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学习与总结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办学模式。本着“源于企业,用于企业”的办学思想,对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现行的“艺术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展开分析研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务实与促进,做出深刻反思与进一步的探究。
关键词:校中厂;艺术设计工作室;创新创业
1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办学模式的现状考察
1.1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办学模式之特色
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是“双轨制”创新理念,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其具体做法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课程,到了大三学习阶段,学校将会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A、B两组,实施前六个月A组学生由教师带领在教学课堂学习专业课。同时,B组学生被分成2组,B组的其中1组在“校中厂”承接实际项目,另1组学生则在新加坡某企业实习,各安排三个月,三个月后互换。六个月后A、B两组学生再互换教学场所和学习与工作形式。这是较为科学合理的资源合理利用,教学和实习的形式丰富且灵活,促进了学生学业完成和“校中厂”项目的有效实施。[1]
1.2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的办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南洋理工学院最高层是学校董事会,校事董会成员包括来自教育部、大学、局机关、相关企业等代表,校董会担负着监管院长、专业内涵建设、拓展新系、新专业、审查学院每季度的运作发展情况、年度财政等情况。他们以社会最前沿的信息和其丰富的经验为南洋理工学院的招生、教学、实践等重要环节以很好的引领。
(2)师资保障:南洋理工学院在教师引进上,除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外,更看中应聘人员的在企业实践或工作的背景,非常严格地要求教师都具备5年或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如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具有本科学历也可考虑录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特别重视师资的实践和研发能力。学院同时还很强调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每年都要求教师完成学院规定的一定培训学时。
(3)校企合作保障:采用“校中厂”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社会企业强大的资源,实现“企业融入学校、项目融入教学、教师融入行业、学生融入岗位”,为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的提升提供最为关键的实战训练基地。同时企业也会将新的一手研发的资料与学院共享,以校企合作共同承接项目、开发项目、项目研讨、实施项目,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2]
2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现状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对国家和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已经被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比较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和运行情况来看,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仍处在初级探索阶段,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实际问题有着较大的提升和完善空间。
2.1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和目标定位不明确
多数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一定的高度加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多以选修课或讲座的形式开展,期望通过速成教育达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不符合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社会、企业也不会认同这样的专业认知和能力浮于表面的学生。
2.2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尚没有形成
当下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缺少有机的联系,不能满足学生能力提升的实际需求。如理論课程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典型人物创业故事”等。实践课程主要是以专业核心课程“广告设计与制作”、“展示空间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后期合成”等。其特点是教师按自己的专业背景取向突出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之间在课程内容和训练方法上交流甚少,学生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没有形成。
3“校中厂”模式对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启迪
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的办学理念,结合我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在调研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确定“艺术设计工作室”学生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和以项目化教学、项目实战训练、专业技能竞赛、创业典型孵化为载体,引导大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探索一条基于“工作室”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新路。
3.1提高认识、规范管理构建开放型创新创业环境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从创办发展到今天,一刻也没有停止对超前思想的准备和创新理念的形成。这种理念来源于时刻追踪世界和国家科技、产业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变化与调整以及对职业教育的独到领悟和追求。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创业理念、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一是树立创新立本、创业光荣的职场理念。二是培养严谨务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优秀的职场人士或创业者的标准要求学生。[3]
规范管理方面,“艺术设计工作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师生使用相关设备必须提前登记,并做好跟踪、维修、维护、检查等工作,严禁设备、器材、书籍等外流。缺少的器材、耗材等随时登记与补缺。“艺术设计工作室”设置阅览室,订阅专业报刊和专业书籍、建立设计项目资源库和中心局域网,供学生查阅相关资料。[4]
3.2多元化师资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训练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校中厂”在格局上十分规范的,形成完整的项目流水线的工作过程,管理与设计、制作部门职责和分工明确。“艺术设计工作室”也模拟设计公司的功能框架,划分了接待部、项目策划部、设计总监室、设计与制作部、工程与材料部等。工作室按照设计公司的运营流程配备硬件,具备设计与制作小型设计项目的基础条件。“艺术设计工作室”实行公司化、自管化、项目化、指导教师制四位一体制度。实行学生自管制度,首先在全系部范围内公开招聘“艺术设计工作室”管理人员、策划人员、设计与制作人员。专业教师和专家一起引导学生进行企业项目实战训练,促进学生适应职业角色,胜任岗位技能要求。[5]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师资上特别强调企业实践能力,这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理念的启迪下,“艺术设计工作室”模式下的教学师资是多元化的,由于工作室的性质首先是为教学服务,因此本校教师是指导与带动学生的主体,企业一线设计师则根据训练项目的需要作为技术顾问。同时聘请富有实战经验的外校的名师和教育专家,针对具体的项目给学生做实战训练,案例分析等指导。项目来源是多渠道的,有合作企业带来的真实项目、教师精心策划的训练项目,还有校内外的一些专业竞赛、技能大赛等项目。项目的性质是实用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典型性的综合体。项目类型有单项能力训练项目和综合能力训练项目。学生一般先通过单项项目训练提高单项能力,后进行综合项目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备单项能力又具备综合实战能力。项目化训练是检验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目标完成情况的有效途径之一。[6]
3.3“艺术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成效及评价
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例。自2008年创立以来,在系部全体师生的努力和相关行业的支持下,已经承接和完成校内外实际项目近百项。同时衍生出不同类型的工作室7个(包括平面艺术设计工作室、产品造型工作室、展示搭建工作室、色彩设计工作室、摄影摄像工作室),学生们在“工作室”中参与项目训练,初步掌握了设计项目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专业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大部分毕业生分布在上海、杭州和江苏省各城市,其中自主创业有10余例,创业典型学生多次被请回学校,与学弟学妹们对社会的认知和创业进行交流。同时也对“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内涵建设与发展,课程体系架构、教学内容衔接、项目训练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校友们大多认为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架构课程内容比较符合当下社会的需求。他们认为创新创业素质训练十分重要,包括如何发现商机、如何协助经营企业以及如何创办企业等。可见以“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依托,贯穿整个专业学习的每个细节,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引导学生在校内就接触到真实的企业项目并加以训练,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7]
工作室教学成效以“学以致用”为考核原则。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需要和企业的要求做出结合,通过行业、企业明确项目训练的目标、手段、成果并和企业专家一起对于教学的成效做出分析和评价。为检验学生对设计项目的原创性、应用性和传达性的把握,项目实施结束后由专业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共同组成考评小组(3~4人),逐个对学生进行考评。学生用PPT展示作品并进行创意说明、市场反馈情况、过程经验感受、创作收获等汇报,考评小组进行现场提问,现场打分,取小组平均分。“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化教学评价有一定特殊性,大的主线是遵循艺术设计的工作过程和岗位任务完成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管理、组织协作能力;2)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学生的最初策划方案和最后的设计报告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4)学生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主题的原创性、项目方案的可操作性、设计作品的视觉及应用效果等方面;5)整个项目策划、设计、制作流程过程的总结和分析报告。[8]
4结语
“艺术设计工作室”,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扩大了教学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学习和探索公司管理、项目设计与制作的技能,使学生在校园里就体验到了创业的艰辛和乐趣,为学生创新与创业实践打下坚实基础。此举也加强和促进了校企的深度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了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同时也提升了教师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完成社会真实项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晋保山.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来自南洋理工学院的启示[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 胡宝华,唐绍祥.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探讨——来自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7).
[3] 蔡袁强,戴海东.培养设计研发型创新创业人才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以温州大学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0(4).
[4] 万剑.艺术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河学刊,2011(10).
[5] 曾尔雷,黄新敏.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
[6] 王茂林.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美术大观,2010(1).
[7] 刘秀珍.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艺术与設计:理论版,2010(5).
[8] 戴士弘.2012年4月7日南京讲座《职教课程的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
作者简介:刘宗红(1966—),女,安徽芜湖人,副教授,副主任,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与设计教育研究。
关键词:校中厂;艺术设计工作室;创新创业
1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办学模式的现状考察
1.1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办学模式之特色
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是“双轨制”创新理念,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其具体做法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课程,到了大三学习阶段,学校将会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A、B两组,实施前六个月A组学生由教师带领在教学课堂学习专业课。同时,B组学生被分成2组,B组的其中1组在“校中厂”承接实际项目,另1组学生则在新加坡某企业实习,各安排三个月,三个月后互换。六个月后A、B两组学生再互换教学场所和学习与工作形式。这是较为科学合理的资源合理利用,教学和实习的形式丰富且灵活,促进了学生学业完成和“校中厂”项目的有效实施。[1]
1.2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的办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南洋理工学院最高层是学校董事会,校事董会成员包括来自教育部、大学、局机关、相关企业等代表,校董会担负着监管院长、专业内涵建设、拓展新系、新专业、审查学院每季度的运作发展情况、年度财政等情况。他们以社会最前沿的信息和其丰富的经验为南洋理工学院的招生、教学、实践等重要环节以很好的引领。
(2)师资保障:南洋理工学院在教师引进上,除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外,更看中应聘人员的在企业实践或工作的背景,非常严格地要求教师都具备5年或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如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具有本科学历也可考虑录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特别重视师资的实践和研发能力。学院同时还很强调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每年都要求教师完成学院规定的一定培训学时。
(3)校企合作保障:采用“校中厂”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社会企业强大的资源,实现“企业融入学校、项目融入教学、教师融入行业、学生融入岗位”,为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的提升提供最为关键的实战训练基地。同时企业也会将新的一手研发的资料与学院共享,以校企合作共同承接项目、开发项目、项目研讨、实施项目,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2]
2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现状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对国家和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已经被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比较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和运行情况来看,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仍处在初级探索阶段,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实际问题有着较大的提升和完善空间。
2.1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和目标定位不明确
多数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一定的高度加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多以选修课或讲座的形式开展,期望通过速成教育达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不符合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社会、企业也不会认同这样的专业认知和能力浮于表面的学生。
2.2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尚没有形成
当下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缺少有机的联系,不能满足学生能力提升的实际需求。如理論课程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典型人物创业故事”等。实践课程主要是以专业核心课程“广告设计与制作”、“展示空间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后期合成”等。其特点是教师按自己的专业背景取向突出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之间在课程内容和训练方法上交流甚少,学生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没有形成。
3“校中厂”模式对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启迪
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的办学理念,结合我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在调研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确定“艺术设计工作室”学生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和以项目化教学、项目实战训练、专业技能竞赛、创业典型孵化为载体,引导大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探索一条基于“工作室”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新路。
3.1提高认识、规范管理构建开放型创新创业环境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从创办发展到今天,一刻也没有停止对超前思想的准备和创新理念的形成。这种理念来源于时刻追踪世界和国家科技、产业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变化与调整以及对职业教育的独到领悟和追求。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创业理念、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一是树立创新立本、创业光荣的职场理念。二是培养严谨务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优秀的职场人士或创业者的标准要求学生。[3]
规范管理方面,“艺术设计工作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师生使用相关设备必须提前登记,并做好跟踪、维修、维护、检查等工作,严禁设备、器材、书籍等外流。缺少的器材、耗材等随时登记与补缺。“艺术设计工作室”设置阅览室,订阅专业报刊和专业书籍、建立设计项目资源库和中心局域网,供学生查阅相关资料。[4]
3.2多元化师资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训练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校中厂”在格局上十分规范的,形成完整的项目流水线的工作过程,管理与设计、制作部门职责和分工明确。“艺术设计工作室”也模拟设计公司的功能框架,划分了接待部、项目策划部、设计总监室、设计与制作部、工程与材料部等。工作室按照设计公司的运营流程配备硬件,具备设计与制作小型设计项目的基础条件。“艺术设计工作室”实行公司化、自管化、项目化、指导教师制四位一体制度。实行学生自管制度,首先在全系部范围内公开招聘“艺术设计工作室”管理人员、策划人员、设计与制作人员。专业教师和专家一起引导学生进行企业项目实战训练,促进学生适应职业角色,胜任岗位技能要求。[5]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师资上特别强调企业实践能力,这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理念的启迪下,“艺术设计工作室”模式下的教学师资是多元化的,由于工作室的性质首先是为教学服务,因此本校教师是指导与带动学生的主体,企业一线设计师则根据训练项目的需要作为技术顾问。同时聘请富有实战经验的外校的名师和教育专家,针对具体的项目给学生做实战训练,案例分析等指导。项目来源是多渠道的,有合作企业带来的真实项目、教师精心策划的训练项目,还有校内外的一些专业竞赛、技能大赛等项目。项目的性质是实用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典型性的综合体。项目类型有单项能力训练项目和综合能力训练项目。学生一般先通过单项项目训练提高单项能力,后进行综合项目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备单项能力又具备综合实战能力。项目化训练是检验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目标完成情况的有效途径之一。[6]
3.3“艺术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成效及评价
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例。自2008年创立以来,在系部全体师生的努力和相关行业的支持下,已经承接和完成校内外实际项目近百项。同时衍生出不同类型的工作室7个(包括平面艺术设计工作室、产品造型工作室、展示搭建工作室、色彩设计工作室、摄影摄像工作室),学生们在“工作室”中参与项目训练,初步掌握了设计项目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专业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大部分毕业生分布在上海、杭州和江苏省各城市,其中自主创业有10余例,创业典型学生多次被请回学校,与学弟学妹们对社会的认知和创业进行交流。同时也对“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内涵建设与发展,课程体系架构、教学内容衔接、项目训练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校友们大多认为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架构课程内容比较符合当下社会的需求。他们认为创新创业素质训练十分重要,包括如何发现商机、如何协助经营企业以及如何创办企业等。可见以“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依托,贯穿整个专业学习的每个细节,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引导学生在校内就接触到真实的企业项目并加以训练,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7]
工作室教学成效以“学以致用”为考核原则。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需要和企业的要求做出结合,通过行业、企业明确项目训练的目标、手段、成果并和企业专家一起对于教学的成效做出分析和评价。为检验学生对设计项目的原创性、应用性和传达性的把握,项目实施结束后由专业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共同组成考评小组(3~4人),逐个对学生进行考评。学生用PPT展示作品并进行创意说明、市场反馈情况、过程经验感受、创作收获等汇报,考评小组进行现场提问,现场打分,取小组平均分。“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化教学评价有一定特殊性,大的主线是遵循艺术设计的工作过程和岗位任务完成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管理、组织协作能力;2)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学生的最初策划方案和最后的设计报告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4)学生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主题的原创性、项目方案的可操作性、设计作品的视觉及应用效果等方面;5)整个项目策划、设计、制作流程过程的总结和分析报告。[8]
4结语
“艺术设计工作室”,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扩大了教学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学习和探索公司管理、项目设计与制作的技能,使学生在校园里就体验到了创业的艰辛和乐趣,为学生创新与创业实践打下坚实基础。此举也加强和促进了校企的深度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了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同时也提升了教师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完成社会真实项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晋保山.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来自南洋理工学院的启示[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 胡宝华,唐绍祥.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探讨——来自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7).
[3] 蔡袁强,戴海东.培养设计研发型创新创业人才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以温州大学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0(4).
[4] 万剑.艺术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河学刊,2011(10).
[5] 曾尔雷,黄新敏.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
[6] 王茂林.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美术大观,2010(1).
[7] 刘秀珍.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艺术与設计:理论版,2010(5).
[8] 戴士弘.2012年4月7日南京讲座《职教课程的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
作者简介:刘宗红(1966—),女,安徽芜湖人,副教授,副主任,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与设计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