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工坊活动中构建大班幼儿同伴合作的桥梁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ywy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结合所获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整理,认为在木工坊活动中大班幼儿同伴合作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协调,表现为具有能与同伴友好积极地商量、轮流、互相帮助等解决问题的态度;第二,拒绝,表现为在活动中遇见困难与不同意见时,不听取任何意见以及拒绝帮助与沟通;第三,顺从,表现为在活动中,别人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叫他时,就在旁边看着,什么都不做,遇到困难时也不发表任何意见;第四,支配,表现为独占资源,不给同伴分享,同伴如果想要,就会产生激烈的争夺行为。

一、在木工坊活动中大班幼儿同伴合作问题的主要原因


  1.幼儿观点采择能力不足
  所谓观点采择能力,指的是主体能够认识到对于同一事物或事件别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并能试图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的能力。具体到木工坊活动中,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幼儿推断他人在想什么,知道他人心理活动的能力。比如:在一次搭建美丽的小屋活动中,幼儿之间就发生了冲突。美美看见其他小朋友都选了圆柱体,而她自己平常也很喜欢这种形状的木质材料,所以拿了很多又大又厚的圆柱体回去。这时,悠悠不同意了,认为圆柱体太大太厚,还是要按原计划,用正方形的薄木片。美美既没有去理解同伴的意图,也坚决不采纳同伴的建议,而是一直在说:“我就要用圆的,我不要其他的。” 最后悠悠没办法了,只好说:“那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我不和你一组了。”
  2.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在对幼儿活动的观察中发现,部分幼儿因缺乏礼貌用语,从而导致同伴合作崩溃。如:操作时间中,小组的每名幼儿都在钉钉子,可是可乐钉不进去。只见他拿着自己的操作材料,对着他们小组成员一个一个地说:“你给我钉一下,我钉不进去。”见这个小伙伴不理他,可乐就又把自己的东西强塞到另一个小伙伴手上,还强制性地拿走别人手里的东西,说道:“你不要钉你的,你先钉一下我的,你不帮我,我就告老师。”结果,并没有人理会他。看得出,可乐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不仅没有用到基本的礼貌用语,甚至请求不成发生了威胁与抢夺,导致同伴的不满,使得合作还未开始就结束了。
  3.幼儿社会交往技能薄弱
  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适应群体生活的能力,二是遵守行为规则的能力。在活动观察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因不遵守行为规则而导致合作破裂的现象,因此大班幼儿更要着重关注。比如:在木工坊的活动中,活动开始前教师强调工具材料要互相分享、轮流使用,没有需要的时候放回原位。可是活动开始后,还是有不少幼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工具材料抢来独占,不遵守木工坊材料工具互享的规则,也有部分幼兒用各自仅有的工具完成作品,结果小组的合作以破裂结束。

二、在木工坊活动中大班幼儿同伴合作问题的教育建议


  1.在表达观点和接纳观点中培养观点采择能力
  缺乏观点采择能力,主要表现为别人说的都不对,只有我是对的,我也不听你们的意见,只要我喜欢,你们都必须听我的。当面对这一类幼儿时,教师需要通过耐心提问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试着接纳他人的观点,从而培养幼儿的观点采择能力。比如:当教师看到这类幼儿因按照自己的方法多次经历失败而灰心气馁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幼儿:“你遇到什么困难了?你的方法是什么?你还能想到其他办法吗?你的好朋友有一个方法,你想听一听吗?那你想和他一起试一试吗?”
  2.重视讨论过程,充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每次木工坊活动结束后,教师都会引导幼儿总结一下活动的完成情况、遇到了哪些困难、采取了怎样的方法、是如何讨论与协商的,充分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木工坊活动,教师还可以在其他活动中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使用发起协商的文明用语:“可以和你交换、分享材料吗?”“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我们可以一组吗?”“我也有一个想法,你想听一听吗?”又如我们开展了“我是成语大王”“小小天气预报员”“小小新闻家”等活动,而这些活动都需要幼儿提前作好语言素材的积累准备,才能落实到实践中去。
  3.感受合作带来的劳动成果和喜悦,激发合作热情
  在木工坊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互帮互助,如你帮我钉一下钉子,我帮你把木头扶稳,你帮我打磨一下材料,我帮你装饰一下成品等。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肯定幼儿的每一次团队合作。比如,给每一次组队的幼儿留下照片,并将小组合作的作品拍照贴在旁边。每个主题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评选最受欢迎的小组,充分感受团队合作带来的劳动成果和喜悦之情,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热情。
  (责任编辑:郭凯云)
其他文献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教学中又被称之为幼儿的心理化,其具有的特点是通过教学活动、内容、情境以及过程的生活化,不断丰富幼儿教学的内容。但是在幼儿园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对游戏化的方式理解存在较大的误区,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以讲授方式为主,学科内容不断分化,整个课堂中缺乏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可以为幼儿提供良好接受知识的情境,使得幼儿在综合性内容的学习中提升他们的能力
期刊
致敬“母亲”,你们是幼儿信赖的依靠!  每到开学季,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幼儿园门口“哇”声一片的场景,伴随着家长们形态各异的观望。因工作采访的需要,今年9月我也在开学时走进了幼儿园。在我眼里,幼儿园里有适应很快的幼儿,但也真的有一些因为想妈妈而哭闹不止的幼儿,他们或一直让老师抱着不肯下来,或只有坐在老师腿上才肯吃午饭、在老师怀里才能渐渐入睡……教师的怀抱成了幼儿的港湾和依靠,给他带来母爱般的温暖和力量
期刊
网络可以突破时空与地域的限制,利用其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辅助,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体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全方位发展。  一、利用网络环境,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索兴趣  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加上小学生年龄小,生理与心理还不够成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进行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应付,毫无兴趣可言。而网络,它能够提供形象、直观
期刊
一、特色创建新做法  (一)环境育人——与环境创设相结合,理念浸润,文化育人  环境育人,让环境发挥教育功能,是我园一直以来重视和遵循的原则。我园在一层大厅的醒目位置,通过展示食物金字塔、二十四节气灯、幼儿家长教师共同制作的食谱、各班幼儿近期食育活动的照片等宣传食育理念,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食育文化的熏陶,也让家长感受到我园浓郁的食育文化氛围。  (二)行为养成——与进餐环节相结合,知礼懂礼,培
期刊
每逢开学或放假,厨房都会特意给幼儿做炸酱面,所以我园历届幼儿回忆在园饮食,必会谈起炸酱面。今年也不例外,经过漫长的暑假,一开学幼儿就吃到了心心念念的炸酱面,由此还引发了关于面食的讨论。为了满足幼儿对面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我们结合当下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的大背景,追随幼儿的兴趣,和幼儿一同开启了面文化之旅。主题研讨  主题活动是一个预设加生成的探究活动。面食文化流传数千年,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
期刊
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早在《乐记》中,我国就有“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之说。如何打破原有传承式的歌唱方式,引导幼儿借助音乐来自由抒发对家乡的情感呢?我想到了民族经典《刘三姐》中的精彩对歌片段。对歌活动就是努力创造一个发展幼儿“心灵语言”的音乐情境,创设让幼儿敢唱、想唱、有机会唱并积极应答的歌唱环境,让幼儿在对歌活动中自由歌唱,相互交流,大胆抒发自己的心声,提高歌唱的兴趣与能力。于是,笔者根据幼儿的
期刊
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整合凝练,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拓展,并融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从而达到发展高级思维以及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发现目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深度学习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幼儿主动性探究意识不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建构知识的能力较弱等。  为此,本文将结合本班幼儿在科学区玩多米诺骨牌的表现,分析和探究如何有效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期刊
一、合理规划,创设适宜幼儿自主游戏的户外环境  我园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区域设计,分别规划了运动区、种植饲养区、休息静坐区、建构区、音乐区、美工区、读写区、沙水区、泥巴区等。  1.提供安全场地。如:提供符合幼儿年龄和发展水平的身体挑战,也就是渐进式的挑战,创设安全的活动区域场地,保证适宜且安全的活动地面。  2.保护儿童健康。如:材料没有防腐剂、对幼儿没有伤害,提供水源,设计阴凉场所,防止紫外线对
期刊
一、思维导图与绘本  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能够借助图文并重的方式,运用相互隶属及相关层级图,直观展示各级主题之间的关系,从主题关键词和颜色、图像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记忆连接,结构形式简单,具备很强的实用性。基于科学层面,思维导图能够对记忆、阅读和思维的客观规律进行合理利用,帮助人们实现逻辑与想象的平衡发展,开发人脑的潜力。  绘本是一种从儿童视角出发,以讲述故事为主的图画
期刊
一、营造就餐环境,凸显班级风格  1.创设环境,营造就餐氛围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价值。在创设就餐环境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设计心中理想的餐厅。幼儿的想法真是五花八门,最终他们通过投票的方式确定了“海洋餐厅”的设计方案。  除物质环境外,创设温馨、愉悦的心理环境也至关重要。教师适当地以绘本、游戏、儿歌等方式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食物和身体,以激发幼儿的进餐欲望。就餐前,以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