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临床分析PICC导管的相关性感染因素,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00例接受PICC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PI和无CPI患者的性别、年龄、操作人员的经验、PICC知识的掌握情况、PICC留置时间、高渗透压药物等情况。结果:经过分析后得知,200例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发生CPI,发生率10.6%,CPI和性别无关,主要与PICC留置时间过长、操作经验少、知识掌握少、年龄较大、高渗透药物等因素有关。结论:针对PICC患者,具有较高CPI发生率,且和多种因素相关,应根据相关因素给予对症护理。
关键词:PICC导管 相关性感染 相关因素分析 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2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66-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00例接受PICC患者,男性120例,女性80例,年龄19~88岁,平均年龄54.7±10.6岁,110例患者为化疗、90例患者为晚期支持治疗,选择头静脉、正中静脉或肘关节静脉作为PICC穿刺点,完成操作后给予X线摄片,明确导管位置,置管长度为44cm~54cm,留置时间为31~239d。
1.2 方法。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患者的CPI,对CPI和无CPI患者的性别、年龄、操作人员的经验、PICC知识的掌握情况、PICC留置时间、高渗透压药物等情况[1]。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明显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分析后得知,200例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发生CPI,发生率10.6%,CPI和性别无关,主要与PICC留置时间过长、操作经验少、知识掌握少、年龄较大、高渗透药物等因素有关。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CPI与无CPI患者的相关因素对比
3 讨论
在临床上,使用PICC治疗较为广泛,所以容易出现感染,导致并发症,虽然临床控制感染取得较大进步,但由于导管植入,发生的器械性感染仍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发生率在17.3%~27.4%,发生CPI,不仅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还会增加医疗费用,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痛苦。经过临床观察发现,PICC留置时间过长、操作经验少、知识掌握少、年龄较大、高渗透药物等是引发CPI的有关因素[2]。
合理、正确插管技术,可有效降低局部损伤,降低插管炎症发生率,防止皮下隧道转移,若操作人员的经验较少,技术不熟悉,反复的穿刺会导致血管内壁损伤,引起细菌侵入,增加CPI几率。操作人员的操作次数小于50次,发生脓毒症风险大于熟练者2倍以上。所以,应完善基本功能,加强操作人员知识培训,插管时,手术这应严格无菌操作。
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决定CVC感染率,时间越长,感染率也随之提高,在留置1d~2d后,导管周围被纤维蛋白鞘包绕,形成纤维膜,给微生物提供寄生场所,不易受到抗生素、吞噬细胞作用。所以,尽可能缩短留置时间,若病情允许,可尽早拔除。
年龄较大患者,因其机能、免疫力降低,代偿能力较弱,加之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增加了感染率。所以,应按照患者身体状况,给予慎重处理,针对年老体弱者,慎重使用PICC。若必须使用,应给予特殊护理,加强基础疾病治疗,注意保护机体免疫力。
PICC知识掌握较少的患者,无法正确PICC护理,极易出现感染,应详细向患者告知置管优点、并发症,指导患者自我保护,若发现不良反应,给予及时处理。防止穿刺部位受到污染,适当的限制肢体活动。
使用高渗透药物,刺激了血管,对血管内皮造成损害,而出现感染。所以,要调整患者液体渗透压,随时调整渗透压、PH值,提高患者静脉耐受性。控制好周围静脉的输液渗透压,应小于600mOsm/kgH2O,PH值控制在6.9~7.3,尽可能防止高浓度输液,若有必要,使用加温器加温,防止血管损伤。
本组患者经过分析后得知,200例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发生CPI,发生率10.6%,CPI和性别无关,主要与PICC留置时间过长、操作经验少、知识掌握少、年龄较大、高渗透药物等因素有关。这说明,针对PICC患者,具有较高CPI发生率,且和多种因素相关,应根据相关因素给予对症护理。
参考文献
[1] 袁云,王妙君,郑友贞等.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09(8):10-12
[2] 徐丽丽,李丹,侯彩妍等.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9):4043-4045
关键词:PICC导管 相关性感染 相关因素分析 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2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66-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00例接受PICC患者,男性120例,女性80例,年龄19~88岁,平均年龄54.7±10.6岁,110例患者为化疗、90例患者为晚期支持治疗,选择头静脉、正中静脉或肘关节静脉作为PICC穿刺点,完成操作后给予X线摄片,明确导管位置,置管长度为44cm~54cm,留置时间为31~239d。
1.2 方法。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患者的CPI,对CPI和无CPI患者的性别、年龄、操作人员的经验、PICC知识的掌握情况、PICC留置时间、高渗透压药物等情况[1]。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明显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分析后得知,200例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发生CPI,发生率10.6%,CPI和性别无关,主要与PICC留置时间过长、操作经验少、知识掌握少、年龄较大、高渗透药物等因素有关。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CPI与无CPI患者的相关因素对比
3 讨论
在临床上,使用PICC治疗较为广泛,所以容易出现感染,导致并发症,虽然临床控制感染取得较大进步,但由于导管植入,发生的器械性感染仍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发生率在17.3%~27.4%,发生CPI,不仅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还会增加医疗费用,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痛苦。经过临床观察发现,PICC留置时间过长、操作经验少、知识掌握少、年龄较大、高渗透药物等是引发CPI的有关因素[2]。
合理、正确插管技术,可有效降低局部损伤,降低插管炎症发生率,防止皮下隧道转移,若操作人员的经验较少,技术不熟悉,反复的穿刺会导致血管内壁损伤,引起细菌侵入,增加CPI几率。操作人员的操作次数小于50次,发生脓毒症风险大于熟练者2倍以上。所以,应完善基本功能,加强操作人员知识培训,插管时,手术这应严格无菌操作。
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决定CVC感染率,时间越长,感染率也随之提高,在留置1d~2d后,导管周围被纤维蛋白鞘包绕,形成纤维膜,给微生物提供寄生场所,不易受到抗生素、吞噬细胞作用。所以,尽可能缩短留置时间,若病情允许,可尽早拔除。
年龄较大患者,因其机能、免疫力降低,代偿能力较弱,加之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增加了感染率。所以,应按照患者身体状况,给予慎重处理,针对年老体弱者,慎重使用PICC。若必须使用,应给予特殊护理,加强基础疾病治疗,注意保护机体免疫力。
PICC知识掌握较少的患者,无法正确PICC护理,极易出现感染,应详细向患者告知置管优点、并发症,指导患者自我保护,若发现不良反应,给予及时处理。防止穿刺部位受到污染,适当的限制肢体活动。
使用高渗透药物,刺激了血管,对血管内皮造成损害,而出现感染。所以,要调整患者液体渗透压,随时调整渗透压、PH值,提高患者静脉耐受性。控制好周围静脉的输液渗透压,应小于600mOsm/kgH2O,PH值控制在6.9~7.3,尽可能防止高浓度输液,若有必要,使用加温器加温,防止血管损伤。
本组患者经过分析后得知,200例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发生CPI,发生率10.6%,CPI和性别无关,主要与PICC留置时间过长、操作经验少、知识掌握少、年龄较大、高渗透药物等因素有关。这说明,针对PICC患者,具有较高CPI发生率,且和多种因素相关,应根据相关因素给予对症护理。
参考文献
[1] 袁云,王妙君,郑友贞等.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09(8):10-12
[2] 徐丽丽,李丹,侯彩妍等.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9):4043-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