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给学生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差异,按类分层;课后练习、作业分层;分层辅导,分层测评。
【关键词】高中英语;分层教学;课程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差异较大的学生进入班级后接受的却是同一教学进度,这势必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等生跟不上的局面。那么,在现行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如何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呢?这就迫切需要英语教师摒弃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等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法,经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给学生分层,设计教学目标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使教学有的放矢。首先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差异,根据分层教学的原则,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为优生;B为中等生;C为后进生。在平时备课时,根据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1.基本性目标:要求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知识。适用于后进生。2.提高性目标:把基本目标提高一个层次,将各知识点综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适用于中等生。3.高水平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着重培养综合运用的能力、技能与技巧。适用于优等生。例如教授高一下册Unit14 Festivals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基本性目标:掌握打电话的基本用语。
提高性目标:根据课文的对话内容,编一个相似的对话。
高水平目标:根据日常生活的实际,编一个对话。
这样,较好地兼顾了三个层次的学生,收效不错。
2.了解差异,按类分层
由于我校高一学生来自全县各中学,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特别是口语和听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吃”得好、“吃”得饱,我们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作了相应的改革——归级交叉分层次教学。首先以一次大考(期中考或期末考)的成绩为主要根据,把参加分层次教学的两门学科成绩(英语、数学)加起来,按成绩高低排名,以此为准则把班级学生一分为二。前半部分学生为A级学生,后半部分为B级学生,然后把同一位教师教的两个平衡班的AB两级学生分别集中起来交叉上课(又称归 级 交叉分层次教学模式)。上完分层次教学的两门学科后,又各自回原教室上其他课。此教学模式有二不变二相同的原则:一是班级不变、老师不变;二是教学进度同、教学内容同而且设有内部激活机制即A←→B级学生流动制。也就是以下一次大考成绩为依据,重新按成绩高低排名,又一次把学生一分为二。即在半期考和期末考后作相应调整,对进步明显的B 级学生调整到A 级,对有退步的A 级学生调整到B级。
3.课后练习、作业分层
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能力的迅速提高,使学生更适应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的发展需要,我们对不同学生的课后练习、作业、以及评价也都需要作相应的指标。其中,对A层次的同学要求在课后做出超出课本知识外的预习和复习。具体的说,要求他们自学《New Concept English》、《College English》,进行专项训练,收听VOA和BBC英语原文广播,针对每堂课的教学,相关的英语原文背景资料的阅读是重点,简单的作业可以不做或有选择地做,目的是增进课堂教学的理解,保证考试的需要,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英语阅讀能力。对于B层的同学要求把每一篇课文读懂,力争把课文变成自己的东西,掌握课文的重要词汇和语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置情景,自行表达,以达到语言的实际运用的目的;对于C层的同学则要求他们紧扣教材,完成课后的习题,同时鼓励他们多说、多读、多听,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有更大的进步。
4.分层辅导,分层测评
分层辅导是分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辅助环节。课内层辅导主要针对堂上的分层目标、分层练习进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各自的学习目标与练习。课外辅导重点放在培优辅差上。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从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等方面入手。对优生辅导则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
分层目标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达标测评。要检查一节课的效果如何,这一环节就必须要体现分层教学的特点,进行分层测评。因此,准备练习的时候,就必须要根据该节课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进行出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题可做,都能从练习中得到对知识点的巩固。
到目前为止,分层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理论研究和初步实践的基础上。应该说,分层次课堂教学模式能体现教学的基本原则,符合新课程课堂教改的指导思想,但其真实的作用和效果有待在进一步的课堂实践中加以论证。
参考文献
[1] 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暨南大学出版社,1955年
[2] 冯克诚等主编:《中国学校办学模式全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77年
[3] 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出版社,2001年
[4] 黄燕,《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验及效果分析》,《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19),51-55
[5] 张思中,《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理论探讨与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6]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1983
收稿日期:2012-06-11
【关键词】高中英语;分层教学;课程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差异较大的学生进入班级后接受的却是同一教学进度,这势必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等生跟不上的局面。那么,在现行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如何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呢?这就迫切需要英语教师摒弃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等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法,经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给学生分层,设计教学目标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使教学有的放矢。首先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差异,根据分层教学的原则,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为优生;B为中等生;C为后进生。在平时备课时,根据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1.基本性目标:要求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知识。适用于后进生。2.提高性目标:把基本目标提高一个层次,将各知识点综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适用于中等生。3.高水平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着重培养综合运用的能力、技能与技巧。适用于优等生。例如教授高一下册Unit14 Festivals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基本性目标:掌握打电话的基本用语。
提高性目标:根据课文的对话内容,编一个相似的对话。
高水平目标:根据日常生活的实际,编一个对话。
这样,较好地兼顾了三个层次的学生,收效不错。
2.了解差异,按类分层
由于我校高一学生来自全县各中学,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特别是口语和听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吃”得好、“吃”得饱,我们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作了相应的改革——归级交叉分层次教学。首先以一次大考(期中考或期末考)的成绩为主要根据,把参加分层次教学的两门学科成绩(英语、数学)加起来,按成绩高低排名,以此为准则把班级学生一分为二。前半部分学生为A级学生,后半部分为B级学生,然后把同一位教师教的两个平衡班的AB两级学生分别集中起来交叉上课(又称归 级 交叉分层次教学模式)。上完分层次教学的两门学科后,又各自回原教室上其他课。此教学模式有二不变二相同的原则:一是班级不变、老师不变;二是教学进度同、教学内容同而且设有内部激活机制即A←→B级学生流动制。也就是以下一次大考成绩为依据,重新按成绩高低排名,又一次把学生一分为二。即在半期考和期末考后作相应调整,对进步明显的B 级学生调整到A 级,对有退步的A 级学生调整到B级。
3.课后练习、作业分层
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能力的迅速提高,使学生更适应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的发展需要,我们对不同学生的课后练习、作业、以及评价也都需要作相应的指标。其中,对A层次的同学要求在课后做出超出课本知识外的预习和复习。具体的说,要求他们自学《New Concept English》、《College English》,进行专项训练,收听VOA和BBC英语原文广播,针对每堂课的教学,相关的英语原文背景资料的阅读是重点,简单的作业可以不做或有选择地做,目的是增进课堂教学的理解,保证考试的需要,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英语阅讀能力。对于B层的同学要求把每一篇课文读懂,力争把课文变成自己的东西,掌握课文的重要词汇和语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置情景,自行表达,以达到语言的实际运用的目的;对于C层的同学则要求他们紧扣教材,完成课后的习题,同时鼓励他们多说、多读、多听,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有更大的进步。
4.分层辅导,分层测评
分层辅导是分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辅助环节。课内层辅导主要针对堂上的分层目标、分层练习进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各自的学习目标与练习。课外辅导重点放在培优辅差上。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从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等方面入手。对优生辅导则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
分层目标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达标测评。要检查一节课的效果如何,这一环节就必须要体现分层教学的特点,进行分层测评。因此,准备练习的时候,就必须要根据该节课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进行出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题可做,都能从练习中得到对知识点的巩固。
到目前为止,分层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理论研究和初步实践的基础上。应该说,分层次课堂教学模式能体现教学的基本原则,符合新课程课堂教改的指导思想,但其真实的作用和效果有待在进一步的课堂实践中加以论证。
参考文献
[1] 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暨南大学出版社,1955年
[2] 冯克诚等主编:《中国学校办学模式全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77年
[3] 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出版社,2001年
[4] 黄燕,《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验及效果分析》,《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19),51-55
[5] 张思中,《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理论探讨与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6]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1983
收稿日期:201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