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日本大学文理学部教授力武常次担任主编和由另外13人组成的编委会编著的英文版《地震预报和警报》(Earthquake Forecastingand Warning),作为“地球和行星科学发展丛书”(Developments in Earth and PlanetarySciences)之三,于1982年由日本东京学术出版中心(Center for Academic Publications ofJ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日本大学文理学部教授力武常次担任主编和由另外13人组成的编委会编著的英文版《地震预报和警报》(Earthquake Forecastingand Warning),作为“地球和行星科学发展丛书”(Developments in Earth and PlanetarySciences)之三,于1982年由日本东京学术出版中心(Center for Academic Publications ofJapan/Tokyo)和德·赖德尔(D.Reidel)出版公司联合出版。本书为大32开,全书共400页
其他文献
“美国海军水上武器中心”于1979年向美国国防部提出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的内容主要讲到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于电视制导导弹自动目标跟踪的可能性。图像识别涉及的技术领域很广,光学图像识别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我们从这广泛的领域中,只选择一种令人感兴趣的技术,来进行讨论研究。
文章报道了中国地震系统召开的第一次规模最大的关于油井动态与地震关系的专题学术讨论会概况,文章对该讨论会进行了述评,并指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次会议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利用油田深井开展地震观测和科研工作的面貌。
地震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一直是严重的威胁。人们常以附近断层可能发生最大地震时所产生的最大加速度来估计核电站和大坝这类重要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未来地震危险性。通过包含有震级、震中距和衰减系数的经验公式计算,便可获得最大加速度的数值。因此,对在某一已知大小的断层上,估计由于破裂所引起的地震的可能震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托切尔(Tocher,1958)根据在加利福尼亚和内华达
文章简介了对文坝地区地震危险性的两种不同看法及其各自论点的主要依据。
介绍了有关1931年8月11日新疆富蕴8.0级地震、1932年12月25日甘肃昌马7.5级地震和1937年1月7日青海托索湖7.5级地震的考察情况,包括对这三次内陆地震破裂带进行考察的目的及这些破裂带的特征;并指出,内陆破坏性大震是当前地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最后提到,将这次考察的详细情况及所获得的重要资料已拍了电影和录象
日本大学文理学部教授力武常次著的《日本各地的地震危险性》一书由日本“科学社”于1981年4月10日出版发行。该书为“科学社”出版的《科学丛书》的第18本。全书共分9章。第1章为《何谓地震危险性》,谈了地震危险性的定义及其评定方法;第2章为《袭击日本的破坏性地震及其成因》,以板块构造理论为依据,阐明了日本列岛大地震的发生机制;第3章和第4章是《地震发生概率的推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论述了巨大地震重
1983年5月2日下午4时42分左右(格林威治时间23时42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科林加(Coalinga)地区发生 M_1=6.5地震。加州大部分地区以及内华达州部分地区均有感。这次地震是北加州地区近十几年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地震台网的测定结果,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为36°19.3′N,120°27.9′W,位于旧金山和洛杉矶之间,距
所有地震都是突然发生的。然而,加州圣华金山谷的科林加地震(按该震发生于1983年5月2日,震级为里氏6.0~6.5级)却使地震学家们大为吃惊。这次地震没有发生在地震监视者们特别注意的地方。尽管其震中仅在圣安德烈斯断层以东约15英里处,但它并不靠近任何
之一首先扼要回顾了八十年代前岩石力学性质研究的某些重要结果,接着主要介绍了当前的新动向,包括:岩石力学和能源合理开发密切联系;岩石力学和材料科学的紧密结合;岩石力学和计算数学的结合等。
就地震时采取应急措施做了简述,作者在分析了近年来发生在中国的几次破坏性地震,主要是溧阳两次地震的实际伤亡情况之后指出,在地震突然发生时,“盲目外逃”是不可取的,而“就近躲避”则是应急防护的较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