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从小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了解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使学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那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呢?下面我谈一谈我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一点感受、体会和总结。
一、让学生在玩中学。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个乡镇小学,小学生对于计算机的认识不多。四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计算机,一开始学的是画图,可是大部分学生对鼠标都不熟悉。除了少数家里有计算机的外,其他学生根本没操作过计算机。两节课下来,很多学生还是不能掌握“单击左键”、“单击右键”、“双击左键”等操作。学生们觉得计算机很枯燥,出现不想上机的现象。这时,我在想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能不能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熟悉鼠标呢!第三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玩“扫雷”的游戏,大家听到玩游戏都很感兴趣。我首先教他们一些玩“扫雷”游戏的方法和技巧。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家发现要玩得好,首先要对鼠标的操作非常熟练。这时我重新再讲鼠标的基本操作时,大家都学得特别认真。玩了一段时间,学生对鼠标的操作比较熟练了。这时,我再教他们用“画图”软件画一些好看、童真的画时,他们就有兴趣学了。
二、课堂上要注意把时间“给”学生。
信息技术是一门以操作为主的课,在课堂上要注意把时间给学生,如果一节课的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听着你“滔滔不决”的“唠叨”而没有机会自己动手操作,那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一般来讲一节信息技术课教师与学生的时间分配应以1:2分为宜。应让学生有更多自己动手的时间,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练习学生才能掌握教学的任务。在上机内容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如果采取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会粗心大意,基础差的学生一节课下来也没学习多少,常常效果不佳,这时要布置不同的任务,才能达到比较预期的目的。如在教学word2000时,可以从字的输入着手,逐步介绍建立文档、建立表格、使用工具、编辑整篇文章以及打印等,每节课的练习设计,我都采取几类不同层次的练习,无论完成哪个层次的练习,我都给予较高的鼓励性评价,让学生都有成就感。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任何教学活动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在学习书本知识阶段,由于学生一周一节课,理论与实践时间差大,我们通过对比总结,把原来在教室内上一节理论课,再从机房上一至两节实践课,改为全部在机房上课,四十五分钟时间,基本按“讲—练—讲—练—总结”这个模式,教师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教师主机边讲边操作演示,把每一个知识点视难易程度,进行一至二遍讲解和演示,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15分钟左右,接着教师利用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重点进行第二次讲解,之后学生再练习10至15分钟,最后5分钟时间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进行总结,把所学知识点系统起来。每一节课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时间安排。这样一路走下来,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信息技术了解深浅不一的学生来说调动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呢?在教材内容上要精挑细选。信息技术发展快速,各种信息蜂涌而至。小学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呈现出浮躁、缺乏耐心的特点。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内,要让他们安安静静是很困难的。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我认为首先要深挖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要简单扼要,可以让学生自学;对难度教大的内容要化难为易,教师适当指导,使学生听明白,愿意做。另外,在教学上,要尽可能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和生活贴近。这样,学生喜欢听,喜欢问,喜欢深入探究。
在教学方法上要多样化。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目的,但长期下来,学生会慢慢地失去兴趣。在教学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好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我来点拨关键点、演示教学内容。有时,在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我适当补充。有时,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几个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这样下来,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去掌握知识。通过这些方式的教学,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竞赛活动,每节课评比出动手能力最强,学习最好的一个小组,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如:增加上机时间等)。
一旦学生们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地入门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信息技术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是无穷的,达到欲罢不能的效果!
一、让学生在玩中学。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个乡镇小学,小学生对于计算机的认识不多。四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计算机,一开始学的是画图,可是大部分学生对鼠标都不熟悉。除了少数家里有计算机的外,其他学生根本没操作过计算机。两节课下来,很多学生还是不能掌握“单击左键”、“单击右键”、“双击左键”等操作。学生们觉得计算机很枯燥,出现不想上机的现象。这时,我在想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能不能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熟悉鼠标呢!第三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玩“扫雷”的游戏,大家听到玩游戏都很感兴趣。我首先教他们一些玩“扫雷”游戏的方法和技巧。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家发现要玩得好,首先要对鼠标的操作非常熟练。这时我重新再讲鼠标的基本操作时,大家都学得特别认真。玩了一段时间,学生对鼠标的操作比较熟练了。这时,我再教他们用“画图”软件画一些好看、童真的画时,他们就有兴趣学了。
二、课堂上要注意把时间“给”学生。
信息技术是一门以操作为主的课,在课堂上要注意把时间给学生,如果一节课的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听着你“滔滔不决”的“唠叨”而没有机会自己动手操作,那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一般来讲一节信息技术课教师与学生的时间分配应以1:2分为宜。应让学生有更多自己动手的时间,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练习学生才能掌握教学的任务。在上机内容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如果采取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会粗心大意,基础差的学生一节课下来也没学习多少,常常效果不佳,这时要布置不同的任务,才能达到比较预期的目的。如在教学word2000时,可以从字的输入着手,逐步介绍建立文档、建立表格、使用工具、编辑整篇文章以及打印等,每节课的练习设计,我都采取几类不同层次的练习,无论完成哪个层次的练习,我都给予较高的鼓励性评价,让学生都有成就感。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任何教学活动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在学习书本知识阶段,由于学生一周一节课,理论与实践时间差大,我们通过对比总结,把原来在教室内上一节理论课,再从机房上一至两节实践课,改为全部在机房上课,四十五分钟时间,基本按“讲—练—讲—练—总结”这个模式,教师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教师主机边讲边操作演示,把每一个知识点视难易程度,进行一至二遍讲解和演示,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15分钟左右,接着教师利用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重点进行第二次讲解,之后学生再练习10至15分钟,最后5分钟时间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进行总结,把所学知识点系统起来。每一节课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时间安排。这样一路走下来,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信息技术了解深浅不一的学生来说调动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呢?在教材内容上要精挑细选。信息技术发展快速,各种信息蜂涌而至。小学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呈现出浮躁、缺乏耐心的特点。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内,要让他们安安静静是很困难的。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我认为首先要深挖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要简单扼要,可以让学生自学;对难度教大的内容要化难为易,教师适当指导,使学生听明白,愿意做。另外,在教学上,要尽可能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和生活贴近。这样,学生喜欢听,喜欢问,喜欢深入探究。
在教学方法上要多样化。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目的,但长期下来,学生会慢慢地失去兴趣。在教学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好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我来点拨关键点、演示教学内容。有时,在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我适当补充。有时,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几个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这样下来,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去掌握知识。通过这些方式的教学,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竞赛活动,每节课评比出动手能力最强,学习最好的一个小组,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如:增加上机时间等)。
一旦学生们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地入门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信息技术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是无穷的,达到欲罢不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