么样呢。
于是,他们吵了起来。
“看得出来,老公也因为这个事很不开心,后来,我想了个折衷的办法:要么先在我家过年,年初二去他家;要么去他家过年,年初二再回我家。”高芊芊说。丈夫知道她让步了,也理解她的难处,同意了这个办法。但公公婆婆坚决反对,一定要他们回家过年,还说,难得回去一趟,不能年初二就回,要等上班了再回北京。随即,他们又起了冲突。
高芊芊说:“这次吵得很凶,我们已经有好几天都没有理对方了。这么下去,恐怕我们会把婚礼取消,直接去离婚。”
更困难的、更需要的
白嘉惠和丈夫在上海工作,她是四川人,丈夫是河北人。丈夫在家里排行老二,而她是独生女。白嘉惠说,丈夫是个很孝顺的儿子,平时夫妻感情很好,然而,只要谈到回哪边过年的问题,就会发生争执。
白嘉惠说,相识第一年,第一次去河北拜见公公婆婆,便顺理威章地去他家过年了,第二年,她怀孕了,由于行动不便,丈夫主动提出让双方父母来上海过年。
“这个年过的是不欢而散,双方父母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是我们早就感觉到了他们都很不高兴,以后也别想再在一起过年了,”自嘉惠说,“两边的老人都很有个性,生活习惯差别太大。所以有矛盾是必然的。”
三个家庭挤在不足80平方米的房子里,实在很不方便。白嘉惠说,早上上厕所,晚上洗澡都要排队。再说,四川人吃辣是全国闻名的,几乎做什么莱都要放辣椒,而公公胃不太好,不喜欢吃辣的,饭菜由婆婆来做,爸爸妈妈只能应着头皮吃。公公平时是个老烟枪,而白嘉惠的父母和丈夫都是不吸烟的,自从公公来了后,家里整天烟雾弥漫,熏得白嘉惠父母都不敢出房间,但又不好说什么。
今年,白嘉惠早就决定了,一定带着孩子回自己家过年,因为自嘉惠的母亲一直在上海帮忙照顾孩子,很久没回家了,她希望过年时一家人能够团圆。于是,与丈夫商量。她的丈夫决定在岳父母家待到初三,然后回自己家过年。自嘉惠心里是一百个不同意,可一想到公婆也很想见见自己的孙子和儿子,心就软了。
可是,明年、后年、大后年呢?应该如何选择?自嘉惠认为,为了夫妻能够和和美美地过日子,为了不让回家过年成为心中永远的痛,也许只有按照“更困难的、更需要的”原则来选择,才是最公平合理的。当然,不应该忘记的是,夫妻二人包括双方的父母,也应该互相尊重,互相体谅才对。
回谁家过年要多商量
中国人过年最讲究家人团圆,独生子女去谁家过年将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社会问题。社会学专家张芳提出了解决之道。
如果父母双方在两个城市,夫妻两人可以轮流在两地的父母家过年,今年去婆家,明年就去娘家。从概率上来看。这是最平均的做法,双方父母都有同自己孩子一同过年的机会,在照顾双方父母情感的同时又兼顾了公平的原则。
如果双方父母—方在本地,—方在外地,如果居住城市离得比较近的“双独”夫妻,不妨把—方父母接到另一方父母居住的城市一起过年。让本来分隔两地的两家人在过年当天成为热闹的一家人,这样不仅让阖家团圆的年味儿更浓,电满足了双方老人渴望与儿女团聚的愿望。
父母双方如果同在一个城市,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安排年夜饭将双方父母请到一起,亲家团聚,其乐融融,一大家子人增进感情。过年的时候可以采取今年先到婆家,明年先到娘家的轮流制,小两口先商量好,再和父母沟通。
面对有的家庭可能会因为一方儿女离开父母过年而发生不快和摩擦的问题,张芳认为,—方面是要生活在本地的一方儿女做自己父母的工作,另—方面异地的女婿或儿媳更需要在过年之前将“功课”做足,在尽到礼数的同时更让对方父母提前感受到过年的温暖。这样,再提出去异地过年的要求时,对方父母一般也就没有理由拒绝了。即使春节当天家中显得冷清,但因为之前的“温暖”还未散去,老人也不会因此而感觉太过孤单。
心理学专家王维表示,独生子女夫妻面临的“年关”难题也会困扰父母,关键是老年人要学会自己寻找乐趣。“现在节日很多,过年团圆的概念已慢慢淡化。老年人应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过年可以和朋友一聚。”他提醒无法回家过年的独生子女们,在新年钟声敲响之前,一定记着给远方的父母打个电话,既是问候也是拜年,不要忽略了最牵挂自己的父母。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已有1亿左右的独生子女人群。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逐渐增多,“421”模式即—对夫妇赡养4个老人,抚养一个孩子将越来越普遍,家庭结构发生的变化,给国人的传统习俗带来了冲击。
中国人最注重团圆,在春节这样的传统节目,谁都希望回家和父母团聚,而不希望自己的父母春节没人陪。到谁家过年成了独生子女夫妻的一个难题。
达成共识,各回各家
“为了让两边的老人都不冷清,今年的春节我们已经达成共识,各回各家。”周海燕说,她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两人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工作。结婚已经5年了,每年春节都是轮流去对方家过年。今年本来应该去婆婆家过年,但是,她实在不忍心看自己的父母过年没人陪。
周海燕说,丈夫家在苏北农村,而她家在吉林长春市。由于南北方气候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每次去婆婆家都很不适应。
“公公婆婆都是善良老实的农民,待我非常好。”周海燕说,因为南方没有暖气,他们特地为她装上了空调。每次过年,公公就早几天去市里准备年货,为他们买日用品和她爱吃的零食。
丈夫家是个大家族,过年七天,家里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婆婆几乎天天在厨房里忙着做饭,周海燕负责收拾桌子和刷碗。当地的春节习俗是大家在一起聊天、喝酒、打牌。这让她很不以为然,而丈夫整天喝得醉醺醺的,却不办乐乎。
平时婆婆家里人都是用方言聊天,周海燕几乎一句也听不懂,只能独自—人或看电视,或看书打发时间。周海燕说,每当此时,都非常地想念自己远方的父母,眼泪不由自主地往下流,心里很不是滋昧。
周海燕的父母也同样非常想念她,每天都要通两三次电话,这更让她格外地想家。
所以,今年周海燕决定无论如何也不去婆婆家过年了。回自己的家才惬意。
不过,婆婆给周海燕打电话,劝她一起回。婆婆说,在农村流言蜚语太恐怖了,要是不一起回,别人会说闲话。周海燕的爸妈也劝她到婆家过年,但是她一想起爸妈两人过年就觉得心酸。
“作为儿媳,你愿意回婆家过年吗?”据调查,有八成人都直言“不愿意”。受访的独生子女儿媳,几乎全部表示愿意回娘家过年,“回婆婆家过年,主要是照顾老公的感受”。她们说,在春节回婆家还是娘家过年的问题上,爆发过多次家庭矛盾。去哪里过年难选择
“快过年了,我却高兴不起来,心情很糟糕,真想离婚。”高芊芊说。
高芊芊是北京人,丈夫是陕西人。本来他们是天各—方,因为网络而走在了一起。高芊芊说,对于丈夫,除了爱,还有感谢。丈夫本来在陕西老家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但因为她,不顾老总的盛情挽留,辞掉了工作,来到了北京。
很多过来人都说,再怎么甜蜜的恋人,肯定会在买房子、装修上闹别扭,但他们很轻松地过了这个坎。高芊芊说:“买房子的时候,我们意见很统一。装修时,也没多少分歧,都要求简单、实惠的。婚礼筹备也没有异议,一切从简,一拍即合。”
没想到,临近过年,他们却吵得热火朝天,就为去谁家过年。
高芊芊是独生女,过年—直都在父母身边。今年过年,她并没有打算去婆婆家。高芊芊说,其实,妈妈很早以前就提醒过了,按习俗过年是要去婆家的,但她—直都没当回事。
上个月,高芊芊的丈夫说起了过年的事情,要她一起回老家,但她没同意。在她看来,还没有举,办过婚礼,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结婚,丈夫在北京工作,一年难得回几次家,结婚以后,丈夫回家过年她肯定也得一起去。她想把今年当作出嫁前的最后一年,以后成了人家的媳妇,可能就没那么自由了,
一向比较顺从她的丈夫态度竟然变得很强硬,非要高芊芊去陕西过年不可。他认为,已经登记了,快办喜酒了,按习俗过年不回去是不行的,趁着过年还要见见家里的亲戚,不然结了婚,大家还不知道媳妇长什么样呢。
于是,他们吵了起来。
“看得出来,老公也因为这个事很不开心,后来,我想了个折衷的办法:要么先在我家过年,年初二去他家;要么去他家过年,年初二再回我家。”高芊芊说。丈夫知道她让步了,也理解她的难处,同意了这个办法。但公公婆婆坚决反对,一定要他们回家过年,还说,难得回去一趟,不能年初二就回,要等上班了再回北京。随即,他们又起了冲突。
高芊芊说:“这次吵得很凶,我们已经有好几天都没有理对方了。这么下去,恐怕我们会把婚礼取消,直接去离婚。”
更困难的、更需要的
白嘉惠和丈夫在上海工作,她是四川人,丈夫是河北人。丈夫在家里排行老二,而她是独生女。白嘉惠说,丈夫是个很孝顺的儿子,平时夫妻感情很好,然而,只要谈到回哪边过年的问题,就会发生争执。
白嘉惠说,相识第一年,第一次去河北拜见公公婆婆,便顺理威章地去他家过年了,第二年,她怀孕了,由于行动不便,丈夫主动提出让双方父母来上海过年。
“这个年过的是不欢而散,双方父母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是我们早就感觉到了他们都很不高兴,以后也别想再在一起过年了,”自嘉惠说,“两边的老人都很有个性,生活习惯差别太大。所以有矛盾是必然的。”
三个家庭挤在不足80平方米的房子里,实在很不方便。白嘉惠说,早上上厕所,晚上洗澡都要排队。再说,四川人吃辣是全国闻名的,几乎做什么莱都要放辣椒,而公公胃不太好,不喜欢吃辣的,饭菜由婆婆来做,爸爸妈妈只能应着头皮吃。公公平时是个老烟枪,而白嘉惠的父母和丈夫都是不吸烟的,自从公公来了后,家里整天烟雾弥漫,熏得白嘉惠父母都不敢出房间,但又不好说什么。
今年,白嘉惠早就决定了,一定带着孩子回自己家过年,因为自嘉惠的母亲一直在上海帮忙照顾孩子,很久没回家了,她希望过年时一家人能够团圆。于是,与丈夫商量。她的丈夫决定在岳父母家待到初三,然后回自己家过年。自嘉惠心里是一百个不同意,可一想到公婆也很想见见自己的孙子和儿子,心就软了。
可是,明年、后年、大后年呢?应该如何选择?自嘉惠认为,为了夫妻能够和和美美地过日子,为了不让回家过年成为心中永远的痛,也许只有按照“更困难的、更需要的”原则来选择,才是最公平合理的。当然,不应该忘记的是,夫妻二人包括双方的父母,也应该互相尊重,互相体谅才对。
回谁家过年要多商量
中国人过年最讲究家人团圆,独生子女去谁家过年将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社会问题。社会学专家张芳提出了解决之道。
如果父母双方在两个城市,夫妻两人可以轮流在两地的父母家过年,今年去婆家,明年就去娘家。从概率上来看。这是最平均的做法,双方父母都有同自己孩子一同过年的机会,在照顾双方父母情感的同时又兼顾了公平的原则。
如果双方父母—方在本地,—方在外地,如果居住城市离得比较近的“双独”夫妻,不妨把—方父母接到另一方父母居住的城市一起过年。让本来分隔两地的两家人在过年当天成为热闹的一家人,这样不仅让阖家团圆的年味儿更浓,电满足了双方老人渴望与儿女团聚的愿望。
父母双方如果同在一个城市,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安排年夜饭将双方父母请到一起,亲家团聚,其乐融融,一大家子人增进感情。过年的时候可以采取今年先到婆家,明年先到娘家的轮流制,小两口先商量好,再和父母沟通。
面对有的家庭可能会因为一方儿女离开父母过年而发生不快和摩擦的问题,张芳认为,—方面是要生活在本地的一方儿女做自己父母的工作,另—方面异地的女婿或儿媳更需要在过年之前将“功课”做足,在尽到礼数的同时更让对方父母提前感受到过年的温暖。这样,再提出去异地过年的要求时,对方父母一般也就没有理由拒绝了。即使春节当天家中显得冷清,但因为之前的“温暖”还未散去,老人也不会因此而感觉太过孤单。
心理学专家王维表示,独生子女夫妻面临的“年关”难题也会困扰父母,关键是老年人要学会自己寻找乐趣。“现在节日很多,过年团圆的概念已慢慢淡化。老年人应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过年可以和朋友一聚。”他提醒无法回家过年的独生子女们,在新年钟声敲响之前,一定记着给远方的父母打个电话,既是问候也是拜年,不要忽略了最牵挂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