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作为国家中职示范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应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为抓手,在深化校企合作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探索。本文从实施背景、主要目标、实施过程、保障条件、成果成效等方面介绍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资源链式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并提出了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创新资源 链式模式 校企合作 融合发展
笔者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以校企共建资源链式实训基地为“入口”和“接口”,通过实施人才规格、教学过程、资源配置、质量评价的一体化建设,实现了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教学标准与岗位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教学评价与产业效能的链条式对接,建立了校企良性互动机制,开创了互利多赢的局面。
一、资源链式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背景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特别是浙江地区电子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壮大,对电子类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笔者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设备陈旧且欠缺,实习实训基地数量不多,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电子类技能型人才的现实要求。为此,学校大胆创新、借力发展,携手企业采用资源链式建设模式,新建了10余个实习实训基地,有效解决了实训基地不足的问题,为培养素质高、技艺精的电子类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资源链式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
通过携手企业、整合资源,建设一流的工学结合应用性实训基地,构建以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成的应用性实训基地具有生产和技术服务能力,构建“实训中心即车间、指导教师即师傅、实训设备即应用性设备、实训工件即企业产品”的全真实训环境,满足校内应用性实训、教学顶岗实习及员工岗前培训考证的需求,进一步优化专业的育人环境,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为实践“校企融合、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三、资源链式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过程
1.人才培养规格一体化链式对接
开展行业需求调研、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是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基础环节,也是设置课程和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为此,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合作企业调研,邀请行业实践专家参加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会,对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及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邀请行业企业专家研究课程设置,将工作任务转化为专业课程,将职业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标准,从而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用工的“零距离”接轨。
2.教学过程一体化链式对接
大力推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尝试“小学校、大空间”的开放式课堂,把教学从学校延伸到企业。将分析合作企业的性质、生产用工特点、数量需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有机结合起来。统筹专业教学安排、实训安排、实习安排与企业的用工安排有效对接,确保教学、实训、实习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确保企业在满足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学生教学实习、顶岗实习需求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和价值,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学校与工厂、教室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3.资源配置一体化链式对接
学校按照专业教学标准对学生实训教学的要求,统一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进行规划设计,根据学校区位、与合作企业的空间距离及交通情况,综合布局实训基地,统筹安排实训实习。同时,校企建立起教学、教研、实训等资源共享机制。
4.质量评价一体化链式对接
充分吸纳和借鉴合作企业对员工评价的方法,制定学生学业成绩、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企业参与对学生的培养质量的评价,有效解决了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不对接的问题(见下图)。
四、资源链式实训基地建设的保障条件
1.组织保障
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统筹管理,并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领导小组,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职责权利,责任落实到人,基地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实训基地的运行情况,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2.制度保障
按企業规范要求制定人事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实训基地学生应用性实训管理制度、设备管理规定、工作区域分区及标识使用规范、生产过程控制与确认程序制度、7S管理制度、供应商管理制度等多个管理文件,使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基地高效运行。
五、资源链式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果
1.开创了校企互利双赢的局面
校企共建应用性实训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企业化运作,使教学实训与生产管理一体化。通过与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基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实现了互利双赢。笔者学校被中华总工会评为“全国优秀职工培训示范点”,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浙江省科研骨干培养领军单位”,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全国职业教育突出贡献奖”,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徐鑫奇被授予“永嘉县第二届青年科技奖”。
2.满足了教学实习和员工培训的需求
实训基地结合禾川科技公司与亚龙教育装备公司的LCJ239平台及应用项目,建立了配套禾川科技的PLC产品应用平台,从仿真教学走向真实操作环境,使消耗型实训逐步转变为节源型实训。自实训基地运行以来,接纳了笔者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2013级4个教学班(160人)每班每年为期约6周的实训教学,完成了学生维修电工中、高级工技能等级证的考证工作,并为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事业部进行了新员工岗前培训。
3.制定了多元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
校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工学结合评价考核体系。在评价学生时,结合岗位技能要求,严格按企业生产车间制造工序的要求,填写产品调试记录表单、调试报告、相关说明表、岗位技能评价表。让学生有明确的质量意识,充分理解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性,并建立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学校评价与职业行业(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
4.建成了专业师资的实践培训基地
2014年暑期,17名教师参加了由校内应用性实训基地生产实习区组织的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培训,浙江亚龙教育装备公司与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派工程技术主管作为培训教师。通过培训,受训教师的专业技能有了较大提高。同年8月,基地还承担了32名浙江省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通过在生产实习区的实操培训,拓宽了专业教师的知识面,强化了专业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技术推广和应用的综合能力。2015年,基地被中国高等学校电子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研究会授予“国家电子专业师资培训示范基地”称号。
5.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素养和水平
依托应用性基地对专业教师实施培训,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实践能力,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教师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大奖。同时,专业教师撰写的多篇有关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方面的优秀论文获奖或发表。
6.搭建起专业与行业的共享平台
校企合作开发了与生产对接的电气控制与PLC(基于LCJ239平台的禾川PLC系列)应用性实训项目式课程。该课程以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为课程排序依据,选取了基地自动化生产产品调试中的4个典型部件,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认识和了解自动化生产设备系统和技术、供料和冲压单元安装与调试、分类单元安装与调试、搬运单元安装与调试、LCJ239自动化生产实训设备整体安装与调试作为项目模块的教学实训内容。根据这4个典型部件设计了一体化的学习情境(含实训调试区、耗材区、会议讨论区、资料区、讲授区),具有完整性、独立性、实用性、可扩展性、可操作性。同时,校企共同完成了该课程应用性实训教材及相应教学资源的开发。六、体会与思考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改革创新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校企共建资源链式实训基地,聚集和盘活了职业教育的资源,破解了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师资等“瓶颈”问题,提高了学校“造血”功能,促进了专业的内生发展,发挥了“1 1>2”的功能效应,使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成为利益共同体,促进了职业教育链与产业发展链的有机融合,不失为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创新资源 链式模式 校企合作 融合发展
笔者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以校企共建资源链式实训基地为“入口”和“接口”,通过实施人才规格、教学过程、资源配置、质量评价的一体化建设,实现了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教学标准与岗位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教学评价与产业效能的链条式对接,建立了校企良性互动机制,开创了互利多赢的局面。
一、资源链式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背景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特别是浙江地区电子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壮大,对电子类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笔者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设备陈旧且欠缺,实习实训基地数量不多,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电子类技能型人才的现实要求。为此,学校大胆创新、借力发展,携手企业采用资源链式建设模式,新建了10余个实习实训基地,有效解决了实训基地不足的问题,为培养素质高、技艺精的电子类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资源链式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
通过携手企业、整合资源,建设一流的工学结合应用性实训基地,构建以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成的应用性实训基地具有生产和技术服务能力,构建“实训中心即车间、指导教师即师傅、实训设备即应用性设备、实训工件即企业产品”的全真实训环境,满足校内应用性实训、教学顶岗实习及员工岗前培训考证的需求,进一步优化专业的育人环境,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为实践“校企融合、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三、资源链式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过程
1.人才培养规格一体化链式对接
开展行业需求调研、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是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基础环节,也是设置课程和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为此,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合作企业调研,邀请行业实践专家参加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会,对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及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邀请行业企业专家研究课程设置,将工作任务转化为专业课程,将职业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标准,从而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用工的“零距离”接轨。
2.教学过程一体化链式对接
大力推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尝试“小学校、大空间”的开放式课堂,把教学从学校延伸到企业。将分析合作企业的性质、生产用工特点、数量需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有机结合起来。统筹专业教学安排、实训安排、实习安排与企业的用工安排有效对接,确保教学、实训、实习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确保企业在满足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学生教学实习、顶岗实习需求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和价值,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学校与工厂、教室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3.资源配置一体化链式对接
学校按照专业教学标准对学生实训教学的要求,统一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进行规划设计,根据学校区位、与合作企业的空间距离及交通情况,综合布局实训基地,统筹安排实训实习。同时,校企建立起教学、教研、实训等资源共享机制。
4.质量评价一体化链式对接
充分吸纳和借鉴合作企业对员工评价的方法,制定学生学业成绩、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企业参与对学生的培养质量的评价,有效解决了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不对接的问题(见下图)。
四、资源链式实训基地建设的保障条件
1.组织保障
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统筹管理,并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领导小组,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职责权利,责任落实到人,基地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实训基地的运行情况,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2.制度保障
按企業规范要求制定人事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实训基地学生应用性实训管理制度、设备管理规定、工作区域分区及标识使用规范、生产过程控制与确认程序制度、7S管理制度、供应商管理制度等多个管理文件,使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基地高效运行。
五、资源链式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果
1.开创了校企互利双赢的局面
校企共建应用性实训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企业化运作,使教学实训与生产管理一体化。通过与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基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实现了互利双赢。笔者学校被中华总工会评为“全国优秀职工培训示范点”,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浙江省科研骨干培养领军单位”,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全国职业教育突出贡献奖”,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徐鑫奇被授予“永嘉县第二届青年科技奖”。
2.满足了教学实习和员工培训的需求
实训基地结合禾川科技公司与亚龙教育装备公司的LCJ239平台及应用项目,建立了配套禾川科技的PLC产品应用平台,从仿真教学走向真实操作环境,使消耗型实训逐步转变为节源型实训。自实训基地运行以来,接纳了笔者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2013级4个教学班(160人)每班每年为期约6周的实训教学,完成了学生维修电工中、高级工技能等级证的考证工作,并为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事业部进行了新员工岗前培训。
3.制定了多元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
校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工学结合评价考核体系。在评价学生时,结合岗位技能要求,严格按企业生产车间制造工序的要求,填写产品调试记录表单、调试报告、相关说明表、岗位技能评价表。让学生有明确的质量意识,充分理解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性,并建立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学校评价与职业行业(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
4.建成了专业师资的实践培训基地
2014年暑期,17名教师参加了由校内应用性实训基地生产实习区组织的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培训,浙江亚龙教育装备公司与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派工程技术主管作为培训教师。通过培训,受训教师的专业技能有了较大提高。同年8月,基地还承担了32名浙江省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通过在生产实习区的实操培训,拓宽了专业教师的知识面,强化了专业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技术推广和应用的综合能力。2015年,基地被中国高等学校电子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研究会授予“国家电子专业师资培训示范基地”称号。
5.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素养和水平
依托应用性基地对专业教师实施培训,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实践能力,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教师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大奖。同时,专业教师撰写的多篇有关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方面的优秀论文获奖或发表。
6.搭建起专业与行业的共享平台
校企合作开发了与生产对接的电气控制与PLC(基于LCJ239平台的禾川PLC系列)应用性实训项目式课程。该课程以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为课程排序依据,选取了基地自动化生产产品调试中的4个典型部件,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认识和了解自动化生产设备系统和技术、供料和冲压单元安装与调试、分类单元安装与调试、搬运单元安装与调试、LCJ239自动化生产实训设备整体安装与调试作为项目模块的教学实训内容。根据这4个典型部件设计了一体化的学习情境(含实训调试区、耗材区、会议讨论区、资料区、讲授区),具有完整性、独立性、实用性、可扩展性、可操作性。同时,校企共同完成了该课程应用性实训教材及相应教学资源的开发。六、体会与思考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改革创新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校企共建资源链式实训基地,聚集和盘活了职业教育的资源,破解了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师资等“瓶颈”问题,提高了学校“造血”功能,促进了专业的内生发展,发挥了“1 1>2”的功能效应,使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成为利益共同体,促进了职业教育链与产业发展链的有机融合,不失为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的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