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9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较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及对疾病的影响,提出并实施恰当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策,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保健意识,避免了各种急性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心理特点;护理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37-01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住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其中男性39例,平均年龄66.9岁;女性51例,平均年龄74.6岁。糖尿病史1-35年,文盲20例,小学29例,初中13例,大专10例,本科14例,独居38例,与子女一起居住的5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和并发症。
2 心理特点
2.1 内疚心理
2.1.1 遗传易感性完整 因老年糖尿病多属于Ⅱ型糖尿病,且女性多于男性,I型糖尿病很少见。糖尿病的家族史,国内报道为10%-20%,国外为25%-50%,属于遗传易患性。这些患者认为子女患糖尿病是自己遗传给他们的,产生深深的内疚心理。
2.1.2 经济压力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西方>65岁,此类患者退休在家,有的因疾病原因丧失劳动能力,较缺乏经济来源,加之糖尿病一旦确诊,需终身治疗,这就给家庭造成了巨额的经济负担,也使患者产生了深深的内疚。
2.2 焦虑、抑郁 年长患者在身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均低于较年轻的患者,男性比女性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较高。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他们往往情绪低落,失去生活信心,精神高度紧张,感觉过敏甚至失眠,严重者有自杀倾向。
2.3 悲观 部分老年糖尿病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导致病人产生悲观、失望等负性情绪。
2.4 拒绝
2.4.1 拒绝医生安排的胰岛素治疗,认为胰岛素有依赖性,担心胰岛素的“成瘾性”。
2.4.2 拒绝血糖监测,担心血糖监测费用贵,担心血糖监测带来疼痛。
2.4.3 拒绝医生、护士精心安排的治疗饮食,我行我素,听信偏方、广告,认为只要坚持服药就可随意就餐。
2.5 孤独、寂寞 因退休、失去配偶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社交减少,所以比其他病人更易感到孤独。
2.6 厌世 均为严重并发症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对医护采取对立态度,遵医行为差,认为自己已无药可救,生命也快到尽头。
3 护理对策
3.1 针对糖尿病遗传易感性,我们应向病人及子女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其提高认识,真正做好“五驾马车”,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调适其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对因经济负担而内疚的患者,我们用真诚的态度与之交流,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协调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以减轻心理负担。
3.2 针对焦虑、抑郁患者,首先是护士做耐心、值得信赖的倾听者,给病人以安慰与帮助。其次是鼓励病人向他的家庭倾诉,以获得理解和支持;再次鼓励向专业心理咨询师倾诉,然后有针对性的运用语言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换”,以洞察法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正确对待生活。
3.3 针对有“悲观”情绪的患者,我们在做健康教育时,应用亲切、诚恳的态度取得病人的信任,在做基础护理时,尽量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让其感受到家的温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4 针对拒绝的患者
3.4.1 针对拒绝胰岛素注射的患者,护士同主管医生一起向患者讲解注射胰岛素是对自己分泌不足的补充,正确使用胰岛素不但不会上瘾,还可很好地控制病情,延缓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手把手教会患者及家属自己使用胰岛素笔,强调低血糖的防治。
3.4.2 针对拒绝血糖监测的患者,我们尽量避免直接对病员进行催缴费用,选择无痛采血针和合适的采血深度,轮换针刺部位,尽量针刺指腹侧面,避免正面负重给病人带来疼痛。
3.4.3 针对拒绝治疗饮食的患者,我们向其耐心详细解释,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之一,应坚持长期饮食控制,遵守平衡饮食原则。
3.5 针对“孤独、寂寞”患者,动员家人多陪伴,多与他们交流,了解、关心他们精神生活上的需要,鼓励做一些安全有趣和力所能及的活动,多结交糖尿病病友。
3.6 针对有“厌世”情绪的患者,我们要用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专业知识取得患者的信赖,主动与患者谈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树立治疗的信心。
4 小 结
老年糖尿病是一种心身疾病,既有心理应激导致糖尿病,又有躯体症状导致的心理障碍,同时心理因素又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重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策,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应对能力,有效促进病情的良性转归,避免各种不良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汴生.老年糖尿病的防治.中国老年病杂志,2009,6(4):184.
[2] 王晶,王秀艳,章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3(2):124.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心理特点;护理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37-01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住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其中男性39例,平均年龄66.9岁;女性51例,平均年龄74.6岁。糖尿病史1-35年,文盲20例,小学29例,初中13例,大专10例,本科14例,独居38例,与子女一起居住的5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和并发症。
2 心理特点
2.1 内疚心理
2.1.1 遗传易感性完整 因老年糖尿病多属于Ⅱ型糖尿病,且女性多于男性,I型糖尿病很少见。糖尿病的家族史,国内报道为10%-20%,国外为25%-50%,属于遗传易患性。这些患者认为子女患糖尿病是自己遗传给他们的,产生深深的内疚心理。
2.1.2 经济压力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西方>65岁,此类患者退休在家,有的因疾病原因丧失劳动能力,较缺乏经济来源,加之糖尿病一旦确诊,需终身治疗,这就给家庭造成了巨额的经济负担,也使患者产生了深深的内疚。
2.2 焦虑、抑郁 年长患者在身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均低于较年轻的患者,男性比女性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较高。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他们往往情绪低落,失去生活信心,精神高度紧张,感觉过敏甚至失眠,严重者有自杀倾向。
2.3 悲观 部分老年糖尿病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导致病人产生悲观、失望等负性情绪。
2.4 拒绝
2.4.1 拒绝医生安排的胰岛素治疗,认为胰岛素有依赖性,担心胰岛素的“成瘾性”。
2.4.2 拒绝血糖监测,担心血糖监测费用贵,担心血糖监测带来疼痛。
2.4.3 拒绝医生、护士精心安排的治疗饮食,我行我素,听信偏方、广告,认为只要坚持服药就可随意就餐。
2.5 孤独、寂寞 因退休、失去配偶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社交减少,所以比其他病人更易感到孤独。
2.6 厌世 均为严重并发症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对医护采取对立态度,遵医行为差,认为自己已无药可救,生命也快到尽头。
3 护理对策
3.1 针对糖尿病遗传易感性,我们应向病人及子女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其提高认识,真正做好“五驾马车”,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调适其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对因经济负担而内疚的患者,我们用真诚的态度与之交流,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协调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以减轻心理负担。
3.2 针对焦虑、抑郁患者,首先是护士做耐心、值得信赖的倾听者,给病人以安慰与帮助。其次是鼓励病人向他的家庭倾诉,以获得理解和支持;再次鼓励向专业心理咨询师倾诉,然后有针对性的运用语言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换”,以洞察法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正确对待生活。
3.3 针对有“悲观”情绪的患者,我们在做健康教育时,应用亲切、诚恳的态度取得病人的信任,在做基础护理时,尽量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让其感受到家的温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4 针对拒绝的患者
3.4.1 针对拒绝胰岛素注射的患者,护士同主管医生一起向患者讲解注射胰岛素是对自己分泌不足的补充,正确使用胰岛素不但不会上瘾,还可很好地控制病情,延缓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手把手教会患者及家属自己使用胰岛素笔,强调低血糖的防治。
3.4.2 针对拒绝血糖监测的患者,我们尽量避免直接对病员进行催缴费用,选择无痛采血针和合适的采血深度,轮换针刺部位,尽量针刺指腹侧面,避免正面负重给病人带来疼痛。
3.4.3 针对拒绝治疗饮食的患者,我们向其耐心详细解释,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之一,应坚持长期饮食控制,遵守平衡饮食原则。
3.5 针对“孤独、寂寞”患者,动员家人多陪伴,多与他们交流,了解、关心他们精神生活上的需要,鼓励做一些安全有趣和力所能及的活动,多结交糖尿病病友。
3.6 针对有“厌世”情绪的患者,我们要用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专业知识取得患者的信赖,主动与患者谈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树立治疗的信心。
4 小 结
老年糖尿病是一种心身疾病,既有心理应激导致糖尿病,又有躯体症状导致的心理障碍,同时心理因素又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重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策,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应对能力,有效促进病情的良性转归,避免各种不良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汴生.老年糖尿病的防治.中国老年病杂志,2009,6(4):184.
[2] 王晶,王秀艳,章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3(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