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胰岛素PK内源性胰岛素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8785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上,无论我们采用哪种胰岛素制剂治疗,采用的都是外源性胰岛素。那么,外源性胰岛素对人体的作用,与人自身分泌的胰岛素一样有效吗?事实上,外源性胰岛素降血糖的效果,不如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来得快、效果好。而且内源性胰岛素不会发生低血糖,这是因为两种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模式不同。
  
  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有差别
  
  具有正常胰岛功能的人,自身的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灵活多变,从胰岛素分泌到进入血液只需要几分钟,血液中总是有足够水平的胰岛素。当吃得多血糖升高时,胰岛素也分泌得多、分泌得快,所以进食后血糖升高幅度小(一般仅升高3.0~4.0 mmol/L,多不超过7.8mmol/L),饥饿状态下又会自动减少胰岛素分泌,不会引起低血糖,所以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总是保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3.9~5.9mmol/L)内。
  而一些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受损,使胰岛对于高血糖的刺激反应迟钝,不能立即分泌足够多的胰岛素来很快地降低高血糖,这时医生就要为他们选择外源性胰岛素制剂来代替自身胰岛素。
  
  对空腹血糖的影响不同
  
  根据胰岛素制剂的药物动力学,对于空腹高血糖的患者应选择作用时间长的胰岛素制剂,比如中效、长效或者超长效胰岛素。因为在人入睡后到天亮将近8小时的空腹时间内,只有长时间作用的胰岛素才能一直降糖。不幸的是,除了超长效胰岛素外,长效与中效胰岛素注射后在体内都有一个明显的药物作用高峰,这个高峰时间恰恰正好在半夜1:00~3:00人体对胰岛素需要量最少的时候,这样就会引起半夜低血糖;如果减少剂量又不能控制凌展的高血糖,因为在黎明时分,人体自身拮抗胰岛素的多种内分泌激素生理性分泌增加,使人体对胰岛素需要也明显增加,而头一天晚上注射的中效、长效胰岛素到了天亮时,已经基本从血液里消失了,导致空腹血糖升高。这就是说,内源性胰岛素在半夜分泌最少,天亮时自动分泌增多,从而保证空腹状态下血糖的平稳,而中、长效胰岛素都没有这样的作用,它们注射后的降糖作用在半夜最大,天亮最小。超长效胰岛素虽然没有作用高峰,但是与自身分泌的内源性胰岛素相比,它在黎明时分不会自动增加血液中的水平,在完全没有胰岛功能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胰岛功能很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它不能有效地降低空腹高血糖。这就是内源性与外源性胰岛素在体内的最重要差别之一。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而胰岛素治疗的成败则是“一天之际在于展”,只有空腹血糖控制良好,全天的血糖才可能控制良好平稳。
  
  对餐后血糖的控制不同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既不能很快也不能足够地分泌胰岛素,所以餐后血糖显著增高。这时,应当选择快速起效的胰岛素(比如短效、超短效胰岛素)来控制餐后急遽升高的血糖,但是短效与超短效胰岛素的药物动力学不同,与后者比,前者起效慢,在血液中达到高峰的时间晚,持续作用时间更长,必须在餐前30分钟左右提前注射,胰岛素高峰时间常常不能和餐后血糖高峰同步,故控制餐后高血糖的效果不如后者,所需的剂量也大于后者,剂量大时又常会引起低血糖;而超短效胰岛素起效快,达峰快,作用持续时间也短,更接近生理性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但是如果剂量计算不准或者患者因种种原因血糖已经偏低,而又未监测血糖时,就会引起严重的低血糖,因为已经注入体内的胰岛素是不会自动减少或立即消失的。
其他文献
最近在民间炒得沸沸扬扬的一条消息是,Ⅰ型糖尿病患者有可能不再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只要每天按时口服一种100片1瓶、每瓶3元钱的“神奇”药物,就可以控制病情。要知道,对Ⅰ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来说,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摆脱胰岛素注射,减轻经济负担,成为一个基本健康的人。这个在民间口口相传的消息是真的么?实际情况是什么?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肖新华教授。肖教授已经成功
期刊
Q 糖尿病患者胆囊切除后,如何调整饮食和恢复体重?  我今年66岁,患2型糖尿病10年多。上个月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医生嘱咐我3个月不吃油、肉、蛋和奶类制品。现在我自觉身体恢复较慢。所以想请问专家,糖尿病患者胆囊切除后。该如何调整饮食和恢复体质?  兰州 许某  答:胆囊是人体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场所。在进食时,胆囊通过收缩将浓缩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帮助消化脂肪。在胆囊切除手术后,胆汁将得不到储存和浓
期刊
高血糖的处理除危重急症及疑难病例需住院治疗外,一般病例的血糖控制可在医生指导下自己进行。自我血糖控制的原则是循序渐进、平稳降糖、安全达标。    降糖过快有危险    1.低血糖风险增加 降糖过快,可使患者特别是缺乏血糖监测条件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增加。低血糖反复发作,导致血糖剧烈波动,难以控制。研究表明,血糖波动对患者的伤害非常大。低血糖还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及猝死,患者因对低血糖的恐惧,阻碍血糖
期刊
昏迷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尤大,如不及时进行抢救,昏迷时间持续6小时以上,就会造成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导致糖尿病昏迷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病因的昏迷其救治手段也不一样,因此,对于昏迷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辨明原因,以便于正确施救。下面就将糖尿病昏迷的几种常见类型作一简介: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当血糖低于2.8mmol/L时,称为低血糖,严重者会发生昏迷。
期刊
张大妈今年68岁,患糖尿病11年。严格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可是药物从一种加到三种,血糖还是控制不好。现在服优降糖3片/日、二甲双胍6片/日、拜唐苹6片/日。血糖空腹8.1mmol/L,早餐后2小时10.3mmol/L,午餐后2小时12.0mmol/L,晚餐后,2小时11.5mmol/L。医生建议她用胰岛素,张大妈嫌打针麻烦,不愿接受。最近发现手脚发麻,查糖化血红蛋白8.8%,医生认为必须调整治疗控
期刊
胰岛素:该用不用,错失治疗好机会    笔者曾经接诊过一位58岁的男性患者,初诊时空腹血糖13.2mmoI/L,餐后2小时血糖18.5mmol/L,糖化血红蛋白9.5%。一般而言,1种口服药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达1.0%~2.0%,联合第2种口服药治疗可使糖化血红蛋白再降低1.0%~2.0%。可见,如果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为9.0%或更高,仅接受口服药治疗很难维持糖化血红蛋白<6.5%的目标。不幸的
期刊
排尿不畅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切身感受,最为患者本人所重视。排尿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程度,是治疗措施选择的重要依据。BPH患者药物治疗的短期目标是缓解下尿路症状,长期目标是延缓疾病的临床进展,预防合并症的发生。在减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同时,保持患者较高的生活质量,是BPH药物治疗的总体目标。  1.a-受体阻滞剂  a-受体阻滞剂是通过阻滞分布在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表面的肾上腺素能受
期刊
病例:  今年20岁的小王在8年前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现在他身高175厘米,体重85千克,体质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这是反映体重是否正常的指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西亚太区标准,BMI超过25千克/米2即为肥胖]约27.8千克/米2,一直注射胰岛素至今,胰岛素用量每天约100单位。据小王主诉,刚开始时胰岛素用量为40单位,后由于自己饮食控制较差,不爱活动,体重逐渐增加,胰岛素用
期刊
病例:  王女士,55岁,患糖尿病已8年。近两年口服磺脲类及双胍类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差。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开始在脐周皮下注射人预混胰岛素治疗。注射1周后,注射部位出现轻度红肿、米粒样结节、痒感。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这是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吗?应该如何处理?王女士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很担心,带着这些疑问来我科就诊。  解读:  接诊医师仔细询问了王女士的病史,经检查,断定这是注射胰岛素所引起的过敏反
期刊
严重低血糖指由于血糖低,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供能不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其表现如嗜睡、意识障碍、癫痫发作、昏迷甚至死亡等。它是与轻度低血糖(交感神经兴奋为主,如饥饿、出汗、心悸、手抖、头昏等)相对而言的。一旦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饥饿感、无力、心悸、冷汗、手抖,或出现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时,应想到有发生低血糖的可能,及时测定血糖。    低血糖的三个概念    根据生化指标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低血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