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系统反映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牵头,组织编写了《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
一、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信息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6年10月底,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3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达到3800多万户。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不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已成为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的主体和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在繁荣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实现信息化,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根本性举措。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作用。根据经合组织(OECD)和欧盟的有关数据,经济发达和一些较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正在逐步向纵深发展,中小企业互联网接入的普及程度已近饱和,宽带接入日渐普及。进行网上交易、尤其在线采购的企业,也已达到一定的或较高的比例。在互联网应用上,已从前期的电子邮件和商业信息搜寻逐步扩展到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商务采购、寻找潜在客户和市场、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网络电话及传真、视频会议、获取订单、实现支付等一系列功能。
各国政府的引导与推动在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中起到积极而重大的作用,形成了政府、中介机构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形式多样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模式,从法律法规建设、规划、政策、示范推广、宣传培训、研究开发等多个层次上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
国外中小企业信息化值得关注的若干发展动向:一是强调技术应用与业务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文件管理、员工考勤和生产时间管理、需求预测、库存管理、合作设计、个性化定制,整合企业阿部各种资源。二是以电子商务和外包切入,优化供应链。2006年以来,欧盟国家约有2/3的中小企业在网上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在线开展询价、采购,销售确认等电子商务活动,其中,约有10%的中小企业已将公司的ICT系统与其供应商或大客户联网。三是ICT产品与服务厂商更加面向中小企业多层次需求,提供物美价廉,简便宜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创新中小企业服务模式。四是基于移动商务和移动支付等新技术的应用对中小企业产生示范影响。五是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六是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的测评和研究,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的显示度。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PC普及程度不仅远低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也低于亚太其他一些国家,包括泰国、菲律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信息化的观念方面,仍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效果以及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不甚了解;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虽然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应用的只占44.2%,只有9%左右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应用了ERP;在发展环境方面,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服务的覆盖面较小,服务的内容不完善,除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外,还有很多领域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网络。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扩散的历史过程。根据推进重点不同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世纪之交,为信息技术单项应用和企业上网前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从2000年“企业信息化工程”到目前,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尤其是网络化建设与应用的导入阶段。第三阶段,从2008年到2015年,为普及深化阶段。第四阶段,自2016年,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信息化及其推进工作,将进入以生产智能控制、供应链及客户关系的优化管理及协同商务为标志的高级阶段。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已基本渡过起步阶段,开始进入大规模应用普及阶段。
二、2006年以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自身发展情况
调查表明,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已程度不同地拥有了信息通信技术装备,但将已有信息化能力应用于各项业务的比例不高。在互联网应用方面,80%左右的中小企业具有了互联网接入能力,但以此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应用的比例不高。对信息化培训的重视程度较低,仅有10%的企业派人参加信息化相关培训,其中企业领导参加培训的只有8.9%。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外部的社会化服务。因此,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推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环节。2006年以来,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ICT厂商和各种社会服务机构,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发挥各自优势提供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一是电信运营商凭借其独特的网络资源优势,实施综合业务转型,大规模带动了中小企业低成本、低风险迈入信息化门坎。
二是产业集群发挥中小企业高度集聚的优势,由信息化领先企业成批带动其他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提高集群的规模效益。
三是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链信息化的整体优势,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四是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发展推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电子商务对企业的生产制造、运营管理、资源调配、质量控制、整体效率提出更高要求,从而由外及内地促进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
五是信息服务平台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先导力量。信息服务平台满足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初期对信息流的需求。互联网已成为中小企业网上采购的主要载体。
六是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模式具有节约应用成本、简化实施过程、提供专业服务等特点,得到更多中小企业的欢迎。
七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研机构、大学以及法律、会计、专利等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技术研发、推广和支持服务推动了新技术的应用。
八是信息化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和宣传普及和教育培训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
九是大型IT企业和社会各类服务机构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ICT企业强强联合,建立信息化服务联盟,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一体化 解决方案。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营造情况
1、政策法规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
继《电子签名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之后,2006年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温家宝总理签发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商务部发布《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等,信用管理、在线支付、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研究正在全面展开。
2、技术标准环境建设逐步完善
截至2006年,我国已制定发布信息技术方面的国家标准732个,行业标准118个,已经基本覆盖信息技术所有领域。信息产业部制订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体系,包括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规范、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规范、协同产品商务系统(CPC)规范、制造执行系统(MES)规范、办公自动化系统(OA)规范,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发布了《二维条码网格矩阵码》(SJ/T 11349—2006)和《二维条码紧密矩阵码》(SJ/T 11350—2006)两项二维条码的行业标准,是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条码码制标准。
3、财政税收环境建设有所改善
在中央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都安排了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内容。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也体现了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信息化发展等内容。一些地方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特殊优惠政策,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投入环境。
4、信用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
建设信用体系,营造信任环境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保障,主要有两种主要途径,一种是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信任服务(G2B模式);一种是社会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任平台服务(B282B模式)。目前,全国各类征信机构大约100多家,资信评级机构近80家,信用担保机构2000多家,其他专业信用服务机构500多家。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已实现全国银行间联网查询;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建立了拥有近600万户企业基本信息的共享数据库;国家税务总局正全面实施“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目标是实现对纳税人进行综合管理和监控;全国整规办建立了“中国反商业欺诈网”,归集和公开市场主体的负面信息;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积极建立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社会化信任环境、监督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5、电子政务服务带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
2006年,随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运行,我国政府已形成自上而下的电子政务网站体系。各级政府以网站为手段发布政务信息,实行政务公开,为企业和公众办事服务,扩大社会参与,密切了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电子政务在服务于广大中小企业的同时,也带动了他们的信息化进程。
6、中小企业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国际交流活动,成为中小企业开展信息技术交流、实施电子商务的平台。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实施情况
2005年8月,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办推广应用组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遵照“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共同启动实施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制定指导意见,开展课题研究。会同科技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关于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提出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化服务,积极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开展调查研究,组织编制发展报告。先后完成了《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政策环境研究》、《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研究》、《电子商务模式研究》、《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研究》、《中外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比较研究》以及《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研究》等多个课题,形成了一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是发挥大企业的优势,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大型rr企业强强联合建立服务联盟、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中小企业适用产品、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组织大企业和服务厂商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中小企业信息化论坛。
三是调动社会资源、引导推进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的规模化应用。
四是加强公共服务,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中央财政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计划中,安排了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内容。由国家发改委主办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已有100多万企业会员,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网络体系,每天网上发布信息上千条,并举办了四届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共有10万多户中小企业上网发布了招聘信息。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和推进工作的重点
信息化使中小企业获得了与大型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世界500强企业可以通过规模和辐射效应,形成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同样可以通过信息化和集群式发展,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综合效益,焕发出巨人的能量,成为隐形冠军。
(一)现阶段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与对服务的满意度之间存在距离。二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技术覆盖率高而应用普及率低的反差。三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在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间呈现出发展不平衡。四是中小企业因规模不同,信息化发展也不平衡。总之,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到了以提高素质为主的时期,信息化在提高中小企业素质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信息化在中小企业中大规模应用普及,同时引导已经进入信息化大门的中小企业深化应用,成为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重点
一是要以需求为导向引导服务体系建设。对中小企业用户需求的分析与研究,对中小企业市场需求特征的准确把握,是广大供应商和服务商的首要任务和必做的功课,也是政府部门的政策目标。
二是推进规模化的服务体系建设。以共享的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问题。
三是加强信任保障环境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消除网络信息安全环境隐患,建立监督保障机制。
四是引导企业将信息化与企业业务有机融合。向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建立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五是加快人才培养。通过培训机制建立、培训工程推动,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活动的开展。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具有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国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不同的特点和规律。从现阶段实际情况出发,走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道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政府部门要在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引导,激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针对当前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通过政策引导、营造环境、组织协调、提供服务,集中力量,重点突破,逐步实现信息化推进工作的目标。
(本栏目策划、编辑:李志明)
一、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信息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6年10月底,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3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达到3800多万户。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不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已成为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的主体和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在繁荣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实现信息化,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根本性举措。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作用。根据经合组织(OECD)和欧盟的有关数据,经济发达和一些较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正在逐步向纵深发展,中小企业互联网接入的普及程度已近饱和,宽带接入日渐普及。进行网上交易、尤其在线采购的企业,也已达到一定的或较高的比例。在互联网应用上,已从前期的电子邮件和商业信息搜寻逐步扩展到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商务采购、寻找潜在客户和市场、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网络电话及传真、视频会议、获取订单、实现支付等一系列功能。
各国政府的引导与推动在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中起到积极而重大的作用,形成了政府、中介机构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形式多样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模式,从法律法规建设、规划、政策、示范推广、宣传培训、研究开发等多个层次上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
国外中小企业信息化值得关注的若干发展动向:一是强调技术应用与业务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文件管理、员工考勤和生产时间管理、需求预测、库存管理、合作设计、个性化定制,整合企业阿部各种资源。二是以电子商务和外包切入,优化供应链。2006年以来,欧盟国家约有2/3的中小企业在网上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在线开展询价、采购,销售确认等电子商务活动,其中,约有10%的中小企业已将公司的ICT系统与其供应商或大客户联网。三是ICT产品与服务厂商更加面向中小企业多层次需求,提供物美价廉,简便宜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创新中小企业服务模式。四是基于移动商务和移动支付等新技术的应用对中小企业产生示范影响。五是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六是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的测评和研究,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的显示度。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PC普及程度不仅远低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也低于亚太其他一些国家,包括泰国、菲律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信息化的观念方面,仍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效果以及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不甚了解;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虽然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应用的只占44.2%,只有9%左右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应用了ERP;在发展环境方面,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服务的覆盖面较小,服务的内容不完善,除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外,还有很多领域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网络。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扩散的历史过程。根据推进重点不同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世纪之交,为信息技术单项应用和企业上网前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从2000年“企业信息化工程”到目前,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尤其是网络化建设与应用的导入阶段。第三阶段,从2008年到2015年,为普及深化阶段。第四阶段,自2016年,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信息化及其推进工作,将进入以生产智能控制、供应链及客户关系的优化管理及协同商务为标志的高级阶段。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已基本渡过起步阶段,开始进入大规模应用普及阶段。
二、2006年以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自身发展情况
调查表明,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已程度不同地拥有了信息通信技术装备,但将已有信息化能力应用于各项业务的比例不高。在互联网应用方面,80%左右的中小企业具有了互联网接入能力,但以此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应用的比例不高。对信息化培训的重视程度较低,仅有10%的企业派人参加信息化相关培训,其中企业领导参加培训的只有8.9%。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外部的社会化服务。因此,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推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环节。2006年以来,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ICT厂商和各种社会服务机构,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发挥各自优势提供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一是电信运营商凭借其独特的网络资源优势,实施综合业务转型,大规模带动了中小企业低成本、低风险迈入信息化门坎。
二是产业集群发挥中小企业高度集聚的优势,由信息化领先企业成批带动其他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提高集群的规模效益。
三是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链信息化的整体优势,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四是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发展推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电子商务对企业的生产制造、运营管理、资源调配、质量控制、整体效率提出更高要求,从而由外及内地促进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
五是信息服务平台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先导力量。信息服务平台满足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初期对信息流的需求。互联网已成为中小企业网上采购的主要载体。
六是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模式具有节约应用成本、简化实施过程、提供专业服务等特点,得到更多中小企业的欢迎。
七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研机构、大学以及法律、会计、专利等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技术研发、推广和支持服务推动了新技术的应用。
八是信息化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和宣传普及和教育培训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
九是大型IT企业和社会各类服务机构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ICT企业强强联合,建立信息化服务联盟,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一体化 解决方案。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营造情况
1、政策法规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
继《电子签名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之后,2006年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温家宝总理签发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商务部发布《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等,信用管理、在线支付、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研究正在全面展开。
2、技术标准环境建设逐步完善
截至2006年,我国已制定发布信息技术方面的国家标准732个,行业标准118个,已经基本覆盖信息技术所有领域。信息产业部制订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体系,包括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规范、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规范、协同产品商务系统(CPC)规范、制造执行系统(MES)规范、办公自动化系统(OA)规范,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发布了《二维条码网格矩阵码》(SJ/T 11349—2006)和《二维条码紧密矩阵码》(SJ/T 11350—2006)两项二维条码的行业标准,是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条码码制标准。
3、财政税收环境建设有所改善
在中央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都安排了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内容。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也体现了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信息化发展等内容。一些地方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特殊优惠政策,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投入环境。
4、信用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
建设信用体系,营造信任环境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保障,主要有两种主要途径,一种是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信任服务(G2B模式);一种是社会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任平台服务(B282B模式)。目前,全国各类征信机构大约100多家,资信评级机构近80家,信用担保机构2000多家,其他专业信用服务机构500多家。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已实现全国银行间联网查询;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建立了拥有近600万户企业基本信息的共享数据库;国家税务总局正全面实施“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目标是实现对纳税人进行综合管理和监控;全国整规办建立了“中国反商业欺诈网”,归集和公开市场主体的负面信息;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积极建立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社会化信任环境、监督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5、电子政务服务带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
2006年,随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运行,我国政府已形成自上而下的电子政务网站体系。各级政府以网站为手段发布政务信息,实行政务公开,为企业和公众办事服务,扩大社会参与,密切了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电子政务在服务于广大中小企业的同时,也带动了他们的信息化进程。
6、中小企业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国际交流活动,成为中小企业开展信息技术交流、实施电子商务的平台。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实施情况
2005年8月,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办推广应用组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遵照“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共同启动实施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制定指导意见,开展课题研究。会同科技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关于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提出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化服务,积极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开展调查研究,组织编制发展报告。先后完成了《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政策环境研究》、《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研究》、《电子商务模式研究》、《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研究》、《中外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比较研究》以及《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研究》等多个课题,形成了一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是发挥大企业的优势,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大型rr企业强强联合建立服务联盟、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中小企业适用产品、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组织大企业和服务厂商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中小企业信息化论坛。
三是调动社会资源、引导推进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的规模化应用。
四是加强公共服务,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中央财政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计划中,安排了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内容。由国家发改委主办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已有100多万企业会员,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网络体系,每天网上发布信息上千条,并举办了四届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共有10万多户中小企业上网发布了招聘信息。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和推进工作的重点
信息化使中小企业获得了与大型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世界500强企业可以通过规模和辐射效应,形成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同样可以通过信息化和集群式发展,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综合效益,焕发出巨人的能量,成为隐形冠军。
(一)现阶段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与对服务的满意度之间存在距离。二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技术覆盖率高而应用普及率低的反差。三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在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间呈现出发展不平衡。四是中小企业因规模不同,信息化发展也不平衡。总之,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到了以提高素质为主的时期,信息化在提高中小企业素质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信息化在中小企业中大规模应用普及,同时引导已经进入信息化大门的中小企业深化应用,成为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重点
一是要以需求为导向引导服务体系建设。对中小企业用户需求的分析与研究,对中小企业市场需求特征的准确把握,是广大供应商和服务商的首要任务和必做的功课,也是政府部门的政策目标。
二是推进规模化的服务体系建设。以共享的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问题。
三是加强信任保障环境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消除网络信息安全环境隐患,建立监督保障机制。
四是引导企业将信息化与企业业务有机融合。向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建立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五是加快人才培养。通过培训机制建立、培训工程推动,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活动的开展。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具有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国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不同的特点和规律。从现阶段实际情况出发,走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道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政府部门要在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引导,激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针对当前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通过政策引导、营造环境、组织协调、提供服务,集中力量,重点突破,逐步实现信息化推进工作的目标。
(本栏目策划、编辑:李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