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初中阶段的地理教育必须为今后高中地理教育奠基,为每个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这也是新一轮初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目的。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如何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以上问题的提出要求地理教师研究课堂的教与学,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一、研究初中地理新课改思想
(一)了解新课程新在哪里。
它与老教材的主要区别是:①理念上新;②方式上新,表现在逻辑上比较独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科的价值,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提高课堂的重心,体现学生的认知能力,体现教材的灵活性、时代性、多样性、选择性。这几个特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体现了学科价值的整体性。
(二)把握新课程目标重点掌握的和忽视的方面。
教师应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导,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尽量在教学过程中选用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处理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内容是“深”好还是“浅”好呢?又如何把握内容深浅的“度”呢?不管怎样,教学内容的深度要把握在新课标的要求之内。
二、地理新课堂在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材处理的方式上应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统一过程,“教”引导“学”又服务于“学”,“学”源于“教”又受制于“教”。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学生在这种内驱力的作用下,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大脑积极地去寻找、去验证、去发现、去探究学习内容,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为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教”的过程应该是:创设情境→激励学习→引导反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的基础上,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刺激条件,激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即成为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领学生进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褒奖学生的成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强调基础的重要性,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强调基础的重要性的同时,也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正确处理好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次,课堂教学要从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对获取知识能力培养的高度,教给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应当追求“知识的创新应用”,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高度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运用地图(或图表、资料)的能力,分为用(绘)图说明和读图分析(归纳)两大类;第二,举例(或结合实例)说明的能力;第三,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这些学习能力是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应高度关注、重点培养。
四、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地理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树立科学态度具有重大意义。例如,“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读图思考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问来点拨学生的思维:①《两小儿辩日》中第一个小孩子的问题是: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的太阳大;第二个小孩子的问题是: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因为早晨时冷,而中午的时候热。孔子无法回答两个小孩子的问题,我们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却能回答,请思考讨论。②引申问题:为什么在远日点北半球却是夏至日,而在近日点北半球是冬至日?这样设计地理问题来展开思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比较好地体现了启发性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它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既对立又统一,教师提出的地理问题应蕴涵地理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在提问中抓住了这一关系,就能培养学生认识和掌握这个规律,就有利于学生获得正确的地理知识。
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地理课堂创新
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占有一定的地位。长期以来,中学生识图能力较弱始终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我们在进行中学地理地图教学中难以用板画形式表达,主要应用的是课本插图、地图册和挂图,这样难以做到把地图叠加或拆分,这种地图展示法自然地表现出形式较单一、无法充分体现动态进程等缺点,难以达到地理空间分析的要求。以计算机为先导的多媒体辅教手段则以其声像结合、动态展示、色彩丰富、表现效果强烈等优点成为新时期开展教改探索的首选方式,它正好弥补了上述传统地图教学中的许多不足。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创新地理课堂,升华地理课堂,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如何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以上问题的提出要求地理教师研究课堂的教与学,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一、研究初中地理新课改思想
(一)了解新课程新在哪里。
它与老教材的主要区别是:①理念上新;②方式上新,表现在逻辑上比较独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科的价值,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提高课堂的重心,体现学生的认知能力,体现教材的灵活性、时代性、多样性、选择性。这几个特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体现了学科价值的整体性。
(二)把握新课程目标重点掌握的和忽视的方面。
教师应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导,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尽量在教学过程中选用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处理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内容是“深”好还是“浅”好呢?又如何把握内容深浅的“度”呢?不管怎样,教学内容的深度要把握在新课标的要求之内。
二、地理新课堂在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材处理的方式上应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统一过程,“教”引导“学”又服务于“学”,“学”源于“教”又受制于“教”。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学生在这种内驱力的作用下,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大脑积极地去寻找、去验证、去发现、去探究学习内容,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为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教”的过程应该是:创设情境→激励学习→引导反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的基础上,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刺激条件,激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即成为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领学生进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褒奖学生的成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强调基础的重要性,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强调基础的重要性的同时,也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正确处理好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次,课堂教学要从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对获取知识能力培养的高度,教给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应当追求“知识的创新应用”,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高度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运用地图(或图表、资料)的能力,分为用(绘)图说明和读图分析(归纳)两大类;第二,举例(或结合实例)说明的能力;第三,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这些学习能力是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应高度关注、重点培养。
四、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地理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树立科学态度具有重大意义。例如,“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读图思考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问来点拨学生的思维:①《两小儿辩日》中第一个小孩子的问题是: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的太阳大;第二个小孩子的问题是: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因为早晨时冷,而中午的时候热。孔子无法回答两个小孩子的问题,我们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却能回答,请思考讨论。②引申问题:为什么在远日点北半球却是夏至日,而在近日点北半球是冬至日?这样设计地理问题来展开思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比较好地体现了启发性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它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既对立又统一,教师提出的地理问题应蕴涵地理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在提问中抓住了这一关系,就能培养学生认识和掌握这个规律,就有利于学生获得正确的地理知识。
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地理课堂创新
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占有一定的地位。长期以来,中学生识图能力较弱始终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我们在进行中学地理地图教学中难以用板画形式表达,主要应用的是课本插图、地图册和挂图,这样难以做到把地图叠加或拆分,这种地图展示法自然地表现出形式较单一、无法充分体现动态进程等缺点,难以达到地理空间分析的要求。以计算机为先导的多媒体辅教手段则以其声像结合、动态展示、色彩丰富、表现效果强烈等优点成为新时期开展教改探索的首选方式,它正好弥补了上述传统地图教学中的许多不足。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创新地理课堂,升华地理课堂,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