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风物韵(组章)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tobacc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观:味江


  雨声已远,只有风夹着河谷的味道,向我们迎面扑来。
  躲闪不及的我们,在风中撞个满怀。
  味江,一个让舌尖荡漾且诗意的名字。
  我听到了石头的情话,正向着大观的方向,步步紧逼。

罗城:古戏楼


  似乎是一艘远古的商船,穿越神秘的时空隧道,搁浅在罗城这椭圆形的山丘顶上。
  当钉子般阳光透过罗城镂空的花格木窗刺进来,坚硬的光块随之在触及古戏楼的瞬间,纷纷柔软倒下。
  此时,我的视野里,檀板敲响,锣鼓铿锵。一位红粉佳人,渐行,渐远……

望鱼:雅鱼


  因整个古建筑群坐落在突兀山腰的一块巨石上,巨石酷似一只猫望着周公河里的鱼,故得名“望鱼”。
  穿行镶在云中的望鱼古镇,我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周公河上。传说当年女娲补天时,不慎把宝剑失手掉在了周公河里,随后宝剑就变成了如今的雅鱼。
  品尝完雅鱼,将鱼头内那形似宝剑的小骨刺珍藏。此时,风中传来“龙凤之肉,恐亦难与比美”。一老者突立身后云,这是慈禧太后吃完上贡的雅魚后,唯一吐出的一句话。

元通:罗氏老宅


  清末民初,崇州元通号称“小成都”。大片青瓦屋顶,沿着文井江鳞次栉比,临河而居;中间一条长街穿行其中,好一派江南水乡的味道。
  “竖起楼台遮日御,打开门第看风潮”,这是罗氏老宅天井里一座考究的龙门子上的石刻联。楼上三边美人靠及四边镂空花栏杆,一侧是马蹄形廊道。楼上空寂幽暗,昔日的灿烂辉煌早已退隐,那把空了多年的椅子,坐在空荡荡的屋里,反复地咀嚼着内心的忧伤。
  罗氏家族,从前本是元通的名门望族。几十年过去,罗氏家族仅剩下一个寡妇。风云变幻,曲终人散,景随时迁,曾经的一时荣华富贵,竟然凋零破败得目不忍睹。
  此时,一滴穿越时空的水,摔碎在幽寂的天井里,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平乐:古驿道


  进入邛崃平乐古驿道,其实就是进入历史。千年的马蹄声,由远而近。
  古驿道那风化的鹅卵石,一直在述说那些千年前摩肩接踵车水马龙的场景。那是怎样的一幅热闹壮观的浮世绘啊!继而是一块需要汉字拾遗者精心解读的,被岁月风干在一块石头上的马帮,微张着嘴,朝天呼喊着什么。
  我敢说,在这个马蹄扬起尘埃背后的古驿道,肯定还藏着许多我们未曾破解的谜……

李庄:林徽因旧居


  李庄古时为土著民族僰人居住的地方,属古僰侯国治地,后因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四大文化中心之一,而闻名遐迩。
  快步抵达李家坝子边缘那空旷的四合院时,我的目光让我的脚步停了下来,这是林徽因与梁思成的旧居。
  这闪动着南方人家灵秀的四合院里,我放轻脚步开门关门,地板已朽的房间是幽暗的。
  在那张李庄唯一破旧的帆布床上,我分明看见了重病的林徽因那倦怠无力的身子。
  此时,吱嘎吱嘎的声音消失了,只有零碎的风挤进这浸染着忧伤且失语的房间。虚喘的呼吸,让我不忍离去,包括目光。

武胜:宝箴塞


  从历史的偏旁进入宝箴塞,轻叹一声,夜不闭户那只是一个传说。
  行走大青石砌成的塞墙上,蓦然回首,戏楼空寂幽暗,高腔早已隐退。万物如轻风,一切皆为空。
  锈蚀兵器上缀满祥云飞禽,朝上飞翔。这里不见刀光剑影,古今人事,只在昨夜读过的书里。
  庞大家业在人间,终经不起风云变幻。大喜,或者大悲,也就一瞬间,便成了今朝,与往昔。

广元:皇泽寺


  虽说是细雨,但皇泽寺下的嘉陵江汹涌。江有弧度,像是一个弓起的腰身,似乎是在对一个人致敬。
  源于秦岭北的嘉陵江水带走了唐宋明清。坐在大佛楼旁的茶坊泡一杯高阳扁茶,思绪如杯中轻舟,荡漾。
  抬头望壁,石窟达摩大师打坐莲花之上。出生利州的武媚娘应获面授其秘,不然,哪有后来的天下。
  说来话长,我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跨过铁道线一游。现火车汽车都躲迷藏般敬而远之,甚至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此时,雨声止,茶见底,轻舟纷纷靠岸。掌控朝政50年的武媚娘后无来者,我得起身,沿来路而下。

夹江:千佛岩


  在夹江千佛岩散步,我得坦承皆因躲霾而来。这个冬季,时常逃离大都市的我,越来越醉心干这事。
  当鸟鸣与白云擦肩,青衣江里的鱼闻声而动。这是一群幸福的鱼,一直生活在初衷里,在相遇中浩荡游巡,飞翔。
  写满岁月暗语的石梯早被佛音一级一级度亮,盘于红墙上冬眠的古藤在梦里枕着春天。丹崖之上,有寒梅过江。
  藏于两江之间的千尊佛,在历来屯兵的夹江,念念有词,一生都在帮助众生清洗灵魂。阳光下,青衣江充盈如镜。

什邡:龙居寺


  去什邡消夏,不能不去湔氐镇龙居山麓的龙居寺。始建于隋,名等慈院。因蜀王与花蕊夫人来此消夏,而改龙居寺。
  神龙潭水的古寺,踩怪石,能望龙,听雨泉弹奏。没想到,龙被高柏银杏与翠岚罩了,不敢下潭,只有一些露珠因晨风招惹,慌不择路躲闪,在布满青苔的瓦檐上开着花儿,入潭……
  千年银杏,归功于十七岁就压倒三千粉黛的花蕊。一蹙眉,蜀王孟昶就从成都咿呀一车旺苗前来。此后,花蕊朝沾花露于梅亭,夕领清风于昶园,晴观山色云走,雨听芭蕉呢喃。
  僻静幽寺,向晚钟声萦绕,木鱼声声,香烟袅袅。古寺真的是一座寺吗?脱俗或者远离深宫,刻在心头的喜怒哀乐就真能消失殆尽。
  只有佛自己明白。阿弥陀佛。

郪江:祈雨


  春秋战国时期的郪王国,作为一个小国存于蜀国与巴国之间。郪王国都城便建在了现在的郪江古镇。
  当十里八乡善男信女喜形于色涌上郪江街头,牛头、马面、吴二爷、鸡脚神、阎王也纷纷粉墨登场,郪江古镇的祈雨活动便热闹非凡地开始了。
  据说,新中国成立后祈雨活动便消失了,只有郪江一直沿袭了下来。其实,祈雨活动主要还是一场群众赶庙会活动,大家在这一天比过年还开心兴奋。我在想,沸腾的场景让大家忘记烦恼是多么幸福。
  (注:祈雨,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为“雩”,祈雨活动始于殷商,兴于春秋,全盛于汉。)
其他文献
最先感知的是那棵树。  当一缕略带寒意的云絮从远方慢慢飘来,它便有第一片黄叶在风中暗自凋零,几乎不为人们所察觉。  隔着玻璃,你听不见叶蒂脱落的声音,听不见那种微妙的生命信息在自然界传递的过程或者某种轮回的脚步。但是,你理解了季节,理解了唐诗宋词中那些关于春花秋月以及早生华发的喟叹,在一个心绪迷离的黄昏。  于是,站在高层建筑的顶端,你不再留意那棵树,那片叶,不再留意风中嬗变的各种形态和程式。你就
期刊
一枚雪花  此刻,故乡很近,春天很近。  在繁华的屋檐下,漂泊半生。随着动车的一声长鸣,我再次成为逃离者,逃离城市广场那些用热血凝成的雕塑。  最初的逃离,并非叛逆。有翅膀,就向往着远方。有力量,就想征服蛮荒。  都市的盛夏,只想有一枚雪花印在脸上。雪花里,有母亲夜夜难眠的盼望,有父亲烟斗里的漫天星光。  此刻,我把脸紧贴着车窗,紧贴着刚飘下的一枚雪花。  母亲剪的窗花,就在眼前,闪着光。我能感觉
期刊
驻村工作队  必須吃住在村。视频点名,每天坚持打卡。  他们在村庄的鼾声里填表,设计村庄的规划蓝图。  他们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制订脱贫方案,为老张家死也不肯拆除重建发愁。他们在为老李家吃不上放心水焦心。一个个问题在脑海里不断叠加……  张三家的人居环境差了,得赶紧去督促整治。李四家两口子打架了,必须迅速赶去灭火。王二麻子家婆娘跑了,要马上去安抚开导。  小小的驻村工作队,就像一盒医治村庄顽疾的“万
期刊
这是一次沉重艰难的抉择。  这是一次内心深处的叩问。  当前行的方向、命运遭遇困境,必定有一个转折,凝聚在历史长河的瞬间,承担使命性的会议。  ——遵义会议。  这个会议,让红军将士们心底升腾起激情的火焰,如星光点亮夜空,如红日喷薄东方。一个民族由此而获新生,这个民族的每一个人也由此而改变命运。  遵义会议的万丈光芒,四渡赤水的奇兵天降,铸成“历史转折,出奇制胜”的不朽丰碑。  于是,党的第一代中
期刊
井冈山  八百里风的浩荡、雨的汪洋。八百里的巍巍壮阔,在人间激荡。八百里的路途,只是阳光刚刚照耀的地方。  当我用目光接住这巍峨,群峰就绵长了。仿佛一生的时刻,都在倾听翠竹诉说着曾经的烽火,枪声,与炮响。  翠竹是个战士,群峰的俊俏里挺拔着身姿,以枝的柔韧,叶的繁盛,撑起绿的天空。身体刚强,根强劲,在烽烟中,锻打着生命的不屈。  山路,蜿蜒。引领着战斗的方向,尽管经年风霜雨雪,仍旧掩盖不了它的足迹
期刊
太阳能  星月抱竹怀古,江河返璞归真。  光伏板的铺陈,给阳光多了一条去路。一种哲学的光明,溢出四季的丛林,像华章垂临,萦绕在我们周围。  光电完成聯姻,如同时代的深喉探出灵魂的马匹,为那些易逝的事物提供了永恒的莽原。它们用庞大的金黄祭祀时光的抽象,并穿透我们的审美。  多么美妙的期待和际遇,阳光熟悉每一个向善之物的地址。光明到达的地方,必有灵魂起伏。  只有光的艺术像极了我们内心升腾的一抹暖。在
期刊
1  又见黄姚,青色的峰丛小镇,在南方的某个南方。  山水宜人,景色秀丽,风光独特。  青色的石头山峰挺拔,尖锐,俊朗,超然,磊落,众多君子一般,呵护着小镇,一股书卷气扑面而来。乌瓦的屋顶,黑色的大理石铺设的曲折街巷,墨绿的古榕,一股古典的气味,正是墨在砚上。  一座千年墨色洇染的小镇。  小镇如是书香人家、小家碧玉。2  仙殿岭峰峦起伏,巍然屹立于小镇之西,夕照下身披锦绣,紫气腾腾。众神在那里聚
期刊
一个人在他短暂一生中,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他的经历大概是注定的。我们无论是身处人海车潮钢筋水泥丛林的大都市,还是住在偏僻破落静谧的异乡小镇。我们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是在体验一种生活历程,乃至生命历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坐在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西藏墨脱县境内原始森林里的一座铁皮房里,外面的风吹得铁皮房啪啪作响,我和护送我的西藏军区某部侦察连两位战士围坐在火堆旁,有滋有味地吃着午餐肉罐头煮稀饭——
期刊
悬 浮  “你得到了吗?”  “是的,我得到了。我得到过……”  人字形散开的人群,再次像落叶一样汇合在一起。得到的和没有得到的,像风中滚动的落叶,混合在一起,犹如拥抱。  但人们不能离开自身,跑到另外一个更高的地方看到自己。  自我总是自我最深的遮蔽。在人群中蔓延;仿佛同一个人的两张面孔,交替出现在每一个周末的假面舞会上。  寒暄。恭维。应酬。奉迎……  像夜一样,模糊了人的边界。  唯一剩下的
期刊
我的孤独,像一头驴  晨曦,初露的阳光,打在灰暗的草地上,遍布在草地上的河流,湖泊,闪着银光。  一望无际的草地,没有尽头;绿皮火车跑起来,是不是很绝望?  藏羚羊在围栏边,痴痴张望。  绿皮火车如一节枯木,它被随意抛在苍黄的大地上,如同一个精疲力尽的老人,吭哧吭哧爬过山冈。  天空下的世界那么大,它既不需要主人,也不需要黄金,它只需要一朵白云,挂在流浪者的头顶上。  白云下,我的孤独,像一头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