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此不疲的收藏之路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f0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姚谦是音乐圈内资深的艺术品收藏爱好者,他的收藏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起初只是单纯地因为自己长久以来有着这方面的爱好与阅读,但当有了一点经济能力之后,他又觉得把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放在私生活领域,似乎成为了一种自我肯定。
  用艺术来看待世界
  虽然没有机会亲眼见到,但据说他所收藏的名家画作不少,除了巴黎印象派画家外,也不乏一些今天在艺术圈里“一作难求”的艺术家作品。姚谦曾在书中写到过自己这个爱好:“收藏艺术品是我这几年来逃离生活压力的一个很好出口,我所有的积蓄都花在这上面,至今仍然乐此不疲。”据他自己承认,基本上他每年总收入的一半上下都会用来购买艺术品。


  姚谦收藏的第一幅画作是刘奇伟的《斑马》,不过对于这幅画的购入纯属巧合。“最早我打算买的是艺术家席德进的作品,在预展时都看好了,但很遗憾没有买到。”而在随后的拍品中,姚谦看到了刘奇伟的《斑马》,“我看过刘奇伟的书,觉得他画的东西特别可爱,对我这个刚入门的收藏者来讲很容易就心动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就买了下来,并将它挂在卧室里。“刚收藏时常常看着,不忍熄灯入睡。”也就是通过这件作品,他开始明白原来把喜欢的艺术作品买回来欣赏是这样有乐趣的一件事。
  不过如今他坦言这件作品已经不在他手中了,随着收藏时间的渐长,姚谦认为作品不再只是一张漂亮的艺术品挂在墙上就可以了,还需要考虑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于是他开始调整并确立收藏方向,一些不在其收藏主线上的作品就只能忍痛割爱了。
  姚谦将收藏看作是自己年少时对绘画热爱的一种延续,但这个爱好也在无形中扩大了他的阅读,甚至在后来他完全是以阅读的喜好来确立自己的收藏方向。“我的收藏定位以亚洲近代美术史为主,因为这方面的书对我来说实在太有趣了。”在他看来,以收藏来刺激阅读是一件很棒的事,能够让人更深刻地理解艺术家的心境,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我始终相信,文字上的历史都是赢家的历史,是成功的人在书写的,而通过美术来看历史就可以超越有限的视野,因为那些作品大都代表了艺术家在当下的真实感受。”这也是他为什么会坚持收藏的原因。“美术对于历史的反映是最客观的,而且是最接近心理学的。收藏真的会帮助我重新解读我们以为熟悉的历史,洞悉人类曾经的共同经验。虽然看来不是那么具体,但却很诚实。况且,开阔的阅读又会再扩展收藏,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丰富自己的视野和感知。”
  架构自己心中的美术史
  艺术品被商业化,收藏成为数字量化的财富—— 这些对于姚谦来说,都是未曾想到的。“我常说,这些美术作品我宁可挂在家里的墙上,或老死后捐给我认同的美术馆,都比换成钞票放在我的存折里更有快感。我知道很多人是不相信的,但我也无所谓。”他从未想过要靠艺术品来致富,即便这是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但姚谦却更愿守护着自己对于艺术品最纯粹的喜爱。在他看来,艺术品不应该用价格高低来衡量它的价值,谁都不该下断语决定林风眠与曾梵志谁比较重要。“相比在市场的推波助澜下,价钱水涨船高的艺术品,我更乐意花半个小时站在十年都不涨价的陈德旺作品前,感受只属于那一代人的艺术心灵。”言语中无不透露出对于艺术最真实的热爱。


  姚谦的心中有一本自己的美术史,这让他在收藏作品时始终保持着理性。很多人在和他讨论艺术品时,经常会问他“当初你是怎么知道它会增值的?”对于这个问题,他自己也一直想不出答案,因为只是单纯地喜欢罢了。他曾在2007年时于北京策划了一场东南亚当代艺术展,得到了许多回应,当然最多的恭维是夸赞他眼光独到,那么早就预测到东南亚当代艺术值钱,对此他只能一笑回应。同样的感慨也发生在了近几年的中国大陆当代艺术市场上,“我再也收不起许多我喜爱的画家的作品了。”姚谦无奈地说道。不过还好,他仍有两条路可走:坚持自己一贯以来的原则“永远不要在谁热门的时候关注谁,要有自己的节奏”——许多20世纪初艺术家的老画,目前还不是人们热门的投资目标,另一条路,就是寻找更年轻、还没有被艺术市场污染的艺术家们的作品。
  因此相比那些功成名就的大牌画家,姚谦更愿意支持年轻艺术家的展览,并乐意为他们“站台”。“收藏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可以了解他们这一代人的成长,也让我的心态更年轻,所以我真心感谢这些艺术家。”他告诉我们,自己现在比较喜欢的国内青年艺术家是王一山和薛若哲,前者在广州美院教书,坚持不到北京来发展,这点颇受姚谦的欣赏:“毕竟在北京,你的画作会更容易被别人看到,出名的机会也会更多一点,但是王一山仍能坚持对艺术的初心,确实很难得。”而对于主要画具象绘画的薛若哲,姚谦则表示现在市场上很多艺术家总是在形式上模仿西方当代艺术,但其实绘画的技巧和表达的含义才是最重要的,薛若哲在创作时就很有自己的风格,而这也是最能打动姚谦的地方。
  在新书中,姚谦也免不了会暴露自己的收藏品,不过并不是为了炫耀,也不希望误导别人的收藏,因为他坚定地认为每个人的收藏应该都是不一样的。为此他还特意放进去一些并非艺术品的藏品,比如摩洛哥的地毯拖鞋,川久保玲走秀用的鞋等,“因为形式和概念太有趣了,我把它当作艺术品,像一个装置一样放在墙角。”
  逛美术馆最考究的方法
  姚谦总是会建议别人多去看艺术展览,把它当作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去美术馆这件事上,他总是非常认真地对待。“这是一件会因为自己的心态与准备的程度而产生收获多寡,甚至失望而归的不同结果的事。”所以如果说看艺术展览是熏陶,那么去美术馆就是个严肃的决定,因为更多的是抱着学习和积累的目的。
  旁人去美术馆也许会说走就走,但对于姚谦来说,他事先要做许多准备。“首先需要想清楚这一趟去美术馆最大的动机和原因是什么?决定了在哪个时间去、去哪个美术馆时,心里就应该有了一个基础的动机,可能是为了一个你想了解的展览,或是因为想去寻访自己仰慕已久的艺术作品。”因此在动身前,他会对展览主题、策展人、艺术家或是想寻访的艺术作品,做一些事前的资料阅读,以便面对展品的时候,有更充裕的心情和理性的思考准备,如此一来才可能得到更多的阅读感受。而在前往美术馆的路上,也被姚谦视为一段很重要的时刻。“我总会把自己从琐碎的现实生活中剥离,做一番心情的洗涤和调整。”他特别喜欢搭乘城市里的公共交通工具去美术馆,甚至会提早一站下车,期待能与那些置身于城市街道中的艺术品不期而遇。


  而在到达了美术馆后,他就会立即展开之前做好的攻略,参照美术馆的结构和路线图,确认好这一天在美术馆的参观、休息、阅读的途径与节奏,才正式开始浏览。他还特别强调,在全部参观完展览之后,他会特意在美术馆外的花园或周围的巷弄散散步,回味一下今天收获的灵感和心得,也借这个时间整理并记录在自己随身的记事本里。这架势免不了让我想起普通人外出旅游时的情形,不过也难怪,对于姚谦来说,参观美术馆应该就如同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出游吧!
  姚谦常说自己是幸运的,在生命中收获了音乐与美术这两个美好的礼物。前者成为了他的工作,陪伴了他大半生,带来很多快乐的同时却也成为压力的来源。“所以无论多热爱,我都不会亲自动手绘画,我希望能一直美好地面对它,很简单很纯粹,不夹带任何复杂的目的。”姚谦这样说道。
其他文献
今年2月,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为了宣传新展览“国际波普艺术”(International Pop),在Facebook上发布了比利时艺术家Evelyne Axell的作品《冰淇淋》当作广告。但这似乎并未得到Facebook的认可,他们不仅没有认为这幅画是波普艺术的经典作品,更以“裸露过多肌肤”、“引人遐想”等为由从网上移除了图像。  不同于部分
期刊
设计共和十年了。  2004年,郭锡恩和胡如珊夫妇共同创立了如恩设计研究室(Neri & Hu Design and Research Office,即NHDRO),一个多元化、国际化的设计工作室;两年后,他们共同创立了另一个品牌设计共和(Design Republic),一家以设计为主导的家居零售店。  如今,他们在业界已是不可忽视的设计师。2006年,郭锡恩被美国《I.D.》杂志评选为年度最值
期刊
澳大利亚置业升级个人资产配置的安全途径  澳大利亚房产市场30余年保持8%-10%的稳健增长,7-8年房价翻一番,是全世界少数几个拥有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国家,稳定的调控政策和规范的管理模式使各地房地产价格在全球金融危机(GFC)的几年仍保持稳定。凭借着完善的房地产法律和管理体系,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被评为世界第一类“高度透明”的房地产市场,是财富人士全球资产配置的利器。  根据澳大利亚权威房地产研究机
期刊
说了那么多,你也许会觉得这些纷繁多样的跨界合作颇有新意,忍不住就会多看几眼,但同时又会发现商业的加入往往让艺术变得不那么纯粹。其实,在艺术家与品牌合作的过程中,艺术家创作的自由度往往会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创作底线在何处,能否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是否会受到商业的限制和束缚,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刊为此特别采访了几位资深艺术界人士,听听他们是如何看待“品牌砸钱把艺术搞成它们的宣传项目”一事。  
期刊
聊起艺术收藏,许多人倍感困惑和遥远。那是富人游戏啊,我行吗?有这实力吗?  其实,收藏并非富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收藏,收藏是趣味,是态度,更是动力,一旦你喜欢上了收藏,很可能渐渐发觉,自己身体里的潜能超乎预估,生活也与过去大不一样了。  姚谦的故事,就给了我这样的启迪。  姚谦是谁?这样告诉你吧,每一首流行歌的背后站着一位“词人”,若许多首流行歌背后站着同一个词人,这人便堪称“词神”。姚谦就是这样
期刊
一场轰趴、两大明星,数个亮点,引爆“公园1903”。汪涵、杨宗纬以爱之名,带领参与者寻找快乐的激情,释放开心的能量。近日由太德励拓(中国)公关传播集团旗下T ED太立德仁昆明公司承办的爱情大轰趴在公园1903凯旋门广场精彩上演。汪涵、杨宗纬空降昆明公园1903,与春城人民一起度过愉快的周末时光。  娱乐与文化,公园里的大轰趴  16年的昆明商业地产在经历了规模化和同质化的“侵入”后,已经慢慢蜕变,
期刊
3月,即使香港仍然阴雨绵绵,也浇不熄各地艺术爱好者对这座城市的向往。如果你刚好是中国的艺术从业者,随手刷一刷朋友圈,大概可以发现,平时散布在上海、北京、广州等不同城市的同行都汇集于此。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大概是亚洲(尤其是中国大陆地区)一年一度的大拜拜,不管作品有没有参展,所有艺术从业者都要赶来这个城市。不管是看作品、看人,还是被看,如果没有在朋友圈登上两张照片好像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混艺术圈的。巴塞
期刊
相比收藏家,人们熟知姚谦更多的是因为他的歌词,我也不例外。但在与他经过一番深谈之后,我才发现真正有智慧的人,其爱好与才能,往往都是相通的。正如爱因斯坦拉得一手小提琴,达·芬奇也是一名科学巨匠一样,姚谦的涉猎十分广泛,他对于绘画和文字始终保持着初见时的那份热情。  当文化艺术逐渐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人自然也会变得越来越平和沉静。虽然因为行程的原因,我没有机会与姚谦面对面地交谈,但从字里行间中却依旧能
期刊
翟金录老人退休后,从邯郸到上海生活多年了。仲春时节,在上海纺织博物馆,以他收藏的瓷枕为主的“枕·梦——中华民族‘枕’文化藏品展”,别具一格。老人自家的百枕无忧斋,光是青花枕就收藏有120方,其中不乏清代磁州窑大师王凌云、赵七珍、石泉、小川等人的作品。  尽管展期从3月19日到5月10日,然而仍有人意犹未尽。纺织博物馆的丁修勇先生告诉我,有不少朋友来了又来,之后还带朋友来。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
期刊
旅行的艺术家把远方凝固在眼前,中国传统画家把眼中的山水化作胸中的山水,创作了宫廷画里的金碧山水和文人画中的隐逸山水。旅行的艺术家是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者,日本遣唐使旅行到了中国之后,使团中的艺术家学习了中国的园林、书画、寺庙,甚至模仿了长安和洛阳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复制了一座京都城。旅行的艺术家把旅途中的恐慌和不安化为创作的动力,推动了美国超现实主义的滥觞……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西方,旅行改变了历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