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时空摩擦产生暗能量?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x76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暗能量之谜
  近些年,在物理学上有些事情是比较棘手的,比如暗能量。
  我们认识暗能量已经有一些年头了。1998年,天文学家在观察遥远的超新星时,发现它们比预期的要暗。在一个还在膨胀的宇宙中,虽然随着超新星和我们的距离在增加,它们的亮度注定是要衰减的,但它们还是暗得太快了一点。这只能用宇宙膨胀在加速来解释。
  必定存在一种神秘的东西,是它踩了宇宙加速膨胀的“油门”。科学家把这种未知的东西叫做暗能量。暗能量大约占了宇宙总量的三分之二。根据近年来的观测显示,它应该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宇宙,其能量密度仅相当于每立方米6个质子的质量。搞清暗能量是什么,是当前物理学上的最大课题之一。
  对于物理学家来说,最简单的办法是把暗能量解释为真空能。因为他们很早就知道,根据量子力学,真空中充满着各种此起彼伏的量子场,因此真空也是有能量的。但随后的计算却表明,真空能要比暗能量大差不多120个量级。这么大的差距,当然是无法接受的。
  遇到这种情况,许多人就放弃这种设想了。但依然有不少人在顽强地通过修正理论来缩小这个距离。最近有人声称,暗能量并非宇宙中某个真实存在的实体,它仅仅是物理学家们在记录宇宙能量收支平衡时,之前被他们忽视了的某种东西。
  但要理解这一点,不得不假设: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能量守恒,不是任何情况下都成立的。
  对能量守恒的质疑
  这个假设可谓石破天惊。你不妨想一想,科学上定律、原理那么多,可是有哪一条比能量守恒定律更根本、更颠扑不破呢?事实上,能量守恒不仅通过了无数次实验的检验(见拓展阅读“能量守恒为我们做过些什么?”),还跟物理学上最基本的一个对称联系在一起。
  早在20世纪初,数学家艾米丽·诺特就已证明,物理定律的每一种对称性,都对应一条守恒定律。例如,空间平移对称性导致动量守恒定律,时间平移对称性导致能量守恒定律。时间(空间)平移对称,通俗地说,就是物理规律不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众所周知,没有哪条物理定律的有效性会有一个截止日期。
  不过,对能量守恒的质疑也并非今日始。之前物理学家就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提出过质疑。
  就微观方面来说,量子理论认为,真空并非真的空无一物,里面其实充满了许多虚粒子;这些虚粒子可以从真空中暂时借得一部分能量,以获得“肉身”,旋即湮灭,又把能量归还真空。虽然从大的时间尺度来看,能量似乎还守恒,但从非常小的时间尺度来看,能量守恒显然被破坏掉了。
  就宏观方面来说,广义相对论告诉我们,光在强引力场中传播时,波长会被拉长,此即引力红移。但是我们知道,光子的能量跟波长成反比,波长变长,岂不意味着光子的能量下降?可是,光在真空中传播,并没有什么东西偷走能量呀?所以在这里,能量守恒也被破坏了。
  物质和时空如何交换能量?
  不过,物理学家又说,这一切都只是表面现象。能量之所以不守恒,是因为我们之前对能量的理解太狭隘。在来自微观方面的质疑中,因为真空也是有能量的,一旦考虑真空能,总能量还是守恒的。在来自宏观方面的质疑中,广义相对论早就告诉我们,当时空被弯曲或平摊开来的时候,能量就会被吸收或者释放出来。所以,发生红移的光子,损失的能量必定是被弯曲的时空吸收了。一旦计及它周围时空的能量变化,总能量也还是守恒的。
  这么一来,似乎又无话可说了。不过,能量在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是好理解的,但它是如何在物质和时空之间交换的呢?譬如发生红移的光子,是如何把自身的能量传递给周围时空的?
  法国物理学家希伯特·罗赛特试图来解决这一问题。他认为,秘密或许就藏在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學交叉的地方。
  这个既涉及广义相对论,又涉及量子力学的地方,本应以统一的量子引力理论为奥援,可惜该理论至今付之阙如。一个重要原因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时空观,有着巨大的差异。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连续的、平滑的;然而量子力学却认为,万物都是分立的、一份一份的,倘若深究下去,甚至连时空本身也是如此。
  我们迄今描述物理现象,都假设时空是光滑的、连续的。相对论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有质量的物体,甚至一个微观粒子,都会让它周围的时空发生扭曲,扭曲程度依它的质量而定(比如,黑洞把它所在的空间就扭曲成了一个漏斗形)。但倘若时空真是颗粒状的,当然对置身其中的物体会产生影响。就好比一个铁球,在一块厚毯子上滚动,从远处看,它滚到哪儿,哪儿就陷下去,但从近距离看,你会发现毯子表面并非光滑,而是由一根根直竖的、蜷曲的细毛组成的,铁球在运动时,会受到细毛的阻扰而损失能量。罗赛特说,颗粒状的空间对于运动粒子来说,就好比摩擦力,粒子的能量通过这种形式,传递给了“毛茸茸”的空间。
  暗能量新说
  如果这个设想对头,那么自大爆炸以来,宇宙中的物质就在持续不断地丧失能量。固然,对于单个粒子来说,损失的能量是非常之微小的,用目前的设备根本无法探测,但考虑到宇宙之大,之久,这些积累起来的能量必定非常可观,足可用来解释暗能量的起源。换句话说,暗能量不是别的,就是物质在运动时,被时空损耗并吸收的能量。
  罗赛特做了一下计算,如果把宇宙中不包括暗能量在内的物质总能量,比作一个10×10×10立方千米的水体,那么每年损耗的能量,仅相当于一个质子的质量。把自大爆炸以来损耗出去的能量全部加起来,跟天文上观测到的暗能量比较,差距从原先的120个量级缩小到7个量级。他认为,如果把他的理论进一步精细化,差距或许还会缩小。
  当然,这个理论也并非没有争议。首先,物理学家要想搞清楚粒子尺度上与时空有关的事情是很困难的,因为在天体层面上行之有效的广义相对论,在此失效了。其次,罗赛特理论中的另一个假设,即时空是颗粒状的,尽管在科普文章中已经很流行,但在科学上远未得到证实。所以,要搞清暗能量的真实来源,恐怕还是需要等待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结合起来的统一理论。
  拓展阅读
  能量守恒为我们做过些什么?
  我们不论朝哪儿看,能量看起来似乎都在创生或消灭:落体获得速度;潮汐涨了落,落了涨;被消化的食物似乎不见了……
  但每一次,只要我们坚信能量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总是守恒的,就总看透这些表面现象,为我们增加新的认识:物体从地面升起,就获得引力势能;海洋的水受月球引力的作用;食物被转化成了我们体内的肌肉和脂肪……
  出于同样的道理,石头在地面滑行,速度越来越慢,让达·芬奇发现了摩擦力。19世纪,法国天文学家奥本·勒维耶结合能量守恒定律和观测数据,使他预言了海王星的存在。焦耳等一批物理学家,用能量守恒定律证明,热量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则证明,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巨大能量,都储存在原子的质量上。
  也许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微子的发现。1930年,物理学家发现,放射性原子能够发射电子,但在这一过程中,能量似乎莫名其妙地变少了。当时,像玻尔这样的大物理学家都猜测,或许在这一过程中,能量不再守恒了。但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却坚持认为能量是守恒的,只是被某种不可见的新粒子带走了。最后实验证实泡利的想法是正确的,新发现的粒子被命名为中微子。能量守恒定律再一次被证明是正确的。
其他文献
如果海洋中有高科技文明,我认为,他们会利用广阔的海域,收集太阳能电解水,生成氧气、氢气,然后用于燃烧。也有可能是通过藻类,大规模的养殖大型藻类,然后发酵生成甲烷或者乙醇等。如果他们的科技水平确实足够高,这些能源的利用对于他们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大科技读者 大课间读者  我认为海洋中的高科技文明的能量来源是流动的海水、海底火山和热液喷泉。海水不是静止不动的,根据盐度和温度的不同,海水会不停地
期刊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一类极为有效的药物。抗生素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许多人的追捧。但也有人因为使用抗生素产生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新的研究还发现青少年服用抗生素过多会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  此外,抗生素也有致命的缺点。其一,并不是每一种抗生素都只针对特定的细菌,因此它们在杀害有害细菌的同时也可能杀掉无害细菌甚至是有益细菌,对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会有影响;其二,部分顽强的细菌经过抗生素的“轰
期刊
世界上只有两种哺乳动物爱吃辣,一种是人类,另一种是树鼩。  树鼩活跃于东亚、东南亚地区,外形似老鼠,又有点像没了大尾巴的灰松鼠,全身除了腹部有少许白色毛发外,长满了灰褐色的体毛。树鼩体型较小,体长一般只有19~20厘米。它们的尾巴虽然不大,但很長,几乎与身体等长。  树鼩会主动寻找带有辛辣味的食物。一般来说,除了人类之外,哺乳动物对于辣味向来是敬而远之的。哺乳动物的舌头和喉咙处有充当感受器的离子通
期刊
一直以来,科学家和各行各业的工程师们源源不断地从大自然获得创造灵感,因此大自然在创造发明方面可谓是我们的“恩师”,而我们只是大自然的“学徒”。本文将列举五个来源于大自然的发明。  蜂群思维管理能源  蜂群是一个神奇的种群,它们似乎没有思维,智力也不高,但是却“本能”地知道自己应该扮演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工作。蜂群之所以能做到分工明确,工作效率如此之高,是因为背后有一只“无形的手”——蜂群思维。 
期刊
你看过最千奇百怪的书是什么?我们平时看的都是传统的、最平常的书,比如课本、练习题、小说、杂志等;比这个稍微奇怪一点的就是立体书,书中的鸟兽鱼虫都活灵活现,立体感强;此外,也不乏斥重金打造的书,书上镶满了黄金或钻石……那么,你可曾听说过用X光线照射才能看的书?我们都知道,医学上X光常用于辅助诊断,那它与看书又有何关系?别着急,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真书”不露相  都说真人不露相,这里有一本“真書”
期刊
当宇航员,可能是许多人的梦想,但是大多数人都难以实现这个梦想。虽然当不了真正的宇航员,但是过一把当宇航员的瘾还是可能的。  欢迎来到肯尼迪航天中心游客综合区的航天员训练体验中心!  航天员训练体验中心  在航天员训练体验中心,体验者体验完所有的模拟项目将需要约5小时的时间。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单个体验项目。  体验中心的每个训练区都复制了宇航员真实的训练环境,每次可有20多个人同时参与体
期刊
认识并保护蝙蝠  或许你只在电视上看到过蝙蝠,只知道它们住在洞穴里,有些还会吸血,是一种可怕的生物。可是你知道吗?蝙蝠也是一种益兽。首先,蝙蝠是一种保留着许多原始特征的哺乳动物,它们对现代科学研究和生物制药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其次,大多数蝙蝠的食物是蚊虫,能帮助保护我们的庄稼;另外,有的蝙蝠,如小长鼻蝙蝠还是花朵们忠实的传粉者。  可是由于栖息地的减少、人类捕捉,加上一种奇怪的疾病,世界上的蝙蝠中
期刊
你对“在海龟体内发现了许多的塑料袋”这个话题感到熟悉吗?近几年来,电视上频繁出现类似这样的报导。现在我们的海洋里充满了大大小小的固态垃圾,如烟头、塑料袋、玻璃瓶、废弃的渔网等。这些垃圾不仅不美观,而且还造成了严重的水质污染,海洋生物还会因为误食这些垃圾而死去。据统计,仅是太平洋上的海洋垃圾的面积就有大约300万平方千米,将近1/3的中国国土面积,并且垃圾还会越来越多。  那么我们真的拿这些海洋垃圾
期刊
说到蓝色血液,你是否会想到科幻小说中有关外星人的情节,其实在我们自然界就有生物拥有这样的血液,这就是鲎(hòu)。如果你生活在沿海一带,或许会见过这种外形似“铁锅盖”的生物,俗称“马蹄蟹”,但它却与螃蟹关系不大,是一种节肢动物,这种生物虽然个头不大,却浑身是宝,尤其它独具的蓝血。  为什么是蓝色的血?  看到鲎,也许每个人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它的血是蓝色的?”,我们常见血液大都是红色,这是
期刊
脚底藏着巨量钻石  你的脚下,是坚实的土地,而在这土地之下,又是什么呢?最近,科学家发现,就在你脚下的土地里,可能藏着千万亿吨的钻石。  如此巨量的钻石可能令许多人垂涎不已,仅将一小部分挖出来,已是一笔可观的财富。然而,抱有这样想法的人大概要失望了,因为这些钻石埋藏在地底大约160千米深的克拉通根处。  克拉通是地质学名词,指的是大陆地壳上古老而稳定的部分,缺乏明显的火山活动和没有发生过碰撞的地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