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建湖县农业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正面临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能力弱、市场流通差、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等问题,迫切需要在实践中创新农业发展方式。为此,县委、县政府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按照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转换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加大财政投入,努力促进农业发展的新突破。
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
受生产惯性的影响,建湖农业仍然处于传统的农业框架之中,作物是以稻麦轮作为主的低效结构,土地是以一家一户为主的分散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农业发展的新突破,应用抓工业的思路和办法来抓农业。
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实施农业“项目化”改造。近年来,我县把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作为改变传统农业的突破口来抓,重点围绕设施蔬菜、百万草鸡养殖、万头猪场、优质粮开发、蛋禽肉禽养殖、特种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和一批重点农业招商项目,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专业招商小分队,到上海、苏南、浙江等地进行登门招商和驻点招商。瞄准大型上市公司和农业龙头企业,千方百计吸引客商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与本地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同时,突出农业招商的个性,强化农业招商引资的针对性,积极到县外高效农业规模种养基地招商,引进种养能手、农民经纪人来我县创办农业项目。近年来,全县新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农业项目达18个,成功引进悦达集团、家乐福公司及江苏省农科院共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逐步推进农业“企业化”生产。一是嫁接改造,壮大一批。引进外来资金,对原有的粮食加工厂、冷冻厂等一批老字号农业企业,实施资产重组或改造扩能,发展壮大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如省级龙头企业冠华水产公司通过技改扩能,年产虾仁近500吨,畅销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二是直线延伸,提升一批。加大现有农业企业的技术引进和开发力度,重点突破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的加工、保鲜、贮运等薄弱环节,提升一批农业企业。如省级龙头企业恒通蔬菜公司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盐渍菜系列产品,产品直销日本。三是引进开发,发展一批,支持城乡民营企业争当龙头,鼓励企业、能人带着资金、信息、技术参与农业开发,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龙头企业。
加大农产品市场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农业“商品化”水平,我县十分重视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一是建特色化市场。重点围绕特色产业,建设蔬菜、瓜果、家禽、水产品等一批特色批发市场。其中,上冈南庄苗禽市场已建设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苗禽集散地,销售触角遍及华东6省1市。二是建差别化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营销大户的作用,在国内大中城市建立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和直销窗口等差别化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份额。三是健全市场组织体系。做到外有农产品直销窗口、县有专业批发市场、镇有特色市场、村有农产品购销经营部、组有农民经纪人,建成上下内外成龙配套的完整市场体系。
用抓开发区的办法抓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农业要发展,产业要提升,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载体建设,通过建设农业示范围区和基地,带动广大群众发展高效规模农业。
加强载体工程建设。我县根据县情,县级重点抓好“两区三基地”建设,即:2000亩的农产品加工集中区、1万亩悦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7个高效农业示范基地、2个花卉苗木示范基地。镇级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重点抓好示范基地建设,确保每个镇建成1个千亩以上的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土地流转是发展规模农业的前提。我县成立了县级土地流转工作指导办公室、镇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级土地流转工作站,全方位服务农村土地的规范流转。在不违背农民意愿、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股份合作、委托流转、转包租赁等土地流转模式,今年来全县共流转土地5万多亩,有力地促进了规模农业的发展。同时,我县还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交纳定金、预约流转的办法,建立土地流转储备库,为引进农业项目储备土地资源。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类农民合作组织163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41家。土地股份合作社20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2家,入社会员达2.61万人,带动农户5.2万户。其中,恒济水产协会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单位,因西草鸡协会跨入省级农业产业化专业协会行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农业产业的提升、规模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用抓产业集群的方式抓特色产业和重点品种
建湖是鱼米之乡,农产品种类繁多。因此,我县按照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培育品牌的思路,选出特色产业和重点品种加以重点培植。
坚持特色化发展。我县初步确定重点发展优质粮、杂交稻制种、优质蛋禽、荷藕、水产养殖、花卉苗木等六大特色产业。围绕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四个环节,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创新发展模式,完善扶持政策,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产业发展。
坚持集群化发展。根据区位特点,形成“突出区域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和“一村一品”的格局。东部重点发展设施蔬菜、畜禽养殖产业,中部重点发展杂交稻制种、优质粮产业,西部重点发展水产养殖和水生作物产业。通过专业协会的带动,实施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逐步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坚持品牌化发展。把发展品牌农业作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提升农业产业整体效益的重要措施来抓,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目前,在重点巩固发展仙姑挂面、白云面粉、三伏酱油、盐阜草鸡、水晶虾仁等一批知名品牌的同时,积极申报注册具有地域标志的建湖大米等农产品品牌,全力打造品牌农业。
用支持工业的力度加大高效农业投入
加大财政扶持。在整合国家、省、市各类涉农资金向农业产业化项目倾斜的基础上,我县专门出台了扶持高效农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确保支农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并对发展连片设施栽培和养殖小区项目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对规范化连片流转土地200亩以上发展高效农业者,给予流出土地农户一次性奖励;对创建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获得有机、绿色农产品品牌者给予重奖;对新办的龙头企业在土地征用、税费减免、资金安排、证照办理、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优惠。同时,进一步拓宽农业投入渠道,对经营性用地的土地出让金按一定比例统筹,由县统一安排,用于发展高效农业;向上争取的农业项目资金,全额用于农业发展。
加强领导力量。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高效农业项目领导小组,加强对高效农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定期召开专题会办会,及时协调相关矛盾,推动高效农业的发展。对具体的高效农业项目,实行1个项目1套班子挂钩负责;对重大农业项目,实行县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负责,确保项目健康发展。
强化考核激励。我县建立了农业产业化工作定期通报和考核激励制度,各镇建立健全了高效农业发展基础台账,及时充分地反映重点项目的进展和财政投入情况。由县委办、政府办牵头,组织县农口部门对各镇重点农业项目跟踪督查,实行每月一检查,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观摩。年底,县政府统一组织考核验收,对完成任务好的镇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镇进行通报批评,实行高效农业推进工作在“三农”工作中的一票否决制。
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
受生产惯性的影响,建湖农业仍然处于传统的农业框架之中,作物是以稻麦轮作为主的低效结构,土地是以一家一户为主的分散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农业发展的新突破,应用抓工业的思路和办法来抓农业。
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实施农业“项目化”改造。近年来,我县把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作为改变传统农业的突破口来抓,重点围绕设施蔬菜、百万草鸡养殖、万头猪场、优质粮开发、蛋禽肉禽养殖、特种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和一批重点农业招商项目,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专业招商小分队,到上海、苏南、浙江等地进行登门招商和驻点招商。瞄准大型上市公司和农业龙头企业,千方百计吸引客商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与本地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同时,突出农业招商的个性,强化农业招商引资的针对性,积极到县外高效农业规模种养基地招商,引进种养能手、农民经纪人来我县创办农业项目。近年来,全县新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农业项目达18个,成功引进悦达集团、家乐福公司及江苏省农科院共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逐步推进农业“企业化”生产。一是嫁接改造,壮大一批。引进外来资金,对原有的粮食加工厂、冷冻厂等一批老字号农业企业,实施资产重组或改造扩能,发展壮大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如省级龙头企业冠华水产公司通过技改扩能,年产虾仁近500吨,畅销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二是直线延伸,提升一批。加大现有农业企业的技术引进和开发力度,重点突破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的加工、保鲜、贮运等薄弱环节,提升一批农业企业。如省级龙头企业恒通蔬菜公司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盐渍菜系列产品,产品直销日本。三是引进开发,发展一批,支持城乡民营企业争当龙头,鼓励企业、能人带着资金、信息、技术参与农业开发,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龙头企业。
加大农产品市场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农业“商品化”水平,我县十分重视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一是建特色化市场。重点围绕特色产业,建设蔬菜、瓜果、家禽、水产品等一批特色批发市场。其中,上冈南庄苗禽市场已建设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苗禽集散地,销售触角遍及华东6省1市。二是建差别化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营销大户的作用,在国内大中城市建立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和直销窗口等差别化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份额。三是健全市场组织体系。做到外有农产品直销窗口、县有专业批发市场、镇有特色市场、村有农产品购销经营部、组有农民经纪人,建成上下内外成龙配套的完整市场体系。
用抓开发区的办法抓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农业要发展,产业要提升,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载体建设,通过建设农业示范围区和基地,带动广大群众发展高效规模农业。
加强载体工程建设。我县根据县情,县级重点抓好“两区三基地”建设,即:2000亩的农产品加工集中区、1万亩悦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7个高效农业示范基地、2个花卉苗木示范基地。镇级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重点抓好示范基地建设,确保每个镇建成1个千亩以上的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土地流转是发展规模农业的前提。我县成立了县级土地流转工作指导办公室、镇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级土地流转工作站,全方位服务农村土地的规范流转。在不违背农民意愿、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股份合作、委托流转、转包租赁等土地流转模式,今年来全县共流转土地5万多亩,有力地促进了规模农业的发展。同时,我县还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交纳定金、预约流转的办法,建立土地流转储备库,为引进农业项目储备土地资源。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类农民合作组织163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41家。土地股份合作社20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2家,入社会员达2.61万人,带动农户5.2万户。其中,恒济水产协会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单位,因西草鸡协会跨入省级农业产业化专业协会行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农业产业的提升、规模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用抓产业集群的方式抓特色产业和重点品种
建湖是鱼米之乡,农产品种类繁多。因此,我县按照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培育品牌的思路,选出特色产业和重点品种加以重点培植。
坚持特色化发展。我县初步确定重点发展优质粮、杂交稻制种、优质蛋禽、荷藕、水产养殖、花卉苗木等六大特色产业。围绕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四个环节,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创新发展模式,完善扶持政策,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产业发展。
坚持集群化发展。根据区位特点,形成“突出区域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和“一村一品”的格局。东部重点发展设施蔬菜、畜禽养殖产业,中部重点发展杂交稻制种、优质粮产业,西部重点发展水产养殖和水生作物产业。通过专业协会的带动,实施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逐步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坚持品牌化发展。把发展品牌农业作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提升农业产业整体效益的重要措施来抓,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目前,在重点巩固发展仙姑挂面、白云面粉、三伏酱油、盐阜草鸡、水晶虾仁等一批知名品牌的同时,积极申报注册具有地域标志的建湖大米等农产品品牌,全力打造品牌农业。
用支持工业的力度加大高效农业投入
加大财政扶持。在整合国家、省、市各类涉农资金向农业产业化项目倾斜的基础上,我县专门出台了扶持高效农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确保支农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并对发展连片设施栽培和养殖小区项目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对规范化连片流转土地200亩以上发展高效农业者,给予流出土地农户一次性奖励;对创建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获得有机、绿色农产品品牌者给予重奖;对新办的龙头企业在土地征用、税费减免、资金安排、证照办理、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优惠。同时,进一步拓宽农业投入渠道,对经营性用地的土地出让金按一定比例统筹,由县统一安排,用于发展高效农业;向上争取的农业项目资金,全额用于农业发展。
加强领导力量。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高效农业项目领导小组,加强对高效农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定期召开专题会办会,及时协调相关矛盾,推动高效农业的发展。对具体的高效农业项目,实行1个项目1套班子挂钩负责;对重大农业项目,实行县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负责,确保项目健康发展。
强化考核激励。我县建立了农业产业化工作定期通报和考核激励制度,各镇建立健全了高效农业发展基础台账,及时充分地反映重点项目的进展和财政投入情况。由县委办、政府办牵头,组织县农口部门对各镇重点农业项目跟踪督查,实行每月一检查,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观摩。年底,县政府统一组织考核验收,对完成任务好的镇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镇进行通报批评,实行高效农业推进工作在“三农”工作中的一票否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