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郎口”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一经出现就在中国的教育界掀起轩然大波。社会各界对这种教学模式褒贬不一,有赞誉、有批判、有认同、有质疑。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怎样正确认识这种教学理念呢?笔者有幸在校领导的组织下,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认真的学习,并通过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摸索,逐渐领会到这种教学模式的许多独特之处。下面笔者以八年级历史下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人教版)一课为例,结合“杜郎口”教学模式来简要说明一下对这种教学理念的理解。
“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动起来”,也就是主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活动来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坚决杜绝教师一节课从头讲到尾、“满堂灌”的现象出现。因此,这种模式一般将一个课时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即预习、展示和反馈。笔者在实际操作中把预习阶段的学习活动安排在课外进行,让学生分小组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主要任务是了解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家乡人民的生活状况,调查的形式可以是人物访谈、实物收集、数据统计等,在调查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合适的形式展示调查结果。当然,在调查之前学生必须仔细认真地阅读本课内容,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对负责这次调查活动的小组长进行简要培训,指导学生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资料。
预习结束后,就进入了本课学习的第二阶段——展示,笔者认为这一阶段是“杜郎口”教学模式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过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更像一位主持人,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角。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为展示活动整整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以下是某班的展示过程,在此仅简要列举三个小组的活动成果来说明情况。
第一组:这一组的同学主要通过人物访谈的形式了解“大跃进”时期的情况。同学的调查成果主要有:有的同学家住安乐镇,有的同学家住李楼乡,在大跃进时期这两个地方分别称为安乐人民公社和李楼人民公社,各村的村民当时都叫社员。社员们集体劳动,集体在公共食堂吃饭,各家各户都不用做饭,吃饭不要钱,社员们称之为“吃食堂饭”。第二组:这一组的同学主要通过一些数据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调查成果主要有:在“大跃进”时期,上级领导给安乐人民公社下达生产任务,要求小麦亩产要达到6000斤,为实现这一目标,上级领导要求在耕种时“深耕密植”,有的播种深度可达2-3米,每亩地播种的种子可达300斤,但是收获时节,实际亩产不到600斤,但是公社领导上报时虚报为亩产8000斤。第三组:这一组的同学主要通过收集当时的实物资料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当时的社会氛围。调查成果主要有:在“大跃进”时期,街道两边的墙上写着各种各样的标语和口号,这组同学列举了其中两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等。这一组的同学还展示了收集到的“大跃进”时期的两幅宣传画。从以上三个小组的展示活动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在课下都进行了非常认真的准备,所收集的资料真实可信。在展示的过程中,同学们争先恐后,气氛非常热烈,再加上教师的适当点评,同学们对各种各样的原始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以上调查成果都是当时“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实际表现。整堂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本课的第三个阶段是反馈。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在反馈阶段,笔者首先要求学生用15分钟做完一张有关本课内容的测试卷,课后组长检查,并要求组长监督未达到要求的学生,促其完成,最后笔者再进行全面认真的核查。
以上是笔者结合“杜郎口”教学模式进行的一节历史课教学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预习、展示和反馈这三个阶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例如在学期初教师可多设计一些预习和展示活动,一旦课程学完进入复习阶段。则侧重反馈活动。除了教学过程要灵活掌握外,学生活动也要因地制宜,例如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人教版)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活动。如果学生大多来自偏僻农村,那就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学生的主要活动内容,这样他们能够收集到大量原始资料,这远比教师填鸭式的讲解更有意义。相反,如果学生大部分生活在大型工业化城市,把了解国有企业的改革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已基本认同“杜郎口”教学模式。因为在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方面,这种教学模式确实有着其他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当然也对教师在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和教学组织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这种模式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活动的内容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避免脱离课标。(2)学生活动的形式要生动活泼,避免流于形式。(3)学生活动的安排要灵活机动,避免僵化呆板。总之,教师只要深入了解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并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安排,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一定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动起来”,也就是主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活动来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坚决杜绝教师一节课从头讲到尾、“满堂灌”的现象出现。因此,这种模式一般将一个课时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即预习、展示和反馈。笔者在实际操作中把预习阶段的学习活动安排在课外进行,让学生分小组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主要任务是了解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家乡人民的生活状况,调查的形式可以是人物访谈、实物收集、数据统计等,在调查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合适的形式展示调查结果。当然,在调查之前学生必须仔细认真地阅读本课内容,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对负责这次调查活动的小组长进行简要培训,指导学生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资料。
预习结束后,就进入了本课学习的第二阶段——展示,笔者认为这一阶段是“杜郎口”教学模式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过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更像一位主持人,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角。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为展示活动整整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以下是某班的展示过程,在此仅简要列举三个小组的活动成果来说明情况。
第一组:这一组的同学主要通过人物访谈的形式了解“大跃进”时期的情况。同学的调查成果主要有:有的同学家住安乐镇,有的同学家住李楼乡,在大跃进时期这两个地方分别称为安乐人民公社和李楼人民公社,各村的村民当时都叫社员。社员们集体劳动,集体在公共食堂吃饭,各家各户都不用做饭,吃饭不要钱,社员们称之为“吃食堂饭”。第二组:这一组的同学主要通过一些数据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调查成果主要有:在“大跃进”时期,上级领导给安乐人民公社下达生产任务,要求小麦亩产要达到6000斤,为实现这一目标,上级领导要求在耕种时“深耕密植”,有的播种深度可达2-3米,每亩地播种的种子可达300斤,但是收获时节,实际亩产不到600斤,但是公社领导上报时虚报为亩产8000斤。第三组:这一组的同学主要通过收集当时的实物资料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当时的社会氛围。调查成果主要有:在“大跃进”时期,街道两边的墙上写着各种各样的标语和口号,这组同学列举了其中两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等。这一组的同学还展示了收集到的“大跃进”时期的两幅宣传画。从以上三个小组的展示活动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在课下都进行了非常认真的准备,所收集的资料真实可信。在展示的过程中,同学们争先恐后,气氛非常热烈,再加上教师的适当点评,同学们对各种各样的原始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以上调查成果都是当时“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实际表现。整堂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本课的第三个阶段是反馈。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在反馈阶段,笔者首先要求学生用15分钟做完一张有关本课内容的测试卷,课后组长检查,并要求组长监督未达到要求的学生,促其完成,最后笔者再进行全面认真的核查。
以上是笔者结合“杜郎口”教学模式进行的一节历史课教学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预习、展示和反馈这三个阶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例如在学期初教师可多设计一些预习和展示活动,一旦课程学完进入复习阶段。则侧重反馈活动。除了教学过程要灵活掌握外,学生活动也要因地制宜,例如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人教版)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活动。如果学生大多来自偏僻农村,那就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学生的主要活动内容,这样他们能够收集到大量原始资料,这远比教师填鸭式的讲解更有意义。相反,如果学生大部分生活在大型工业化城市,把了解国有企业的改革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已基本认同“杜郎口”教学模式。因为在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方面,这种教学模式确实有着其他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当然也对教师在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和教学组织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这种模式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活动的内容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避免脱离课标。(2)学生活动的形式要生动活泼,避免流于形式。(3)学生活动的安排要灵活机动,避免僵化呆板。总之,教师只要深入了解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并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安排,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一定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