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立寅:研究生毕业当农民为绿色环保搞创造发明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身于湖南宁乡农家的熊立寅,从县职业中专毕业后,当过兽医,给人养过猪,还受聘在县农校和县粮食局工作过。后来,他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湖南农业大学的本科文凭,并攻读了该校农业环境保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熊立寅婉拒多家企业丰厚待遇的聘请,回老家当农民办生态养猪场。从2013年开始,熊立寅满怀对脚下一方热土的深情,先后研制成功多项涉及农村生态保护领域的产品,取得54项国家发明专利证书。他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梦,我也有我的梦。我的梦想就是为建设美丽新农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出应有的光和热。”
  县职业中专毕业后当过兽医,后来从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乡当农民
  今年43岁的熊立寅,出生在湖南省宁乡县青山桥镇一个普通的农家。由于家境贫寒,他从小就体会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决心长大后一定要掌握一技之长,让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初中毕业那年,班上的其他同学都填报了普通高中,准备将来考大学,而他却选择了能早日参加工作的宁乡县职业中专。


  熊立寅在县职业中专学的是兽医养殖专业。毕业后,他被推荐到县畜牧场,成了一名专职兽医。虽然成天与猪打交道,但他毫无怨言。后来,由于县畜牧场经营不景气濒临倒闭,他迫于无奈离开了。之后,熊立寅先后在养鸡场当过饲养员、给人养过猪,还被县农校聘请担任指导老师,被县粮食局选聘为技术主管。
  因为自身的学历较低,熊立寅在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做好工作,没文化没知识真不行。于是,在紧张工作之余,他坚持自学文化知识,并报考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熊立寅通过多年的勤奋自学,终于拿到了湖南农业大学的本科自考文凭。之后,他一鼓作气,又考上了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环境保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研究生畢业后,熊立寅婉拒了多家企业许以丰厚待遇的聘请,回到老家当农民,办起了生态养猪场。他要兑现从小就立下的誓言,那就是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同时,他决心带动乡亲们也过上好日子。于是,他不仅自己养猪,还郑重许下诺言:如果谁家养的猪有毛病,他负责免费诊治;谁家的生猪出栏,他负责帮助联系销路。
  因为熊立寅有文化,懂技术,在他的技术指导下,乡亲们养的猪不仅很少出问题,而且长膘快,出栏也快。那几年,熊立寅和许多乡亲们靠养猪致富,他的生态养猪场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
  从第一份工作当兽医,再到后来的大规模养猪,20多年一步步走来,熊立寅始终没有离开过他脚下的那片热土。
  为了绿色环保地处理农村病死畜禽,成功研发“无污染动物尸体焚烧炉”
  2013年3月11日,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了一则新闻——《上海黄浦江水源保护区出现大量死猪漂浮》。几天后的3月15日,深圳卫视接力推出了后续报道——《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上海已打捞超过6000头死猪》。这两则新闻一经报道,顿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有着多年养猪经历的熊立寅,收看后心情极为沉重,开始思考如何绿色环保地处理农村养殖业的病死动物。
  当时,我国对废弃病死畜禽的处理方式主要有深埋、焚烧、化制、直接堆肥等4种方法,一定程度上仍会造成土壤、地下水、大气等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而且大部分养殖户环保意识差,为图省事,干脆将病死的畜禽随意丢弃在附近的河道、池塘、水库和沟渠内,这样就给水资源环境造成了重大隐患。
  为了发明一种绿色环保无污染的处理病死畜禽的专用设备,熊立寅开始三天两头往图书馆跑,借来相关书籍,没日没夜地恶补相关知识。那段时间,他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给猪场打扫一遍卫生,添加好猪饲料后,就整天把自己关在养猪场的办公室里看书。
  几个月后,熊立寅这个几乎不懂机械的门外汉,终于甩掉了“机械盲”的帽子。他开始着手设计“无污染动物尸体焚烧炉”的图纸。
  在设计过程中,熊立寅先后100多次前往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等单位,找相关专家请教。与此同时,他还120多次到各大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2013年年底,熊立寅终于拿出了设计样稿。为验证自己的设计是否合理,他拿着图纸找到位于县城的一家机械厂。机械厂总工程师对图纸仔细研究了一遍,在得知熊立寅是自学成才后,他伸出大拇指,赞不绝口:“不简单啊,真不简单!完全是专业的设计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熊立寅对焚烧炉作了进一步改进,把固定式和移动式合二为一,这样能及时将丢弃的动物尸体实现就地焚烧处理。
  2014年6月,熊立寅发明的“固定式与移动式动物尸体焚烧炉”申报了国家专利。由于该设备兼具了油氧混合直喷助燃等多项国内独创技术,一举获得17项国家发明专利。
  焚烧炉获国家发明专利后几经周折终于得到推广应用,再接再厉为建设美丽新农村取得更多发明成果
  拿到发明专利证书后,熊立寅转让了自己颇具规模的生态养猪场,一门心思地推广自己的专利产品。他辗转全国各地,寻找有实力的公司合作。几个月内,他先后拜访了30多家公司,可人家一听说他的身份是农民时,毫不客气地将他拒之门外:“出去,出去,像你这种骗子我们见多了!”
  心灰意冷的熊立寅,落寞地回到了家乡。可他仍不死心,带着专利证书来到宁乡县经济开发区时,终于遇到了伯乐——湖南祥润环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林。
  张林也是湖南宁乡人,当他看到熊立寅手捧一大摞专利证书找上门时,顿时产生了浓厚兴趣。两人经过详尽探讨和分析后,张林当即决定,由他出资金,熊立寅出技术,两人合作成立一家新的科技公司,正式开展合作。
  2015年2月,熊立寅与张林合作成立了“湖南山河美生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着力农业领域,致力于生物饲料,环境污染及污水处理,农业食品与有机肥料,动物粪便与动物尸体焚烧等方面的研制与开发。
  2015年5月,第一台移动式“无污染动物尸体焚烧炉”面世。随后,该产品技术标准通过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审定。产品一经问世,就受到市场欢迎。不久,这一发明成果被列入长沙市2015年病死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首选方案,还被湖南省和长沙市有关部门,作为十大清洁低炭技术,在宁乡、浏阳、望城等县区进行试点推广。与此同时,广东、广西、江西、四川、山东等省的畜牧部门,也纷纷引进了该项技术成果。
  在熊立寅研发的这款产品问世之前,国内采用的动物尸体焚烧炉设备,大多为德国与日本技术,价格动辄高达数千万元。而他推出的这款移动式动物尸体焚烧炉,只需百余万元就可以做到现捞现烧,随捞随烧。
  截至目前,熊立寅的合作客户已遍及全国各地,其中包括沙龙畜牧、大成集团、龙大肉食、温氏集团、威宁农牧等全国知名的养殖企业。
  环保焚烧炉项目的成功,激励熊立寅围绕环保搞科研发明的劲头更足了。经过上百次尝试,他成功研发出一种猪场粪污零排放的治理方法,实现猪场养殖小区粪尿污染物的资源生态循环利用。
  近两年来,熊立寅已获得了“鸡粪添加微生物降解除臭解污”、“生猪养殖区粪尿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农田土壤生态平衡”等54项国家发明专利证书。专利范围涉及到农村土壤、水域、空气、禽畜粪便等各方面的污染治理。
  熊立寅表示,为了保护好养育自己的这片热土,他会继续跋涉在研究发明的道路上。他深情地说:“眼下建设美丽新农村最大的难题,就是农村污染治理。我今后将继续专攻农业生态环保领域,为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和美丽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三色堇一生都走在返乡的途中,无论是灵魂的故乡,还是精神的家园。接近故乡就是接近灵魂,从每一声的鸟鸣,到无边无际的金黄色麦田;从一绿再绿的青山草木,到汹涌的大海,无不弥漫着她深深的乡情。  诗人的敏感与热忱让我们轻易就能走进三色堇的内心世界,从她的诗句中就能抓住诗人的精神特质。  “追忆的马蹄一再踏响/我想像古人一样用不舍的眼神/抚慰家乡,抚慰金黄的麦粒与稻谷/我的身体紧挨着乡愁/灵魂的存在与低语总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贵州省优秀的领导干部,八届全国政协常委,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晚晴》杂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王思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10月22日在贵阳逝世,享年85岁。  王思明一生胸怀坦荡,对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热爱祖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保持公仆本色。他严于律己,对家属、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他廉洁奉公,生活俭朴,深受贵州广
在1955年首批授衔的1042名开国将军中,有9位独目将军,李文清乃其中之一。他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洪湖苏区斗争到进军大西北,从普通战士到大军区副司令员,他从枪林弹雨中一路拼杀出来,浑身上下7处负伤,右眼因伤失明,贺龙戏称他“李瞎子”。  李文清号称贺龙麾下三员猛将之一,功勋卓著。长征中,当团长的他同师长贺炳炎端起花机关枪(冲锋枪),带着敢死队冲向敌阵,在瓦屋塘为主力部
麻省理工学院《Technology Review》  打印  新一代3D打印设备将在未来3至5年面市,3D打印将攻克整个生产链,从薯片到汽车零部件,从眼镜到航天航空零部件,3D打印的“慢”速度正在改进。  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Magazine》  编程  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是一门不满20岁的年轻学科,其作用已崭露头角,未来地位不容质疑。比如细胞被“编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