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敦奥运会自由体操分数公布后,邹凯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一幅镶金的横幅,上面用毛笔写着“五金冠九州”。这,是邹凯的前辈,也是偶像的“体操王子”李宁送给他的。凭借北京奥运会的三枚金牌,和伦敦奥运会新晋的两枚金牌,邹凯创造了中国奥运的历史:以个人五枚奥运金牌数,超越了前辈伏明霞、邓亚萍、郭晶晶等人四金的纪录,成为迄今为止拿下奥运金牌最多的中国运动员。
被问及“奥运五金王”对他的意义,邹凯风趣地调侃到:“以后给儿子吹牛时增加了底气,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更高大的父亲形象,虽然我个子不高。”与队友共同出现时的腼腆样儿不同,他将体操队的幽默传统体现的淋漓尽致。但这一句的背后,仿若道尽了这吸金路上的不易。
有时候做一件事,初衷是最单纯不过的。小时候的邹凯,调皮到了极致:上蹿下跳,精力无限。父母实在是难以应付,就把他送去体操馆,图两三个小时的清净。而进了体操馆的小邹凯,自然是撒了欢,敞开了玩。在一次少儿比赛中,被省队的领导选中,自此,他踏上了离家的体操之路。
“我从来不觉得他是一个天赋极高的天才,但是他特别努力,遇到大场面,发挥特别稳定。”当初选中邹凯的,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体操系副主任雷鸣曾这样说。天赋不高,就要靠后天的努力去弥补。邹凯的脚不直,有点像锄头带个勾,教练每天会拿码头给他压脚,压的时候他会咆哮着大哭,耍赖求饶的事儿没少干过。那时候的时间总是过的总是很慢,想家的时候会偷偷的窝在被子里哭,甚至还与小伙伴们一起,策划过“潜逃回家”事件。因为太苦了,三个小朋友商量着,下课后去长途汽车站坐车回家。“被卖票的抓到保卫科,问我去干吗?我说要回去看我家狗,是个很二的理由。”自此以后,江湖上便有了这一段“邹凯为狗逃学”的故事。
儿行千里母担忧,尽管条件不是很好,但家长实在是放心不下年幼的邹凯,于是便有了一月一次的约会。邹凯在省队的七年时间里,父母每月都会坐晚八九点的夜车去成都,半夜三四点到了,在车上睡到天亮。再坐公交车去邹凯所在的运动技术学院,这样正好可以赶上儿子起床。“每次去看他都是脏脏的,心里会特别难受。”
在四川省体操队,邹凯的别号是“邹大胆”,什么动作都敢做,而且学动作很快。也正是因为胆大,他的成绩逐渐提升,在2001年全国青少年比赛上,邹凯出众的表现引起了国家队教练白远韶的注意。2002年,他进入国家队试训,并顺利留了下来。原本以为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的邹凯,却意外地遭遇到运动生涯的低谷期。当时的男子体操队,有着杨威、李小鹏等诸多体操世界名将,在省队一直“拔尖”的邹凯,被巨大的落差打晕了头,越来越觉得自己是水货,挫败感极强。
邹凯不是条件非常好的运动员,他的力量不够,体型也不直。体操讲究的是站着不直,但倒过来要直。而他调侃自己是“站着不直,倒着也不直”。这句玩笑的背后,付出的艰辛必然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但他却从没想过放弃:“到国家队不会不想练,会特别想练。自己的身体条件不如别人,就会想多练点,争取扳回这种局面,但后来发现还是不太可能。”
茫无目标的飘荡终归会迷路,邹凯的国家队初期,就是这样。“一开始没什么方向,感觉什么都不如别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就算是这样不休息的练一天,我也仍旧完不成训练任务。”他无力地说着那段无法掌控的迷茫期。“不是累,是没有心劲儿,感觉单靠努力是没有用的。”2003年城运会的糟糕表现,几乎让小邹凯失去了所有的自信。教练也认为他的发展方向出了问题,进入国家队仅一年,他就站到了被退回省队的悬崖边。
幸好之后在亚洲锦标赛的超常表现,又让教练看到了希望,于是暂定把邹凯留在队里。但是经验不足,再加上太想去表现自己,让第一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大赛的他,兵败丹麦世锦赛。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邹凯体会到了竞技体育的起起落落。失败其实没什么,最怕的是他人的失望。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就这样失去了,这让他忐忑不已。
时间真的是可以证明许多,渐渐地大家发现平衡能力较好的邹凯,在自由操和单杠上很有天赋,而这两项,恰恰是中国男子体操队的弱项。“我几乎是放弃了其他的项目,专心练这两项,以弥补中国队的不足,我是在‘补空’的缝隙中立稳脚跟的。”有了明确的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而2005年体操新规则规定难度不再封顶,对他来说更是峰回路转的机遇。“我可以用难度去弥补天赋的不足,难度分高一些,扣得多一点也可以接受。”之后,全国比赛,甚至是世界杯比赛的金牌越来越多,信心被重新找了回来,训练也更加的积极。
在备战北京奥运会的紧张日子里,针对邹凯经验不足和怯场的毛病,大小比赛,他总是被安排在最后一个上场。虽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另一方面又表明了,领导们对他的信任。他急迫地想去做点什么,来回报大家的信任。“针对各单项、各个项目进行训练,还练就了一颗强大的心。我需要的就是要迎着压力上,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顶着北京主场的巨大压力,中国男子体操梦之队,誓将雅典遗落的团体金牌收入囊中。他们的目标,是一上场,就用极高的难度和完美的表现,秒杀一切对手。邹凯的一句玩笑话,道出了北京奥运会体操男团的超强实力:“赛前会有很多的安排,领导说这是优势最大的一次,只要不死一个人在上面,冠军肯定是我们的。”
2008年,邹凯一战成名,一人获得团体、自由操和单杠三枚金牌,也迎来了自己的事业最高峰。可能是成功来得太过突然,之后的两年时间,他的状态下滑,进入了低谷期。“一下子丧失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自己的身体和年龄都还没到退役,每天也都在练,就是达不到效果。”这时的邹凯,又回到了初进国家队时的迷茫状态。他甚至骄傲的认为,国家队没他不行。但2010年世锦赛,他落选了,代替他的是,是他现在最想要感激的人。“应该说是张成龙刺激着我了,他的强项也是单杠和自由操,其他的两项也很强。”这些给了飘飘然的邹凯当头一棒,激励了他重新拿冠军的欲望,也成就了今天的五金王。 在那段失落期,邹凯的父母,也做了个重要决定,来北京当北漂。“孩子从小离开我们,现在有这个条件,我们两个都没有上班了,也可以过来陪一下他,弥补一下他从小没有感受到的家的温暖。”在年幼时被父母送到省队,错过了家庭的温暖,是邹凯心中永远的伤口,无法抹去。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在采访中他曾经说过:“其实我有时候会恨父母,我很少体会得到家的温暖。”于父母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简言少语的邹爸爸,说起心头的这份愧疚,稍显激动:“现在是很后悔的,当时我们很年轻,觉得自己的孩子可以到省队去,是一件很荣耀的事,那个时候的想法真是很单纯幼稚。”有了家庭的支持,再加上张成龙这个具体目标的明了,邹凯重新低回尘埃,训练的针对性更强,为着伦敦奥运会冠军努力拼搏。
四年的起伏洗去了邹凯的浮华和幼稚,他的角色由原来的小跟班,转变为伦敦奥运会的核心队员,与陈一冰一起,带领着其他队员,以决赛零失误的优异表现,艰难的保住了男团金牌。“两次我都没哭,伦敦差点就要哭出来了,这四年我有一些状态的落差,能慢慢的爬上来,再次站上冠军领奖台,是特别不容易的。”五枚金牌里,哪一枚是最重的?“当然团体金牌是最重的。伦敦最精彩,北京最有实力。”
现在的邹凯,仍旧在正常训练,近期的目标是全运会,说起被大家周知的唱歌爱好,他直呼现在年纪大了,玩不起了,闲暇时间就只是玩玩英雄联盟,陪女朋友逛逛街。退役,是邹凯被问及除过婚期外,最多的问题。他轻车熟路的打起了太极拳:“上学是必做的事,其他的也不是我能决定的。”一脸标准性的憨笑。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走上哪条路,“五金王”都将会继续精彩。
全体育 邹凯
Q:都说体操是特别苦的项目,你怎么看?
A:其实现在大家把体操妖魔化了。相对于现在,我小时候的训练要苦一些,因为不够科学。经过这么多代体操人的经验,现在的训练比较科学了,没有那么可怕。
Q:小时候训练真的会有手脚都磨出泡的时候吗?
A:一般是手上,单双杠项目就是摩擦,所以这是是不可避免的。刚开始比较疼,但慢慢就会生茧子,形成保护作用,再加上动作越来越成熟,就会好很多。
Q:你有很挫败的时候吗?
A:刚刚进国家队时相当不适应,我在省队算是很好的,而在国家队,像杨威、李小鹏这些大队员,在99年已经是一线主力了。对比起来自己就是水货,那时心理的挫败感很重。
Q:2008年竞争那么激烈,你是怎样脱颖而出的?
A:当时是2006年开始选的,要定十人大名单,之后再选六个。一开始没有我,但那年比得很好,基本上出去都会拿冠军。世锦赛前,在印度的亚锦赛,我的状态特别好,弱项也发挥的不错。之后我就以第十一人的身份进入了大名单。而且我的强项自由体操和单杠正好是大运动员缺的,所以就很幸运的选上了。
Q:2008年的奥运会,你一战成名,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
A:2008年好一点的是我们的优势很大,我承担的责任会少一些,就是一个被罩着的小朋友,我们的实力很强,我的担心就会少一些。
Q:那伦敦呢?
A:在比赛当中是核心作用的感觉。2012年我更能体会到不容易,体会到了08年那一代他们当时的情绪。其实伦敦奥运会之前,我们是有一些失败的心理准备。感觉团体可能是第二第三,会去想团体没有拿到,后面的单项应该怎么去比。
Q: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你会怎么去解压?
A:教练相信我,才会给我这么大的压力,我需要的就是压力,没有压力的东西对我来说没有意义。就是要迎着压力上,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
Q:北京之后你进入了低谷期,是怎么出来的?
A:其实09年还好,发挥了自己的应有的水平,但10年出现了一些状态上的下滑,一下子丧失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为自己的身体和年龄还没到退役,每天也都在练,就是达不到效果。世锦赛没去成,刺激了我。还要感谢张成龙,是他让我重新有了目标。
Q:还会在里约看见你的身影吗?
A:一年一年看吧,我感觉2016年太遥远了。现在,我已经从北体大本科毕业,研究生也结了两门课了,退役后肯定是要走进校园的。
Q:如果不小心拿了第6金怎么办?
A:那我就有更多的东西可以给儿子吹牛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