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诗·自由诗·现代汉诗——从三次命名看中国新诗的生成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整个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为背景,从文学与时代精神及其自身内部嬗递的矛盾张力中探讨新诗在白话诗、自由诗、现代汉诗三种命名形态下的生成状态和自我建构。
其他文献
《伤逝》与《寒夜》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知识分子问题的双璧。鲁迅和巴金在作品中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命运的描写和思考,达到了各自时代的高度。有意思的是,这两个
中国古代文学从语言到文字,从内容到风格均自成一体,但是以人类学的视野就可以发现东西方文明有很多共通性的文化现象;而且只有在世界视野的对比中,才能真正认识中国上古文学
论文分析了近来底层写作两种倾向:“美学脱身术”和“苦难叠加”,认为这两种倾向都并不能真正表述底层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那儿》在“底层写作”中的独特性及其现实、
《秦腔》是贾平凹丰厚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经验的结晶体。文本搏动着作家深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心灵深处的隐忧:中国农村在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进程中遭遇困惑;传统民间艺术何处
高中思想政治的课程内容涉及了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更担负着培养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高中思想
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学习者才能深层去理解和掌握语言,从而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因此,论文在《英语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
《伤逝》和《寒夜》中包孕着如火的热情和深沉博大的人道主义关怀,都体现了对丰富复杂的社会文化内涵的睿智审视。在对人性的细致开掘中展示出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深刻思索。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就业方式的改变、社会对不同人才需求的变化,不少高等学府为适应社会变化而相应的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尽快开启“主动规划职业”的模式,以职业指导
"大众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条重要的发展脉络."五四"时期诞生的平民文学观念开启了一条对平民社会"启蒙+认同"的思想认知传统;1928年创办的<大众文艺>表现出"左翼"文化阵营
p53作为目前广泛研究的肿瘤抑制基因,在调节细胞周期、修复损伤DNA、清除自由基、调控免疫反应等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 p53突变与50%以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