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穷人》教学为例,针对长课文内容多、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有效的教学切入点等问题,论述抓文体特点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通过关注文本的情节描写、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描写等,梳理文本结构及特点,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文体特点 长文短教 《穷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73-02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出现不少长文章,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浏览能力、寻找关键信息能力、快速阅读能力等阅读能力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但许多教师不太适应长课文的教学,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长课文内容多,教师无法准确找到有效的教学切入点;二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长课文的教学任务。那么,长课文应该怎么教,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教学切入点,有效完成长课文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长文短教的教学方式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下面,笔者就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抓住文体特点实现长文短教的具体策略。
一、《穷人》文本解读
《穷人》是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这一篇课文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距离学生的生活年代较远,对学生来说,课文较长、内容也较繁多,有的段落语意跳跃较大、比较难读,有的句子看似前后矛盾等,这些都是造成这篇长课文“难教”的主要原因。
研究單元“语文要素”是教好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前提。统编版语文教材在每一个单元前编排了“语文要素”板块,明确了本单元的阅读目标与要求。《穷人》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通过研究语文要素,我们可以知道编者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小说的文体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因此,教师只需抓住“小说的文体特点”进行重点教学,就基本可以达到课标教学要求了。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抓住《穷人》这篇课文的文体特点进行“长文短教”。
二、《穷人》教学实录及分析
(一)复习文体,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这篇课文,请大家读一读课题。
生:穷人。
师:《穷人》是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小说巨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桥》这篇小说,谁来说一说,我们在读小说时要关注哪几个方面?
生:关注情节、环境、人物形象等。
师:这节课,让我们抓住小说的特点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在学习课文《穷人》之前,学生学习了短篇小说《桥》,他们对小说的“三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笔者在课堂伊始通过与学生回忆“小说的文体特点”,直接切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二)品环境描写,感受“穷人”的生活
师: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想一想:从环境描写中,我知道了什么?(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句子)
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1: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而这间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餐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师:这是一处自然环境描写,你从这个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生1:屋外环境恶劣,屋内温暖而舒适。
师:屋内“温暖和舒适”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桑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2:勤劳、热爱生活。
师:是的,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她始终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就算小屋再破旧,也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请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句子。(生读)
师:还有其他描写环境的句子吗?
生3: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师:前面那句话是自然环境描写,这一句是——
生4:社会环境描写。
师:这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渔夫一家生活的——
生5:困难。
生6:穷困。
师:这两处环境描写,虽然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却能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桑娜一家的穷困。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吧。
(三)析人物形象,感受“穷人”伟大的善良
师:文章刻画最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桑娜,作者主要通过人物内心的独白和情感演绎进行刻画。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描写桑娜内心独白的句子或段落。(生读、画句子)
师: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或段落?
生1: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你找到的是文中最集中的一处心理剖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
师:桑娜想了哪些事?当时她的思绪是怎么样的?跟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吧。(生组成2人小组讨论)
生2:一共想了5件事。①他会说什么呢?②这是闹着玩的吗?③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④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⑤他会揍我的。
师:这个小组真不错,把5件事都理得清清楚楚的了。我们再来回顾这5件事的先后顺序,你们觉得当时桑娜的想法是怎么样的?
生3:我们觉得桑娜的想法比较凌乱。比如想到第一件事“他会说什么呢”,按这个思路顺着下去,就应该想到渔夫可能会说什么,但是桑娜又想到另一件事“这是闹着玩的吗”。所以我们小组觉得她当时的思维比较乱。 师:对,那桑娜为什么会出现思维跳跃呢?
生4:我觉得是因为她没有跟渔夫商量,就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了,怕被渔夫责骂,心里比较害怕。
生5:我觉得是因为桑娜知道家里贫困,可能养不了那么多孩子,心里担忧。
师:桑娜既然怕渔夫骂她,又知道自己家里穷困,为什么还要把这两个孩子抱回来呢?
生6:桑娜是一个善良的人,她当时没有过多考虑,看到这两个孩子的情况,就下意识地想要把他们抱回来。
师:这个“下意识”说得非常好,没有任何犹豫,这种“爱”是一种本能反应,这就是真正伟大的善良。作者在构思这篇文章时,就是通过对“人物内心独白的刻画”直指其伟大的善良。
师:作者刻画渔夫这个人物时,主要抓住人物的什么描写?
生7:语言。
生8:神态。
师:能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吗?
生9:渔夫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师:这一段话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渔夫?
生10:善良的渔夫。
师:作者写这篇短篇小说的目的,就是刻画桑娜和渔夫的善良,让人们感受到当时沙皇黑暗统治下人性的温暖。
(四)看故事情节,学习小说的写作技巧
师: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篇小说是如何推进故事情节的。小说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四个部分。“起”即故事的起因;“承”顺着开头,接下来的发展;“转”发生突然的转变或改变;“合”是故事的结局。请同学们自主组成四人小组,找一找这篇小说是如何推进故事情节的。(学生组成小组交流学习)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下?
生:我们小组觉得故事的起因应该是渔夫外出打鱼,很久没有回来。“承”是桑娜睡不着出去找丈夫,来到邻居西蒙的小屋前,看到两个孩子躺在死去的西蒙身边,她把孩子抱回了家;“转”是桑娜原本担心会受到丈夫的责骂;“合”是丈夫主动提出抱两个孩子回家。
師:同学们学习了《桥》这一篇课文,对小说的结构已经非常熟悉了。这个小组的同学非常棒,把这篇课文的“起、承、转、合”归纳得清清楚楚。掌声送给这个小组!(学生鼓掌)
师:我们以后在写小说的时候,就要注意写清楚“起、承、转、合”四个部分,特别是写好“转”的部分,故事只有跌宕起伏,才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设计意图】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科学的选择就是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突出“文体教学”。教学本课围绕语文要素抓住“文本特点进行长文短教”,同时将小说的三个要素进行“目标分解”,分成一个个“小目标”逐一突破,让学生进行“长文阅读”更有“阅读方向”,迅速从“长文”中搜索需要的“信息”,缩短阅读的时间、提高阅读的效率,从而落实了“小说文体特点”的教学,达到“长文短教”的教学目的。
三、《穷人》教学点评
《穷人》这篇课文是统编版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相较其他课文是“长课文”。编者编排这一篇文章目的是进行“中小衔接”,让学生初步接触小说,慢慢从小学阶段的“较短的文章”过渡到“长文章”的学习。部分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会产生畏惧心理,不知如何下手。部分教师将其等同于其他叙事性课文,按照“记叙文”进行教学。但是,从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来看,按照“记叙文”进行教学,学生对文章理解不够深刻,也没有构建起“小说”这一文体意识,这不利于学生的阅读成长。同时,按照“记叙文”的标准进行教学,教师一般需要花费3~5个课时,耗时比较长。梁琼老师在教学这节课中,抓住“小说”这个文体特点进行“长文短教”,完成了整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小说”这一文体的特点有了深刻的印象。
整节课围绕“小说文体”这一个主题进行教学,梁琼老师首先与学生一起回忆小说的三要素,接着从“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三个方面,带领学生进行慢慢理解与品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深入理解《穷人》这篇小说的主旨,也在脑海里慢慢梳理出“小说”的结构及特点,实现了课堂教学“一课一得”,也实现了“长文短教”,此教案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点评:玉林市玉州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卢玉华)
(责编 杨 春)
【关键词】文体特点 长文短教 《穷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73-02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出现不少长文章,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浏览能力、寻找关键信息能力、快速阅读能力等阅读能力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但许多教师不太适应长课文的教学,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长课文内容多,教师无法准确找到有效的教学切入点;二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长课文的教学任务。那么,长课文应该怎么教,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教学切入点,有效完成长课文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长文短教的教学方式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下面,笔者就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抓住文体特点实现长文短教的具体策略。
一、《穷人》文本解读
《穷人》是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这一篇课文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距离学生的生活年代较远,对学生来说,课文较长、内容也较繁多,有的段落语意跳跃较大、比较难读,有的句子看似前后矛盾等,这些都是造成这篇长课文“难教”的主要原因。
研究單元“语文要素”是教好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前提。统编版语文教材在每一个单元前编排了“语文要素”板块,明确了本单元的阅读目标与要求。《穷人》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通过研究语文要素,我们可以知道编者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小说的文体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因此,教师只需抓住“小说的文体特点”进行重点教学,就基本可以达到课标教学要求了。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抓住《穷人》这篇课文的文体特点进行“长文短教”。
二、《穷人》教学实录及分析
(一)复习文体,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这篇课文,请大家读一读课题。
生:穷人。
师:《穷人》是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小说巨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桥》这篇小说,谁来说一说,我们在读小说时要关注哪几个方面?
生:关注情节、环境、人物形象等。
师:这节课,让我们抓住小说的特点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在学习课文《穷人》之前,学生学习了短篇小说《桥》,他们对小说的“三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笔者在课堂伊始通过与学生回忆“小说的文体特点”,直接切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二)品环境描写,感受“穷人”的生活
师: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想一想:从环境描写中,我知道了什么?(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句子)
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1: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而这间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餐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师:这是一处自然环境描写,你从这个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生1:屋外环境恶劣,屋内温暖而舒适。
师:屋内“温暖和舒适”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桑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2:勤劳、热爱生活。
师:是的,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她始终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就算小屋再破旧,也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请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句子。(生读)
师:还有其他描写环境的句子吗?
生3: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师:前面那句话是自然环境描写,这一句是——
生4:社会环境描写。
师:这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渔夫一家生活的——
生5:困难。
生6:穷困。
师:这两处环境描写,虽然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却能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桑娜一家的穷困。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吧。
(三)析人物形象,感受“穷人”伟大的善良
师:文章刻画最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桑娜,作者主要通过人物内心的独白和情感演绎进行刻画。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描写桑娜内心独白的句子或段落。(生读、画句子)
师: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或段落?
生1: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你找到的是文中最集中的一处心理剖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
师:桑娜想了哪些事?当时她的思绪是怎么样的?跟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吧。(生组成2人小组讨论)
生2:一共想了5件事。①他会说什么呢?②这是闹着玩的吗?③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④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⑤他会揍我的。
师:这个小组真不错,把5件事都理得清清楚楚的了。我们再来回顾这5件事的先后顺序,你们觉得当时桑娜的想法是怎么样的?
生3:我们觉得桑娜的想法比较凌乱。比如想到第一件事“他会说什么呢”,按这个思路顺着下去,就应该想到渔夫可能会说什么,但是桑娜又想到另一件事“这是闹着玩的吗”。所以我们小组觉得她当时的思维比较乱。 师:对,那桑娜为什么会出现思维跳跃呢?
生4:我觉得是因为她没有跟渔夫商量,就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了,怕被渔夫责骂,心里比较害怕。
生5:我觉得是因为桑娜知道家里贫困,可能养不了那么多孩子,心里担忧。
师:桑娜既然怕渔夫骂她,又知道自己家里穷困,为什么还要把这两个孩子抱回来呢?
生6:桑娜是一个善良的人,她当时没有过多考虑,看到这两个孩子的情况,就下意识地想要把他们抱回来。
师:这个“下意识”说得非常好,没有任何犹豫,这种“爱”是一种本能反应,这就是真正伟大的善良。作者在构思这篇文章时,就是通过对“人物内心独白的刻画”直指其伟大的善良。
师:作者刻画渔夫这个人物时,主要抓住人物的什么描写?
生7:语言。
生8:神态。
师:能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吗?
生9:渔夫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师:这一段话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渔夫?
生10:善良的渔夫。
师:作者写这篇短篇小说的目的,就是刻画桑娜和渔夫的善良,让人们感受到当时沙皇黑暗统治下人性的温暖。
(四)看故事情节,学习小说的写作技巧
师: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篇小说是如何推进故事情节的。小说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四个部分。“起”即故事的起因;“承”顺着开头,接下来的发展;“转”发生突然的转变或改变;“合”是故事的结局。请同学们自主组成四人小组,找一找这篇小说是如何推进故事情节的。(学生组成小组交流学习)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下?
生:我们小组觉得故事的起因应该是渔夫外出打鱼,很久没有回来。“承”是桑娜睡不着出去找丈夫,来到邻居西蒙的小屋前,看到两个孩子躺在死去的西蒙身边,她把孩子抱回了家;“转”是桑娜原本担心会受到丈夫的责骂;“合”是丈夫主动提出抱两个孩子回家。
師:同学们学习了《桥》这一篇课文,对小说的结构已经非常熟悉了。这个小组的同学非常棒,把这篇课文的“起、承、转、合”归纳得清清楚楚。掌声送给这个小组!(学生鼓掌)
师:我们以后在写小说的时候,就要注意写清楚“起、承、转、合”四个部分,特别是写好“转”的部分,故事只有跌宕起伏,才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设计意图】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科学的选择就是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突出“文体教学”。教学本课围绕语文要素抓住“文本特点进行长文短教”,同时将小说的三个要素进行“目标分解”,分成一个个“小目标”逐一突破,让学生进行“长文阅读”更有“阅读方向”,迅速从“长文”中搜索需要的“信息”,缩短阅读的时间、提高阅读的效率,从而落实了“小说文体特点”的教学,达到“长文短教”的教学目的。
三、《穷人》教学点评
《穷人》这篇课文是统编版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相较其他课文是“长课文”。编者编排这一篇文章目的是进行“中小衔接”,让学生初步接触小说,慢慢从小学阶段的“较短的文章”过渡到“长文章”的学习。部分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会产生畏惧心理,不知如何下手。部分教师将其等同于其他叙事性课文,按照“记叙文”进行教学。但是,从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来看,按照“记叙文”进行教学,学生对文章理解不够深刻,也没有构建起“小说”这一文体意识,这不利于学生的阅读成长。同时,按照“记叙文”的标准进行教学,教师一般需要花费3~5个课时,耗时比较长。梁琼老师在教学这节课中,抓住“小说”这个文体特点进行“长文短教”,完成了整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小说”这一文体的特点有了深刻的印象。
整节课围绕“小说文体”这一个主题进行教学,梁琼老师首先与学生一起回忆小说的三要素,接着从“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三个方面,带领学生进行慢慢理解与品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深入理解《穷人》这篇小说的主旨,也在脑海里慢慢梳理出“小说”的结构及特点,实现了课堂教学“一课一得”,也实现了“长文短教”,此教案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点评:玉林市玉州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卢玉华)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