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确定大豆的播种时间,一般要视大豆品种生育期的长短、土壤墒情而定,各地区有所不同,黑龙江省一般自4月25~5月20日。应该说,当春季地温稳定通过8℃时,即可开始播种。
1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主要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气温以及播种方式等而定。大豆合理密植的原则是: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早播宜稀,晚播宜密;气温高的地区宜稀,气温低的地区宜密。另外,在同一地点大豆品种的株型不同,适宜种植密度也各异。植株高大、分枝型品种宜稀;植株矮小、独秆型品种宜密。
黑龙江省中、南部每公顷保苗19.5万~30.0万株,北部则需保苗34.5万~39.0万株。
如何计算大豆的播种量?播种量是根据每公顷播种粒数、种子的百粒重和种子的发芽率来确定。如每公顷计划保苗22.5万株,预计田间不出苗率为10%,间苗率为20%,则每公顷播种粒数可计算如下:
每公顷播种粒数=225000 [225000×(10/100 20/100)]=292500
播种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每公顷播种量(千克)=[每公顷播种粒数×百粒重(克)]/(1000×100×发芽率)
若每公顷播种粒数为292500粒,种子的百粒重为20克,发芽率为90%,则
每公顷播种量(千克)=(292500×20)/(1000×100×90%)=65
2 植株田间配置
在种植密度相同的条件下,植株田间的配置方式对群体结构有较大的影响。在高肥水条件下,实行穴播栽培,由于穴播间距离加大,封垄期推迟,冠层内的黄枯叶减少,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等距穴播比条播增产4.0%~14.6%,增产的原因是增加了单株荚数。通过对三垄栽培法双条精量点播与单条播的产量效果进行比较,证明在种植密度一致时,双条精量点播比单条播增产14.3%。垄上双条播植株分布均匀,群体空间布局合理,垄上土壤水分和空气协调,有利于根系深扎;幼苗生长速度加快,从而提高产量。
当前随着除草技术的发展和抗倒伏新品种的育成,出现了窄垄密植的栽培方式。窄垄密植的技术关键是:矮秆、半矮秆抗倒伏的大豆良种;窄行平播高密度种植;化学除草免耕种植;配套的肥水调控技术等。倒伏是跟斛窄垄密植增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防止倒伏的最佳途径是选用抗倒伏的品种。除草剂的应用是窄垄密植栽培方式的关键,因此,从除草管理的角度考虑;一旦化学除草条件不和,有荒地的危险。窄垄密植并非垄距越窄越好,垄距应以能实行人工除草的最小行距为限;一般认为30厘米较佳。种植密度也不宜过高,密度的确定应为当前良种能适应的不倒伏程度为限。试验表明,窄垄密植方式比常规栽培种植体系增产23.4%~24.0%。
总之,无论是何种田间配置方式;都必须与品种特征特性和当地自然条件相结合,选择适宜的植株田间配置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实现大豆高产高效。
3 间苗、借苗、补苗
大豆生育期间加强苗期管理,确保苗全、苗壮,是大豆高产稳产的前提。为此,必须做好间苗、借苗和补苗工作。
3.1 间苗 间苗是简单易行但不可忽视的措施,通过间苗,可以保证合理的种植密度,调节植株田间配置,为建立高产大豆群体打下基础。
间苗应在大豆齐苗后,从两片对生真叶展开后至第一片复叶全部展开前进行。间苗时;要按规定株距留苗,拔除弱苗、病苗、杂苗和小苗,同时剔除苗眼草;并结合第一次中耕,进行松土培根。
3,2 借苗 由于大豆的生长发育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在大豆群体中,因种种原因造成缺苗断条时,在缺苗的地段,大豆单株生长相对繁茂些,以补偿缺苗处的生长量。但如果缺苗较多,超出了大豆的自我补偿能力,则会造成减产。在间苗时,如果遇到断空的地方,可在断空的一端或两端“借苗”,多留1~2株苗,以增加大豆群体的补偿能力,保证群体能形成高额的生物产量,最终达到籽粒产量高产稳产。
3.3 补苗 在大豆生产中,由于播种质量差、苗期病虫危害严重或自然条件恶劣,有时会造成较严重的缺苗断条现象;通过借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进行补苗或补播。一般做法是,在播种时适当在边垄和地头多播一些种,或在垄沟中插一些种,长成的幼苗以补苗备用。如果没有准备足够的幼苗供补苗用,可以采取补播的办法,即补播头一天傍晚用水浸种,补播时宜适当增加播种密度。若补播早,可以用同一品种,否则必须用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值得注意的是,补苗时应带土移苗,移栽深度应与幼苗移栽前生长深度相一致。补苗后或补播后都应及时浇水,以增加成活率。
1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主要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气温以及播种方式等而定。大豆合理密植的原则是: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早播宜稀,晚播宜密;气温高的地区宜稀,气温低的地区宜密。另外,在同一地点大豆品种的株型不同,适宜种植密度也各异。植株高大、分枝型品种宜稀;植株矮小、独秆型品种宜密。
黑龙江省中、南部每公顷保苗19.5万~30.0万株,北部则需保苗34.5万~39.0万株。
如何计算大豆的播种量?播种量是根据每公顷播种粒数、种子的百粒重和种子的发芽率来确定。如每公顷计划保苗22.5万株,预计田间不出苗率为10%,间苗率为20%,则每公顷播种粒数可计算如下:
每公顷播种粒数=225000 [225000×(10/100 20/100)]=292500
播种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每公顷播种量(千克)=[每公顷播种粒数×百粒重(克)]/(1000×100×发芽率)
若每公顷播种粒数为292500粒,种子的百粒重为20克,发芽率为90%,则
每公顷播种量(千克)=(292500×20)/(1000×100×90%)=65
2 植株田间配置
在种植密度相同的条件下,植株田间的配置方式对群体结构有较大的影响。在高肥水条件下,实行穴播栽培,由于穴播间距离加大,封垄期推迟,冠层内的黄枯叶减少,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等距穴播比条播增产4.0%~14.6%,增产的原因是增加了单株荚数。通过对三垄栽培法双条精量点播与单条播的产量效果进行比较,证明在种植密度一致时,双条精量点播比单条播增产14.3%。垄上双条播植株分布均匀,群体空间布局合理,垄上土壤水分和空气协调,有利于根系深扎;幼苗生长速度加快,从而提高产量。
当前随着除草技术的发展和抗倒伏新品种的育成,出现了窄垄密植的栽培方式。窄垄密植的技术关键是:矮秆、半矮秆抗倒伏的大豆良种;窄行平播高密度种植;化学除草免耕种植;配套的肥水调控技术等。倒伏是跟斛窄垄密植增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防止倒伏的最佳途径是选用抗倒伏的品种。除草剂的应用是窄垄密植栽培方式的关键,因此,从除草管理的角度考虑;一旦化学除草条件不和,有荒地的危险。窄垄密植并非垄距越窄越好,垄距应以能实行人工除草的最小行距为限;一般认为30厘米较佳。种植密度也不宜过高,密度的确定应为当前良种能适应的不倒伏程度为限。试验表明,窄垄密植方式比常规栽培种植体系增产23.4%~24.0%。
总之,无论是何种田间配置方式;都必须与品种特征特性和当地自然条件相结合,选择适宜的植株田间配置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实现大豆高产高效。
3 间苗、借苗、补苗
大豆生育期间加强苗期管理,确保苗全、苗壮,是大豆高产稳产的前提。为此,必须做好间苗、借苗和补苗工作。
3.1 间苗 间苗是简单易行但不可忽视的措施,通过间苗,可以保证合理的种植密度,调节植株田间配置,为建立高产大豆群体打下基础。
间苗应在大豆齐苗后,从两片对生真叶展开后至第一片复叶全部展开前进行。间苗时;要按规定株距留苗,拔除弱苗、病苗、杂苗和小苗,同时剔除苗眼草;并结合第一次中耕,进行松土培根。
3,2 借苗 由于大豆的生长发育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在大豆群体中,因种种原因造成缺苗断条时,在缺苗的地段,大豆单株生长相对繁茂些,以补偿缺苗处的生长量。但如果缺苗较多,超出了大豆的自我补偿能力,则会造成减产。在间苗时,如果遇到断空的地方,可在断空的一端或两端“借苗”,多留1~2株苗,以增加大豆群体的补偿能力,保证群体能形成高额的生物产量,最终达到籽粒产量高产稳产。
3.3 补苗 在大豆生产中,由于播种质量差、苗期病虫危害严重或自然条件恶劣,有时会造成较严重的缺苗断条现象;通过借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进行补苗或补播。一般做法是,在播种时适当在边垄和地头多播一些种,或在垄沟中插一些种,长成的幼苗以补苗备用。如果没有准备足够的幼苗供补苗用,可以采取补播的办法,即补播头一天傍晚用水浸种,补播时宜适当增加播种密度。若补播早,可以用同一品种,否则必须用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值得注意的是,补苗时应带土移苗,移栽深度应与幼苗移栽前生长深度相一致。补苗后或补播后都应及时浇水,以增加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