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五年来,湖南省泸溪县广泛深入、扎实高效地开展了“推进校本研修、创建学习型学校”工作,县教师进修学校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作用,科学统筹规划,积极组织实施,强化督查指导,严格考核验收,切实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浓墨重彩地谱写了“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绚丽华章。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实现校本研修常规化
校本研修能否有序开展,顺利推进,高效实施,不断创新,领导是否重视,重视程度如何,机制是否建全,健全程度如何极其关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把其列为“教育强县”战略基础工程,纳入政府教育督导评估考核体系,县财政每年按照教职工工资总额1.5%标准足额划拨师训专项经费。县、校及时成立了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督导小组和专项办公室。组织机构目标任务明确,捆绑责任到人,切实做到有办公场地、有专抓人员、有经费保障、有工作职责、有奖惩措施,严格实行局(进修学校)领导主管包片,股室负责人协管包校,学校领导班子微管包片村小、具体事项专人负责,以及一把手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上下一致,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构建管理、学习、激励、评价等机制,完善保障体系。建立“教育局、师训机构、中小学校”协同管理网络,事事有人管,层层抓落实,确保校本研修宏观导向明确,保障措施得力,业务督导到位,奖励惩处分明,研修规划落实;制定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发放“校本研修报告册”,严格要求教师做到有学习计划,有要点笔录,有案例分析,有活动记载,有问题研究,有检查签章,避免校本研修走过场,形式化;出台考评办法、评优标准,把校本研修与学校目标管理、校长绩效考核、教师晋职评优、后备干部培养等直接挂钩,评选、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通过媒介宣扬典型,营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坚持“不求个个优秀,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运用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方式,不定期对各中小学及教师校本研修实施情况、实施效果进行督查,开展业务指导,整改存在问题,年终进行专项考评,并按照“宁缺勿滥”原则,验收挂牌(颁证)学习型学校、校长和教师。
二、培养骨干,完善师资,实现校本研修优质化
师资培训者队伍素质高低,系关教师培训效果优劣。县教师进修学校开设“光荣讲台”,实施“青蓝工程”,采取“专家引领”、“结对帮扶”等方式开展校内培训,修师德、正师风、强师能,打造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师资培训者队伍。严格按照计划安排,遵照“领导带头、人人参与、务求实效”要求,定期组织本校教师轮流上台施教,开展研讨交流,或聘请专家学者、优秀骨干教师做专题讲座,开展业务指导。同时,按学科人手一套定购发放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督促教师结合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撰写教案,合作探讨交流,现场模拟上课,积极反思总结,全面了解基础教育,提高业务能力。每学期做学术报告、专题讲座达30余场次以上。“光荣讲台”的开设,“青蓝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全体教师自觉学习、自主发展、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景,“比学赶帮超”之风蔚然形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建立“教师人才库”,整合优质师资,充实壮大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走下去、请上来”等形式和途径,大力培养中小学骨干教师,五年来共选送了100多人次参加州以上级各类业务培训,通过远程教育、集中培训、送教到校等方式培训学科骨干教师500余人;特聘了长沙市砂子塘教育集团懂事长孟毅、张家界市教育局培训科科长彭兴顺、州教育局师训站站长符顺忠等州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县内11名州级学科带头人、5名优秀校长和12多名基层一线骨干教师担任兼职培训教师,参与各项师资培训授课,使培训更加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课堂、贴近实际,更加具有权威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从而促进校本研修有力有序有效有特色的实施。
三、搭设平台,构建网络,实现校本研修立体化
有效校本研修需要有效的承载主体和实施平台,县教师进修学校着力构建天网、地网、人网,实现校本研修立体化。学校累计斥资50余万元,购置和不断更新完善远程教育设施,成立了远教中心,开设了“教师修养、精彩课堂、杏坛锦囊、校长论坛、研修动态、美文欣赏、创作天地、魅力班主任”等8个专栏,落实了3名专职管理员,配备并培训远程教育培训技术指导员和学科辅导员各35名,发动和组织教师不断更新充实内容;依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网、湖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开展非学历远程教育、“知行中国”、“国培计划2010”等项目的班主任、学科教师培训,为全县教师提供了省时、便捷、高效的培训学习,研讨交流网络平台。
充分发挥师训机构职能优势和作用,开创性地建立“联系一所学校、指导一个团队、帮扶一位教师”制度,落实到校到人,不定期组织教师深入基层学校搞调查研究,听课评课,做专题讲座,与教师座谈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每学年人平下乡调研、听课评课、做专题讲座、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分别不少于10次、40课时、3场次和20个。遵循“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工作思路,指导各中小学切实抓好“自主研修、同伴互动、专家引领”的校本培训同时,开辟“城乡联姻、强弱联合”新路子,推行城镇学校捆绑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一对一换岗,以及设立学校开放日等,实行城镇与农村横向配对,学校与学校横向交流,教师与教师横行探讨,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也为校本研修增添了活力。
四、丰富手段,充实内容,实现校本研修多样化
(1)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在求新、求实、求活上下功夫,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如大力开展“爱岗敬业、幸福从教”,“做人民满意校长、当人民满意教师、育人民满意学生”的“三满意”等师德学教活动。通过学习文件精神,开展论文评比,举办师德讲座,组织演讲比赛,奖励师德标兵,典型巡回报告,运用媒体宣扬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等等,说身边事,树身边人,激励广大教师争做师德模范,激发他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树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和剖析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和方法;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培训,组建150余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学校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小组,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开展系列教师心理健康调查、咨询、辅导、研究等工作,引导教师悦纳自己,调适身心,快乐生活,幸福从教。搜集整理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辅导案例,结集成册,做为宝贵的教师教育资源。
(3)做实继教项目培训。“校本研修”并非“校本孤立”。学校在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改变以往“自上而下、机械照搬”,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打包式”培训,遵照“有的放矢、按需施训”原则,综合运用了远程教育、送培到校、集中面授、点题配学、现场示范、实地观摩、研讨互动、学习考察等开放型、参与式、多样化培训方式,扎实开展新课程、信息技术、普通话、学历提高、骨干教师,班主任等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培训。仅2010年,相继组织实施了非学历远程教育省级培训1200多人,“知行中国”国家级班主任培训107人和 195名学科教师“国培计划2010”远程培训项目培训;举办了中小学班主任、小学骨干教师、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分别培训125人、106人和35人;选派了168名教师分期分批参加国、省、州级合格学校校长、学科教师等项目培训,累计近2000人,所有费用由县财政承担。
(4)举行文化业务考试。以考促学,以学促教。分期分批组织中小学教师无论职务高低,年龄大小,按学段分学科全员参加文化业务考试,并与学校目标管理和教师考核评优等直接挂钩。考试内容分教育政策法规,师德师风建设,新课程理念,基本技能和专业文化知识五个板块。
(5)注重家庭教育结合。民工热潮、隔代抚养、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独生子女等各种因素所致的家庭教育缺失弱化,无可避免地给学校教育造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落实留守学生代理家长或监管人,开通“家校通”,大力实施“家庭教育”、“关爱学困生”工程,积极开展“访千家、送温情”“搭建家校联系桥梁、设立学生成长档案”等活动,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交流和沟通,指导家长科学有效实施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6)提升教师授课素养。搭建“六课”载体,全面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一是新进教师的“过关课”,即每位新进教师通过自己的备课、上课、改课,专家学者、学校领导、优秀骨干教师的听课、评课和传、帮、带,使其“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并逐渐“站成一道风景线”。二是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为他人传经送宝。三是外出学习教师的“汇报课”,巧借他山之石。四是年级组教师的“研究课”,吸纳集体智慧。五是学校组织的“竞赛课”,激励教师积极研修,奋发向上,勇于竞争,互帮互学互提高。六是全体教师的“公开课”,学校定期举行开放日,无论家长、校内外教师均可随堂听课,促进教师加强研修,丰富知识,提升素质。
(7)强化实际问题研究。指导学校建立教育教学问题库,每位教师每个星期提交一个以上不同层面的较为热点或棘手的问题到年级组或教研组,经整理归类后,再提交到教导处。教导处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难易程度和解决期限,划分为即时解决、近期解决、限期解决三个层次,指定专人或团队或学校妥善解决。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则上升为课题研究。从而强化广大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增强广大教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各中小学校长期开展领导班子、名优教师“联班帮管、联师帮教、联生帮学”活动,推动学校、教师、学生同步发展。
各校成立教科室,配备教科室主任和兼职教师,负责组织本校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县师训机构定期举办专项培训班,指导各中小学校实施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进行,一是“立项课题研究”,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不同级别立项课题研究。二是“行动研究”,给每位教师下发课题研究计划表,要求教师“人人都参与,人人有课题”,引导教师走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主的“小课题,大研究”行动研究之路。
(8)制定教师成长计划。不同教师所面临的困惑和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自我的期望值各有不同,校本研修中需要给教师自由的空间和责任意识,在他们自己切合实际的思考,与同事和专家的互动中达到目的。只有认真去倾听参训者自己的声音,切中要害,有的放矢,按需施训,才能激发起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促进其自身专业化的成长与发展。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浸润、教育功能;积极创建书香校园,激励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做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师;制定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引导教师自主研修,从而实现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在行动中成长”。
(9)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重心下移、倾斜农村、关注教师、聚焦课堂,县教师进修学校每学年组织学科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以“送教下乡”的方式,分片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轮训,培训按照“优课示范-教师说课-专家点评-理论讲座-研讨交流”程序进行。各中小学校也以同样的方式,对片村小进行培训指导。
(10)实施督导考核验收。县专家督导组每学期以“问情况、听汇报、查资料、看变化、访教师、做座谈”等方式,对各中小学校及教师的“校本研修”实施情况,实施效果进行全面严格督查,就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限时实时整改;每年底,参照标准要求对各中小学校及教师的“校本研修”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各中小学校及老师都能够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等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有创造性地实施校本研修。
好风凭借力,登高声自远。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问题为牵引、以活动为载体,区域联动的校本研修实施,探索了一条独具特色、自主开放、行之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之路,成效显著。学校两项课题研究获国家级一等奖,指导的五所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也获国家级一、二、三不同等次奖励;学校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州教师培训机构目标管理一等奖,相继获评省“‘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师培训特色示范区”;全县24所中小学挂牌“学习型学校”,占学校总数80%,600多教师被评为“学习型教师”。
校本研修赋予了教师新的职业生活方式,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悦纳自己,快乐从教,充满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和成就感,探究、合作、反思已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明显特征,每周看一本好书,听评一堂课,展开一次专题研讨,撰写一篇案例反思已成教师职业生活习惯;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教师角色已经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已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呈现;引领了大批教师迅速成长,一个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渐壮大,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群体逐步形成;激发了教师教育科研热情,增强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学习即成长”、“问题即课题”的行动研究蔚然成风;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作者单位:湖南省泸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实现校本研修常规化
校本研修能否有序开展,顺利推进,高效实施,不断创新,领导是否重视,重视程度如何,机制是否建全,健全程度如何极其关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把其列为“教育强县”战略基础工程,纳入政府教育督导评估考核体系,县财政每年按照教职工工资总额1.5%标准足额划拨师训专项经费。县、校及时成立了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督导小组和专项办公室。组织机构目标任务明确,捆绑责任到人,切实做到有办公场地、有专抓人员、有经费保障、有工作职责、有奖惩措施,严格实行局(进修学校)领导主管包片,股室负责人协管包校,学校领导班子微管包片村小、具体事项专人负责,以及一把手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上下一致,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构建管理、学习、激励、评价等机制,完善保障体系。建立“教育局、师训机构、中小学校”协同管理网络,事事有人管,层层抓落实,确保校本研修宏观导向明确,保障措施得力,业务督导到位,奖励惩处分明,研修规划落实;制定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发放“校本研修报告册”,严格要求教师做到有学习计划,有要点笔录,有案例分析,有活动记载,有问题研究,有检查签章,避免校本研修走过场,形式化;出台考评办法、评优标准,把校本研修与学校目标管理、校长绩效考核、教师晋职评优、后备干部培养等直接挂钩,评选、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通过媒介宣扬典型,营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坚持“不求个个优秀,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运用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方式,不定期对各中小学及教师校本研修实施情况、实施效果进行督查,开展业务指导,整改存在问题,年终进行专项考评,并按照“宁缺勿滥”原则,验收挂牌(颁证)学习型学校、校长和教师。
二、培养骨干,完善师资,实现校本研修优质化
师资培训者队伍素质高低,系关教师培训效果优劣。县教师进修学校开设“光荣讲台”,实施“青蓝工程”,采取“专家引领”、“结对帮扶”等方式开展校内培训,修师德、正师风、强师能,打造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师资培训者队伍。严格按照计划安排,遵照“领导带头、人人参与、务求实效”要求,定期组织本校教师轮流上台施教,开展研讨交流,或聘请专家学者、优秀骨干教师做专题讲座,开展业务指导。同时,按学科人手一套定购发放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督促教师结合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撰写教案,合作探讨交流,现场模拟上课,积极反思总结,全面了解基础教育,提高业务能力。每学期做学术报告、专题讲座达30余场次以上。“光荣讲台”的开设,“青蓝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全体教师自觉学习、自主发展、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景,“比学赶帮超”之风蔚然形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建立“教师人才库”,整合优质师资,充实壮大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走下去、请上来”等形式和途径,大力培养中小学骨干教师,五年来共选送了100多人次参加州以上级各类业务培训,通过远程教育、集中培训、送教到校等方式培训学科骨干教师500余人;特聘了长沙市砂子塘教育集团懂事长孟毅、张家界市教育局培训科科长彭兴顺、州教育局师训站站长符顺忠等州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县内11名州级学科带头人、5名优秀校长和12多名基层一线骨干教师担任兼职培训教师,参与各项师资培训授课,使培训更加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课堂、贴近实际,更加具有权威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从而促进校本研修有力有序有效有特色的实施。
三、搭设平台,构建网络,实现校本研修立体化
有效校本研修需要有效的承载主体和实施平台,县教师进修学校着力构建天网、地网、人网,实现校本研修立体化。学校累计斥资50余万元,购置和不断更新完善远程教育设施,成立了远教中心,开设了“教师修养、精彩课堂、杏坛锦囊、校长论坛、研修动态、美文欣赏、创作天地、魅力班主任”等8个专栏,落实了3名专职管理员,配备并培训远程教育培训技术指导员和学科辅导员各35名,发动和组织教师不断更新充实内容;依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网、湖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开展非学历远程教育、“知行中国”、“国培计划2010”等项目的班主任、学科教师培训,为全县教师提供了省时、便捷、高效的培训学习,研讨交流网络平台。
充分发挥师训机构职能优势和作用,开创性地建立“联系一所学校、指导一个团队、帮扶一位教师”制度,落实到校到人,不定期组织教师深入基层学校搞调查研究,听课评课,做专题讲座,与教师座谈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每学年人平下乡调研、听课评课、做专题讲座、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分别不少于10次、40课时、3场次和20个。遵循“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工作思路,指导各中小学切实抓好“自主研修、同伴互动、专家引领”的校本培训同时,开辟“城乡联姻、强弱联合”新路子,推行城镇学校捆绑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一对一换岗,以及设立学校开放日等,实行城镇与农村横向配对,学校与学校横向交流,教师与教师横行探讨,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也为校本研修增添了活力。
四、丰富手段,充实内容,实现校本研修多样化
(1)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在求新、求实、求活上下功夫,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如大力开展“爱岗敬业、幸福从教”,“做人民满意校长、当人民满意教师、育人民满意学生”的“三满意”等师德学教活动。通过学习文件精神,开展论文评比,举办师德讲座,组织演讲比赛,奖励师德标兵,典型巡回报告,运用媒体宣扬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等等,说身边事,树身边人,激励广大教师争做师德模范,激发他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树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和剖析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和方法;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培训,组建150余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学校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小组,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开展系列教师心理健康调查、咨询、辅导、研究等工作,引导教师悦纳自己,调适身心,快乐生活,幸福从教。搜集整理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辅导案例,结集成册,做为宝贵的教师教育资源。
(3)做实继教项目培训。“校本研修”并非“校本孤立”。学校在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改变以往“自上而下、机械照搬”,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打包式”培训,遵照“有的放矢、按需施训”原则,综合运用了远程教育、送培到校、集中面授、点题配学、现场示范、实地观摩、研讨互动、学习考察等开放型、参与式、多样化培训方式,扎实开展新课程、信息技术、普通话、学历提高、骨干教师,班主任等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培训。仅2010年,相继组织实施了非学历远程教育省级培训1200多人,“知行中国”国家级班主任培训107人和 195名学科教师“国培计划2010”远程培训项目培训;举办了中小学班主任、小学骨干教师、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分别培训125人、106人和35人;选派了168名教师分期分批参加国、省、州级合格学校校长、学科教师等项目培训,累计近2000人,所有费用由县财政承担。
(4)举行文化业务考试。以考促学,以学促教。分期分批组织中小学教师无论职务高低,年龄大小,按学段分学科全员参加文化业务考试,并与学校目标管理和教师考核评优等直接挂钩。考试内容分教育政策法规,师德师风建设,新课程理念,基本技能和专业文化知识五个板块。
(5)注重家庭教育结合。民工热潮、隔代抚养、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独生子女等各种因素所致的家庭教育缺失弱化,无可避免地给学校教育造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落实留守学生代理家长或监管人,开通“家校通”,大力实施“家庭教育”、“关爱学困生”工程,积极开展“访千家、送温情”“搭建家校联系桥梁、设立学生成长档案”等活动,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交流和沟通,指导家长科学有效实施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6)提升教师授课素养。搭建“六课”载体,全面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一是新进教师的“过关课”,即每位新进教师通过自己的备课、上课、改课,专家学者、学校领导、优秀骨干教师的听课、评课和传、帮、带,使其“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并逐渐“站成一道风景线”。二是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为他人传经送宝。三是外出学习教师的“汇报课”,巧借他山之石。四是年级组教师的“研究课”,吸纳集体智慧。五是学校组织的“竞赛课”,激励教师积极研修,奋发向上,勇于竞争,互帮互学互提高。六是全体教师的“公开课”,学校定期举行开放日,无论家长、校内外教师均可随堂听课,促进教师加强研修,丰富知识,提升素质。
(7)强化实际问题研究。指导学校建立教育教学问题库,每位教师每个星期提交一个以上不同层面的较为热点或棘手的问题到年级组或教研组,经整理归类后,再提交到教导处。教导处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难易程度和解决期限,划分为即时解决、近期解决、限期解决三个层次,指定专人或团队或学校妥善解决。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则上升为课题研究。从而强化广大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增强广大教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各中小学校长期开展领导班子、名优教师“联班帮管、联师帮教、联生帮学”活动,推动学校、教师、学生同步发展。
各校成立教科室,配备教科室主任和兼职教师,负责组织本校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县师训机构定期举办专项培训班,指导各中小学校实施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进行,一是“立项课题研究”,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不同级别立项课题研究。二是“行动研究”,给每位教师下发课题研究计划表,要求教师“人人都参与,人人有课题”,引导教师走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主的“小课题,大研究”行动研究之路。
(8)制定教师成长计划。不同教师所面临的困惑和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自我的期望值各有不同,校本研修中需要给教师自由的空间和责任意识,在他们自己切合实际的思考,与同事和专家的互动中达到目的。只有认真去倾听参训者自己的声音,切中要害,有的放矢,按需施训,才能激发起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促进其自身专业化的成长与发展。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浸润、教育功能;积极创建书香校园,激励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做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师;制定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引导教师自主研修,从而实现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在行动中成长”。
(9)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重心下移、倾斜农村、关注教师、聚焦课堂,县教师进修学校每学年组织学科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以“送教下乡”的方式,分片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轮训,培训按照“优课示范-教师说课-专家点评-理论讲座-研讨交流”程序进行。各中小学校也以同样的方式,对片村小进行培训指导。
(10)实施督导考核验收。县专家督导组每学期以“问情况、听汇报、查资料、看变化、访教师、做座谈”等方式,对各中小学校及教师的“校本研修”实施情况,实施效果进行全面严格督查,就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限时实时整改;每年底,参照标准要求对各中小学校及教师的“校本研修”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各中小学校及老师都能够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等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有创造性地实施校本研修。
好风凭借力,登高声自远。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问题为牵引、以活动为载体,区域联动的校本研修实施,探索了一条独具特色、自主开放、行之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之路,成效显著。学校两项课题研究获国家级一等奖,指导的五所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也获国家级一、二、三不同等次奖励;学校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州教师培训机构目标管理一等奖,相继获评省“‘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师培训特色示范区”;全县24所中小学挂牌“学习型学校”,占学校总数80%,600多教师被评为“学习型教师”。
校本研修赋予了教师新的职业生活方式,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悦纳自己,快乐从教,充满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和成就感,探究、合作、反思已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明显特征,每周看一本好书,听评一堂课,展开一次专题研讨,撰写一篇案例反思已成教师职业生活习惯;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教师角色已经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已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呈现;引领了大批教师迅速成长,一个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渐壮大,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群体逐步形成;激发了教师教育科研热情,增强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学习即成长”、“问题即课题”的行动研究蔚然成风;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作者单位:湖南省泸溪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