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旅游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实际中很多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一定问题,进而严重影响了培养人才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将对高等旅游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强化高等旅游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等旅游人才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27-01
近年来我国旅游行业发展迅速,社会旅游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很多高校开办了旅游专业,对旅游人才进行培养。然而在各方面因素影响下,我国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旅游人才质量的提升。所以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通强化旅游人才培养,为我国旅游行业发展提供保障。
一、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1.人才供给和人才需求错位
当前造成人才需求和人才供给错位的重要原因就是封闭式人才培养模式,很多院校往往只是依据学科要求进行理论知识传授,虽然学生的理论素养获得提升,但是在不了解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教学和实际出现严重脱节,并逐渐发展成封闭式教学。这会使得旅游教育和实际差异越来越大,培养出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进而大幅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这种情况在本科毕业生中表现尤为明显,很多本科毕业生希望在毕业后能够从事管理相关的工作,但是企业提供的往往是基础性高危,本科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2.课程体系有待完善,重理论、轻实践
当前国内多数院校旅游专业都缺乏特色,并且课程名称也不规范。并且本科课程体系的理论深度不够,学生理论基础难以获得有效提升。课程体系存在严重重复的现象,进而出现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性和系统性,学生学习很多内容都是重复的。另外,当前高等旅游人才课程体系的科学性还有待提升,一方面一些学校因人设课,另一方面前后课程缺乏逻辑性,并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在课程设施方面,高校往往缺乏对服务实践和管理实践的重视,进而造成学生学习能力难以获得提升,实际动手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岗位要求。
3.实践环节有待强化
当前很多院校都存在实践课程学时较少的问题,旅游本科通常实习实践为3个月。一些学生在实习岗位并没有获得有效锻炼,而是充当免费劳动力,无法具体参与到管理活动和岗位具体工作中。另外一些学生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只是在实习单位挂名,并没有真正的进入到企业中完成岗位工作。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岗位经验。
4.教材建设滞后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旅游教材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进而对旅游专业教学造成影响,具体当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科学、完整的学科体系没有形成,教学学术水平有待提升。例如,当前教材主要是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资源学、旅游企业管理,教材之间缺乏有效联系,教材内容深度有待加强。其次,各教材内容之间存在重复,进而造成学生重复性学习。再次,多数教材往往强调理论学习,对于理论实践涉及较少,同时教材理论和实际相脱离。
二、强化高素质旅游人才培养的策略
1.优化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
当前高等教学主要存在研究型办学模式、应用型办学模式、介于两者之间模式,旅游教育具有应用性强的特点,培养实用型人才是其总体培养目标,但是不同层次教育具有不同目标。例如本科以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为目标,大专以培养基层管理人员为目标。所以本科旅游专业即应当和学术研究性教育区别开,也应当和专业教育区别开。本科旅游专业应当树立“宽口径、厚基础、讲创新、重应用”的目标,进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1]。
2.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实际中要向实现对高等旅游人才的有效培养,就应当对一支素质高、结构完善的教师队伍进行构建,使得高等教育旅游专业教师“能文能武”。高校应当积极创造机会,让本校教师到旅游行业中进行切身体验和学习,并考取相应资格滋生,实现实践经验的增加。同时还应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人才进行引入,并对其教学能力进行强化,进而实现对现有教师队伍的丰富和完善[2]。
3.强化实践环节,对适用型人才进行培养
外国类似专业实践课时在800小时左右,综合考虑我国旅游行业实际情况,学生在社会岗位实习实践应超过6个月。首先,应当对新的教学实践模式进行构建,在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中引入实践教学内容,促进时间教学立体化发展,保证认识实习、模拟实习、专业实践、管理实战全过程的实现。其次,应当以传统技能型实验室为基础对现代旅游管理实验室继续拧构建,包括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现代旅游管理模拟等,形成科研、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试验模式。最后,和优秀旅游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进而为学生提供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3]。
4.完成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和手段
实际中应当对课程体系设置弹性进行强化,实现管理科学基础的夯实,进而对宽泛的专业口径进行构建,对专业课程为主体、基础课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结构进行构建。基础课程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为重点,专业课程应当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素养、知识为重点,相关学科以构建学生更加广泛的专业基础为重点,这样的课程体系结构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教学内容还应当满足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知识性的要求,并具有信息化、综合化、动态化的特点,高校应当利用教材建设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在教学手段方面,应当对多媒体、计算机等技术进行综合利用,拓展教学信息量,并保证教学的动态性和直观性[4]。
三、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可知,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旅游人才培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旅游人才的有效供給,进而对旅游行业发展产生影响。高校应当对旅游专业教学和旅游人才培养进行强化,不断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旅游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剑波.面向旅游市场需求的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6):116-118
[2]何恒光.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错位及改革策略——兼议桂林旅游教育的发展方向[J].旅游论坛,2011,04(4):173-176
[3]胡慧莲,唐艳.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改革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8,(28):217
[4]郭培才,乐上泓.新建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闽江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2,30(3):110-112
【关键词】高等旅游人才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27-01
近年来我国旅游行业发展迅速,社会旅游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很多高校开办了旅游专业,对旅游人才进行培养。然而在各方面因素影响下,我国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旅游人才质量的提升。所以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通强化旅游人才培养,为我国旅游行业发展提供保障。
一、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1.人才供给和人才需求错位
当前造成人才需求和人才供给错位的重要原因就是封闭式人才培养模式,很多院校往往只是依据学科要求进行理论知识传授,虽然学生的理论素养获得提升,但是在不了解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教学和实际出现严重脱节,并逐渐发展成封闭式教学。这会使得旅游教育和实际差异越来越大,培养出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进而大幅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这种情况在本科毕业生中表现尤为明显,很多本科毕业生希望在毕业后能够从事管理相关的工作,但是企业提供的往往是基础性高危,本科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2.课程体系有待完善,重理论、轻实践
当前国内多数院校旅游专业都缺乏特色,并且课程名称也不规范。并且本科课程体系的理论深度不够,学生理论基础难以获得有效提升。课程体系存在严重重复的现象,进而出现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性和系统性,学生学习很多内容都是重复的。另外,当前高等旅游人才课程体系的科学性还有待提升,一方面一些学校因人设课,另一方面前后课程缺乏逻辑性,并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在课程设施方面,高校往往缺乏对服务实践和管理实践的重视,进而造成学生学习能力难以获得提升,实际动手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岗位要求。
3.实践环节有待强化
当前很多院校都存在实践课程学时较少的问题,旅游本科通常实习实践为3个月。一些学生在实习岗位并没有获得有效锻炼,而是充当免费劳动力,无法具体参与到管理活动和岗位具体工作中。另外一些学生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只是在实习单位挂名,并没有真正的进入到企业中完成岗位工作。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岗位经验。
4.教材建设滞后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旅游教材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进而对旅游专业教学造成影响,具体当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科学、完整的学科体系没有形成,教学学术水平有待提升。例如,当前教材主要是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资源学、旅游企业管理,教材之间缺乏有效联系,教材内容深度有待加强。其次,各教材内容之间存在重复,进而造成学生重复性学习。再次,多数教材往往强调理论学习,对于理论实践涉及较少,同时教材理论和实际相脱离。
二、强化高素质旅游人才培养的策略
1.优化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
当前高等教学主要存在研究型办学模式、应用型办学模式、介于两者之间模式,旅游教育具有应用性强的特点,培养实用型人才是其总体培养目标,但是不同层次教育具有不同目标。例如本科以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为目标,大专以培养基层管理人员为目标。所以本科旅游专业即应当和学术研究性教育区别开,也应当和专业教育区别开。本科旅游专业应当树立“宽口径、厚基础、讲创新、重应用”的目标,进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1]。
2.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实际中要向实现对高等旅游人才的有效培养,就应当对一支素质高、结构完善的教师队伍进行构建,使得高等教育旅游专业教师“能文能武”。高校应当积极创造机会,让本校教师到旅游行业中进行切身体验和学习,并考取相应资格滋生,实现实践经验的增加。同时还应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人才进行引入,并对其教学能力进行强化,进而实现对现有教师队伍的丰富和完善[2]。
3.强化实践环节,对适用型人才进行培养
外国类似专业实践课时在800小时左右,综合考虑我国旅游行业实际情况,学生在社会岗位实习实践应超过6个月。首先,应当对新的教学实践模式进行构建,在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中引入实践教学内容,促进时间教学立体化发展,保证认识实习、模拟实习、专业实践、管理实战全过程的实现。其次,应当以传统技能型实验室为基础对现代旅游管理实验室继续拧构建,包括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现代旅游管理模拟等,形成科研、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试验模式。最后,和优秀旅游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进而为学生提供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3]。
4.完成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和手段
实际中应当对课程体系设置弹性进行强化,实现管理科学基础的夯实,进而对宽泛的专业口径进行构建,对专业课程为主体、基础课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结构进行构建。基础课程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为重点,专业课程应当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素养、知识为重点,相关学科以构建学生更加广泛的专业基础为重点,这样的课程体系结构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教学内容还应当满足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知识性的要求,并具有信息化、综合化、动态化的特点,高校应当利用教材建设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在教学手段方面,应当对多媒体、计算机等技术进行综合利用,拓展教学信息量,并保证教学的动态性和直观性[4]。
三、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可知,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旅游人才培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旅游人才的有效供給,进而对旅游行业发展产生影响。高校应当对旅游专业教学和旅游人才培养进行强化,不断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旅游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剑波.面向旅游市场需求的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6):116-118
[2]何恒光.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错位及改革策略——兼议桂林旅游教育的发展方向[J].旅游论坛,2011,04(4):173-176
[3]胡慧莲,唐艳.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改革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8,(28):217
[4]郭培才,乐上泓.新建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闽江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2,30(3):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