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探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hp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我国教育现况,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拿中小学语文学习举例,在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下,学生形成了与之相应的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积极地进行语文学习、探索思考,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和资料查找。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注重兴趣的手段功能,忽视了其目标功能。本文将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存在的误区和出现的原因。
  关键词:探索;新课程;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0-0022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教师。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一线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出现间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的情况,而不是直接对学生进行兴趣激发。这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对其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是不利的;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也不利于其开展高效的教学课堂和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习兴趣激而不发,培而不养情况的出现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的。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点
  1.理念滞后
  小学生处于学习奠基阶段,如何让学生扎实学习并记忆语文知识,成为教师教学实践进程中关注的重点,与之相比学生学习兴趣则容易被教师轻视,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改要求开展育人工作,未能在教学规划中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视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综合成效。
  2.方法陈旧
  教学方法是知识输出渠道,该渠道是否与学生顺利对接,保障知识入心入脑,成为评定教学方法优劣因素之一。然而,多数教师在长年累月的教学活动中形成较为固定的育人模式,教学方法相对有效,适应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大环境,同时存在学生学习状态被动,在单一、僵化教学活动中无法主动思考、积极参与问题,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体系欠佳
  小学语文课堂若想持续变革、高效创新,需赋予教学体系发展性、实效性,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习惯以大纲为基准,加之教师教育理念滞后且教学方法陈旧,无法在育人体系中贯穿趣味因子,不利于培育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略
  1.教师在教育引导过程中,重视兴趣的手段功能
  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注重兴趣的手段功能,而忽视了兴趣的目标功能。其含义是指注重创新教学方式,而忽略了学生是否养成正确的学习兴趣。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具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比如可以根据兴趣的稳定表现程度大体分为个性化兴趣和情境性兴趣。个性化兴趣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情境性兴趣的特点是学生在某节语文课的学习中,在教师的良好引导下,外在地表现出个性化兴趣,从而进行高效的学习。由此可见,个性化兴趣和情境性兴趣犹如人类情感和情绪的体现。教师通过高质量的教学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情境性兴趣。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在情境性兴趣的影响下,形成个性化兴趣。个性化兴趣的具体表现不仅是在语文课堂上能够进行高度的学习理解,同时还是对课外或者是与语文有关系的内容都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通过观察发现,中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产生了情境性兴趣还是已经养成了个性化兴趣。
  例如,在教导学生《落花生》一课时,教师通过结合新课改后的教学方式,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情境性兴趣。这个时候,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课本内容延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使学生进行课后的学习和资料查询,逐渐地帮助学生养成个性化兴趣。
  2.间接学习兴趣和直接学习兴趣不能够有效结合
  对于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导过程中往往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设置学习小组、课本内容导读朗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等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学习兴趣的含义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要学习的内容直接产生的兴趣,愿意自主地探索和思考。间接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教师的教育引导赞美、同学的学习情绪感染或者是家长的奖励承诺等,而产生的间接学习兴趣。二者之间所有不同,但是对于促进中小学生的学习和增加教师的教学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教學过程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都是属于间接兴趣。例如:在教师教导学生《将相和》一课时,本文具有叙事性和故事性,通过教师组织课堂角色扮演等新课改后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间接的学习兴趣,也更能理解这篇古文所表述的内容。
  3.优化教改背景下语文课堂趣味教学体系
  首先,教师需明确趣味教学目标,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来讲以引导学生进入语文知识世界为目标,高年级学生则以能力提升及树立终身语文学习意识为目标,使教师通过践行差异化目标找准教学实践方向;其次,教师需加大教评力度,除根据学习成绩反观趣味教学成果外,还需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动态明晰教学实践优势、劣势,例如多数学生创新能力有待增强,教师可积极开展“读后创写”活动,鼓励学生创编文章结局、人物关系等方面,同时赋予文章内容合理性,使学生可在提升创新能力的同时感到学习乐趣;最后,教师需不断教研,持续改进语文教学实践对策,解决趣味教学难题,优化教学体系,达到有效培育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总而言之,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课堂教学创新方法的应用,而忽视了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地融入课堂学习,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我国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激发、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但是由于教师本身对兴趣的认识比较模糊不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够得以正确的养成。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兴趣观念,从而帮助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课本知识内容,形成正确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艳萍.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J].黑河教育,2020(6).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第三中学233300)
其他文献
深度学习通常叫作深层结构学习或分层学习,可以理解为一种学习结构的构建.深度学习可以让人的认知过程逐层进行,逐步抽象,通过深度学习还可以理解事物的特征.因此,在初中生物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究学习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使得高中化学教学更好地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为此,本文主要对探究学习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带来启示。  关键词:探究学习法;高中化学;应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也迎来了改革和创新.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对学生的细心、耐心和逻辑思维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小学生受年龄、个性、阅历等因素的限制
老妈有一个口头禅,就是“快点”。听听,听听,那一声声急促的“快点”像雨点一样砸来,催得我头皮发麻!  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但是这美好的时光用来多睡一会儿觉,也无妨啊!可是,这个念头还未从脑中消失,我就听到“平地一声惊雷”——“起床啦!”不知何时,老妈已站在我的床前。她左手叉着腰,右手拿着把锅铲,腰间系条围裙,脸上还贴着面膜,头发像刚洗过,跟刺猬似的,一根根支棱着。我刚想反驳,却被老妈把话噎回去了。
期刊
当前,对高中数学内容的教授,对于数学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知识讲解技巧、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当前的教学大纲;另一方面,对于高中的升学率必须要引起足够的
摘要:美术学科是提高国民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课程,被列入我国的素质教育“美育”工程中。美术具有千古流传的艺术魅力,以视觉的形式带给人们审美和精神上的享受与震撼。这一切都是因为美术来源于生活,并且将生活转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美术家的研究和创造是使美术具有永恒生命力的关键钥匙。中学美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研创式教学,革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美术创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中学美术;研创式教学;教学
消失的字  在图书馆的角落里,一本书变得越来越透明。  “你怎么了?”鹿先生着急地问。  “我就要消失了。”书的声音很微弱。  鹿先生捧起书,想让他停留的时间久一点。  书上的字变得那么淡,有的已经是空白一片。  然而书只是淡淡地说:“这没什么好伤心的。  每一天这样的事情都在发生,只是这一次轮到我了。”  鹿先生环顾着图书馆,他不知道有多少书已经消失了。  书默默地说:“当我们被写下来的那一刻,
期刊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地运用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效果,需要教师坚持科学的原则实施导入,灵活运用趣味导入
摘要:高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需要对多种知识进行学习,而物理作为高中学习的主要学科,学生需要在学习物理的过程当中,通过自身的其他知识对物理进行更好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物理效率。在高中阶段,数学和物理之间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当中,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更好地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高中物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
古诗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其具有主体性强、特征鲜明的特点.其次,古诗词是作者对客观意象主观创作而成的文学作品,具有整体性、想象性、艺术性、创造性的特点.古诗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