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能力是个体将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景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它具有能力品质的广泛性、职业岗位的变异性、技术技能的综合性、个人活动的重要性、继续教育的终身性等主要特征。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满足和促进中职学生就业需要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生 职业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06-02
中职教育实质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也就是说,中职教育是以学生顺利走向社会,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导向的。近年来,中职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目前中职毕业生总体质量还不是很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创新意识等还有待加强。因此,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任然是中职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意义
1.有益于学生明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就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来说,只有极少数中职毕业生将来会在固定的岗位上从事某一个职业,更多的可能会经历若干个岗位、若干个职业甚至若干个不同的行业。因此,新时期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有适应专业、岗位变化能力的、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以适应职业的变化和个人生存的需要。
2.有益于满足中职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
不少中职学生在学习和就业中存在较大多问题,如自我定位不准、学习动力不足、对职业了解不够、对前途感到迷惘等。因而开展职业能力培养有助于了解类似问题。因为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是促使学生认识“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应该走怎样的路”等现实问题。而职业能力培养的形式是让学生把现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使学生结合学习自我塑造,加强自我管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质是通过实践让学生认清当前的行业发展动态、就业前景,引导他们在当前社会大发展背景之下规划自己的认识道路,使他们主动适应社会要求。
3.更好地体现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
近年来,各中职学校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改变办学模式,加大改革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以我校为例,不仅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年年保持100﹪,不少即将毕业的学生也被“抢购”一空。但高就业率的背后,诸如不考虑内外环境与职业匹配、盲目追求高薪等问题依旧存在。说明学生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仍没有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不仅能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还能使中职学生真正认清就业形势的要求,辩证思考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主动调整自我,正确把握就业,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确定个体的职业奋斗目标。
二、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点
1.提高实践能力。中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线的教育。在教学上,不能只依附于教材,而应结合社会的需求,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根据当前的行业需求情况,对行业职位、职业工种进行分析,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总结归纳出每个岗位的特点、任务和职能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能力”;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结合岗位工作的过程与要求进行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逐步形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汽修专业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汽车模型制作、数控专业的创新工件的加工等;又如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从社会需求、企业用人方向等角度调整课程。对从事办公文秘工作的学生,主要训练录入速度和排版技巧等;对搞网站建设的学生,要开设微机常用外部设备、网页设计、网站开发、网络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网络安全与维护等课程。
2.强化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学生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职业思想、观念、情感和意志,可引发强烈的职业热情。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职业信息,能使学生尽早树立职业意识,注意职业领域的发展空间,看到发展的未来。因此,在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要努力寻找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沟通的渠道,真正体现对“专业”的基础作用,加快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换。
3.培养职业素养。责任感是职业道德的心理基础和表现形式,通过培养责任感可为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打下基础。时间证明,学生时代所形成的责任感,将延续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也必将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意识。强烈的自强、自立意识是现代人立足于社会的品质基石,是优良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校每年都将学生送到相关单位和企业开展为期三个月至一年不等的校外顶岗实习,岗位数与学生数之比在2:1左右,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其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了对岗位、职业的感情,形成了优良的职业品质。
4.职业角色适应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产学结合的途径,不仅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使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换,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我校目前与十几个单位或企业建有合作关系,其中与近10家关系紧密,并与之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顶岗实习或开展短期的实训,实现“产教结合,工学交替”。如我校在浙江温州、湖北十堰市多所幼儿园及电子厂建立了幼师、电子和机电专业学生的实训实习就业基地,改善实训实习管理,加强实习交流与指导。每年的毕业生先顶岗实习,合格后择优录用,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职业角色适应能力。 三、中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
1.加强宣传,充分认识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要顺利地开展职业能力培养,学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工作,要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课程的完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能力相关的工作;要加强对职业能力培养的宣传工作,使学生认识到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连。可通过校园网、校简报、广播室、职业能力教育讲座、职业能力知识竞赛等宣传手段,强化学生对职业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也可借助“第二堂课”,利用寒暑假等开展职业能力实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职业能力的内涵。同时,还可借助企业典型、成功人士的榜样示范力来推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工作,弥补学校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资源与力量的不足。
2.学用结合,正确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外延
职业能力培养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要使学生正确理解职业能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职业能力培养工作。加强职业能力实践,能使学生讲自己的职业能力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开展客观、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先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从而正确认识自己,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3.加强建设,完善队伍与课程建设
开展职业能力培养,教师培养是关键。一个优秀的开展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师,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在职业能力培养、指导方面具有一定的实战经验,面对学生实情,运用自身经验分析总结,调整或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能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课程体系,对开展职业能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课程内容可包括职业能力理论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还可和企业联合,利用企业员工典型的成长过程中的经历、经验和教训编写职业能力培养教材或校本培训课程,不断更新培训的内容,增强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探索创新,推进校企合作办学规模化
校企合作办学既能实现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包括实验实习设备、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等,又能使学生深刻体会职业能力所蕴含的各种要素,促使中职学生在展现个性的同时,真正适应市场需求。
为了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办学在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上重要作用,合作可以是“订单式”的,即中职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培训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定向输送给相关企业;也可以是合作培养,如合作开办相关专业,建立联合培训中心,联合设立实习实训基地;还可以是股份制的,企业以设施、场地、技术等多种形式向中职学校注入股份,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共享办学效益或共同开发产品。多元的、规模化的校企合作办学,是深化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训的重要平台。
总之,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也不是一个教师、一所学校能够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合力。各级政府要为职业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企业要为职业教育提供对口实习的岗位,学校要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在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使之具有不竭的创新动力和终身的学校能力,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生 职业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06-02
中职教育实质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也就是说,中职教育是以学生顺利走向社会,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导向的。近年来,中职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目前中职毕业生总体质量还不是很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创新意识等还有待加强。因此,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任然是中职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意义
1.有益于学生明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就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来说,只有极少数中职毕业生将来会在固定的岗位上从事某一个职业,更多的可能会经历若干个岗位、若干个职业甚至若干个不同的行业。因此,新时期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有适应专业、岗位变化能力的、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以适应职业的变化和个人生存的需要。
2.有益于满足中职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
不少中职学生在学习和就业中存在较大多问题,如自我定位不准、学习动力不足、对职业了解不够、对前途感到迷惘等。因而开展职业能力培养有助于了解类似问题。因为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是促使学生认识“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应该走怎样的路”等现实问题。而职业能力培养的形式是让学生把现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使学生结合学习自我塑造,加强自我管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质是通过实践让学生认清当前的行业发展动态、就业前景,引导他们在当前社会大发展背景之下规划自己的认识道路,使他们主动适应社会要求。
3.更好地体现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
近年来,各中职学校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改变办学模式,加大改革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以我校为例,不仅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年年保持100﹪,不少即将毕业的学生也被“抢购”一空。但高就业率的背后,诸如不考虑内外环境与职业匹配、盲目追求高薪等问题依旧存在。说明学生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仍没有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不仅能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还能使中职学生真正认清就业形势的要求,辩证思考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主动调整自我,正确把握就业,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确定个体的职业奋斗目标。
二、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点
1.提高实践能力。中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线的教育。在教学上,不能只依附于教材,而应结合社会的需求,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根据当前的行业需求情况,对行业职位、职业工种进行分析,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总结归纳出每个岗位的特点、任务和职能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能力”;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结合岗位工作的过程与要求进行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逐步形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汽修专业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汽车模型制作、数控专业的创新工件的加工等;又如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从社会需求、企业用人方向等角度调整课程。对从事办公文秘工作的学生,主要训练录入速度和排版技巧等;对搞网站建设的学生,要开设微机常用外部设备、网页设计、网站开发、网络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网络安全与维护等课程。
2.强化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学生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职业思想、观念、情感和意志,可引发强烈的职业热情。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职业信息,能使学生尽早树立职业意识,注意职业领域的发展空间,看到发展的未来。因此,在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要努力寻找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沟通的渠道,真正体现对“专业”的基础作用,加快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换。
3.培养职业素养。责任感是职业道德的心理基础和表现形式,通过培养责任感可为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打下基础。时间证明,学生时代所形成的责任感,将延续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也必将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意识。强烈的自强、自立意识是现代人立足于社会的品质基石,是优良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校每年都将学生送到相关单位和企业开展为期三个月至一年不等的校外顶岗实习,岗位数与学生数之比在2:1左右,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其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了对岗位、职业的感情,形成了优良的职业品质。
4.职业角色适应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产学结合的途径,不仅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使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换,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我校目前与十几个单位或企业建有合作关系,其中与近10家关系紧密,并与之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顶岗实习或开展短期的实训,实现“产教结合,工学交替”。如我校在浙江温州、湖北十堰市多所幼儿园及电子厂建立了幼师、电子和机电专业学生的实训实习就业基地,改善实训实习管理,加强实习交流与指导。每年的毕业生先顶岗实习,合格后择优录用,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职业角色适应能力。 三、中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
1.加强宣传,充分认识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要顺利地开展职业能力培养,学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工作,要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课程的完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能力相关的工作;要加强对职业能力培养的宣传工作,使学生认识到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连。可通过校园网、校简报、广播室、职业能力教育讲座、职业能力知识竞赛等宣传手段,强化学生对职业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也可借助“第二堂课”,利用寒暑假等开展职业能力实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职业能力的内涵。同时,还可借助企业典型、成功人士的榜样示范力来推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工作,弥补学校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资源与力量的不足。
2.学用结合,正确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外延
职业能力培养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要使学生正确理解职业能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职业能力培养工作。加强职业能力实践,能使学生讲自己的职业能力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开展客观、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先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从而正确认识自己,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3.加强建设,完善队伍与课程建设
开展职业能力培养,教师培养是关键。一个优秀的开展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师,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在职业能力培养、指导方面具有一定的实战经验,面对学生实情,运用自身经验分析总结,调整或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能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课程体系,对开展职业能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课程内容可包括职业能力理论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还可和企业联合,利用企业员工典型的成长过程中的经历、经验和教训编写职业能力培养教材或校本培训课程,不断更新培训的内容,增强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探索创新,推进校企合作办学规模化
校企合作办学既能实现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包括实验实习设备、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等,又能使学生深刻体会职业能力所蕴含的各种要素,促使中职学生在展现个性的同时,真正适应市场需求。
为了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办学在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上重要作用,合作可以是“订单式”的,即中职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培训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定向输送给相关企业;也可以是合作培养,如合作开办相关专业,建立联合培训中心,联合设立实习实训基地;还可以是股份制的,企业以设施、场地、技术等多种形式向中职学校注入股份,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共享办学效益或共同开发产品。多元的、规模化的校企合作办学,是深化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训的重要平台。
总之,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也不是一个教师、一所学校能够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合力。各级政府要为职业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企业要为职业教育提供对口实习的岗位,学校要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在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使之具有不竭的创新动力和终身的学校能力,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