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数量为世界第一,城市农村人口分配不均匀造成我国土地利用率较低。本文以加强土地供后监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意义出发,分别对城市、农村监管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措施进行谈论,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加强监管;土地;利用率
引言:中国经济建设离不开土地,中国建设为持续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但由于中国地势环境问题,城市不断开发建设,农村荒地等原因造成土地利用率不高。土地利用率问题应该是现下社会重点问题之一,它关乎于未来的发展,关乎未来每一个人的生活。
1. 加强土地供后监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意义
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是中国主要的发展模式。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缩减,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造成农村土地荒废较多,城市拥挤,城市房价持续上涨等众多现下社会严峻的问题,合理利用土地是政府现下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目前我国是人口大国,如果城市向农村建设发展,那么用于房屋建设街道的土地就需要增加,国内用于种植的土地都被非农业占据甚至荒置,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中国粮食、禽畜市场供应不足,造成进口增大,国家发展经济也会随之产生影响。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迈进的另一大问题是,城市房屋建设不断增加,交通拥挤,房价不断上涨造成房屋经济不健康发展。对于未来,中国人口渐减,为这个社会环境买单的不仅仅是现在的我们,也是未来的人们。因此加强土地供后监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意义十分重大,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1]。
2. 城市加强土地供后监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措施
政府应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用于街道、房屋、娱乐教育设施的建设应该合理规划,可以利用空间,建设桥梁,高层房屋,层式停车场等。
2.1用于街道
街道是城市建设的主要结构,城市街道能够直接体现城市的形象和空间,城市人口逐渐增加,街道拥挤,政府为了城市的形象,不断的修过宽的马路,不根据实际情况,只要有居住的楼群就建设马路,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土地造成土地浪费还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城市的街道建设可以分为大小街道,空间平面街道的建设,对于大的主干道已经没有必要在持续扩建的情况下可以发展其空间,架桥也能够缓解交通拥挤情况,还能够节约土地。有的城市道路延伸在楼群的中间,如果地势较高或者根据情况在平面马路够宽的情况下,部分城市也可以把马路建到楼群里。城市周边的某些地区人口数量不多,但用于街道建设面积却很大,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城市街道规划应该合理,节约利用,因为对于城市来说土地资源是非常紧缺的。人口数量多的区域可以在适量加宽主道路的同时也合理利用空间部分进行架桥,副枝干街道不需要过款但可以根据情况利用空间部分。人口数量少的区域严禁道路过于宽大,根据情况建设即可。街道的合理利用可以节约出很多土地,用于其他建设[2]。
2.2用于房屋建设
城市的房屋建设是城市人口生活的基础条件,但由于城市建屋分配不均匀,过多的土地用于建设楼群,造成有的楼群并未有太多住户,市区楼群过低,造成房价不健康增长。目前城市的房屋建设不断的集中在市中心地带,郊区地带也不段的发展,城市不断向郊区扩张是合理的,但市中心城市规划有的房屋老旧也不敢动迁,却不断的建设楼群大厦造成城市建设不美观,城市中心拥挤的状况,有地地区方圆百里都没有娱乐设施。房屋建设应该发展向郊区建设紧凑化,市中心楼群建设空间化发展。政府应该合理的利用房屋建设土地,不应该刺激经济增长就不断把土地用于房屋建设,这样会造成泡沫经济,楼群居住率不高的同时局部地区房价过高,土地用于房屋建设的不合理会产生很多隐性的社会问题[3]。
2.3用于教育娱乐设施
城市的教育娱乐设施是满足人精神需求的基本保障之一,但由于土地的不合理分配,现下卖房的重点为学区房,花园房,这类房子的价格相对于其他房子贵,城市建设是否健康,取决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但由于教育设施、资源的不合理安排,造成学区房价格过高,城市的教育娱乐设施应该根据情况建设,区域大人口多的教育学校应该建设在2-3处,娱乐设施每个小区都应该根据情况规定建设用地的大小,区域小人口多的,政府应该提供一些经济扶助,例如:购买车辆的扶助,区域小的人口向区域大人口少的地区迁动的扶助。工作区域安排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或者鼓励相关企业向郊区发展,企业有专门的班车接送。城市的工作教育娱乐区域的合理划分,可以解决交通拥挤、房价等相关的问题,所以土地的规划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相关部门应该加强重视。
3.农村加强土地供后监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措施
3.1房屋建设
农村年轻人口逐渐向城市涌入,目前农村人口老龄化,房子多为空置。但由于农村经济改革,人们不断在自己家周围建造房子,为之后动迁做打算。农村院子很大,大部分也闲置。多数人为了能够获得更多动迁款或者住大房子便在自家种植土地建造房屋。对于农村自建房村镇应该先规划好建设房屋用地,在建设,节约用地,国家下达通知农村自建房不应该超过175㎡,并且一户人家只能有一处住宅地,乡镇相关领导应该严格监督建房用地面积和一户一宅的标准,鼓励宅户用地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并对不超过175平的住户进行补贴。部分农村地点村户听到关于拆迁的并不属实,但农户也开始建造房屋,对于相关不实消息,村镇应该及时辟谣。乡镇应严禁违建,对于违建住户应立即做出相应的处罚。村长应该加强村户土地违建意识,村干部严格核算村户,定期对村户进行走访。
3.2禽畜养殖
农村饲养禽畜需要一定的使用面积。对于一般村户来说,家里饲养的只为自家食用,使用地只在院子里,但有的农户为了更大的面积使用,便在院子外面建造禽畜舍,占用了农村公用道路,影响村中形象。对于农村空置的大面积院子,村户可根据情况种植瓜果蔬菜或者饲养禽畜,以备自家食用。对于专业养殖户来说,村里可先了解养殖户养殖多少禽畜然后圈使用地,禽畜的粪便应该统一处理,否则造成环境污染、浪费土地资源。
3.3果粮种植
出去的人口也有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利,造成大面积荒地,一年四季地里一致荒置,造成土地严重浪费,但农村土地是流出人口给自己的后路,是农民的基本生存保障。由于农村人口流失,国家施行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这相对解决了农村流出人口后的荒地問题,村镇可以鼓励流出人口的土地植树,例如杨树,柳树之类种植方便不需要太多的照顾。承包土地人的不合理利用也造成了土地的利用率,土地承包之后,土地几乎没有歇耕,造成土地养分不足,产量不够还有土地种植间隙过大等问题都造成了土地利用率下降,村镇应该规划土地使用要则,鼓励轮番种植,不要连续种植一类果粮,定期向种植户介绍科学种植知识,提高意识。村里部分土地未划分,造成土地生长杂草,成为荒地,村镇政府应该鼓励农户开垦荒地,对开地者实行奖励,但严禁开垦树林、森林用地,禁止伐木开荒。村镇政府公平分配农户的土地使用,对土地供后进行严格监管,对土地滥用者思想教育或者处罚。
结论:综上所述,城市建设是市场经济的主要模式和来源,合理的利用城市土地建设,配置相应的资源在土地利用方面起到正向发展,城市的基础建设不要过于集中。乡村人口锐减,造成土地房屋大量搁置,政府应该鼓励人口流向合理化,对农村人口有相应的扶持,平衡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祝天智.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中的效率与公平张力及其消解[J].求实,2020(06):96-106+110.
[2]孙超英,邹炀.城市蔓延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部分中部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0(05):50-62.
[3]张合林,王亚晨,刘颖.城乡融合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效率[J].财经科学,2020(10):108-120.
关键词:加强监管;土地;利用率
引言:中国经济建设离不开土地,中国建设为持续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但由于中国地势环境问题,城市不断开发建设,农村荒地等原因造成土地利用率不高。土地利用率问题应该是现下社会重点问题之一,它关乎于未来的发展,关乎未来每一个人的生活。
1. 加强土地供后监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意义
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是中国主要的发展模式。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缩减,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造成农村土地荒废较多,城市拥挤,城市房价持续上涨等众多现下社会严峻的问题,合理利用土地是政府现下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目前我国是人口大国,如果城市向农村建设发展,那么用于房屋建设街道的土地就需要增加,国内用于种植的土地都被非农业占据甚至荒置,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中国粮食、禽畜市场供应不足,造成进口增大,国家发展经济也会随之产生影响。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迈进的另一大问题是,城市房屋建设不断增加,交通拥挤,房价不断上涨造成房屋经济不健康发展。对于未来,中国人口渐减,为这个社会环境买单的不仅仅是现在的我们,也是未来的人们。因此加强土地供后监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意义十分重大,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1]。
2. 城市加强土地供后监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措施
政府应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用于街道、房屋、娱乐教育设施的建设应该合理规划,可以利用空间,建设桥梁,高层房屋,层式停车场等。
2.1用于街道
街道是城市建设的主要结构,城市街道能够直接体现城市的形象和空间,城市人口逐渐增加,街道拥挤,政府为了城市的形象,不断的修过宽的马路,不根据实际情况,只要有居住的楼群就建设马路,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土地造成土地浪费还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城市的街道建设可以分为大小街道,空间平面街道的建设,对于大的主干道已经没有必要在持续扩建的情况下可以发展其空间,架桥也能够缓解交通拥挤情况,还能够节约土地。有的城市道路延伸在楼群的中间,如果地势较高或者根据情况在平面马路够宽的情况下,部分城市也可以把马路建到楼群里。城市周边的某些地区人口数量不多,但用于街道建设面积却很大,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城市街道规划应该合理,节约利用,因为对于城市来说土地资源是非常紧缺的。人口数量多的区域可以在适量加宽主道路的同时也合理利用空间部分进行架桥,副枝干街道不需要过款但可以根据情况利用空间部分。人口数量少的区域严禁道路过于宽大,根据情况建设即可。街道的合理利用可以节约出很多土地,用于其他建设[2]。
2.2用于房屋建设
城市的房屋建设是城市人口生活的基础条件,但由于城市建屋分配不均匀,过多的土地用于建设楼群,造成有的楼群并未有太多住户,市区楼群过低,造成房价不健康增长。目前城市的房屋建设不断的集中在市中心地带,郊区地带也不段的发展,城市不断向郊区扩张是合理的,但市中心城市规划有的房屋老旧也不敢动迁,却不断的建设楼群大厦造成城市建设不美观,城市中心拥挤的状况,有地地区方圆百里都没有娱乐设施。房屋建设应该发展向郊区建设紧凑化,市中心楼群建设空间化发展。政府应该合理的利用房屋建设土地,不应该刺激经济增长就不断把土地用于房屋建设,这样会造成泡沫经济,楼群居住率不高的同时局部地区房价过高,土地用于房屋建设的不合理会产生很多隐性的社会问题[3]。
2.3用于教育娱乐设施
城市的教育娱乐设施是满足人精神需求的基本保障之一,但由于土地的不合理分配,现下卖房的重点为学区房,花园房,这类房子的价格相对于其他房子贵,城市建设是否健康,取决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但由于教育设施、资源的不合理安排,造成学区房价格过高,城市的教育娱乐设施应该根据情况建设,区域大人口多的教育学校应该建设在2-3处,娱乐设施每个小区都应该根据情况规定建设用地的大小,区域小人口多的,政府应该提供一些经济扶助,例如:购买车辆的扶助,区域小的人口向区域大人口少的地区迁动的扶助。工作区域安排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或者鼓励相关企业向郊区发展,企业有专门的班车接送。城市的工作教育娱乐区域的合理划分,可以解决交通拥挤、房价等相关的问题,所以土地的规划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相关部门应该加强重视。
3.农村加强土地供后监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措施
3.1房屋建设
农村年轻人口逐渐向城市涌入,目前农村人口老龄化,房子多为空置。但由于农村经济改革,人们不断在自己家周围建造房子,为之后动迁做打算。农村院子很大,大部分也闲置。多数人为了能够获得更多动迁款或者住大房子便在自家种植土地建造房屋。对于农村自建房村镇应该先规划好建设房屋用地,在建设,节约用地,国家下达通知农村自建房不应该超过175㎡,并且一户人家只能有一处住宅地,乡镇相关领导应该严格监督建房用地面积和一户一宅的标准,鼓励宅户用地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并对不超过175平的住户进行补贴。部分农村地点村户听到关于拆迁的并不属实,但农户也开始建造房屋,对于相关不实消息,村镇应该及时辟谣。乡镇应严禁违建,对于违建住户应立即做出相应的处罚。村长应该加强村户土地违建意识,村干部严格核算村户,定期对村户进行走访。
3.2禽畜养殖
农村饲养禽畜需要一定的使用面积。对于一般村户来说,家里饲养的只为自家食用,使用地只在院子里,但有的农户为了更大的面积使用,便在院子外面建造禽畜舍,占用了农村公用道路,影响村中形象。对于农村空置的大面积院子,村户可根据情况种植瓜果蔬菜或者饲养禽畜,以备自家食用。对于专业养殖户来说,村里可先了解养殖户养殖多少禽畜然后圈使用地,禽畜的粪便应该统一处理,否则造成环境污染、浪费土地资源。
3.3果粮种植
出去的人口也有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利,造成大面积荒地,一年四季地里一致荒置,造成土地严重浪费,但农村土地是流出人口给自己的后路,是农民的基本生存保障。由于农村人口流失,国家施行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这相对解决了农村流出人口后的荒地問题,村镇可以鼓励流出人口的土地植树,例如杨树,柳树之类种植方便不需要太多的照顾。承包土地人的不合理利用也造成了土地的利用率,土地承包之后,土地几乎没有歇耕,造成土地养分不足,产量不够还有土地种植间隙过大等问题都造成了土地利用率下降,村镇应该规划土地使用要则,鼓励轮番种植,不要连续种植一类果粮,定期向种植户介绍科学种植知识,提高意识。村里部分土地未划分,造成土地生长杂草,成为荒地,村镇政府应该鼓励农户开垦荒地,对开地者实行奖励,但严禁开垦树林、森林用地,禁止伐木开荒。村镇政府公平分配农户的土地使用,对土地供后进行严格监管,对土地滥用者思想教育或者处罚。
结论:综上所述,城市建设是市场经济的主要模式和来源,合理的利用城市土地建设,配置相应的资源在土地利用方面起到正向发展,城市的基础建设不要过于集中。乡村人口锐减,造成土地房屋大量搁置,政府应该鼓励人口流向合理化,对农村人口有相应的扶持,平衡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祝天智.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中的效率与公平张力及其消解[J].求实,2020(06):96-106+110.
[2]孙超英,邹炀.城市蔓延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部分中部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0(05):50-62.
[3]张合林,王亚晨,刘颖.城乡融合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效率[J].财经科学,2020(10):10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