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应用化学光标记免疫法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对肝脏疾病的癌变诊断价值。方法:以化学光标记免疫法对原发性肝癌组32例、肝硬化组22例、慢性肝炎组30例、正常对照组35例的AFP、CEA进行联合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P、CEA,肝硬化组AFP、CEA与正常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同时应用AFP、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检出率可达90.63%。结果:AFP、CEA联合检测对于判断原发性肝癌差异具有显著性。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AFP CEA
肝脏是人类疾病的好发部位,也是其他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器官,而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分别处于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一、第二位,全世界每年有38.6万人死于肝癌,其中45%在中国[1]。因此及早发现并确诊疾病至关重要[2]。由于肝癌细胞的生物化学性质及其代谢异常,常致肝癌病人的体液、排出物及组织中某些特异性物质(称肿瘤标志物)在质或量上的改变。因此,临床上可利用这些异常来了解肿瘤的存在及其活动情况,进行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的筛选、辅助诊断、病情进展的判断。本文通过采用化学光标记免疫法联合检测病人血清AFP、CEA,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受检对象:选取本院传染科就诊肝病患者84例,其中男59例,女25例,年龄15~75岁;慢性肝炎30例,肝硬化22例,原发性肝癌32例(所选为初发且未经抗癌治疗病例)。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0~68岁,均为同期健康体检者。[LL]方法:早晨空腹采静脉血2m1,在本院检验科待测。结果判定标准:以AFP>20 ng/ml、CEA>4.6 ng/ml作为阳性界值。
统计学处理方法:计量数据用X[TX-]±S表示,采用t或t2检验,多组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
结 果
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见表1。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检测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
原发性肝癌32例中AFP阳性23例(71.88%),CEA阴性8例(25.0%),AEP+CEA阳性29例(90.63%)。
讨 论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但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自行就诊者多属中晚期。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患者生命的延续以及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恶性肿瘤的诊断手段除影像学技术外,肿瘤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测亦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诊断方法,尤其是多种肿瘤标志物联检越发受到临床的重视[3]。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原蛋白。在哺乳动物胚胎期由肝脏实质细胞和卵黄囊细胞合成。来源于内胚层的胃肠道黏膜细胞也可以少量合成[4]。甲胎蛋白作为原发性肝癌较为特异的生化指标,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已使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其阳性检出率为60%~70%,但仍有近1/3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为阴性。同时假阳性亦不少见,如慢性肝炎(本组结果为40.0%)、肝硬化(本组结果为27.27%)、胃癌、胚胎癌及其他肿瘤都伴有一过性AFP增高,这给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肝癌患者诊断的阳性率,一些学者认为联合检测几种血清肿瘤标志物以提高肝癌患者的诊断率是必要的[6]。因此我们采用AFP、CEA联检的方法。CEA对由内胚层分化来的肿瘤,特别是消化道腺癌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在肝癌中CEA阳性率则以腺癌最高,而且对肝癌的阳性诊断率可达50%以上,对肝转移癌的价值亦较大。
通过联合检测血清AFP、CEA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研究,结果表明,单项指标对肝癌的阳性检出率以AFP的特异性最高。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CE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AFP阳性率为71.88%,CEA阳性率为25.00%。AFP、CEA的联合检测,不但提高了肝脏癌变的早期诊断,而且对于判断原发性肝癌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为临床及时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了指导意义。当然,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究竟采用哪几种肿瘤标志物联检最为理想,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吴孟超.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中华外科杂志,1998.36(9):1-3
2 许德明,等.血清AFP、CEA、SF检测对肝癌的诊断意义.实用癌症杂志,1997,12(4):273-274
3 孔宪涛.肿瘤标志物应用进展与评价.实用肿瘤杂志,2002,17:289
4 王华粱.甲胎蛋白异质体的检测临床应用.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1,16(2):116
5 范公忍,汪毅.TSGt、AFP、SF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意义的评价.上海免疫学杂志,2000,20:317
6 颜登国,区庆嘉.联合检测血AFI、CAl9-9和CAl25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实用肿瘤学杂志,2001,15:17-19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AFP CEA
肝脏是人类疾病的好发部位,也是其他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器官,而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分别处于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一、第二位,全世界每年有38.6万人死于肝癌,其中45%在中国[1]。因此及早发现并确诊疾病至关重要[2]。由于肝癌细胞的生物化学性质及其代谢异常,常致肝癌病人的体液、排出物及组织中某些特异性物质(称肿瘤标志物)在质或量上的改变。因此,临床上可利用这些异常来了解肿瘤的存在及其活动情况,进行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的筛选、辅助诊断、病情进展的判断。本文通过采用化学光标记免疫法联合检测病人血清AFP、CEA,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受检对象:选取本院传染科就诊肝病患者84例,其中男59例,女25例,年龄15~75岁;慢性肝炎30例,肝硬化22例,原发性肝癌32例(所选为初发且未经抗癌治疗病例)。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0~68岁,均为同期健康体检者。[LL]方法:早晨空腹采静脉血2m1,在本院检验科待测。结果判定标准:以AFP>20 ng/ml、CEA>4.6 ng/ml作为阳性界值。
统计学处理方法:计量数据用X[TX-]±S表示,采用t或t2检验,多组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
结 果
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见表1。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检测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
原发性肝癌32例中AFP阳性23例(71.88%),CEA阴性8例(25.0%),AEP+CEA阳性29例(90.63%)。
讨 论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但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自行就诊者多属中晚期。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患者生命的延续以及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恶性肿瘤的诊断手段除影像学技术外,肿瘤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测亦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诊断方法,尤其是多种肿瘤标志物联检越发受到临床的重视[3]。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原蛋白。在哺乳动物胚胎期由肝脏实质细胞和卵黄囊细胞合成。来源于内胚层的胃肠道黏膜细胞也可以少量合成[4]。甲胎蛋白作为原发性肝癌较为特异的生化指标,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已使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其阳性检出率为60%~70%,但仍有近1/3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为阴性。同时假阳性亦不少见,如慢性肝炎(本组结果为40.0%)、肝硬化(本组结果为27.27%)、胃癌、胚胎癌及其他肿瘤都伴有一过性AFP增高,这给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肝癌患者诊断的阳性率,一些学者认为联合检测几种血清肿瘤标志物以提高肝癌患者的诊断率是必要的[6]。因此我们采用AFP、CEA联检的方法。CEA对由内胚层分化来的肿瘤,特别是消化道腺癌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在肝癌中CEA阳性率则以腺癌最高,而且对肝癌的阳性诊断率可达50%以上,对肝转移癌的价值亦较大。
通过联合检测血清AFP、CEA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研究,结果表明,单项指标对肝癌的阳性检出率以AFP的特异性最高。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CE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AFP阳性率为71.88%,CEA阳性率为25.00%。AFP、CEA的联合检测,不但提高了肝脏癌变的早期诊断,而且对于判断原发性肝癌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为临床及时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了指导意义。当然,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究竟采用哪几种肿瘤标志物联检最为理想,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吴孟超.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中华外科杂志,1998.36(9):1-3
2 许德明,等.血清AFP、CEA、SF检测对肝癌的诊断意义.实用癌症杂志,1997,12(4):273-274
3 孔宪涛.肿瘤标志物应用进展与评价.实用肿瘤杂志,2002,17:289
4 王华粱.甲胎蛋白异质体的检测临床应用.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1,16(2):116
5 范公忍,汪毅.TSGt、AFP、SF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意义的评价.上海免疫学杂志,2000,20:317
6 颜登国,区庆嘉.联合检测血AFI、CAl9-9和CAl25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实用肿瘤学杂志,2001,1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