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强在起春路开了一家早餐店,主要是卖包子。因为味道鲜美,所以生意一直不错。但今年上半年,隔壁又开了一家早餐店。店主名叫侯春生,主要卖馄饨,他家馄饨味道可口,生意也是日日见好。
所谓同行是冤家,王强一看到侯春生那边的忙碌劲儿,眼中就喷出火来。这天王强忙着卖包子,看到李老头在自家店里买了包子,却端进了侯春生的店。原来,李老头喜欢吃包子,也喜欢吃馄饨,所以就拿着包子到那家吃了。
李老头吃完,却没将盛包子的盘子送回来。接着,王强发现有好几个顾客都是这般吃法,都将王强店里的盘子留在了侯春生店里。
王强计上心头,等打烊了,就来到侯春生店里,一眼认出了自家的盘子———自家的盘子是白瓷的,侯春生家的是青瓷的。他故意说:“侯春生,你怎能占着我家的盘子做生意?你也太会赚便宜了吧!”
侯春生一时没明白:“你……你在说啥呢?”
“说啥?我家的盘子在你家,你看不到么?”王强说着指了指那些白瓷盘子。
侯春生瞬间愣住了,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这几个白瓷盘。这时,雇来的服务员说:“这几个盘子是顾客在王老板家买了包子,再端过来吃馄饨留在桌子上的。”
这下侯春生清楚了,便气不打一处来:好你个王强,自己的盘子没看好,却赖我占用你的盘子。正想发火,忽然心内一凛,想起了一件事,便压住火气说:“原来是这么回事,早知道的话就给你送过去了,现在就烦劳你自己带回去吧。”态度还算和气。这让王强大感意外,本来想激起他的怒火大闹一番,谁料对方和颜悦色,只得悻悻拿上盘子走了。
王强回去后寻思,看来侯春生是个软柿子,容易对付,如果他老婆刘翠红也是个怂包,这片地儿就由自己做主了。念头刚起,又想到刘翠红是个很泼辣的女人,刚才她没在店里,若是她在,可就……顿时觉得后背直冒凉风。
果然到了下午,王强就听到隔壁噼里啪啦作响,还听到刘翠红放开嗓子骂:“你这个没用的东西,凭什么让人家那样说你?你就和他硬碰硬地干,看他能咋样?”
王强知道这是骂给自己听的,看来刘翠红撒泼了,如此一来,日后可就麻烦了。果然,第二天生意要结束时,刘翠红隔空喊话:“喂!要收盘子就自己过来拿,不然的话我就全扔到外面去!”
王强赶紧叫一个老阿姨去收盘子。老阿姨依言去了,收回盘子后不住地唠叨:“这个刘翠红,脸黑得跟个煞星一样,真是太泼辣了。”
王强也有些忌惮,就叫老阿姨以后每逢生意完了,就去隔壁收盘子,其他事别过问,刘翠红耍横也别理她。
就这样,两家变成了冤家对头,都想在气势上盖过对方,就是缺根导火索。
虽然不和,但两家的生意却仍然很好。转眼天气热了起来,许多顾客不愿意在店里吃,两家就在店门外支起了桌子,不但更凉快,还把生意场所扩大了许多。
这时,刘翠红那泼辣劲儿更显露无遗,每天早上摆桌子,都弄得砰砰作响,还特意越过中间线,摆到王强店门前去,挑衅劲儿十足。侯春生却从不出面,显得深藏不露。
这可把王强气得七窍生烟,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呀?于是就想寻个机会,好好较量一番。
这天,王强这边有个客人抱怨没地方坐,要再摆一张桌子。王强放眼望去,自己这边有两个位置都让刘翠红给占了,简直欺人太甚,便想叫刘翠红让出一个空位来,如若不肯,就大闹一场。
王强横下心,刚跨出店门,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挡住了去路。老人可能有些老糊涂了,絮絮叨叨地说:“一碗馄饨,两张葱花饼,多少钱?多少钱?”王强想也没想:“五元。”
老太太慢吞吞地从衣兜里拿出一把钱来,又翻来覆去从中找出五元,颤颤巍巍地交给王强,说:“五元钱,你收好了。”王强突然反应过来,原来老太太吃的是侯春生家的馄饨早点。大概是因为坐的桌子在王强这边,便误以为是他的,所以钱也要付给他。
王强不禁乐了:让你抢地盘,没想到顾客会把钱给我吧?因为有气,就把钱收了。侯春生夫妇那边正忙,没注意到这事。因为收钱这事一耽搁,刚才那顾客已找到了座位,王强便折回来,继续忙生意。
第二天,又是这位老太太,吃着侯春生家的早点,到王强这边来付钱,糊涂劲儿一点没改。王强乐不可支,照例收钱。接下来天天如此,王强不说破,侯春生夫妇也不晓得。
整个夏天,两家在生意上激烈竞争,都将早点做得味美价廉,渐渐便出了名,许多人都到这儿来吃,今天吃这家,明天吃那家,都满意而归。
这天快打烊时,来了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他先到王强的店里,点了包子、生煎、烧麦各一个,每样只吃一口便放下,又到侯春生的店里去了。
王强有点纳闷,这人是啥来头?正想着,侯春生过来说:“王大哥,你到我店里来一下,商量个事情。”王强跟着过去,见那个中年人坐在店里,面前有一碗馄饨、一张葱花饼、一根油条,每样也只是尝了一口。
中年男人微笑着说:“我叫徐友德,是建筑工地的经理。我手下有一千多个工人要吃早点,刚才特意尝了一下,觉得价格和味道都挺合适,所以想在你们两家订早点。每天一千份馄饨、一千个肉包、一千两百个生煎,还有五百张葱花饼。这些早点每天七点钟前送到工地,你们能做到吗?”
王强顿时欣喜万分,这可是笔大生意。一旁的刘翠红抢着说:“这种好事谁会做不到?您放心,您订的这些早点我们保证按时送到,绝不耽误事。”还不忘对王强一使眼色,“你说对吧?大兄弟!”王强马上点头:“没错,这生意我们做得来。”
徐友德说:“好,我就说嘛,你们两家店挨得近,各样早点都有,最方便我们采购。要是到别的地儿去,哪有那么容易搞定?那就这样说定了,明天就把早点送到工地吧。”
徐友德走后,王强和侯春生夫妇立刻热烈地商量开了,都说要把这笔生意做好。他们同时也意识到:之所以能揽到这份生意,主要是两家的早点合起来有优势,所以一定要团结,才能把生意做大做强。这么一想,两家都为曾经的小肚鸡肠羞愧不已。
晚上,侯春生特意买了许多水果,来到一个老院子里,一进门就喊:“媽!我今天可谈了一桩大买卖。还是您说得对,做生意和气才能生财。”侯春生的妈妈高兴地从厨房出来,居然就是天天付钱给王强的那位老太太。她笑眯眯地问:“是啥大买卖?说来听听。”
侯春生便把徐友德订早点的事说了出来,末了说:“妈,还是您做得对,让我们没和王强斗起来,每天只花五元钱,可真是太值得了。”
原来,侯春生一开始也想和王强一较高下,但母亲劝他要以和为贵,便忍了下来,但刘翠红却不肯。老太太知道儿媳妇的脾气,也知道肯定会引来王强的恼怒,所以便在儿子的店里吃早点,再把钱“错”给了王强,避免了一场冲突。
看着兴高采烈的儿子,老太太谆谆教导道:“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要想把生意做大,就不能把同行当成冤家。”
所谓同行是冤家,王强一看到侯春生那边的忙碌劲儿,眼中就喷出火来。这天王强忙着卖包子,看到李老头在自家店里买了包子,却端进了侯春生的店。原来,李老头喜欢吃包子,也喜欢吃馄饨,所以就拿着包子到那家吃了。
李老头吃完,却没将盛包子的盘子送回来。接着,王强发现有好几个顾客都是这般吃法,都将王强店里的盘子留在了侯春生店里。
王强计上心头,等打烊了,就来到侯春生店里,一眼认出了自家的盘子———自家的盘子是白瓷的,侯春生家的是青瓷的。他故意说:“侯春生,你怎能占着我家的盘子做生意?你也太会赚便宜了吧!”
侯春生一时没明白:“你……你在说啥呢?”
“说啥?我家的盘子在你家,你看不到么?”王强说着指了指那些白瓷盘子。
侯春生瞬间愣住了,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这几个白瓷盘。这时,雇来的服务员说:“这几个盘子是顾客在王老板家买了包子,再端过来吃馄饨留在桌子上的。”
这下侯春生清楚了,便气不打一处来:好你个王强,自己的盘子没看好,却赖我占用你的盘子。正想发火,忽然心内一凛,想起了一件事,便压住火气说:“原来是这么回事,早知道的话就给你送过去了,现在就烦劳你自己带回去吧。”态度还算和气。这让王强大感意外,本来想激起他的怒火大闹一番,谁料对方和颜悦色,只得悻悻拿上盘子走了。
王强回去后寻思,看来侯春生是个软柿子,容易对付,如果他老婆刘翠红也是个怂包,这片地儿就由自己做主了。念头刚起,又想到刘翠红是个很泼辣的女人,刚才她没在店里,若是她在,可就……顿时觉得后背直冒凉风。
果然到了下午,王强就听到隔壁噼里啪啦作响,还听到刘翠红放开嗓子骂:“你这个没用的东西,凭什么让人家那样说你?你就和他硬碰硬地干,看他能咋样?”
王强知道这是骂给自己听的,看来刘翠红撒泼了,如此一来,日后可就麻烦了。果然,第二天生意要结束时,刘翠红隔空喊话:“喂!要收盘子就自己过来拿,不然的话我就全扔到外面去!”
王强赶紧叫一个老阿姨去收盘子。老阿姨依言去了,收回盘子后不住地唠叨:“这个刘翠红,脸黑得跟个煞星一样,真是太泼辣了。”
王强也有些忌惮,就叫老阿姨以后每逢生意完了,就去隔壁收盘子,其他事别过问,刘翠红耍横也别理她。
就这样,两家变成了冤家对头,都想在气势上盖过对方,就是缺根导火索。
虽然不和,但两家的生意却仍然很好。转眼天气热了起来,许多顾客不愿意在店里吃,两家就在店门外支起了桌子,不但更凉快,还把生意场所扩大了许多。
这时,刘翠红那泼辣劲儿更显露无遗,每天早上摆桌子,都弄得砰砰作响,还特意越过中间线,摆到王强店门前去,挑衅劲儿十足。侯春生却从不出面,显得深藏不露。
这可把王强气得七窍生烟,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呀?于是就想寻个机会,好好较量一番。
这天,王强这边有个客人抱怨没地方坐,要再摆一张桌子。王强放眼望去,自己这边有两个位置都让刘翠红给占了,简直欺人太甚,便想叫刘翠红让出一个空位来,如若不肯,就大闹一场。
王强横下心,刚跨出店门,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挡住了去路。老人可能有些老糊涂了,絮絮叨叨地说:“一碗馄饨,两张葱花饼,多少钱?多少钱?”王强想也没想:“五元。”
老太太慢吞吞地从衣兜里拿出一把钱来,又翻来覆去从中找出五元,颤颤巍巍地交给王强,说:“五元钱,你收好了。”王强突然反应过来,原来老太太吃的是侯春生家的馄饨早点。大概是因为坐的桌子在王强这边,便误以为是他的,所以钱也要付给他。
王强不禁乐了:让你抢地盘,没想到顾客会把钱给我吧?因为有气,就把钱收了。侯春生夫妇那边正忙,没注意到这事。因为收钱这事一耽搁,刚才那顾客已找到了座位,王强便折回来,继续忙生意。
第二天,又是这位老太太,吃着侯春生家的早点,到王强这边来付钱,糊涂劲儿一点没改。王强乐不可支,照例收钱。接下来天天如此,王强不说破,侯春生夫妇也不晓得。
整个夏天,两家在生意上激烈竞争,都将早点做得味美价廉,渐渐便出了名,许多人都到这儿来吃,今天吃这家,明天吃那家,都满意而归。
这天快打烊时,来了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他先到王强的店里,点了包子、生煎、烧麦各一个,每样只吃一口便放下,又到侯春生的店里去了。
王强有点纳闷,这人是啥来头?正想着,侯春生过来说:“王大哥,你到我店里来一下,商量个事情。”王强跟着过去,见那个中年人坐在店里,面前有一碗馄饨、一张葱花饼、一根油条,每样也只是尝了一口。
中年男人微笑着说:“我叫徐友德,是建筑工地的经理。我手下有一千多个工人要吃早点,刚才特意尝了一下,觉得价格和味道都挺合适,所以想在你们两家订早点。每天一千份馄饨、一千个肉包、一千两百个生煎,还有五百张葱花饼。这些早点每天七点钟前送到工地,你们能做到吗?”
王强顿时欣喜万分,这可是笔大生意。一旁的刘翠红抢着说:“这种好事谁会做不到?您放心,您订的这些早点我们保证按时送到,绝不耽误事。”还不忘对王强一使眼色,“你说对吧?大兄弟!”王强马上点头:“没错,这生意我们做得来。”
徐友德说:“好,我就说嘛,你们两家店挨得近,各样早点都有,最方便我们采购。要是到别的地儿去,哪有那么容易搞定?那就这样说定了,明天就把早点送到工地吧。”
徐友德走后,王强和侯春生夫妇立刻热烈地商量开了,都说要把这笔生意做好。他们同时也意识到:之所以能揽到这份生意,主要是两家的早点合起来有优势,所以一定要团结,才能把生意做大做强。这么一想,两家都为曾经的小肚鸡肠羞愧不已。
晚上,侯春生特意买了许多水果,来到一个老院子里,一进门就喊:“媽!我今天可谈了一桩大买卖。还是您说得对,做生意和气才能生财。”侯春生的妈妈高兴地从厨房出来,居然就是天天付钱给王强的那位老太太。她笑眯眯地问:“是啥大买卖?说来听听。”
侯春生便把徐友德订早点的事说了出来,末了说:“妈,还是您做得对,让我们没和王强斗起来,每天只花五元钱,可真是太值得了。”
原来,侯春生一开始也想和王强一较高下,但母亲劝他要以和为贵,便忍了下来,但刘翠红却不肯。老太太知道儿媳妇的脾气,也知道肯定会引来王强的恼怒,所以便在儿子的店里吃早点,再把钱“错”给了王强,避免了一场冲突。
看着兴高采烈的儿子,老太太谆谆教导道:“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要想把生意做大,就不能把同行当成冤家。”