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为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它发挥真正的价值,是目前大家非常关注的课题。本文从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出发,对高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关健词】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现状研究
一、精品课网站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家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对精品课程建设中应加强的各项工作做了明确规定,也对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内容。其中明确提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应实现网络化管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对外开放,精品课程只有实现网络化建设及管理,才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达到开放、共享、提高的目的。
精品课程网站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增强学生和学校的互动性,加强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教与学交流、共享资源的平台。
二、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精品课程网络主要内容应包括:
(1)教学资源、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电子教学材料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题库等)。
(2)教学支撑系统,包括学习系统、教学与管理系统以及在线讨论、作业、考试、评卷、辅导答疑交流模块等等。
目前,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现阶段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具体表现为:
1.多数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一般采取独立开发模式,资源的共享性差,开发者不得不进行大量的重复劳动。很多课程老师在网站的开发中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因为他们一般不懂技术,即便他们有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情,也无能为力,有的不得不花钱去聘请技术人员来开发网站和课件。这些开发系统,虽然功能强大,但要集中布置、集中管理,灵活性和个性化不足,且购买价格较高,一般不提供源代码,给系统升级和二次开发造成困难。因此,开发通用性强、可重用性高、易于定制和管理的精品课程网站开发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2.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过程中,大多数课程仅仅按照申报条件要求,直接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部分教学录像等内容传到网上,较好的也只是把演示文稿(PowerPoint)在网上发布,网站的大部分内容往往只是数字化的文本,难以称为优质教学资源。
3.大部分精品课程网站都是授课教师将课程相关素材交给技术人员制作、上传网页,网页一经上传教师本人很难修改、调整、管理资源内容。这种离线式的建设方式不但增加了建设成本,而且造成了精品课程网站内容与教学素材资源脱节的现象,精品课程网站难以反映最新的教学状况。
4.多数精品课程网站都是以静态网页为主,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交互性重视不够。只能浏览观看,不利于交互性网络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使得教师很难依靠精品课网站来进行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在线答疑辅导、即时交流、在线考核等师生交互活动,师生参与程度很低。
5.BBS讨论区、在线论坛等反馈性模块建设还不够。网络课程需要体现网络学习的特点:共享、互动、注重创设情景等。有些网站沒有在线答疑、BBS论坛等提供给学生及用户评价的反馈性模块,并且在有这些模块网站中往往只是流于行式,有的论坛只有本校师生才能进入,可以进入的论坛也往往沒有实质性的讨论内容,普遍存在人气不足的缺陷,有的论坛只是列出了几道题目的问题和答案,大多数课程网站只有几条留言,基至一片空白,而且仅有的几条留言也往往与课程内容无关。
6.授课录像普遍存在收看不畅通以及时间太短的问题。授课录像是将本门课程的专家或教授实时授课的情况进行录像,对于需要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具有很高的参加价值,可是精品课程网站的授课录像普遍存在收看不畅通以及时间太短的问题,有许多网站的授课录像根本打不开,或者要下载许多插件才能打开,打得开的授课录像往往也只有一个多小时的授课内容,用户无法系统地收看整门精品课程的授课录像,而且授课录像占了大量网络空间,至使其实际应用不佳。原本通过授课录像来看教学效果,一定意义上可以适应专家评估要求,但是由于网络速度不够,无法顺畅浏览,以及不够全面系统的原因,授课录像对学生学习意义不大。
三、建议与对策
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构建应坚持系统性、全面性、标准化、实用性、可持续性等原则。为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网上共享,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地位,各高校应关注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实时式、主动式、协作式和研究型学习,进而实现学生成为知识主动建构者的目标。
1.加强精品课程网络技术的应用
精品课程网络技术平台主要指网络所提供的软硬件教学支持系统,这一系统多以超文本的方法组织教学材料,并通过一些技术性的支持来实现学习和实施教学指导,如:学生利用Web浏览器浏览教学内容;师生利用E-mail、BBS来实现网络的交互及答疑辅导;通过Javascript、Flash等实现交互式教学;利用数据库对学习资源及学习者信息进行数据管理,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网络日志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反思学习过程,积累学习心得体会等;这些技术上的支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也更利于做到因材施教。
另外,针对授课录像不畅通等相关问题,可将精品课程中的录相材料放在其它网站,如土豆网等流媒体网站,在精品课程网站上只是提供下载的地址,以缓解网络空间不足的矛盾。 2.建立精品课程网络协作交流系统
精品课程网络协作交流系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协作学习、互帮互助以及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答疑、提交、反馈学习信息等活动的良好支持。网上交流有通过在线聊天、视频会议等方式实现的同步交流和通过E-mail、BBS等实现的异步交流两种,其中异步交流方式比较常用。
3.为各高校所有课程提供统一的模板,建立一个通用、高效的精品课程网站开发系统。如果为所有的课程提供了统一的模板,学科教师只需要筛选、确定和发布共享内容等,无需考虑后台技术和高难度的网页制作。对教师而言,精品课程只是意味着将他们的教学材料(绝大部分为文字材料)、教学方案在开放课程网页上共享,他们的主要工作也就是整理教案。有了统一的模板使得学科教师目标明确,既可全身心投入课程的设计,又不至于影响正常的教学与科研。做好分工合作就可确保精品课程教师集中精力搞好课程内容建设。同时也避免了造成大量重复性开发工作,节约开发成本。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加强精品课程与网络平台建设,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建设以及课程发布中使用,使精品课程建设搭上了信息技术的快车。精品课程以网络作为资源发布、共享的载体,能够使资源最大程度地数字化、多媒体化,从而实现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发布与管理。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精品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学习过程的记录与协作支持以及便捷的资源更新维护与发布等成为可能。这极大地扩展了传统的教学时空,给高校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教学体验。
但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教育方式,如何通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2003.
[2]姚恩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6).
[3]余新科,施旭英.网络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1).
[4]黎玉娥.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9).
[5]施晓秋等.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6]袁德宁.精品课程建设及课程支撑理念的变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4(5).
本文属吉林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吉教合字2012第438号。
作者简介:
郝莉萍,女,吉林工商学院信息工程分院副教授。
陈义辉,男,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分院副教授。
【关健词】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现状研究
一、精品课网站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家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对精品课程建设中应加强的各项工作做了明确规定,也对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内容。其中明确提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应实现网络化管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对外开放,精品课程只有实现网络化建设及管理,才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达到开放、共享、提高的目的。
精品课程网站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增强学生和学校的互动性,加强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教与学交流、共享资源的平台。
二、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精品课程网络主要内容应包括:
(1)教学资源、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电子教学材料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题库等)。
(2)教学支撑系统,包括学习系统、教学与管理系统以及在线讨论、作业、考试、评卷、辅导答疑交流模块等等。
目前,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现阶段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具体表现为:
1.多数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一般采取独立开发模式,资源的共享性差,开发者不得不进行大量的重复劳动。很多课程老师在网站的开发中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因为他们一般不懂技术,即便他们有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情,也无能为力,有的不得不花钱去聘请技术人员来开发网站和课件。这些开发系统,虽然功能强大,但要集中布置、集中管理,灵活性和个性化不足,且购买价格较高,一般不提供源代码,给系统升级和二次开发造成困难。因此,开发通用性强、可重用性高、易于定制和管理的精品课程网站开发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2.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过程中,大多数课程仅仅按照申报条件要求,直接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部分教学录像等内容传到网上,较好的也只是把演示文稿(PowerPoint)在网上发布,网站的大部分内容往往只是数字化的文本,难以称为优质教学资源。
3.大部分精品课程网站都是授课教师将课程相关素材交给技术人员制作、上传网页,网页一经上传教师本人很难修改、调整、管理资源内容。这种离线式的建设方式不但增加了建设成本,而且造成了精品课程网站内容与教学素材资源脱节的现象,精品课程网站难以反映最新的教学状况。
4.多数精品课程网站都是以静态网页为主,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交互性重视不够。只能浏览观看,不利于交互性网络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使得教师很难依靠精品课网站来进行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在线答疑辅导、即时交流、在线考核等师生交互活动,师生参与程度很低。
5.BBS讨论区、在线论坛等反馈性模块建设还不够。网络课程需要体现网络学习的特点:共享、互动、注重创设情景等。有些网站沒有在线答疑、BBS论坛等提供给学生及用户评价的反馈性模块,并且在有这些模块网站中往往只是流于行式,有的论坛只有本校师生才能进入,可以进入的论坛也往往沒有实质性的讨论内容,普遍存在人气不足的缺陷,有的论坛只是列出了几道题目的问题和答案,大多数课程网站只有几条留言,基至一片空白,而且仅有的几条留言也往往与课程内容无关。
6.授课录像普遍存在收看不畅通以及时间太短的问题。授课录像是将本门课程的专家或教授实时授课的情况进行录像,对于需要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具有很高的参加价值,可是精品课程网站的授课录像普遍存在收看不畅通以及时间太短的问题,有许多网站的授课录像根本打不开,或者要下载许多插件才能打开,打得开的授课录像往往也只有一个多小时的授课内容,用户无法系统地收看整门精品课程的授课录像,而且授课录像占了大量网络空间,至使其实际应用不佳。原本通过授课录像来看教学效果,一定意义上可以适应专家评估要求,但是由于网络速度不够,无法顺畅浏览,以及不够全面系统的原因,授课录像对学生学习意义不大。
三、建议与对策
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构建应坚持系统性、全面性、标准化、实用性、可持续性等原则。为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网上共享,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地位,各高校应关注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实时式、主动式、协作式和研究型学习,进而实现学生成为知识主动建构者的目标。
1.加强精品课程网络技术的应用
精品课程网络技术平台主要指网络所提供的软硬件教学支持系统,这一系统多以超文本的方法组织教学材料,并通过一些技术性的支持来实现学习和实施教学指导,如:学生利用Web浏览器浏览教学内容;师生利用E-mail、BBS来实现网络的交互及答疑辅导;通过Javascript、Flash等实现交互式教学;利用数据库对学习资源及学习者信息进行数据管理,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网络日志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反思学习过程,积累学习心得体会等;这些技术上的支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也更利于做到因材施教。
另外,针对授课录像不畅通等相关问题,可将精品课程中的录相材料放在其它网站,如土豆网等流媒体网站,在精品课程网站上只是提供下载的地址,以缓解网络空间不足的矛盾。 2.建立精品课程网络协作交流系统
精品课程网络协作交流系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协作学习、互帮互助以及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答疑、提交、反馈学习信息等活动的良好支持。网上交流有通过在线聊天、视频会议等方式实现的同步交流和通过E-mail、BBS等实现的异步交流两种,其中异步交流方式比较常用。
3.为各高校所有课程提供统一的模板,建立一个通用、高效的精品课程网站开发系统。如果为所有的课程提供了统一的模板,学科教师只需要筛选、确定和发布共享内容等,无需考虑后台技术和高难度的网页制作。对教师而言,精品课程只是意味着将他们的教学材料(绝大部分为文字材料)、教学方案在开放课程网页上共享,他们的主要工作也就是整理教案。有了统一的模板使得学科教师目标明确,既可全身心投入课程的设计,又不至于影响正常的教学与科研。做好分工合作就可确保精品课程教师集中精力搞好课程内容建设。同时也避免了造成大量重复性开发工作,节约开发成本。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加强精品课程与网络平台建设,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建设以及课程发布中使用,使精品课程建设搭上了信息技术的快车。精品课程以网络作为资源发布、共享的载体,能够使资源最大程度地数字化、多媒体化,从而实现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发布与管理。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精品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学习过程的记录与协作支持以及便捷的资源更新维护与发布等成为可能。这极大地扩展了传统的教学时空,给高校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教学体验。
但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教育方式,如何通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2003.
[2]姚恩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6).
[3]余新科,施旭英.网络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1).
[4]黎玉娥.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9).
[5]施晓秋等.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6]袁德宁.精品课程建设及课程支撑理念的变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4(5).
本文属吉林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吉教合字2012第438号。
作者简介:
郝莉萍,女,吉林工商学院信息工程分院副教授。
陈义辉,男,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分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