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232-01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部癌的12%,在大肠癌中直肠癌的发病率在50%-70%。且青壮年发病率高,对人的生命威胁较大。近十年来,我院收治直肠癌的患者中有110例均为再诊后确诊,其中男性91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73岁。本组以50岁至68岁为多。其中A期:11例;B期:19例;C期:54例;D期:29例。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及脓血便症状均在两月以上,长者达一年以上。首诊多误诊为痔疮、肛裂、痢疾、肛乳头炎等。误诊原因多为责任性的。即不做专科检查,问问病史即草草下结论,敷衍了事。因技术原因不认识直肠癌的常见症状亦占一定的比例。本组患者首诊于乡镇及厂矿医院是延误诊断的重要因素之一。综上所述,要提高直肠癌的手术切除率与术后五年生存率,就必须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据110例临床表现特征与目前对直肠癌诊断的方法,提出以下几点早期诊断步骤。
1 建立防查网,普及医疗常识
我市地处辽东山区,丘陵起伏,交通不便,就医困难比较突出。故要加强对庤瘘科医生、肠道科医生。门诊内外科医生及乡村二级医生的培训。使他们掌握直肠癌的早期症状,熟练常用的检查方法,再通过医生的言传,广播,电视台的讲座,以及板报等各种形式向高危人群介绍直肠癌的症状及延误诊治的危害,提高全民的防病治病素质,使其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到医院诊查。
2 人群普查,初筛病人
对工人,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等人群集体之处,除进行医疗知识普及以外,对凡有排便习惯及便的性质改变的,要一律进行检查。进一步筛选出疑点较大的病人,再做较系统的检查。
3 提高诊断技能,加强责任感
本组110例患者确诊前均在乡镇医院及本院门诊就诊,追其原因主要是各级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均没有首先考虑到直肠癌的可能性,而满足于痔疮、痢疾等诊断,近期的药物治疗也可使部分病人的症状缓解,造成医患双方的错觉。其次是检查不细致。在首诊的病人中,临床症状也在多月余以上,如能进行简而易行的直肠指诊,直肠镜检,将会有50%以上的病人得到初步确诊,做到相对的早期诊断,再则是对没有明确诊断的患者,不得一查了之。要叮嘱患者定期复诊,直至完全排除直肠癌的诊断而告终。
4 检查方法
直肠长12-15CM,故肛门指诊多能探及直肠全程,其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不受任何客观条件限制,患者易于接受,在直肠癌诊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70%-80%的病例可经肛诊得到初步诊断。对每一位有肠道功能异常改变的病人,以及排便异常,慢性消耗病人,腹痛待查病人,均应做直肠指检。体位多采取胸膝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指检时外涂润滑剂,先用食指按摩肛门后壁,使肛门括约肌松弛,再嘱患者做深呼吸的同时将食指缓缓推进直肠内。检查时应当了解肛门、直肠有无狭窄。如发现肿块,应明确部位、大小、硬度、形态、基底活动度、黏膜是否光滑,有无溃疡,有无触痛,是否固定骶骨,盆骨。若病灶位直肠前壁对男性应查明它与前列腺的关系,对女性应明确病灶是否累及阴道后壁。有条件者应绘图说明。对指套有血迹及有脱落组织,应取样送病理检查。对有肠功能改变、直肠指诊阴性,应做连续便潜血试验,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全结肠镜及X光下Ba灌肠检查,以查明乙状结肠与结肠有无癌灶。
便潜血检查前四日应禁食肉类,血肠类,某些含色素的药物,以免出现假阳性,每次应取二份以上标本,要连查三日以上。凡有便血,粘液便,里急后重等肠功能改变者,虽经直肠指诊未查及异常,也应常规行直肠镜檢查,有时可查到初步仅局限于黏膜的小病灶。镜检前要向患者说明检查的必要性及无大的痛苦,以求合作。对精神紧张,恐惧者先给予镇静剂。操作要轻柔,光线要充足,查看要仔细,不放过每一个疑点,并应进行活检。取材时要避免过浅或过深,以防止假阳性及导致出血与穿孔。为避免遗漏,应在溃疡边缘不同部位取3-5块组织,以达到可靠的诊断结果。
钡剂灌肠检查,对直肠癌本身的诊断无特殊意义,仅为排除结肠癌的存在。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亦应列为常规。
超声与CT检查适宜较晚期病人,主要用于疑有肝及其它脏器转移时选用。对早期直肠癌的诊断价值不大,且基层医疗单位不具备此条件,较难推广,不列为早期诊断的必检项目。对已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此二项应作为常规检查。另有癌胚抗原等免疫学检查,也无特异性,只适宜在有条件的单位进行。
总之,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的生命威胁较大,要提高直肠癌的治愈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其关键,达到三早的主要途径是普及直肠癌的防治知识及临床特征,建立三级医疗网,培训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检查与追踪观察,防止漏诊。直肠癌的检查手段较简单,易于掌握与普及,要重视直肠癌的防治工作,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对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将有较大提高。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部癌的12%,在大肠癌中直肠癌的发病率在50%-70%。且青壮年发病率高,对人的生命威胁较大。近十年来,我院收治直肠癌的患者中有110例均为再诊后确诊,其中男性91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73岁。本组以50岁至68岁为多。其中A期:11例;B期:19例;C期:54例;D期:29例。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及脓血便症状均在两月以上,长者达一年以上。首诊多误诊为痔疮、肛裂、痢疾、肛乳头炎等。误诊原因多为责任性的。即不做专科检查,问问病史即草草下结论,敷衍了事。因技术原因不认识直肠癌的常见症状亦占一定的比例。本组患者首诊于乡镇及厂矿医院是延误诊断的重要因素之一。综上所述,要提高直肠癌的手术切除率与术后五年生存率,就必须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据110例临床表现特征与目前对直肠癌诊断的方法,提出以下几点早期诊断步骤。
1 建立防查网,普及医疗常识
我市地处辽东山区,丘陵起伏,交通不便,就医困难比较突出。故要加强对庤瘘科医生、肠道科医生。门诊内外科医生及乡村二级医生的培训。使他们掌握直肠癌的早期症状,熟练常用的检查方法,再通过医生的言传,广播,电视台的讲座,以及板报等各种形式向高危人群介绍直肠癌的症状及延误诊治的危害,提高全民的防病治病素质,使其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到医院诊查。
2 人群普查,初筛病人
对工人,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等人群集体之处,除进行医疗知识普及以外,对凡有排便习惯及便的性质改变的,要一律进行检查。进一步筛选出疑点较大的病人,再做较系统的检查。
3 提高诊断技能,加强责任感
本组110例患者确诊前均在乡镇医院及本院门诊就诊,追其原因主要是各级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均没有首先考虑到直肠癌的可能性,而满足于痔疮、痢疾等诊断,近期的药物治疗也可使部分病人的症状缓解,造成医患双方的错觉。其次是检查不细致。在首诊的病人中,临床症状也在多月余以上,如能进行简而易行的直肠指诊,直肠镜检,将会有50%以上的病人得到初步确诊,做到相对的早期诊断,再则是对没有明确诊断的患者,不得一查了之。要叮嘱患者定期复诊,直至完全排除直肠癌的诊断而告终。
4 检查方法
直肠长12-15CM,故肛门指诊多能探及直肠全程,其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不受任何客观条件限制,患者易于接受,在直肠癌诊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70%-80%的病例可经肛诊得到初步诊断。对每一位有肠道功能异常改变的病人,以及排便异常,慢性消耗病人,腹痛待查病人,均应做直肠指检。体位多采取胸膝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指检时外涂润滑剂,先用食指按摩肛门后壁,使肛门括约肌松弛,再嘱患者做深呼吸的同时将食指缓缓推进直肠内。检查时应当了解肛门、直肠有无狭窄。如发现肿块,应明确部位、大小、硬度、形态、基底活动度、黏膜是否光滑,有无溃疡,有无触痛,是否固定骶骨,盆骨。若病灶位直肠前壁对男性应查明它与前列腺的关系,对女性应明确病灶是否累及阴道后壁。有条件者应绘图说明。对指套有血迹及有脱落组织,应取样送病理检查。对有肠功能改变、直肠指诊阴性,应做连续便潜血试验,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全结肠镜及X光下Ba灌肠检查,以查明乙状结肠与结肠有无癌灶。
便潜血检查前四日应禁食肉类,血肠类,某些含色素的药物,以免出现假阳性,每次应取二份以上标本,要连查三日以上。凡有便血,粘液便,里急后重等肠功能改变者,虽经直肠指诊未查及异常,也应常规行直肠镜檢查,有时可查到初步仅局限于黏膜的小病灶。镜检前要向患者说明检查的必要性及无大的痛苦,以求合作。对精神紧张,恐惧者先给予镇静剂。操作要轻柔,光线要充足,查看要仔细,不放过每一个疑点,并应进行活检。取材时要避免过浅或过深,以防止假阳性及导致出血与穿孔。为避免遗漏,应在溃疡边缘不同部位取3-5块组织,以达到可靠的诊断结果。
钡剂灌肠检查,对直肠癌本身的诊断无特殊意义,仅为排除结肠癌的存在。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亦应列为常规。
超声与CT检查适宜较晚期病人,主要用于疑有肝及其它脏器转移时选用。对早期直肠癌的诊断价值不大,且基层医疗单位不具备此条件,较难推广,不列为早期诊断的必检项目。对已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此二项应作为常规检查。另有癌胚抗原等免疫学检查,也无特异性,只适宜在有条件的单位进行。
总之,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的生命威胁较大,要提高直肠癌的治愈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其关键,达到三早的主要途径是普及直肠癌的防治知识及临床特征,建立三级医疗网,培训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检查与追踪观察,防止漏诊。直肠癌的检查手段较简单,易于掌握与普及,要重视直肠癌的防治工作,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对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将有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